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练习写命题作文,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力培养目标:论证观点的方法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话题内容:我最崇敬的名人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郭达、蔡明、赵丽蓉合演的小品《追星族》 二、看法:你怎样看小品中的女儿和父亲呢? 三、交流:可以说说你心中的那颗星吗? 四、怎样看中学生的追星现象 1、你认为追星有利还是有弊?为什么? 2、你为什么追星? 五、总结 (1)同学们大都追一些歌星和影视明星。 (2)有部分同学不顾父母的反对仍然追星。 (3)同学们追星的目的一般是消遣、跟随潮流、聊天有话题等等。 我发现追星的性质其实也并不会怎么恶劣,只不过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好 这个度,并且没有好好地与长辈交流沟通,而引起了父母的不理解,但只要 克服这些不足,这些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另外,我们还应该明确追星的目 的,不可以盲目地随潮流,在这股热浪中冲昏了头,迷失了方向,给自己带 来不利的影响 中学生追星的理由有如下几点 (1)慕拜心理。中学生们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扮演 的也多是些义胆冲天、侠骨柔肠的铮铮铁汉;女的则羞花闭月、沉鱼落雁, 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亭亭玉女;球星也都英姿勃勃、气质 逼人,在赛场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势。这些难免让正处在青春期的 少男少女们羡慕、迷恋、崇拜甚至疯狂。 (2)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也很大,以致本来没 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学,为了不被看做“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自觉不 自觉地入了流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传授目标:练习写命题作文,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力培养目标:论证观点的方法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话题内容:我最崇敬的名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郭达、蔡明、赵丽蓉合演的小品《追星族》 二、看法:你怎样看小品中的女儿和父亲呢? 三、交流:可以说说你心中的那颗星吗? 四、怎样看中学生的追星现象: 1、你认为追星有利还是有弊?为什么? 2、你为什么追星? 五、总结: (1)同学们大都追一些歌星和影视明星。 (2)有部分同学不顾父母的反对仍然追星。 (3)同学们追星的目的一般是消遣、跟随潮流、聊天有话题等等。 我发现追星的性质其实也并不会怎么恶劣,只不过部分同学没有掌握好 这个度,并且没有好好地与长辈交流沟通,而引起了父母的不理解,但只要 克服这些不足,这些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另外,我们还应该明确追星的目 的,不可以盲目地随潮流,在这股热浪中冲昏了头,迷失了方向,给自己带 来不利的影响。 中学生追星的理由有如下几点: (1)慕拜心理。中学生们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扮演 的也多是些义胆冲天、侠骨柔肠的铮铮铁汉;女的则羞花闭月、沉鱼落雁, 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亭亭玉女;球星也都英姿勃勃、气质 逼人,在赛场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势。这些难免让正处在青春期的 少男少女们羡慕、迷恋、崇拜甚至疯狂。 (2)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也很大,以致本来没 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学,为了不被看做“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自觉不 自觉地入了流
(3)时尚心理。“追星”,在不少中学生看来,就是件时髦的事,至于有没 有道理、有没有价值,何必管它那么多?只要有“星”可“追”就足够了。 通过上述分析,你应该能明白,追星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 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好分寸: 1.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该不是徒有其表, 更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该不仅仅吸引你的目光,更应该能震撼 你的心灵。 不疯狂追星。不要滥花时间和钱在追星上。因为,星的光环不应该罩在 你的身上,追星也就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活的全部 3.摒弃狭隘心态。同学们所祟拜的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 就对别的同学持排斥甚至敌对的态度 4.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总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为你最终只能成为你自己 六、老师说追星 我们主张热爱明星、学习明星、争当明星,反对盲目崇拜明星、依恋明星、 丧失自我。热爱而学习,以明星为榜样,激励自己,与明星同行,既是社会 之需,也是个人之求,亦是明星之所愿,如此才有利于社会和人的进步。把 明星视为偶像,盲目崇拜、依恋,从而丧失了自我,则是错误的。明星者, 人也,有其长,也有其短,有其超人的天赋、智慧和技能,也有其不如常人 之处,不必迷信,无须崇拜 我们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反对片面追 求,伏地生存。对于演艺界、体育界的真正的明星,做出独特贡献的人物, 如冼星海、聂耳、郭兰英、李宁等等,应当尊敬,更应当学习。对于科技界、 教育界、实业界以及军界和政界的人民之星,如钱学森、李四光、陶行知 粟裕等等,也应该尊重和学习。而只知道演艺界的明星,不知道科技界的明 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只知道场面的热烈,不懂得艺术的品味,则是一种 悲哀。所谓伏地生存,指的就是这种长期生活在艺术低层的精神状态。青年 就是未来,未来是由成长构成的,没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成长,就没有 未来。多少民族从历史上消失了,又有多少民族正处于灭亡的边缘,他们缺 少的正是与时俱进的文化而不是歌舞!
(3)时尚心理。“追星”,在不少中学生看来,就是件时髦的事,至于有没 有道理、有没有价值,何必管它那么多?只要有“星”可“追”就足够了。 通过上述分析,你应该能明白,追星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 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好分寸: 1.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该不是徒有其表, 更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该不仅仅吸引你的目光,更应该能震撼 你的心灵。 2.不疯狂追星。不要滥花时间和钱在追星上。因为,星的光环不应该罩在 你的身上,追星也就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活的全部。 3.摒弃狭隘心态。同学们所祟拜的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 就对别的同学持排斥甚至敌对的态度。 4.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总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为你最终只能成为你自己。 六、老师说追星 我们主张热爱明星、学习明星、争当明星,反对盲目崇拜明星、依恋明星、 丧失自我。热爱而学习,以明星为榜样,激励自己,与明星同行,既是社会 之需,也是个人之求,亦是明星之所愿,如此才有利于社会和人的进步。把 明星视为偶像,盲目崇拜、依恋,从而丧失了自我,则是错误的。明星者, 人也,有其长,也有其短,有其超人的天赋、智慧和技能,也有其不如常人 之处,不必迷信,无须崇拜。 我们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反对片面追 求,伏地生存。对于演艺界、体育界的真正的明星,做出独特贡献的人物, 如冼星海、聂耳、郭兰英、李宁等等,应当尊敬,更应当学习。对于科技界、 教育界、实业界以及军界和政界的人民之星,如钱学森、李四光、陶行知、 粟裕等等,也应该尊重和学习。而只知道演艺界的明星,不知道科技界的明 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只知道场面的热烈,不懂得艺术的品味,则是一种 悲哀。所谓伏地生存,指的就是这种长期生活在艺术低层的精神状态。青年 就是未来,未来是由成长构成的,没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成长,就没有 未来。多少民族从历史上消失了,又有多少民族正处于灭亡的边缘,他们缺 少的正是与时俱进的文化而不是歌舞!
七:星光灿烂 大无大有周恩来 梁衡 周恩来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至今,许 多人仍是一提总理双泪流,一谈国事就念总理。陆放翁诗:“何方可化身千 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是什么办法化作总理身千亿,人人面前有总理呢? 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灵魂的永恒?伟人之魂竟是可以这样地充盈天地、浸 润万物吗?就像老僧悟禅,就如朱子格物,自从1976年1月国丧以来,我就 常穷思默想这个费解的难题。二十多年了,终于有一天我悟出了一个理:总 理这时时处处的“有”,原来是因为他那许许多多的“无”,那些最不该, 最让人想不到、受不了的“无”啊。 总理的惊人之无有六 一是死不留灰。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死后不留骨灰的人。总 理去世的时候,正是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日子,林彪集团被粉碎不久,“四 人帮”集团正自鸣得意,中国上空乌云压城,百姓肚里愁肠千结。1976年 新年刚过,一个寒冷的早晨突然广播里传出了哀乐。人们噙着泪水,对着电 视一遍遍地看着那个简陋的遗体告别仪式,突然江青那副可憎的面孔出现 了,她居然不脱帽鞠躬,许多人在电视机旁都发出了怒吼:“江青脱掉帽 子!”过了几天,报上又公布了总理遗体到八宝山火化的消息,并且遵总理 遗嘱不留骨灰。许多人都不相信这个事实,一定是江青这个臭婆娘又在搞什 么阴谋。直到多少年后,我们才清楚,这确实是总理遗愿。一月十五日下午 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就把家属召集到一起,说总理在十几年前就与她约定 死后不留骨灰。灰人大地,可以肥田。当晚,邓颖超找来总理生前党小组的 几个成员帮忙,一架农用飞机在清冷的夜色中起飞,飞临天津这个总理少年 时代生活和最早投身革命的地方,又沿着渤海湾飞临黄河入海口,将那一捧 银白的灰粉撒入海空,也许就是这一撒,总理的魂魄就永远充满人间,贯通 天地。但人们还是不能接受这一事实。多少年后还是有人疑问,难道总理的 骨灰就真的一点也没有留下吗?中国人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习惯修墓土 葬,这对生者来说,可以寄托哀思,对死者来说则希望还能长留人间。多少 年来,越有权的人就越下力气去做这件事。中国的十三陵,印度的泰姬陵 埃及的金字塔,还有一些埋葬神父的大教堂,我都看过。共产党人是无神论 者,又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当然不会为自己的身后事去费许多神。所以 解放,毛泽东就带头签名火葬,以节约耕地,但彻底如周恩来这样连骨灰都 不留的却还是第一人。你看一座八宝山上,不就是存灰为记吗?历史上有多 少名人,死后即使无尸,人们也要为他修一个衣冠冢。老舍先生的追悼会上
七:星光灿烂 大无大有周恩来 梁衡 周恩来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至今,许 多人仍是一提总理双泪流,一谈国事就念总理。陆放翁诗:“何方可化身千 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是什么办法化作总理身千亿,人人面前有总理呢? 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灵魂的永恒?伟人之魂竟是可以这样地充盈天地、浸 润万物吗?就像老僧悟禅,就如朱子格物,自从 1976 年 1 月国丧以来,我就 常穷思默想这个费解的难题。二十多年了,终于有一天我悟出了一个理:总 理这时时处处的“有”,原来是因为他那许许多多的“无”,那些最不该, 最让人想不到、受不了的“无”啊。 总理的惊人之无有六。 一是死不留灰。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死后不留骨灰的人。总 理去世的时候,正是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日子,林彪集团被粉碎不久,“四 人帮”集团正自鸣得意,中国上空乌云压城,百姓肚里愁肠千结。1976 年 新年刚过,一个寒冷的早晨突然广播里传出了哀乐。人们噙着泪水,对着电 视一遍遍地看着那个简陋的遗体告别仪式,突然江青那副可憎的面孔出现 了,她居然不脱帽鞠躬,许多人在电视机旁都发出了怒吼:“江青脱掉帽 子!”过了几天,报上又公布了总理遗体到八宝山火化的消息,并且遵总理 遗嘱不留骨灰。许多人都不相信这个事实,一定是江青这个臭婆娘又在搞什 么阴谋。直到多少年后,我们才清楚,这确实是总理遗愿。一月十五日下午 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就把家属召集到一起,说总理在十几年前就与她约定 死后不留骨灰。灰人大地,可以肥田。当晚,邓颖超找来总理生前党小组的 几个成员帮忙,一架农用飞机在清冷的夜色中起飞,飞临天津这个总理少年 时代生活和最早投身革命的地方,又沿着渤海湾飞临黄河入海口,将那一捧 银白的灰粉撒入海空,也许就是这一撒,总理的魂魄就永远充满人间,贯通 天地。但人们还是不能接受这一事实。多少年后还是有人疑问,难道总理的 骨灰就真的一点也没有留下吗?中国人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习惯修墓土 葬,这对生者来说,可以寄托哀思,对死者来说则希望还能长留人间。多少 年来,越有权的人就越下力气去做这件事。中国的十三陵,印度的泰姬陵, 埃及的金字塔,还有一些埋葬神父的大教堂,我都看过。共产党人是无神论 者,又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当然不会为自己的身后事去费许多神。所以一 解放,毛泽东就带头签名火葬,以节约耕地,但彻底如周恩来这样连骨灰都 不留的却还是第一人。你看一座八宝山上,不就是存灰为记吗?历史上有多 少名人,死后即使无尸,人们也要为他修一个衣冠冢。老舍先生的追悼会上
骨灰盒里放的是一副眼镜,一支钢笔。纪念死者总得有个纪念物,有个引子 啊。没有灰,当然也谈不上埋灰之处,也就没有碑和墓,欲哭无泪,欲祭无 碑,魂兮何在,无限相思寄何处?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名篇都是碑文、墓志 和在名人墓前的凭吊之作,有许多还发挥出炽热的情和永恒的理。如韩愈为 柳宗元写的墓志痛呼:“士穷乃见节义”,如杜甫在诸葛亮祠中所叹:“出 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都成了千古名言。明代张溥著名的《五 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简直就是一篇正义对邪恶的宣言。 就是空前伟大如马克思这样的人,死后也有一块墓地,恩格斯在他墓前的演 说也选人马恩文选,成了国际共运的重要文献。马克思的形象也因这篇文章 更加辉煌。为伟人修墓立碑已成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百姓的习惯。你看明 山秀水间,市井乡村里,还有那些州县府志的字里行间,有多少知名的、不 知名的古人墓、碑、庙、祠、铭、志。怎么偏偏轮到总理,这个前代所有的 名人加起来都不足抵其人格伟大的人,就连一个我们可以为之扼腕、叹息 流泪的地方也没有呢?于是人们难免生出一丝丝的猜测,有的说是总理英明, 见“四人帮”猖狂,政局反复,不愿身后有伍子胥鞭尸之事:有的说是总理 节俭,不愿为自己的身后事再破费国家钱财。但我想,他主要的就是要求 个干净。生时鞠躬尽瘁,死后不留麻烦。他是一个只讲奉献,献完转身就走 的人,不求什么纪念的回报和香火的馈饷。也许隐隐还有另一层意思。以他 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君”,他更不愿在身后出现什么 “僭越”式的悼念,或因此又生出一些政治上的尴尬。果然,地球上第一个 为周恩来修纪念碑的,并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日本。第一个纪念馆也不是建 在北京,而是在他的家乡。日本的纪念碑是一块天然的石头,上面刻着他留 学日本时的那首《雨中岚山》。1994年我去日本时曾专门到樱花丛中去寻找 过这块诗碑。我双手抚石,西望长安,不觉泪水涟涟。回天无力,斯人长逝 已是天大的遗憾,而在国内又无墓可寻,叫人又是一种怎样的惆怅?一个曾 叫世界天翻地覆的英雄,一个为民族留下了一个共和国的总理,却连一点骨 灰也没有留下,这强烈的反差,让人一想,心里就有如坠落千丈似的空茫。 总理的二无是生而无后。中国人习惯续家谱,重出身,爱攀名人之后也 重名人之后。刘备明明是个编席卖履的小贩,却攀了个皇族之后,被尊为皇 叔,诸葛亮和关、张、赵、马、黄等一批文臣武将,就捧着这块招牌,居然 分天下。一般人有后无后还是个人和家族的事,名人无后却成了国人的遗 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纪念古人也有三:故居、墓地、后人,后人为大。 虽然后人不能尽续其先人的功德才智,但对世人来说,有一条血缘的根传下 来,总比无声的遗物更惹人怀旧。人们尊其后,说到底还是尊其本人。这是 种纪念,一种传扬。对越是功高德重为民族作出牺牲的逝者,人们就越尊 重他们的后代,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赎回生者的遗憾。总 理并不脱俗,也不寡情。我在他的绍兴祖居,亲眼见过抗战时期他和邓颖超
骨灰盒里放的是一副眼镜,一支钢笔。纪念死者总得有个纪念物,有个引子 啊。没有灰,当然也谈不上埋灰之处,也就没有碑和墓,欲哭无泪,欲祭无 碑,魂兮何在,无限相思寄何处?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名篇都是碑文、墓志 和在名人墓前的凭吊之作,有许多还发挥出炽热的情和永恒的理。如韩愈为 柳宗元写的墓志痛呼:“士穷乃见节义”,如杜甫在诸葛亮祠中所叹:“出 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都成了千古名言。明代张溥著名的《五 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简直就是一篇正义对邪恶的宣言。 就是空前伟大如马克思这样的人,死后也有一块墓地,恩格斯在他墓前的演 说也选人马恩文选,成了国际共运的重要文献。马克思的形象也因这篇文章 更加辉煌。为伟人修墓立碑已成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百姓的习惯。你看明 山秀水间,市井乡村里,还有那些州县府志的字里行间,有多少知名的、不 知名的古人墓、碑、庙、祠、铭、志。怎么偏偏轮到总理,这个前代所有的 名人加起来都不足抵其人格伟大的人,就连一个我们可以为之扼腕、叹息、 流泪的地方也没有呢?于是人们难免生出一丝丝的猜测,有的说是总理英明, 见“四人帮”猖狂,政局反复,不愿身后有伍子胥鞭尸之事;有的说是总理 节俭,不愿为自己的身后事再破费国家钱财。但我想,他主要的就是要求一 个干净。生时鞠躬尽瘁,死后不留麻烦。他是一个只讲奉献,献完转身就走 的人,不求什么纪念的回报和香火的馈饷。也许隐隐还有另一层意思。以他 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君”,他更不愿在身后出现什么 “僭越”式的悼念,或因此又生出一些政治上的尴尬。果然,地球上第一个 为周恩来修纪念碑的,并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日本。第一个纪念馆也不是建 在北京,而是在他的家乡。日本的纪念碑是一块天然的石头,上面刻着他留 学日本时的那首《雨中岚山》。1994 年我去日本时曾专门到樱花丛中去寻找 过这块诗碑。我双手抚石,西望长安,不觉泪水涟涟。回天无力,斯人长逝 已是天大的遗憾,而在国内又无墓可寻,叫人又是一种怎样的惆怅?一个曾 叫世界天翻地覆的英雄,一个为民族留下了一个共和国的总理,却连一点骨 灰也没有留下,这强烈的反差,让人一想,心里就有如坠落千丈似的空茫。 总理的二无是生而无后。中国人习惯续家谱,重出身,爱攀名人之后也 重名人之后。刘备明明是个编席卖履的小贩,却攀了个皇族之后,被尊为皇 叔,诸葛亮和关、张、赵、马、黄等一批文臣武将,就捧着这块招牌,居然 三分天下。一般人有后无后还是个人和家族的事,名人无后却成了国人的遗 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纪念古人也有三:故居、墓地、后人,后人为大。 虽然后人不能尽续其先人的功德才智,但对世人来说,有一条血缘的根传下 来,总比无声的遗物更惹人怀旧。人们尊其后,说到底还是尊其本人。这是 一种纪念,一种传扬。对越是功高德重为民族作出牺牲的逝者,人们就越尊 重他们的后代,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赎回生者的遗憾。总 理并不脱俗,也不寡情。我在他的绍兴祖居,亲眼见过抗战时期他和邓颖超
回乡动员抗日时,恭恭敬敬地续写在家谱上的名字。他在白区经常做的一件 事,就是搜求烈士遗孤,安排抚养。他常说:不这样我怎么对得起他们的父 母?他在延安时亲自安排将瞿秋白、蔡和森、苏兆征、张太雷、赵世炎、王 若飞等烈士子女送到苏联好生教育、看护,并亲自到苏联与斯大林谈判,达 成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协议:这批子弟在苏联只求学,不上前线(而苏联国 际儿童院中其他国家的子弟,有二十一名牺牲在战争前线)。这恐怕是当时 世界上两个最大的人物达成的一个最小的协议。总理何等苦心,他是要为烈 士存孤续后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民间友好往来,日本著名女运动 员松崎君代,多次受到总理接见。当总理知道她婚后无子时,便关切地留她 在京治病,并说有了孩子可要告诉一声啊。1976年总理去世,她悲呼道: “周先生,我们已经有了孩子,但还没有来得及告诉您!”确实子孙的繁衍 是人类最实际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情感。但是天何不公,轮到总理却偏偏 无后,这怎么能不使人遗憾呢?是残酷的地下斗争和战争夺去了邓颖超同志 腹中的婴儿,以后又摧残了她的健康。但是以总理之权、之位、之才和他的 倾倒多少女性的风采,何愁不能再建家室,传宗接代呢?这在解放初党的中 高级干部中不乏其人,并几乎成风。但总理没有。他以倾国之权而坚守平民 之德。后来有一个厚脸皮的女人写过一本书,称她自己就是总理的私生女, 这当然经不起档案资料的核验。举国一阵哗然之后,如风吹黄叶落,复又秋 阳红。但人们在愤怒之余心里仍然隐隐存着一丝的惆怅。特别是眼见和总理 同代人的子女,或又子女的子女,不少都官居高位名显于世,不禁又要黯然 神伤。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求全求美的,如总理这样的伟人该是英雄美人 父英子雄、家运绵长的啊。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这怎么能不在国人心中凿 下一个空洞呢?人们的习惯思维如列车疾驶,负着浓浓的希望,却一下子冲 出轨道,跌入了一个无底的深渊 总理的三无是官而不显。千百年来,官和权是连在一起的。在某些人看 来,官就是显赫的地位,就是特殊的享受,就是人上人,就是福中福。官和 民成了一个对立的概念,也有了一种对立的形象。但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则 只求不显。在外交、公务场合他是官,而在生活中,在内心深处,他是一个 最低标准甚至不够标准的平民。他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平民宰相,是世界 上最平民化的总理。一次他出国访问,内衣破了送到我驻外使馆去缝洗。大 使夫人抱着这一团衣服时,泪水盈眶,她怒指着工作人员道:“原来你们就 这样照顾总理啊!这是一个大国总理的衣服吗?”总理的衬衣多处打过补丁 领子和袖口已换过几次,一件毛巾睡衣本来白底蓝格,但早已磨得像一件纱 衣。后来我见过这件睡衣,瞪大眼睛也找不出原来的纹路。这样寒酸的行头, 当然不敢示人,更不敢示外国人。所以总理出国总带一只特殊的箱子,不管 住多高级的宾馆,每天起床,先由我方人员将这套行头收入箱内锁好,才许 宾馆服务生进去整理房间。人家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最高机密的文件箱呢。这
回乡动员抗日时,恭恭敬敬地续写在家谱上的名字。他在白区经常做的一件 事,就是搜求烈士遗孤,安排抚养。他常说:不这样我怎么对得起他们的父 母?他在延安时亲自安排将瞿秋白、蔡和森、苏兆征、张太雷、赵世炎、王 若飞等烈士子女送到苏联好生教育、看护,并亲自到苏联与斯大林谈判,达 成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协议:这批子弟在苏联只求学,不上前线(而苏联国 际儿童院中其他国家的子弟,有二十一名牺牲在战争前线)。这恐怕是当时 世界上两个最大的人物达成的一个最小的协议。总理何等苦心,他是要为烈 士存孤续后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民间友好往来,日本著名女运动 员松崎君代,多次受到总理接见。当总理知道她婚后无子时,便关切地留她 在京治病,并说有了孩子可要告诉一声啊。1976 年总理去世,她悲呼道: “周先生,我们已经有了孩子,但还没有来得及告诉您!”确实子孙的繁衍 是人类最实际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情感。但是天何不公,轮到总理却偏偏 无后,这怎么能不使人遗憾呢?是残酷的地下斗争和战争夺去了邓颖超同志 腹中的婴儿,以后又摧残了她的健康。但是以总理之权、之位、之才和他的 倾倒多少女性的风采,何愁不能再建家室,传宗接代呢?这在解放初党的中 高级干部中不乏其人,并几乎成风。但总理没有。他以倾国之权而坚守平民 之德。后来有一个厚脸皮的女人写过一本书,称她自己就是总理的私生女, 这当然经不起档案资料的核验。举国一阵哗然之后,如风吹黄叶落,复又秋 阳红。但人们在愤怒之余心里仍然隐隐存着一丝的惆怅。特别是眼见和总理 同代人的子女,或又子女的子女,不少都官居高位名显于世,不禁又要黯然 神伤。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求全求美的,如总理这样的伟人该是英雄美人、 父英子雄、家运绵长的啊。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这怎么能不在国人心中凿 下一个空洞呢?人们的习惯思维如列车疾驶,负着浓浓的希望,却一下子冲 出轨道,跌入了一个无底的深渊。 总理的三无是官而不显。千百年来,官和权是连在一起的。在某些人看 来,官就是显赫的地位,就是特殊的享受,就是人上人,就是福中福。官和 民成了一个对立的概念,也有了一种对立的形象。但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则 只求不显。在外交、公务场合他是官,而在生活中,在内心深处,他是一个 最低标准甚至不够标准的平民。他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平民宰相,是世界 上最平民化的总理。一次他出国访问,内衣破了送到我驻外使馆去缝洗。大 使夫人抱着这一团衣服时,泪水盈眶,她怒指着工作人员道:“原来你们就 这样照顾总理啊!这是一个大国总理的衣服吗?”总理的衬衣多处打过补丁, 领子和袖口已换过几次,一件毛巾睡衣本来白底蓝格,但早已磨得像一件纱 衣。后来我见过这件睡衣,瞪大眼睛也找不出原来的纹路。这样寒酸的行头, 当然不敢示人,更不敢示外国人。所以总理出国总带一只特殊的箱子,不管 住多高级的宾馆,每天起床,先由我方人员将这套行头收入箱内锁好,才许 宾馆服务生进去整理房间。人家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最高机密的文件箱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