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模拟)|》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Basis of Electronic Technique( Analog Circuit)I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学时 学分:3.5 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Ⅰ》是电类本科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Ⅰ》一起同属于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各专业多门课程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类型,以及各种电路的功能和 参数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电子工程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 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本课程的特点、学习目标; 2、电子系统、信号、频谱 3、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 4、学习方法 5、教学要求 6、放大电路基本知识 第二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的形成: 2、理解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3、掌握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特性、主要参数、简单应用电路分析 教学重点 1、PN结、PN结的基本特性 2、二极管(普通二极管、稳压管)的特性、参数及应用电路分析。 教学难点:PN结、PN结形成及其基本特性 第三章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基本内容和要求: 1、理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掌握晶体管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2、理解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3、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Av、R1、Ro、Vom的分析方法; 4、掌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理解单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5、了解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光电耦合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理解多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分析 方法: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教学重点 本章所述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要求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其重点包含: 1、BJT的外特性、三个工作区及主要参数 2、共射、共集、共基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性能指标计算及特点 3、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特点、性能指标分析计算 4、对图解法和小信号模型分析法重点掌握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5、正确理解和掌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及简单分析方法一波特图法。 最重要的是建立申路模型,将非线性问颙线性化,从而将问颙归结到解线性电路上 教学难点 1、半导体晶体管BJT的工作原理、电流分配关系、电流控制作用 2、放大电路的放大本质: 3、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四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理解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理解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掌握场效应管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3、掌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A、R1、R。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1、场效应管的工作特点、外特性、三个工作区及参数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Ⅰ》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Basis of Electronic Technique (Analog Circuit) Ⅰ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学时:64 学分:3.5 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Ⅰ》是电类本科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Ⅰ》一起同属于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各专业多门课程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类型,以及各种电路的功能和 参数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电子工程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 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本课程的特点、学习目标; 2、电子系统、信号、频谱; 3、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 4、学习方法; 5、教学要求; 6、放大电路基本知识。 第二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的形成; 2、理解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3、掌握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特性、主要参数、简单应用电路分析。 教学重点: 1、PN结、PN结的基本特性; 2、二极管(普通二极管、稳压管)的特性、参数及应用电路分析。 教学难点:PN结、PN结形成及其基本特性。 第三章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基本内容和要求: 1、理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掌握晶体管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2、理解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3、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AV、Ri 、Ro 、Vom的分析方法; 4、掌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理解单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5、了解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光电耦合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理解多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分析 方法;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教学重点: 本章所述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要求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其重点包含: 1、 BJT的外特性、三个工作区及主要参数: 2、 共射、共集、共基三种组态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性能指标计算及特点; 3、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特点、性能指标分析计算; 4、 对图解法和小信号模型分析法重点掌握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5、 正确理解和掌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及简单分析方法 — 波特图法。 最重要的是建立电路模型,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从而将问题归结到解线性电路上。 教学难点: 1、 半导体晶体管BJT的工作原理、电流分配关系、电流控制作用; 2、 放大电路的放大本质; 3、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四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理解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理解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2、掌握场效应管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3、掌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AV、Ri 、Ro 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1、场效应管的工作特点、外特性、三个工作区及参数;
2、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偏置电路特点及共源(Cs)、共漏(d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与性能指标计算。 教学难点: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 第五章功率放大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了解功放电路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功率放大电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3、理解乙类、甲乙类OCL及OIL功放电路工作原理; 4、理解功率放大电路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的分析方法; 5、掌握OCL及OIL电路主要参数及选管参数计算。 教学重点 1、功放电路的基本概念 2、乙类双电源功放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计算 3、甲乙类OCL、OTL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分析计算等。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功放电路的效率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基本内容和要求: 1、理解差分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静态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2、了解典型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掌握其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3、了解电流源电路的基本形式和应用 教学重点: 1、零点漂移概念 2、差分式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简单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电路(静态 主要技术指标)计算,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必须做到真正理解 3、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的理解、运放传输特性、运放的理想化 教学难点:差分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七章反馈放大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 2、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理解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的方法 4、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稳定判据和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反馈的概念 2、负反馈类型的判断 3、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有关参数的估算 教学难点:负反馈类型的判断。 第八章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 2、理解模拟乘法器在运算电路中的应用 3、理解有源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教学重点 1、理想运放线性应用的分析规律(VN=vp-“虚短”、=lP=0-“虚断”) 2、基本运算电路分析方法。 本章中实际运算放大电路的误差分析及对数与反对数运算电路作为自学内 容 教学难点:虚短、虚断的理解。 第九章信号产生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计算 3、了解LC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4、理解典型电压比较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5、理解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主要参数的含义; 6、了解压控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1、正弦波信号产生电路的基本概念 2、RC串并联正弦信号产生电路的组成、振荡条件判别、振荡频率计算:
2、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偏置电路特点及共源(Cs)、共漏(Cd)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与性能指标计算。 教学难点: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 第五章 功率放大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 了解功放电路的类型及特点; 2、 了解功率放大电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3、 理解乙类、甲乙类OCL及OTL功放电路工作原理; 4、 理解功率放大电路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的分析方法; 5、掌握OCL及OTL电路主要参数及选管参数计算。 教学重点: 1、功放电路的基本概念; 2、.乙类双电源功放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计算; 3、甲乙类OCL、OTL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分析计算等。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功放电路的效率。 第六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基本内容和要求: 1、理解差分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静态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2、了解典型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掌握其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3、了解电流源电路的基本形式和应用。 教学重点: 1、 零点漂移概念; 2、 差分式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简单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电路 (静态与 主要技术指标) 计算,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必须做到真正理解; 3、 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的理解、运放传输特性、运放的理想化。 教学难点:差分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七章 反馈放大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 2、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理解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的方法; 4、 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5、 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稳定判据和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反馈的概念; 2、负反馈类型的判断; 3、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有关参数的估算。 教学难点:负反馈类型的判断。 第八章 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 2、理解模拟乘法器在运算电路中的应用; 3、理解有源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教学重点: 1、理想运放线性应用的分析规律(VN=VP —“虚短”、IN=IP=0 —“虚断”); 2、基本运算电路分析方法。 本章中实际运算放大电路的误差分析及对数与反对数运算电路作为自学内 容。 教学难点:虚短、虚断的理解。 第九章 信号产生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 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计算; 3、 了解LC 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4、理解典型电压比较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5、理解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主要参数的含义; 6、了解压控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1、正弦波信号产生电路的基本概念; 2、RC串并联正弦信号产生电路的组成、振荡条件判别、振荡频率计算;
3、理想运放非线性应用电路的分析规律。单门限电压比较器电路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波产生电路组成及工作 原理分析。 教学难点:正弦振荡的建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 第十章直流稳压电源 基本内容和要求: 1、了解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的一般组成 2、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3、了解典型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的估算 4、理解线性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5、了解开关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计算 2、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稳压原理)及输出电压计算 3、三端稳压器应用。 教学难点: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实验(独立设课)、作业、辅导、答疑、期末考试等 教学环节。 2、作业:每章3-4道习题 3、辅导答疑:每周一次。 4、本课程以期终考试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在每学期开学时讨论决定。平时成绩依据作业、上 课考勤、测验等评定,原则不超过30% 5、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 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可适当使用CA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6、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及实践环节 本课程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一一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做铺垫,而且又 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基础理论比较成熟一一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 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有限学时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 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一一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的这一特点, 决定了加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独立设课的实验(基本实验、综合实验、EDA 工具的使用)和电装实习(原则上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之后进行)等环节进行 7、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以下知识 (1)电子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在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2)模拟电子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与数字电子技术的主要区别。 (3)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 (4)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5)模拟集成电路的发展、类型及特点。 (6)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型号、命名方法以及手册查阅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以下知识 (1)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应用。 (2)集成电路组件的构成原理、类型、主要参数及使用。 (3)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4)功率放大电路、信号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反馈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等电路的 组成与特点。 (5)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集成稳压电源的特点与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 (1)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应用以及分析计算 (3)功率放大电路、信号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等电路的分析计算, (4)反馈电路的判断方法以及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四、课程学时分配 讲课 谷 1、绪论 2 2、半导体二极管及基本电路
3、理想运放非线性应用电路的分析规律。单门限电压比较器电路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波产生电路组成及工作 原理分析。 教学难点:正弦振荡的建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 第十章 直流稳压电源 基本内容和要求: 1、了解小功率直流稳压电源的一般组成; 2、掌握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3、了解典型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的估算; 4、理解线性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5、了解开关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计算; 2、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稳压原理)及输出电压计算; 3、三端稳压器应用。 教学难点: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实验(独立设课)、作业、辅导、答疑、期末考试等 教学环节。 2、作业:每章3-4道习题。 3、辅导答疑:每周一次。 4、本课程以期终考试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在每学期开学时讨论决定。平时成绩依据作业、上 课考勤、测验等评定,原则不超过30%。 5、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 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可适当使用CAI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6、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及实践环节 本课程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做铺垫,而且又 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基础理论比较成熟――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 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有限学时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 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的这一特点, 决定了加强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本课程的重要地位。 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独立设课的实验(基本实验、综合实验、EDA 工具的使用)和电装实习(原则上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之后进行)等环节进行。 7、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以下知识: (1)电子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在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2)模拟电子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与数字电子技术的主要区别。 (3)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 (4)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5)模拟集成电路的发展、类型及特点。 (6)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型号、命名方法以及手册查阅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以下知识: (1)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应用。 (2)集成电路组件的构成原理、类型、主要参数及使用。 (3)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4)功率放大电路、信号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反馈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等电路的 组成与特点。 (5)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集成稳压电源的特点与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 (1)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应用以及分析计算。 (3)功率放大电路、信号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等电路的分析计算。 (4)反馈电路的判断方法以及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四、课程学时分配 讲 课 内 容 学 时 1、绪论 2 2、半导体二极管及基本电路 4
3、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基础 14 4、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5、功率放大电路 6、集成电路运算放大电路 7、反馈放大电路 8、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 9、信号产生电路 10、直流稳压电源 646868424 复习、总结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华中理工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康华光主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四版。 2、主要参考书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硏室编(童诗白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四版。 (2)《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编(郑家龙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 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版),杨栓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说明 (1)习题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其学时已包括在各部分学时之内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实验教学大纲(含学时)另行制定; (3)EDA工具应用:应使学生了解电子器件的模型及其参数和获得模型参数的途径;初步掌握一种EDA软件 的使用方法 制订者(签字):崔占琴校对者(签字):苏娟 审定者(签章):肖志红 批准者(签章):穆向阳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Basis of Electronic Technique( Analog Circuit)lⅡ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安全工程 学时:64 学分:3.5 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Ⅱ》是电类本科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Ⅱ》一起同属于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各专业多门课程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类型,以及各种电路的功能和 参数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电子工程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 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本课程的特点、学习目标; 2、电子系统、信号、频谱 3、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 4、学习方法 5、教学要求 6、放大电路基本知识 第二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3、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基础 14 4、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6 5、功率放大电路 4 6、集成电路运算放大电路 6 7、反馈放大电路 8 8、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 6 9、信号产生电路 8 10、直流稳压电源 4 复习、总结 2 合 计 64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华中理工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康华光主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四版。 2、主要参考书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童诗白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四版。 (2)《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编(郑家龙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 (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版),杨栓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说明: (1)习题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其学时已包括在各部分学时之内;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实验教学大纲(含学时)另行制定; (3)EDA工具应用 :应使学生了解电子器件的模型及其参数和获得模型参数的途径;初步掌握一种EDA软件 的使用方法。 制订者(签字):崔占琴 校对者(签字):苏娟 审定者(签章):肖志红 批准者(签章):穆向阳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Ⅱ》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Basis of Electronic Technique (Analog Circuit) Ⅱ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安全工程 学时:64 学分:3.5 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Ⅱ》是电类本科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Ⅱ》一起同属于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各专业多门课程的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类型,以及各种电路的功能和 参数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电子工程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 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本课程的特点、学习目标; 2、电子系统、信号、频谱; 3、模拟信号与模拟电路; 4、学习方法; 5、教学要求; 6、放大电路基本知识。 第二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的形成 2、理解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3、掌握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特性、主要参数、简单应用电路分析。 教学重点: 1、PN结、PN结的基本特性 2、二极管〔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特性、参数及应用电路分析 教学难点:PN结、PN结形成及其基本特性 第三章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基本内容和要求: 1、理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掌握晶体管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2、理解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3、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Aⅴ、R;、R。、Vom的分析方法 4、理解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理解单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5、了解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光电耦合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理解多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分析 方法;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教学重点: 本章所述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要求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其重点包含: 1、BJT的外特性、三个工作区及主要参数: 2、共射、共集、共基三种组态的特点以及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性 能指标计算; 3、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特点、性能指标分析计算 4、对图解法和小信号模型分析法重点掌握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最重要舶是建立申路模型,将非线性问颙线性化,从而烙问顯归结到解线性申路上 教学难点 1、半导体晶体管BJT的工作原理、电流分配关系、电流控制作用 2、放大电路的放大本质 第四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理解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理解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2、掌握场效应管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3、掌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A、R、R。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场效应管的工作特点、外特性、三个工作区及参数 2、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偏置电路及特点共源(Cs)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与性能指标计算 教学难点: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 第五章功率放大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了解功放电路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功率放大电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3、理解乙类、甲乙类OCL功放电路工作原理 4、理解功率放大电路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功放电路的基本概念 2、乙类双电源功放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计算 学难点:如何提高功放电路的效率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基本内容和要求: 1、理解差分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静态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2、了解典型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掌握其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教学重点: 零点漂移概念; 2、差分式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简单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电路(静态与主要技术指标)计算,差 分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必须做到真正理解 3、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的理解、运放传输特性、运放的理想化 教学难点:差分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七章反馈放大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 2、理解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了解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的方法 4、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1、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的形成; 2、理解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3、掌握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特性、主要参数、简单应用电路分析。 教学重点: 1、PN结、PN结的基本特性; 2、二极管(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特性、参数及应用电路分析。 教学难点:PN结、PN结形成及其基本特性。 第三章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基本内容和要求: 1、理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掌握晶体管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2、理解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3、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AV、Ri 、Ro 、Vom的分析方法; 4、理解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有关概念,理解单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5、了解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和光电耦合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理解多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分析 方法;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教学重点: 本章所述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要求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其重点包含: 1、BJT的外特性、三个工作区及主要参数: 2、 共射、共集、共基三种组态的特点以及共射、共集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性 能指标计算; 3、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特点、性能指标分析计算; 4、 对图解法和小信号模型分析法重点掌握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最重要的是建立电路模型,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从而将问题归结到解线性电路上。 教学难点: 1、 半导体晶体管BJT的工作原理、电流分配关系、电流控制作用; 2、 放大电路的放大本质。 第四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理解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理解场效应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2、掌握场效应管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3、掌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AV、Ri 、Ro 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1、场效应管的工作特点、外特性、三个工作区及参数; 2、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偏置电路及特点共源(Cs)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与性能指标计算。 教学难点:场效应管的电压控制作用。 第五章 功率放大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了解功放电路的类型及特点; 2、了解功率放大电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3、理解乙类、甲乙类OCL功放电路工作原理; 4、理解功率放大电路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1、功放电路的基本概念; 2、乙类双电源功放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计算;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功放电路的效率。 第六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基本内容和要求: 1、理解差分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静态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2、了解典型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掌握其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教学重点: 1、零点漂移概念; 2、差分式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简单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电路 (静态与主要技术指标) 计算,差 分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必须做到真正理解; 3、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的理解、运放传输特性、运放的理想化。 教学难点:差分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七章 反馈放大电路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 2、理解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了解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的方法; 4、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