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二首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 基调 二、通过诵读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 逸的气势。 【教学设想】 、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 二、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诵读法、提问法相结合的学生自主讨论。 四、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是本课教学重点 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自学引导】 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诗文中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 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一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 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 检査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视频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 字词教学要利用课本的注解,还要注意解决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正音正字 锦瑟(se)弦(xian)柱惘(wang)然马嵬(wei)未卜(b)宵 柝(tuo)晓筹(chou)驻(zhu)马 二、解释词语 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48年。唐玄宗当了45 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三、补充译诗《锦瑟》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李商隐诗二首学案 【学习目标】 一、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 基调。 二、通过诵读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三、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 逸的气势。 【教学设想】 一、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 二、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诵读法、提问法相结合的学生自主讨论。 四、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是本课教学重点。 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自学引导】 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诗文中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 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一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 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 检查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视频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 字词教学要利用课本的注解,还要注意解决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一、正音正字: 锦瑟(sè ) 弦( xián )柱 惘(wǎng )然 马嵬(wéi ) 未卜( bǔ ) 宵 柝( tuò ) 晓筹(chóu ) 驻( zhù )马 二、解释词语: 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 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 年)为一纪,四纪即为 48 年。唐玄宗当了 45 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三、补充译诗《锦瑟》: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往日 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四、有疑问的字词句 【阅读探讨】 重点分析课文情节结构。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 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二、题解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 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三、听诵读 齐读并讲解《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 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 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 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 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 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 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 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 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 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不论这首诗是为什么写的,但读者们的共识是这是 首好诗。“锦瑟”是一种乐器。一般在唐代,分为三种:17弦、25弦和五十弦 的。我们前面学过一个成语“胶柱鼓瑟”说的就是这种乐器。 1、提问:首联中作者在感叹什么?怎么看出的? 明确:起联两句,“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 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不是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 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 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 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 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 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 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 2、提问:李商隐诗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锦瑟》的颔联和颈联就是连续的用 典。谈谈本诗中的用典? 明确:①庄周梦蝶一一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 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昔者庄 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 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四、有疑问的字词句: 【阅读探讨】 一、重点分析课文情节结构。 1—2 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 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 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 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 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二、题解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 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 三、听诵读、 齐读并讲解《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 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 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 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 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 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 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 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 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 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不论这首诗是为什么写的,但读者们的共识是这是一 首好诗。“锦瑟”是一种乐器。一般在唐代,分为三种:17 弦、25 弦和五十弦 的。我们前面学过一个成语“胶柱鼓瑟”说的就是这种乐器。 1、提问:首联中作者在感叹什么?怎么看出的? 明确:起联两句,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 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不是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 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 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 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 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 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 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 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 2、提问:李商隐诗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锦瑟》的颔联和颈联就是连续的用 典。谈谈本诗中的用典? 明确:①庄周梦蝶——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 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昔者庄 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 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 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 是应该有所区分的。庄周梦蝶,蝶梦庄周,这就是事物的区分和变化。比喻梦中 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 ②望帝啼鹃—一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 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名为杜鹃。 ③东海鲛人一一《太平御览》卷803引《博物志》云:“鲛人从水出,寓人家, 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东海有鲛人织水 为绡坠泪成珠。有一次一个鲛人出来玩,住在一个农民家里,住了几天这家人的 米吃完了,于是农民就要去变卖东西,这个时候鲛人让农民取一个碗,坠泪成珠 这个典在陆游的钗头凤里也有“泪痕红浥鲛绡透” ④暖玉生烟—一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 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3、提问:这四个典故,和锦瑟有什么关系? 明确: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致 迷糊迷失。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 所谓迷者。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 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 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 花落水流之处,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髙潮。珠生于蚌,蚌在于海 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 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 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汨波 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 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 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见。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 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玉溪此处,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 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 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 华和工力。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 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不论后人的评价里,《锦瑟》是悼念亡妻还是思念宋华阳,抑或是自己身世的感 伤。从这首律诗里后人可以读到的是爱慕、是执著、是哀思、是叹惋。于是,尾 联收拢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话是 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 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4、提问: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 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 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 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 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 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 是应该有所区分的。庄周梦蝶,蝶梦庄周,这就是事物的区分和变化。比喻梦中 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 ②望帝啼鹃——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 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名为杜鹃。 ③东海鲛人——《太平御览》卷 803 引《博物志》云:“鲛人从水出,寓人家, 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东海有鲛人织水 为绡坠泪成珠。有一次一个鲛人出来玩,住在一个农民家里,住了几天这家人的 米吃完了,于是农民就要去变卖东西,这个时候鲛人让农民取一个碗,坠泪成珠。 这个典在陆游的钗头凤里也有“泪痕红浥鲛绡透”。 ④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 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3、提问:这四个典故,和锦瑟有什么关系? 明确: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致 迷糊迷失。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 所谓迷者。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 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 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 花落水流之处,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珠生于蚌,蚌在于海, 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 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 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 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 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 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见。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 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玉溪此处,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 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 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 华和工力。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 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不论后人的评价里,《锦瑟》是悼念亡妻还是思念宋华阳,抑或是自己身世的感 伤。从这首律诗里后人可以读到的是爱慕、是执著、是哀思、是叹惋。于是,尾 联收拢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话是 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 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4、提问: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 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 人生(李商隐活了 46 岁)。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 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
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 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 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一他曾留恋的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 真实的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 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 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一一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 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 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 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 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 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 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 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 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5、提问:怎样理解《锦瑟》的主旨和情感? 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所 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 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 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 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 “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 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作政治 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 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 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中学语文在线(wwW 6、提问: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 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 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 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 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 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入五里云雾了。不敢说李商隐 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 (有受中国诗歌影响的因素),但他确实是一位古典时期的“先锋派”,他的艺 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连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对都 他推崇之至。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 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 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 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 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文苑寻宝】 公元812年,在河南省获嘉县县衙的府第内,李商隐诞生了。父亲李嗣正任获嘉 县县令。三年后,李嗣受聘为浙东观察使幕僚。李商隐的童年时代便在获嘉至江
来。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但诗人究竟在苦 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庄生晓梦迷 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 真实的自我了。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 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望帝春心托杜 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 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 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 妒”,不能美满。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 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 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 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 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 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5、提问:怎样理解《锦瑟》的主旨和情感? 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所 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 阐幽发微。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 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但 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 “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 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作政治 诗来读了。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 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 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中学语文在线(www 6、提问: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 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 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 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像《锦瑟》一诗,无论 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 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入五里云雾了。不敢说李商隐 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 (有受中国诗歌影响的因素),但他确实是一位古典时期的“先锋派”,他的艺 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连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对都 他推崇之至。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 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 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 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 美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文苑寻宝】 公元 812 年,在河南省获嘉县县衙的府第内,李商隐诞生了。父亲李嗣正任获嘉 县县令。三年后,李嗣受聘为浙东观察使幕僚。李商隐的童年时代便在获嘉至江
浙一带度过的。李商隐注定是一个悲情的诗人,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一连几代 都过早病故。终于,在商隐十岁时,父亲在幕僚任上过逝了。孤儿寡母扶丧北回 郑州,由于多年未回故乡,虽在故土,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李商隐在他的一篇 文章中就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或 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 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公元829年,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长安,谒 见了当时朝廷里的权贵令狐楚,很受赏识。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李商隐开始了 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幕僚生活。其间,令狐楚亲自指点李商隐,教他写今体文, 李商隐二十三岁那年,公元835年,李商隐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 灵都观里,他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 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 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李 商隐一生中留下了众多的《无题》诗,而最为人们所知,也最荡心动魄的《无题 首》即完成于此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汨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烛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玉谿生的这首《无题》,全以首句“别”字为通篇主眼。江淹《别赋》说:“黯 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黯然”二字,也正是玉谿生此诗所表达的整个情 怀与气氛。在古代,即使是盛唐这样一个繁华的朝代,音信依然是不便的,于是 出门在外,情人分离就酿成了浓浓的情思,更何况李商隐这时的这种情思并不仅 仅是距离的远隔,死别是痛苦的,而生离却更胜死别。于是李商隐张口一吐便出 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千古名句。春蚕自缚,满腹情丝, 生为尽吐;吐之既尽,命亦随亡。绛蜡自煎,一腔热泪,泪而长流:流之既干 身亦成烬。 然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是昨日旧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个“改”字,传达出的是青春不再,逝水常东的悄然心惊。其苦情蜜意,全从 个“改”字传出。而“寒”字也是苦心营造的,此寒,如谓为“心境”所造, 月光本无所谓冷暖,但在作者眼中,满眼尽是离情别绪,因此,看到的月光,也 便寒冷了。李商隐到了晚年,还设法在长安约见了宋华阳。 公元837年,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的帮助下,李商隐进士及第,但也就是这 年的年底,令狐楚病逝了。李商隐一生的悲剧从这一年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二年的春夭,李商隐投奔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当了幕僚。王茂元爱商隐之才, 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这时,李商隐26岁,婚后感情很好。李商隐有一首思念 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当时朝廷内部的朋党斗争十分激烈,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儒为首的牛党 史朝廷里的两大对立的势力。令狐楚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 武人。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令狐家的人对李 商隐不满。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傲,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 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为时都很短。从大和三年踏
浙一带度过的。李商隐注定是一个悲情的诗人,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一连几代 都过早病故。终于,在商隐十岁时,父亲在幕僚任上过逝了。孤儿寡母扶丧北回 郑州,由于多年未回故乡,虽在故土,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李商隐在他的一篇 文章中就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或 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 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公元 829 年,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长安,谒 见了当时朝廷里的权贵令狐楚,很受赏识。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李商隐开始了 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幕僚生活。其间,令狐楚亲自指点李商隐,教他写今体文。 李商隐二十三岁那年,公元 835 年,李商隐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 灵都观里,他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 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 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李 商隐一生中留下了众多的《无题》诗,而最为人们所知,也最荡心动魄的《无题 二首》即完成于此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烛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玉谿生的这首《无题》,全以首句“别”字为通篇主眼。江淹《别赋 》说:“黯 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黯然”二字,也正是玉谿生此诗所表达的整个情 怀与气氛。在古代,即使是盛唐这样一个繁华的朝代,音信依然是不便的,于是 出门在外,情人分离就酿成了浓浓的情思,更何况李商隐这时的这种情思并不仅 仅是距离的远隔,死别是痛苦的,而生离却更胜死别。于是李商隐张口一吐便出 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千古名句。春蚕自缚,满腹情丝, 生为尽吐;吐之既尽,命亦随亡。绛蜡自煎,一腔热泪,泪而长流;流之既干, 身亦成烬。 然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是昨日旧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一个“改”字,传达出的是青春不再,逝水常东的悄然心惊。其苦情蜜意,全从 一个“改”字传出。而“寒”字也是苦心营造的,此寒,如谓为“心境”所造, 月光本无所谓冷暖,但在作者眼中,满眼尽是离情别绪,因此,看到的月光,也 便寒冷了。李商隐到了晚年,还设法在长安约见了宋华阳。 公元 837 年,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的帮助下,李商隐进士及第,但也就是这一 年的年底,令狐楚病逝了。李商隐一生的悲剧从这一年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二年的春天,李商隐投奔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当了幕僚。王茂元爱商隐之才, 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这时,李商隐 26 岁,婚后感情很好。李商隐有一首思念 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当时朝廷内部的朋党斗争十分激烈,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儒为首的牛党 史朝廷里的两大对立的势力。令狐楚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 武人。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令狐家的人对李 商隐不满。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傲,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 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为时都很短。从大和三年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