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一—《锦瑟》导学案(学生版) 主备人:王淑艳校对人:于忠滨审核人:王雪茜授课时间:2014年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落实掌握诗歌手法,明确解题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 重点难点: l、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2、手法的运用,本诗的旨意 二、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 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 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 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 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 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 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2、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 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 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 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三、新课导入 四、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下面习题)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些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 种怎样的意境? (一)明确: ①庄聞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 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 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 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 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鮫人泣泪:《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 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二)学生活动:理解每句话所表达出的情感(追忆、痛苦、遗憾、后悔等) 是“庄周梦蝶” 二是“杜鹃啼血” 三是“南海鲛人” 四是“蓝田产玉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导学案 (学生版) 主备人:王淑艳校对人:于忠滨 审核人:王雪茜授课时间:2014 年 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落实掌握诗歌手法,明确解题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 重点难点: 1、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2、手法的运用,本诗的旨意。 二、 自主学习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 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 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 李党争的牺牲品。46 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 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 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 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2、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 年),这年诗人 46 岁,罢盐铁推官后, 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 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 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三、新课导入 四、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完成下面习题)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些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 种怎样的意境? (一)明确: ①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 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 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 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 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鲛人泣泪:《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 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二)学生活动:理解每句话所表达出的情感(追忆、痛苦、遗憾、后悔等) 一是“庄周梦蝶”, 二是“杜鹃啼血”, 三是“南海鲛人”, 四是“蓝田产玉
3、尾联一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此情”呼应上文何处? 2、“惘然”怎样解释? 3、这句诗可作怎样的理解? 4、《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 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 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 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五、学生质疑反馈 六.内化巩固: 鉴赏下列这首诗,完成习题 龙潭夜坐明·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 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5分) 9.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七、课堂小结: 本诗托物比兴,抒情委婉含蓄。本诗用典也较多。中间两联连用了四个典故,静 谧迷离又颇带凄伤的景象,寓托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意绪,使人既有所感知体会 但又难以指实言明,使得诗意深幽朦胧,抒情更加委婉含蓄,给读者一个很大的 想像空间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锦瑟》 2、预习《马嵬》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 《马嵬》导学案(学生版) 主备人:王淑艳校对人:于忠滨审核人:王雪茜授课时间:2014年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2.学习本诗叙事、表现等手法 3.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落实掌握诗歌用的手法,明确解题思 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古诗文知识,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诗歌蕴涵的寓意 、自主学习
3、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此情”呼应上文何处? 2、“惘然”怎样解释? 3、这句诗可作怎样的理解? 4、《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 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 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 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五、学生质疑反馈 六.内化巩固: 鉴赏下列这首诗,完成习题 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 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5 分) 9.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 分) 七、课堂小结: 本诗托物比兴,抒情委婉含蓄。本诗用典也较多。中间两联连用了四个典故,静 谧迷离又颇带凄伤的景象,寓托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意绪,使人既有所感知体会, 但又难以指实言明,使得诗意深幽朦胧,抒情更加委婉含蓄,给读者一个很大的 想像空间。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锦瑟》 2、 预习《马嵬》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导学案(学生版) 主备人:王淑艳 校对人:于忠滨 审核人:王雪茜 授课时间:2014 年 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2.学习本诗叙事、表现等手法 3.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落实掌握诗歌用的手法,明确解题思 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古诗文知识,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诗歌蕴涵的寓意 二、自主学习:
1、、复习提问:默写《锦瑟》 2、、背景介绍 参见课文注解,但要明确马嵬事变内容 三、新课导入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 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 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 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四、合作探究:诗歌欣赏:(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生讨论,老师点拨。 (1)【提问】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 的誓言,有何用意? (2)【提问】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3)【提问】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4)【提问】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5)【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五、巧设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 拘束。 思考:请你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赏析。 答案 六.质疑小结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李商隐诗两首 2、预习《琵琶行》导学案 《李商隐诗两首》一—《锦瑟》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王淑艳校对人:于忠滨审核人:王雪茜授课时间:2014年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落实掌握诗歌手法,明确解题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 重点难点: 1、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2、手法的运用,本诗的旨意
1、、复习提问:默写《锦瑟》 2、、背景介绍: 参见课文注解,但要明确马嵬事变内容 三、新课导入: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 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 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 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四、合作探究:诗歌欣赏:(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生讨论,老师点拨。 (1) 【提问】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 的誓言,有何用意? (2)【提问】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3) 【提问】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4) 【提问】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5)【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五、巧设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登科后 唐 • 孟郊 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 拘束。 思考:请你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诗歌作简要赏析。 答案: 六.质疑小结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李商隐诗两首 2、预习《琵琶行》导学案一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导学案 (教师版) 主备人:王淑艳校对人:于忠滨 审核人:王雪茜授课时间:2014 年 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落实掌握诗歌手法,明确解题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 重点难点: 1、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2、手法的运用,本诗的旨意
二、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 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 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 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 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 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 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2、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 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 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 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三、新课导入 四、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下面习题)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想到了年过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 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些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 种怎样的意境? (一)明确:用典 ①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 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 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 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 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鲛人泣泪:《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 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二)学生活动:理解每句话所表达出的情感(追忆、痛苦、遗憾、后悔等) 是“庄周梦蝶”,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 是“杜鹃啼血”,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三是“南海鲛人”,意为梦想和情思破灭后所得的只是满眼的泪水 四是“蓝田产玉”,意为梦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 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感情。 3、尾联一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此情”呼应上文何处?☆“此情”与“思华年”相呼应。 2、“惘然”怎样解释?☆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3、这句诗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说明“此情”存在时间已经很长(扣“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彼时见烟即 已知玉存在,由此生情)
二、 自主学习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 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 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 李党争的牺牲品。46 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 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 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 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2、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 年),这年诗人 46 岁,罢盐铁推官后, 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 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 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三、新课导入 四、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完成下面习题)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想到了年过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 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这些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 种怎样的意境? (一)明确:用典 ①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 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 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 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 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③鲛人泣泪:《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 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二)学生活动:理解每句话所表达出的情感(追忆、痛苦、遗憾、后悔等) 一是“庄周梦蝶”,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 二是“杜鹃啼血”,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三是“南海鲛人”,意为梦想和情思破灭后所得的只是满眼的泪水。 四是“蓝田产玉”,意为梦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 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感情。 3、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此情”呼应上文何处? ☆“此情”与“思华年”相呼应。 2、“惘然”怎样解释?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3、这句诗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说明“此情”存在时间已经很长(扣“蓝田日暖玉生烟”一句,彼时见烟即 已知玉存在,由此生情)
②说明对“此情”的无奈:当时面对“此情”就无办法,今天面对“此情”必 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4、《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 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 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 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1.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 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藍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 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 2.悼亡诗。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 3.政冶诗。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 迹,阐幽发微 4.爱情诗。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 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5.伤世诗。认为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它向读者传达的是 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 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 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 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6.理想诗。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 五、学生质疑反馈 六.内化巩固: 鉴赏下列这首诗,完成习题 龙潭夜坐明·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 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5分) 参考答案: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1分)通过描写夜 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 (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分)结 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分) 9.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答案:.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颌联 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 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②说明对“此情”的无奈:当时面对“此情”就无办法,今天面对“此情” 必 定更加怅惘 , 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4、《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 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 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 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1.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 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 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 2.悼亡诗。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 3.政冶诗。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 迹,阐幽发微。 4.爱情诗。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 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5.伤世诗。认为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 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 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 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 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6.理想诗。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 五、学生质疑反馈 六.内化巩固: 鉴赏下列这首诗,完成习题 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 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5 分) 参考答案: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1 分)通过描写夜 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 (2 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 分)结 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 分) 9.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 分) 答案:.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 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 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