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院长:郑兴伟 日期:2018年11月16日
教学院长:郑兴伟 日 期:2018 年 11 月 16 日
《人因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程编号:4109906 学分:2 学时:总学时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24实验学时:8讨论学时:0上机学时:0其他学时:0 课程负责人:李俊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人因工程》是物流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介绍人体测量学,视觉,听觉,认知 和工作环境。课程侧重于在工作环境中综合考虑人的能力和极限条件下,设计工作空间、人 机信息显示和控制系统。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达到设计、分析和评价人机 系统的目的。 ace an Human Machin context of work environments. By the end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aster the fundamental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design,analyze and evaluate man-machine system. 2.课程目标 2.1理解并掌握人因工程及其研究对象的概念,人因工程的基础理论、原理、方法。具 备运用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对人一机-环境系统进行分析的能力: 想超·之解人在人机环境系中的作用及东系统设计中如何考虑人的因素,具备系统化的 可以用人因工程的知识评价产品设计的初步能力 2,3通过人的信息界面设计、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设计和人与环境界面设计的学习, 具备设计安全、健康、舒适性和人性化产品的能力: 24通过掌握人因工程的理论、研究方法、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的知识,提升物流装备设 计与应用的能力。 25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诚信观念、“以 人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念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人因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4109906 学 分:2 学 时:总学时 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24 实验学时:8 讨论学时:0 上机学时:0 其他学时:0 课程负责人:李俊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概况 《人因工程》是物流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介绍人体测量学,视觉,听觉,认知 和工作环境。课程侧重于在工作环境中综合考虑人的能力和极限条件下,设计工作空间、人 机信息显示和控制系统。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达到设计、分析和评价人机 系统的目的。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It introducesanthropometry, visual, auditory, cognitive and work environments. Emphasis is on Workplace and Human Machine information display & control system design considering human 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work environments. By the end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aster the fundamental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design, analyze and evaluate man-machine system. 2. 课程目标 2.1 理解并掌握人因工程及其研究对象的概念,人因工程的基础理论、原理、方法。具 备运用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对人-机-环境系统进行分析的能力; 2.2 了解人在人机环境系统中的作用及在系统设计中如何考虑人的因素,具备系统化的 思想,可以用人因工程的知识评价产品设计的初步能力; 2.3 通过人的信息界面设计、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设计和人与环境界面设计的学习, 具备设计安全、健康、舒适性和人性化产品的能力; 2.4 通过掌握人因工程的理论、研究方法、人机环境系统设计的知识,提升物流装备设 计与应用的能力。 2.5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诚信观念、“以 人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理念; 二、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备注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2.12.22.32.42.5 第二肌工程学的命名及 二节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 三节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 2 人机工程学体系及其 2 的 动特征 节视觉机能及其 第五节神经系统机能及其特 第六节人的信息处理系 第七节运动系统的机能及其 传计 示相合性 节工作座椅设计主要依 2 第四节工作座设 第五节手 节作业姿势与人 1 八作业与空设开 1 三节视党信是作业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 定义 第二节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 发展 第三节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 容与方法 第四节人机工程学体系及其 应用领域 第五节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 计 2 √ √ 第二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第一节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人体测量中的主要统 计函数 第三节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 第四节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2 √ √ 第三章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 第一节人在系统中的功能 第二节视觉机能及其特征 第三节听觉机能及其特征 第四节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 征 第五节神经系统机能及其特 征 第六节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第七节运动系统的机能及其 特征 第八节人的运动输出 4 √ √ √ 第四章 人的心理与行为特 征4-1 心理现象与行为构成 4-2 感觉与知觉特征 4-3 注意与记忆特征 4-4 想象与思维特征 4-5 创造性心理特征 2 √ √ 第五章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 第一节人机信息界面的形成 第二节视觉信息显示设计 第三节听觉信息传示设计 第四节操纵装置设计 第五节操纵与显示相合性 4 √ √ 第六章工作台椅与工具设计 第一节控制台设计 第二节办公台设计 第三节工作座椅设计主要依 据 第四节工作座椅设计 第五节手握工具设计 2 √ √ 第七章作业姿势与动作设计 第一节作业姿势与人体机能 第二节作业姿势的设计原则 第三节作业姿势的设计要点 第四节作业姿势设计辅助手 段 1 √ 第八章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 第一节作业岗位的选择 第二节手工作业岗位设计 第三节视觉信息作业岗位设 1 √ √ √
第九章人 环境的界而设计 2 第六节人与毒物环 2 第十一章人机系统的总体设 节总体设计的目 2 -的 第五节总体设计的评价 人因工程综合案例分析 2 实验救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2.12223 2.42.5 人体计测实验 必做 人体血压测量实验 1 选做 √ 视微反应时测试 洗做 闪光融合的率实盼 洗做 光度辨别实验 注意分配实验 远做 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 选做 空问位置记忆广度测试 1 选做 √ 手指灵活性测试实 镜画实验 1 远做 追踪建验 1 洗做 动作稳定测试 选做 双手调节实验 选 动作判断测试实验 1 选做 环墙昭明测量 2 送做 √ 环境噪声测量 1 选做 三、教学方法 教学采用采用讲授,电子教案,实验,调研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采用多媒体 课件的方式进行授课。讲授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展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
计 第四节作业空间的人体尺度 第五节作业面设计 第六节作业空间的布置 第九章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 第一节人体对环境的适应程 度 第二节人与热环境 第三节人与光环境 第四节人与声环境 第五节人与振动环境 第六节人与毒物环境 2 √ √ √ 第十章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 第一节事故成因分析 第二节典型的事故模型 第三节事故控制基本策略 第四节安全装置设计 第五节防护装置设计 2 √ √ 第十一章人机系统的总体设 计 第一节总体设计的目标 第二节总体设计的原则 第三节总体设计的程序 第四节总体设计的要点 第五节总体设计的评价 2 √ √ √ √ 人因工程综合案例分析 2 √ √ √ √ √ 实验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人体计测实验 1 必做 √ √ √ 人体血压测量实验 1 选做 √ 视觉反应时测试 1 选做 √ √ 闪光融合频率实验 1 选做 √ 光亮度辨别实验 1 选做 √ 注意分配实验 1 选做 √ √ 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 1 选做 √ 空间位置记忆广度测试 1 选做 √ √ 手指灵活性测试实验 1 选做 √ √ 镜画实验 1 选做 √ √ 追踪实验 1 选做 √ √ 动作稳定测试 1 选做 √ √ 双手调节实验 1 选做 √ √ 动作判断测试实验 1 选做 √ √ 环境照明测量 2 必做 √ √ 环境噪声测量 1 选做 √ √ 三、教学方法 教学采用采用讲授,电子教案,实验,调研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采用多媒体 课件的方式进行授课。讲授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展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
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配合调研强化理论在实际生产生活 中的应用。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课件。课件课后提供给学生。对学生的答疑 和辅导,主要采用当面答疑、E-AL和电话等形式。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7.平时成绩占比30%,主要包括:实验(10%)及课堂表现和调研和讨论等(20%)。 8.期末考核占比70%,采用闭卷考试,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 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 握及缘合运用能力。 五、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1.《人机工程学》,丁玉兰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第5版。 阅读书目: 1.《人因工程学》,郭伏、钱省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2.《人因工程》,蒋祖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3.《人因工程(修订版)》,孙林岩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8月。 4.《工程和设计中的人因学》,Mark5.Sanders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 7版。 5.《现代物流企业员工职业规范》,周岐保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2月。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应用学科,是各设计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 要注重该课程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和理解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 七、其他 附录 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2.22.32.42.5 职业道德、个人品质、人第一章 1 第四至五节讲授 2 整五节讲投
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配合调研强化理论在实际生产生活 中的应用。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课件。课件课后提供给学生。对学生的答疑 和辅导,主要采用当面答疑、E-MAIL 和电话等形式。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7. 平时成绩占比 30%,主要包括:实验(10%)及课堂表现和调研和讨论等(20%)。 8. 期末考核占比 70%,采用闭卷考试,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 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 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五、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1.《人机工程学》,丁玉兰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年 2 月,第 5 版。 阅读书目: 1.《人因工程学》,郭伏、钱省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 7 月,第 1 版。 2.《人因工程》,蒋祖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 年 1 月,第 1 版。 3.《人因工程(修订版)》,孙林岩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年 8 月。 4.《工程和设计中的人因学》,MarkS. Sanders 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7 月,第 7 版。 5.《现代物流企业员工职业规范》,周岐保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 年 2 月。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应用学科,是各设计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 要注重该课程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和理解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 七、其他 附录 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1 职业道德、个人品质、人 文素养 第一章 第四至五节 讲授 √ 2 促进学生情感、同一性等 方面的个性发展,完善心 理调节功能 第四章 第一至五节 讲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