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控制理论基础》教学大纲。 .2 《系统工程》教学大纲(理论课) 6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理论课) 1 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人因工程》教学大纲 …22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理论课) .27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32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教学大纲 35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实习(实践)教学大纲 39 《工程图学( 一)》教学大纲: .5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54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大纲(理论课) 6 实习(实晚)斯学大钢 59 《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66 《数据分析与决策》教学大纲。 ...69 《工程数据库应用》教学大纲。 7) 《MATLAR丁程基础》教学大纲(理论课) 75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理论课) .82 《物流信总管理系统》教学大纲… ..86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理论课) 89 实习(实践)教学大纲 实习(实践)教学大纲 《现代自动识别技术》教学大纲(理论课)… l192 .194 实习(实践)教学大纲 .197 《物流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理论课) .200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203 《进出口报关实务》教学大纲(理论课) 20s
目录 《控制理论基础》教学大纲...........................................................................................................2 《系统工程》教学大纲(理论课)...............................................................................................6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理论课)...............................................................................................9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理论课).................................................................................14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大纲.........................................................................................................18 《人因工程》教学大纲.................................................................................................................22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理论课).....................................................................................27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32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教学大纲.............................................................................................35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39 实习(实践)教学大纲.................................................................................................................47 《工程图学(一)》教学大纲.......................................................................................................5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54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大纲(理论课).................................................................................56 实习(实践)教学大纲.................................................................................................................59 《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大纲.........................................................................................................62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66 《数据分析与决策》教学大纲.....................................................................................................69 《工程数据库应用》教学大纲.....................................................................................................72 《MATLAB 工程基础》教学大纲(理论课) ..............................................................................75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78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理论课).....................................................................................82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教学大纲.................................................................................................86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理论课).....................................................................................89 实习(实践)教学大纲...............................................................................................................190 实习(实践)教学大纲...............................................................................................................192 《现代自动识别技术》教学大纲(理论课)...........................................................................194 实习(实践)教学大纲...............................................................................................................197 《物流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理论课)...........................................................................200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203 《进出口报关实务》教学大纲(理论课)...............................................................................205
《控制理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控制理论基础(Fundamentals of Control Theory) 课程编号:1203006 学分:2 学时:总学时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0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讨论学时:2其他学时:0 课程负责人:曹宇 一、课程简介(分别用中英文描述课程的概况) 1.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者重阐述经典控制理论的内容,致力于加强数 理基础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了解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系统分类:掌握从系统或典型环节的 微分方程获取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方法:熟练掌握一阶、二阶系统在 典型输入信号下的时间响应分析:了解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深入了解和切实掌握 Nyquist图与Bodc图,利用Nyquist图研究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掌握几种定常线性系统的 稳定性判据及其使用:了解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与校正方法。 This cour isa professional basic cous of logistics engneering major,which focuseson the conof the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and tends to strengthen ties between the mathematical founda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will lay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relevant orofessional courses Through shou understand the of engineering control theory;master the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transter function mathematical system model from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r typical section,grasp the time response analysis of first-order and second-order system in typical input signals;know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ansfer function.deeply understand and effectively grasp the Nyquist and Bode diagram.study the system Nyquist diagram using the loop characteristic master several stability judge index,frequency domain performance and adjusting method 2.课程目标 2.1掌握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能独立地应用控制技术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计算从工程实际中简化出来的系统模型: 2.2并具有一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 程技术工作奠定必要基础;
《控制理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控制理论基础(Fundamentals of Control Theory) 课程编号:1203006 学分:2 学时:总学时 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讨论学时:2 其他学时:0 课程负责人:曹宇 一、课程简介(分别用中英文描述课程的概况) 1. 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着重阐述经典控制理论的内容,致力于加强数 理基础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了解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系统分类;掌握从系统或典型环节的 微分方程获取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方法;熟练掌握一阶、二阶系统在 典型输入信号下的时间响应分析;了解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深入了解和切实掌握 Nyquist 图与 Bode 图,利用 Nyquist 图研究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掌握几种定常线性系统的 稳定性判据及其使用;了解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与校正方法。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jor, which focuses on the content of the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and tends to strengthen ties between the mathematical founda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will lay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Through the course study, one should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ystem class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control theory; master the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transfer function mathematical system model from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or typical section; grasp the time response analysis of first-order and second-order system in typical input signals; know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ansfer function, deeply understand and effectively grasp the Nyquist and Bode diagram, study the system Nyquist diagram using the closed loop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master several stability judge law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several constant linear systems; know the system time-domain performance index, frequency domain performance and adjusting method. 2. 课程目标 2.1 掌握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能独立地应用控制技术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计算从工程实际中简化出来的系统模型; 2.2 并具有一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 程技术工作奠定必要基础;
23使学生的能力上得到培养,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判断等):抽象 化能力(包括把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成为系统模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应用控制理论 求解): 2.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包括用文字和图像)以及数字计算能力: 2.5培养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6学习中应遵纪守法、规范严谨,形成应有的职业规范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棋块 节学时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备注 机械工程控制论的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 榄块1: 研究对象与任客:系 究、主瑟特点、研究对象与任作业:理解房 第1章 控制理论 统及其模型:反馈 务、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 心式调速系 发展历程 绪论 系统的分类及对 基本要求:理解内反馈与外反 工作原理 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馈的概念及特点。 作业: 堂期系统传递函的求解片 DMCK.RLO 第2章 系空的微分方程. 法、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传 系统建模作 模块2 系统的 氏变换:系统的传迎 系统建模 数学 函数:传递函数方 函数方框图的化简法 各选做2道 解传递函数的念: 了解拉民 2)传递函数 型 图及其简化。 变换的定义, 型框图简化题 目2道。 了解时间响应的基木概念。掌 握典型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 作业 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时 1)二阶系统五 时间响应及其组成 型的求解万法(拉氏变换法》 个性能参数计 第3章 典型输入信号:一 了解一阶、一阶系统时间响耐 算相关作业沙 时间响 6 系统:二阶系统:系 的性质。理解二阶欠阻尼系纷 做1道: 应分析 统误差分析与计算。 单位阶联血应的五个性能 2)稳本误差上 模块3 并套握它们的求法 理解 偏差计算课 系统分析 误差、偏差和稳态误差、稳态 作业1道. 偏差的概念。 理解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了 率特性概述:频 特性的图示方法, 解Nyquist图和Bode图的 率特性的特征量: 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 绘制Nyquis Bode图.,了解频率特性的特征 和Bode图 性分析 小相位系统和非显 量、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 后题各2道。 小相位系统 位系空。 模块4: 第5音 系统稳定性的初步 了解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频 自学幅角原 稳定性判 系统的 概念:Rouh(劳斯 性能指标、 综合性能指制 定方法 稳定性 稳定判据: 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系统 作业
2.3 使学生的能力上得到培养,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判断等);抽象 化能力(包括把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成为系统模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应用控制理论 求解); 2.4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包括用文字和图像)以及数字计算能力; 2.5 培养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6 学习中应遵纪守法、规范严谨,形成应有的职业规范。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模块 章节 学时 主要内容 学习要求 备注 模块 1: 控制理论 发展历程 第 1 章 绪论 2 机械工程控制论的 研究对象与任务;系 统及其模型;反馈; 系统的分类及对控 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 容、主要特点、研究对象与任 务、系统的分类、控制系统的 基本要求;理解内反馈与外反 馈的概念及特点。 作业:理解离 心式调速系统 工作原理 模块 2: 系统建模 第 2 章 系统的 数学模 型 6 系统的微分方程;拉 氏变换;系统的传递 函数;传递函数方框 图及其简化。 掌握系统传递函数的求解方 法、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传 递函数方框图的化简法则;理 解传递函数的概念;了解拉氏 变换的定义。 作业: 1)MCK、RLC 系统建模作业 各选做 2 道; 2)传递函数典 型框图简化题 目 2 道。 模块 3: 系统分析 第 3 章 时间响 应分析 6 时间响应及其组成; 典型输入信号;一阶 系统;二阶系统;系 统误差分析与计算。 了解时间响应的基本概念。掌 握典型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 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时间响 应的求解方法(拉氏变换法)。 了解一阶、二阶系统时间响应 的性质。理解二阶欠阻尼系统 单位阶跃响应的五个性能参 数,并掌握它们的求法。理解 误差、偏差和稳态误差、稳态 偏差的概念。 作业: 1)二阶系统五 个性能参数计 算相关作业选 做 1 道; 2)稳态误差与 偏差计算课后 作业 1 道。 第 4 章 频率特 性分析 4 频率特性概述;频率 特性的图示方法;频 率特性的特征量;最 小相位系统和非最 小相位系统。 理解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了 解Nyquist图和Bode图的画法。 掌握典型环节的 Nyquist 图和 Bode 图。了解频率特性的特征 量、最小相位系统和非最小相 位系统。 作业: 绘 制 Nyquist 和 Bode 图课 后题各 2 道。 模块 4: 稳定性判 定方法 第 5 章 系统的 稳定性 6 系统稳定性的初步 概念;Routh(劳斯) 稳定判据; 了解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频 域性能指标、综合性能指标以 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系统 自 学 幅 角 原 理; 作业:
Nyquist(乃奎断特)校正的几种形式和校正的原1)Rouh判据 稳定判据,Bde( 理。掌串联校正中相位超前作业2道: 德)隐定判据:系统 校正的方法 2)yquist判 的相对稳定性 据1道: 3)Bode判费 1道。 了解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模块5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 、综合性能指标 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系 自学:其它中 性能指 2 统的校正:中联杉 系统校正 校正的几种形式和校正的原 正 联校正方法 标与校 理。掌探串联校正中相位超加 校正的方法, (1)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进行必要的讲 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举例、提 问等,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 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 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对于一些一般的相关内容,由学生自学,自学内容的量应不 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20%。课后要安排答疑的时间。每章结束后必须布置相应的习题,教 师要认真批政,并在习题课上进行讲评,以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对学生的要求: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要认直 听讲,与教师互动,积极发言:有问题要及时答疑,不得随意缺课。 教学内容 学时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2.3 2.4 252.6 第1意绪论 2 第2章系统的数学模型 6 第3章时间响应分析 6 第4章频率特性分材 4 第5章系统的稳定性 第6章系统的性能指标与 校正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和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 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理论授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 学习指导书)、课件。习题的讲解和某些推导用黑板进行
Nyquist(乃奎斯特) 稳定判据;Bode(伯 德)稳定判据;系统 的相对稳定性。 校正的几种形式和校正的原 理。掌握串联校正中相位超前 校正的方法。 1)Routh 判据 作业 2 道; 2)Nyquist 判 据 1 道; 3)Bode 判据 1 道。 模块 5: 系统校正 第 6 章 系统的 性能指 标与校 正 2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 统的校正;串联校 正。 了解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频 域性能指标、综合性能指标以 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系统 校正的几种形式和校正的原 理。掌握串联校正中相位超前 校正的方法。 自学:其它串 联校正方法 (1)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进行必要的讲 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举例、提 问等,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 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对于一些一般的相关内容,由学生自学,自学内容的量应不 少于理论教学时数的 20%。课后要安排答疑的时间。每章结束后必须布置相应的习题,教 师要认真批改,并在习题课上进行讲评,以使学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对学生的要求: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要认真 听讲,与教师互动,积极发言;有问题要及时答疑,不得随意缺课。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2.6 第 1 章绪论 2 √ √ √ 第 2 章系统的数学模型 6 √ √ 第 3 章时间响应分析 6 √ √ 第 4 章频率特性分析 4 √ √ √ 第 5 章系统的稳定性 6 √ √ 第 6 章系统的性能指标与 校正 2 √ √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和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 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理论授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 学习指导书)、课件。习题的讲解和某些推导用黑板进行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 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含实验)占20%、课堂表现和出勤占10%、闭卷考试占70% 考核与评价方式 五、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指定教科书: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杨叔子,杨克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6版。 参考书: 1.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学习辅导与题解,熊良才,杨克冲,吴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年,修订版。 2.自动控制理论复习指导与习题精解,于希宁,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第1版。 杂志和期刊: 1,自动化学报,2.控制与决策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技术等。后续课有物流工程装备等。 七、说明: 附录课程思政素材 序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222.32.42.52.6 1 香款有警第论 机械工程控制论简史 介绍 2 概念讲解 带.道法 例题讲授 学严谨 主撰人:曹字 审核人:田中旭宋秋红 教学院长:郑兴伟 日期:2018年12月15日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 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含实验)占 20%、课堂表现和出勤占 10%、闭卷考试占 70% 考核与评价方式 五、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指定教科书: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杨叔子,杨克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年,第 6 版。 参考书: 1.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学习辅导与题解,熊良才,杨克冲,吴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 年,修订版。 2.自动控制理论复习指导与习题精解,于希宁,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年,第 1 版。 杂志和期刊: 1.自动化学报,2.控制与决策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技术等。后续课有物流工程装备等。 七、说明: 附录课程思政素材 序 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2.6 1 钱伟长 —— 敢 于创新,有担当 绪论 机械工程控制论简史 介绍 √ 2 约 束 和 自 由 是 相对的-职业规 范,遵法守法 第五章系统 的稳定性 概念讲解 √ 3 解 题 规 范 步 骤 —职业规范,治 学严谨 系统的数学 模型 例题讲授 √ 主撰人:曹宇 审核人:田中旭宋秋红 教学院长:郑兴伟 日期:2018 年 12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