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系统工程(5 ystems Engineering)课程编号:120500e 学分: 学时:总学时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26实验学时:6上机学时:0讨论学时:0 课程负责人:陶宁蓉 一 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中、英文) 系统工程是一门专注于整体(系统)而不是各个部分的设计和应用的学科。它审视的是 问题的整体,将问题的所有方面和所有变量都考虑在内,并将社会与技术方面相关联。系统 工程是一种使系统能成功实现的跨学科的方法和手段,该学科包含技术流程和管理流程。 System engineering is a discipline that concerates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whole(system)as distinct from the parts.t involves looking at a problem in this entirety,taking into account all the facts and all the variables and relating the social to the technical aspect. System engineering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and means to enable the realization of successful system.It includes both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processes. 2.课程目标: 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而不能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2.2了解系统工程的发展,理解和掌握系统和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2.3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工作过程和原理,能够分辨不同的系统思维方式 2.4能够应用系统模型化和分析方法对系统问题进行分析,能够通过解释结构模型化等 方法分析系统的结构 2.5理解和掌握系统仿真的基本思想,能够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 2.6理解和掌握系统评价和决策的常用方法,能够应用层次分析法等对系统的方案进行 评价,能够针对风险型系统问题进行决策分析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2.425 26 章系统工积 系统工程的产生、发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 三节系统工程的概念与
《系统工程》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课程编号:1205006 学分:2 学时:总学时 32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26 实验学时:6 上机学时:0 讨论学时:0 课程负责人:陶宁蓉 一、 课程简介 1. 课程概况(中、英文) 系统工程是一门专注于整体(系统)而不是各个部分的设计和应用的学科。它审视的是 问题的整体,将问题的所有方面和所有变量都考虑在内,并将社会与技术方面相关联。系统 工程是一种使系统能成功实现的跨学科的方法和手段,该学科包含技术流程和管理流程。 System engineering is a discipline that concentrates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as distinct from the parts. It involves looking at a problem in this entirety,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the facts and all the variables and relating the social to the technical aspect. System engineering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and means to enable the realization of successful system.It includes both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processes. 2. 课程目标: 2.1 学习系统的思维方式,培养系统观和大局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贯彻系统 工程思想和方法,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全方位、全过程开展祖国建设,坚持用整体、全局 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而不能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2.2 了解系统工程的发展,理解和掌握系统和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2.3 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工作过程和原理,能够分辨不同的系统思维方式 2.4 能够应用系统模型化和分析方法对系统问题进行分析,能够通过解释结构模型化等 方法分析系统的结构 2.5 理解和掌握系统仿真的基本思想,能够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 2.6 理解和掌握系统评价和决策的常用方法,能够应用层次分析法等对系统的方案进行 评价,能够针对风险型系统问题进行决策分析 二、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2.6 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 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发 展及应用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 象 第三节系统工程的概念与 特点 2 √ √
2 过程 系分析原到 作业 P78-79 第术 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 三节主成分分析及聚类 第四章系统仿真及系统 刀第 节系统仿真概述 构模 基本反馈回路的 第五 提物综合评价 4 第八章系统工程应用 实验散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2.1 2.2 2.32.42.52.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系统 器分方法应用 实验报告 2 实验报告 三、教学方法 教学紧扣“课堂讲授、课程讨论、作业训练、考核”等教学要素,灵活采用传统讲授方 式、观看录像、电子教案、课程资源上网等多种方法与手段开展教学。同时通过提供教学参 考资料、推荐课外阅读材料等拓宽和深化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 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发布相关教学信息、实施自主学习。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 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课件课后提供给 学生。对学生的辅导,主要采用实验指导、当面答疑、E-L等形式。EOL平台将作为本课 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讨论等。 四、 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平时成绩占比30%,主要包括:学习态度(10%)、课外作业(10%)、实验(10%)。 2.期末考核占比70%,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内容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核学
第二章 系统工程方法论 第一节系统工程的基本工 作过程 第二节 系统分析原理 2 √ √ 第三章 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第一节 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概述 第二节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 术 第三节 主成分分析及聚类 分析 6 作业: P78-79 √ 第四章 系统仿真及系统动 力学方法 第一节 系统仿真概述 第二节 系统动力学结构模 型化原理 第三节 基本反馈回路的 DYNAMO 分析 6 作业: P112-113 √ 第五章 系统评价方法 第一节 系统评价原理 第二节 关联矩阵法 第三节 层次分析法 第四节 模糊综合评价法 4 作业: P150-152 √ 第六章 决策分析方法 第一节 管理决策概述 第二节 风险型决策分析 4 作业: P191-192 √ 第八章 系统工程应用 2 √ √ √ √ √ √ 实验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2.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系统 分析实验 4 实验报告 √ 系统综合分析方法应用 实验 2 实验报告 √ 三、 教学方法 教学紧扣“课堂讲授、课程讨论、作业训练、考核”等教学要素,灵活采用传统讲授方 式、观看录像、电子教案、课程资源上网等多种方法与手段开展教学。同时通过提供教学参 考资料、推荐课外阅读材料等拓宽和深化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 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发布相关教学信息、实施自主学习。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 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课件课后提供给 学生。对学生的辅导,主要采用实验指导、当面答疑、E-MAIL 等形式。EOL 平台将作为本课 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讨论等。 四、 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平时成绩占比 30%,主要包括:学习态度(10%)、课外作业(10%)、实验(10%)。 2. 期末考核占比 70%,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内容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核学
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五、 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吴军著,《数学之美》,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第二版 汪应洛主编,《系统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第五版 阅读书目: 王长琼主编,《物流系统工程》,高等教有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 钟永光、贾晓菁、钱颖等编著,《系统动力学》,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二版 大、本课程与其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前续:《运筹学》,讲述系统工程中的优化方法 后续:《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讲述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 七、说明 某些课程如有其他需特别说明的情况可在此补充,否则该项不需填写。 附录: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 课程思政膏材 对应意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2.12.22.32.42.52.6 讲授、视频 讲、视 撰写人:陶宁蓉 审核人:宋秋红李军涛 教学院长:郑兴伟 日期:2018.11.20
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五、 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吴军著,《数学之美》,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年,第二版 汪应洛主编,《系统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年,第五版 阅读书目: 王长琼主编,《物流系统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第二版 钟永光、贾晓菁、钱颖等编著,《系统动力学》,科学出版社,2013 年,第二版 六、 本课程与其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前续:《运筹学》,讲述系统工程中的优化方法 后续:《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讲述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 七、 说明 某些课程如有其他需特别说明的情况可在此补充,否则该项不需填写。 附录: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2.6 1 系统思想的发展 第一章 讲授、视频 √ √ 2 创新系统分析 第二章 讲授、视频 √ √ 撰写人:陶宁蓉 审核人:宋秋红李军涛 教学院长:郑兴伟 日期:2018.11.20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编号:4102003 学分:4 学时:总学时64学时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56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 课程负责人:袁军亭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工程力学是近机类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现代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既与 工程又与力学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工程力学的内容主要由理论力学的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 部分组成。通过静力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体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一般工程 结构的静力分析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 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同时具备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和初步 的力学实验能力。 Engineering mechan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s of mode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Engineering mechanic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tatic and mechanical.Through the static study,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rules and methods about balance,an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atic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engineering structure.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cs of materials,students not only havea clear idea of strength,stifess and stability problemon bar,and have more skilled computing power and ability of cerain mechanical analysis and preliminary mechanics experiment ability 2.课程目标 21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力学基本素养,理解爱岗敬业、诚信、严谨、守则的职 业操守和规范: 23理解并掌握静力学基础知识,包含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平衡理论。能够坛用的 束性质确定支座的约束力,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具备运用平衡方程解决静力学平衡问题的 能力: 2.4理解并掌握材料力学基础知识。能运用截面法分析工程结构的内力,判断危险截面。 能辨析四种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并据此进行应力、变形的分类计算和分析: 2.5通过运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校核的知识,对工程结构物进行承载力分析、材料选 择和截面形状尺寸的设计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编号:4102003 学分:4 学时:总学时 64 学时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56 学时实验学时:8 学时 课程负责人:袁军亭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概况 工程力学是近机类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现代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既与 工程又与力学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工程力学的内容主要由理论力学的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 部分组成。通过静力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体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一般工程 结构的静力分析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 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同时具备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和初步 的力学实验能力。 Engineering mechan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s of moder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Engineering mechanic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tatic and mechanical.Through the static study,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rules and methods about balance, an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atic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engineering structure.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echanics of materials, students not only havea clear idea of strength, stiffness and stability problem on bar, and have more skilled computing power and ability of certain mechanical analysis and preliminary mechanics experiment ability. 2. 课程目标 2.1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2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力学基本素养,理解爱岗敬业、诚信、严谨、守则的职 业操守和规范; 2.3 理解并掌握静力学基础知识,包含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力系的平衡理论。能够运用约 束性质确定支座的约束力,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具备运用平衡方程解决静力学平衡问题的 能力; 2.4 理解并掌握材料力学基础知识。能运用截面法分析工程结构的内力,判断危险截面。 能辨析四种基本变形和组合变形,并据此进行应力、变形的分类计算和分析; 2.5 通过运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校核的知识,对工程结构物进行承载力分析、材料选 择和截面形状尺寸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知识点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2.12.22.32.42.5 理论为学 受力图作业全 第静 学体 力变 受力分析 第三章平 系与平 力偶、力 偶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 面任力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及平衡方程、平行力 系及物体系统平衡、静定与静不定题 1 空间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 课堂简单讲, 主要自学 第五章摩 滑动摩擦、摩擦角、摩擦锥、自锁、滚 课堂简单讲, 擦 动摩阻及滚动摩阻定律 主要自学 第二章 伸、压缩与 10 剪切 压商的判断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方法 分布 弯曲的念与实例,受弯杆件的简化 图和弯矩图我荷集度、的力和弯 间的关系 附录A 静矩、惯性矩、惯性积 课堂简单讲 几何性质 主要自学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横力弯曲 力的布特点:梁横上切 的 第六章弯 课堂简单讲, 曲变形 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提高梁 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主要自学 析 解法,三向应力状态,广义胡支定律 4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 时 知识点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理论力学 绪论 第一章 静 力学公理 和物体的 受力分析 4 刚体、力、力系、平衡、公理、约束、 约束力、受力分析、受力图 受力图作业全 做 √ √ √ 第二章 平 面汇交力 系与平面 力偶系 4 平面汇交力系的几何法、解析法,平面 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力矩、力偶、力 偶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 √ 第三章 平 面任意力 系 4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及平衡方程、平行力 系及物体系统平衡、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 √ 第四章 空 间力系 1 空间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 课堂简单讲, 主要自学 √ √ 第五章 摩 擦 1 滑动摩擦、摩擦角、摩擦锥、自锁、滚 动摩阻及滚动摩阻定律 课堂简单讲, 主要自学 √ √ √ 材料力学 第一章 绪 论 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变形与应 变,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 √ √ 第二章 拉 伸、压缩与 剪切 10 轴向拉压的受力特点、内力、应力和变 形计算,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 金属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拉压胡 克定律,拉压静不定问题。剪切面、挤 压面的判断,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方法 √ √ √ 第三章 扭 转 4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 扭矩图,纯剪切,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及 分布。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 √ √ 第四章 弯 曲内力 4 弯曲的概念与实例,受弯杆件的简化, 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 力图和弯矩图。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 间的关系 √ √ 附录 A 平 面图形的 几何性质 1 静矩、惯性矩、惯性积 课堂简单讲, 主要自学 √ 第五章 弯 曲应力 4 纯弯曲,纯弯曲时的正应力,横力弯曲 时的正应力,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切应 力分布特点,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 √ √ 第六章 弯 曲变形 2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叠加法 求弯曲变形,简单静不定梁,提高梁弯 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课堂简单讲, 主要自学 √ √ 第七章 应 力状态分 析 6 应力状态概述,两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 实例,两向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和图 解法,三向应力状态,广义胡克定律 √ √ 第八章 复 杂应力状 4 强度理论概述,四种常用强度理论,组 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拉伸或压缩与弯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