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要参考书: 《二维设计基础》王雪青、郑美京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三维设计基础》郑美京、王雪青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执笔人:张曼华 系室审核人:明兰
13 2、主要参考书: 《二维设计基础》王雪青、郑美京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年。 《三维设计基础》郑美京、王雪青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 执笔人:张曼华 系室审核人:明兰
《平面色彩构成B》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Graphic Color Composition B 课程编号:130901041 课程类别:非独立开设实验课程 总学时数: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训32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视觉传达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等。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课程可以支撑能力要求第②条以及素质要求第③、④条的达成。《平面色彩构成》是视 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本课程包括平面构成与色彩构 成二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 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构造、空间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 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编排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考试方式及办法 1、课堂手绘一幅平面色彩构成作品,题为“戏”。考核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掌握程度及对色彩 构成的知识理解程度,包括学生的创意能力以及对平面与色彩构成综合运用能力。 2、课外命题考试,包括10幅构成其中包括5幅平面构成、5幅色彩构成。考核学生的对 基础构成知识的理解及创意能力。 四、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 xxx安排一览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纤夹超分人政 分配选开 市场调查 16必开户外4人一组 2 总结汇报 16 必开室内4人一组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类容: 14
14 《平面色彩构成 B》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Graphic Color Composition B 课程编号:130901041 课程类别:非独立开设实验课程 总学时数:64 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 32 学时,实训 32 学时) 学分:4 学分 适用对象:视觉传达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等。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课程可以支撑能力要求第②条以及素质要求第③、④条的达成。《平面色彩构成》是视 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本课程包括平面构成与色彩构 成二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 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构造、空间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 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编排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考试方式及办法 1、课堂手绘一幅平面色彩构成作品,题为“戏”。考核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掌握程度及对色彩 构成的知识理解程度,包括学生的创意能力以及对平面与色彩构成综合运用能力。 2、课外命题考试,包括 10 幅构成其中包括 5 幅平面构成、5 幅色彩构成。考核学生的对 基础构成知识的理解及创意能力。 四、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 xxx 安排一览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分配 必开或 选开 实验 类型 分组人数 1 市场调查 16 必开 户外 4 人一组 2 总结汇报 16 必开 室内 4 人一组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类容:
实验一市场调查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发现市面中存在的优秀平面色彩构成的形式,将其运用到设计中。 2.实践内容或原理 纪录它们的特点 3.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相机、手绘笔、速写本 4.实践步骤或环节 首先选择本市区中各种户外广告,然后根据其主题分析作品平面及色彩构成,最后规整 其特征 5.教学方式 理论联系实践、实验型 6.考核要求 查看速写本、相机纪录 7.实践教学报告要求 整洁、清晰、形象、生动 实验二总结汇报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查看学生市场调研情况 2、实践内容或原理 检查学生市场调研汇报情况 3、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投影仪、笔记本、钢笔 4、实践步骤或环节 首先按照小组为单位,选取每个小组的代表成员上台演说,表述市场调查情况,然后我 会分别做好纪录,最后根据他们演说的情况,给予点评和计分。 5、教学方式 理论联系实践、互动型 6、考核要求 听取学生的汇报演说 15
15 实验一 市场调查 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发现市面中存在的优秀平面色彩构成的形式,将其运用到设计中。 2. 实践内容或原理 纪录它们的特点 3.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相机、手绘笔、速写本 4. 实践步骤或环节 首先选择本市区中各种户外广告,然后根据其主题分析作品平面及色彩构成,最后规整 其特征。 5. 教学方式 理论联系实践、实验型 6. 考核要求 查看速写本、相机纪录 7. 实践教学报告要求 整洁、清晰、形象、生动 实验二 总结汇报 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查看学生市场调研情况 2、 实践内容或原理 检查学生市场调研汇报情况 3、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投影仪、笔记本、钢笔 4、 实践步骤或环节 首先按照小组为单位,选取每个小组的代表成员上台演说,表述市场调查情况,然后我 会分别做好纪录,最后根据他们演说的情况,给予点评和计分。 5、 教学方式 理论联系实践、互动型 6、 考核要求 听取学生的汇报演说
7、实践教学报告要求 整洁、清晰、形象、生动 六、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管理的要求: 严格要求学生 2.对教师的要求: 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 3.对学生的要求: 认真、上进 4.对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实验员的要求 希望教室能配置多媒体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中 1、选用教材: 《现代构成艺术》陈敬良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年。 2、主要参考书: 《二维设计基础》王雪青、郑美京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三维设计基础》郑美京、王雪青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执笔人:张曼华 系室审核人:明兰 16
16 7、 实践教学报告要求 整洁、清晰、形象、生动 六、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管理的要求: 严格要求学生 2.对教师的要求: 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 3.对学生的要求: 认真、上进 4.对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实验员的要求: 希望教室能配置多媒体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现代构成艺术》陈敬良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 年。 2、主要参考书: 《二维设计基础》王雪青、郑美京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年。 《三维设计基础》郑美京、王雪青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 执笔人:张曼华 系室审核人:明兰
《艺术设计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Design 课程编号:130901082 学时:16 学分:1 适用对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根据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该课程可以支撑能力要求第2-①条 以及素质要求第3-①、3②条的达成。《艺术设计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是一个审美发现和审美 感知的过程。其性质是情感审美,其教学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有人。在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方面,本课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尊重课程规律,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力求艺术性和思想性统一,基础性和实用性相结合。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教师 充分体现和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感 性和理性共同发展。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传授艺术欣赏的理论和知识,组织鉴赏中外艺术作品的实践和活动,依据土建大类 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职业素养等艺术作品 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以此培养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感受艺术 体验艺术,培养学生理解和鉴赏艺术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高雅的审美品 味、浓厚的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 和谐发展。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导论 第二节设计的多重特征 设计的艺术特征:分清设计和艺术的关系,明确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设计的科技特征:明确设计和科技的关系 17
17 《艺术设计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Design 课程编号:130901082 学时:16 学分:1 适用对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根据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该课程可以支撑能力要求第 2-①条 以及素质要求第 3-①、3-②条的达成。《艺术设计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是一个审美发现和审美 感知的过程。其性质是情感审美,其教学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在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方面,本课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尊重课程规律,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力求艺术性和思想性统一,基础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教师 充分体现和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感 性和理性共同发展。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传授艺术欣赏的理论和知识, 组织鉴赏中外艺术作品的实践和活动,依据土建大类 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职业素养等艺术作品 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以此培养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感受艺术、 体验艺术,培养学生理解和鉴赏艺术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高雅的审美品 味、浓厚的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 和谐发展。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 1.基本内容: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设计的多重特征 设计的艺术特征:分清设计和艺术的关系,明确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设计的科技特征:明确设计和科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