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令,正式着手建立新式常备军。 行征兵制 意味着在军事上取消旧的封建武士军队而建立资产阶级军 队,剥夺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而从民众中征兵。但是,为了减少来自武士 方面的反抗,又起用“士族”担任新式军队中的骨干军官。 随着新式军队的充,从1875年起系步解散由者藩军队改编的旧式军 队。到1890年左右,新式军队中的陆军已拥有7个师团现役5.3万人,预备 役25.6万人。海军拥有25艘军舰和10艘鱼雷艇,总计5万余吨 明治政府也注意警察制度的改革,还逐渐地建立和发展了近代警察制 度。1873年大警视川路利良赴欧考察回国,提出“以警治国”的建议。1874 年在全因建立了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因事警察”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由中 央的内务省全面指挥全国各地的警察。这个警察制度,既参照外国经验, 继承了日本封建时代的传统。警察头子川路利良就是萨摩藩的封建武士出 身,而且明治初期的警察也完全是由封建武士出身的“士族”充当 日本的新式军队及新的警察制度,都是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的混合体。 新式军队称为“皇军”,即天皇的军队,向他们灌输效忠天皇服从天皇的思 “军人川”笋就求军人把天卓当作超人的“抽 来崇拜。所谓 “武士道”精神成为 切军人的行为准则。 武士道” 本来是 日本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它强调“忠君” 、绝对服从、勇敢及不怕死的精 神,军人在必要时必须勇于拔刀“切腹 “切腹”被看作是武士“忠勇 “义烈”的表现。 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①说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 它通过国内战争 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度,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使得政权 从封建领主阶级转移到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手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 障碍。说它是不彻底的革命,是因为这次革命不仅没有给人民带来民主,而 且也没有给一般资产阶级以充分的民主:它不仅未能彻底解放农民,而且以 沉重的地税去阻碍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在消灭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时, 不 是把土地无代价地分配给劳动的农民,而是把新地主对于佃农的剥削保存 来:在消灭封建等级时,不是实现真正的资产阶级平等,而是保留了“华族” “士族” “平民”的差别:在推翻幕府的统治时,不是把天皇制同时予以 废除,而是把天皇抬到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并加以“神化” ,律立了天皇 制制度: 它未能为自由资本主义和自由资产阶级的发展充分提供条件, 而 凭借国家的权力,发展了带封建性的、垄断性的国家资本和特权财阀资本 这种特权资本不仅剥削劳动人民,而且也压抑了中小资本。 一句话,这次望 命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因而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就形成为军事封 建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 那末为 什么日本这次资产阶级革命如此不彻底?这里有两个原因:第 革命的战斗力量虽然主要是人民群众,但是人民群众并没有用革命行动 推动革命前进,没有影响革命进程及革命结局。第二,领导革命的不是资产 阶级,而是请成资产阶级改革的下级武士。这一点是由日本的特珠的历史条 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问题,在史学界是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它是 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有的认为它是不 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有的人说它不是革命,而是改良,是“从纯粹的封建国家体制向封建主义的最后政 治形态专制王权的转变” 并且认为后来的自由民权运动才是日本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此外还有“民族 运动”、“革命与改革”等等说法,不一而足
兵令,正式着手建立新式常备军。 实行征兵制,意味着在军事上取消旧的封建武士军队而建立资产阶级军 队,剥夺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而从民众中征兵。但是,为了减少来自武士 方面的反抗,又起用“士族”担任新式军队中的骨干军官。 随着新式军队的扩充,从 1875 年起逐步解散由诸藩军队改编的旧式军 队。到 1890 年左右,新式军队中的陆军已拥有 7 个师团现役 5.3 万人,预备 役 25.6 万人。海军拥有 25 艘军舰和 10 艘鱼雷艇,总计 5 万余吨。 明治政府也注意警察制度的改革,还逐渐地建立和发展了近代警察制 度。1873 年大警视川路利良赴欧考察回国,提出“以警治国”的建议。1874 年在全国建立了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国事警察”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由中 央的内务省全面指挥全国各地的警察。这个警察制度,既参照外国经验,又 继承了日本封建时代的传统。警察头子川路利良就是萨摩藩的封建武士出 身,而且明治初期的警察也完全是由封建武士出身的“士族”充当。 日本的新式军队及新的警察制度,都是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的混合体。 新式军队称为“皇军”,即天皇的军队,向他们灌输效忠天皇服从天皇的思 想。1878 年发布的“军人训诫”第一条就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超人的“神” 来崇拜。所谓“武士道”精神成为一切军人的行为准则。“武士道”本来是 日本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它强调“忠君”、绝对服从、勇敢及不怕死的精 神,军人在必要时必须勇于拔刀“切腹”,“切腹”被看作是武士“忠勇”、 “义烈”的表现。 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①说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 它通过国内战争,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度,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使得政权 从封建领主阶级转移到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手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 障碍。说它是不彻底的革命,是因为这次革命不仅没有给人民带来民主,而 且也没有给一般资产阶级以充分的民主;它不仅未能彻底解放农民,而且以 沉重的地税去阻碍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在消灭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时,不 是把土地无代价地分配给劳动的农民,而是把新地主对于佃农的剥削保存下 来;在消灭封建等级时,不是实现真正的资产阶级平等,而是保留了“华族”、 “士族”、“平民”的差别;在推翻幕府的统治时,不是把天皇制同时予以 废除,而是把天皇抬到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并加以“神化”,建立了天皇专 制制度;它未能为自由资本主义和自由资产阶级的发展充分提供条件,而是 凭借国家的权力,发展了带封建性的、垄断性的国家资本和特权财阀资本, 这种特权资本不仅剥削劳动人民,而且也压抑了中小资本。一句话,这次革 命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因而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就形成为军事封 建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 那末为什么日本这次资产阶级革命如此不彻底?这里有两个原因:第 一,革命的战斗力量虽然主要是人民群众,但是人民群众并没有用革命行动 推动革命前进,没有影响革命进程及革命结局。第二,领导革命的不是资产 阶级,而是赞成资产阶级改革的下级武士。这一点是由日本的特殊的历史条 ① 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问题,在史学界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它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有的认为它是不彻 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有的人说它不是革命,而是改良,是“从纯粹的封建国家体制向封建主义的最后政 治形态专制王权的转变”,并且认为后来的自由民权运动才是日本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此外还有“民族 运动”、“革命与改革”等等说法,不一而足
件所决定的。革命前夕,日本资本主义关系远远没有成熟,资产阶级刚刚诞 数量不多,经济实力十分薄弱,因而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 在这种 情况下,外国资本主义突然入侵, 并且造成了日本的民族危机。 这就使得国 “个能量最大的集团 下级武士于仓卒之间担任了革命领导者的角色, 起来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下级武士之所以能够成为革命的领导者,是因为 它具备下面几个条件:一、他们大多数资产阶级化了,所以最关心日本的资 本主义前途及国家的命运。 ,日本武士从来就是 一个垄断文化的阶层, 在 下级武士中间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儒学者、国学者、 兰学者和洋学者,他们中 间大多数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三、下级武士多半有丰富的政治经 验和政治才干,在他们中间产生了出色的政治家、理财家、军事家及外交家 也有的成为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工业家。 但是 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化了的武士终究与封建制度有藕断丝连的联 系,而且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受儒学、国学的思想熏陶,有浓厚的封建意识 忠君思想。这就使得这次资产阶级革命不可避免地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从而造成了革命的不彻底性。 不过,总的说来,这次瓷立阶级革命的成就是后大的,它把落后的封 的日本推进到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地位,使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的命运。 在这次革命中,下级武士所发挥出来的那种炽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奋发 图强、刻苦学习先进国家的那种进取的精神,为了救国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 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这些精神是明治维新所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遗产。 明治维新在 国引起 各种不同的反应。清政府中的顽固派全盘否定了 明治维新,谴责维新是“篡国”。洋务派肯定明治维新学习西方技艺的一面, 否定其政治改革的一面。而黄遵宪、郑观应、王韬、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则 站在维新派的立场上,对于明治维新推崇备至 明治维新推动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积极从事变 法活 也是由 于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鼓舞。黄遵宪写 了《日本国志》 于明治维新的原因、动力及意义都作了论述,并且分析、评论了维新时期日 本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他特别赞赏日本政府大 力提倡“殖物产,兴商务”的政策。康有为写了《日本变政考》,按时间顺 序绍了维新时期的日木大事若重分析了明治改府名而改革的利。黄 宪和康有为写这两本书的目的,便是希望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 在中国边 行资产阶级性的改革。比如,康有为在把《日本变政考》进呈光绪皇帝时, 还建议中国应该“以强敌为师资”(当时甲午战争结束后不久),实行变法, 以便使中国“由函而强
件所决定的。革命前夕,日本资本主义关系远远没有成熟,资产阶级刚刚诞 生,数量不多,经济实力十分薄弱,因而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在这种 情况下,外国资本主义突然入侵,并且造成了日本的民族危机。这就使得国 内一个能量最大的集团——下级武士于仓卒之间担任了革命领导者的角色, 起来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下级武士之所以能够成为革命的领导者,是因为 它具备下面几个条件:一、他们大多数资产阶级化了,所以最关心日本的资 本主义前途及国家的命运。二、日本武士从来就是一个垄断文化的阶层,在 下级武士中间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儒学者、国学者、兰学者和洋学者,他们中 间大多数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三、下级武士多半有丰富的政治经 验和政治才干,在他们中间产生了出色的政治家、理财家、军事家及外交家。 也有的成为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和工业家。 但是,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化了的武士终究与封建制度有藕断丝连的联 系,而且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受儒学、国学的思想熏陶,有浓厚的封建意识— —忠君思想。这就使得这次资产阶级革命不可避免地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从而造成了革命的不彻底性。 不过,总的说来,这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就是巨大的,它把落后的封建 的日本推进到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地位,使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的命运。 在这次革命中,下级武士所发挥出来的那种炽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奋发 图强、刻苦学习先进国家的那种进取的精神,为了救国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 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这些精神是明治维新所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遗产。 明治维新在中国引起了各种不同的反应。清政府中的顽固派全盘否定了 明治维新,谴责维新是“篡国”。洋务派肯定明治维新学习西方技艺的一面, 否定其政治改革的一面。而黄遵宪、郑观应、王韬、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则 站在维新派的立场上,对于明治维新推崇备至。 明治维新推动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积极从事变 法活动,也是由于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鼓舞。黄遵宪写了《日本国志》,对 于明治维新的原因、动力及意义都作了论述,并且分析、评论了维新时期日 本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他特别赞赏日本政府大 力提倡“殖物产,兴商务”的政策。康有为写了《日本变政考》,按时间顺 序介绍了维新时期的日本大事,着重分析了明治政府各项改革的利弊。黄遵 宪和康有为写这两本书的目的,便是希望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在中国进 行资产阶级性的改革。比如,康有为在把《日本变政考》进呈光绪皇帝时, 还建议中国应该“以强敌为师资”(当时甲午战争结束后不久),实行变法, 以便使中国“由弱而强
第十四章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亚洲 古老文明的亚洲大陆,从16世纪初年开始,就变成了欧洲殖民者侵略和 奴役的对象。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继之而来的是荷兰、英国、法国和沙俄 他们使用炮舰政策,蚕食鲸吞,到19世纪中叶,先后侵占了菲律宾、印度尼 西亚、马来亚、印度和西伯利亚等地,奥斯曼帝国、伊朗和中国等国也相继 被列强敲开大门,强加上不平等条约 沦为半殖民 亚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侵略和奴役的斗争连绵不断,到19世纪中叶汇集 成一次反殖反封建斗争的高潮。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民起义(1825~1834年) 是这一次高潮的序幕,构成这个高潮主要内容的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48~ 1852年) 中用太平天用(18511864年)印府民族大起义(1857185 年)沉重地打击了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对这个规模大 地 广、持续时间 长的革命风暴,恩格斯预言:不要过多少年,就可以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 的曙光”①。 第一节印度尼西亚沦为荷兰殖民地与印尼人民的反荷斗争 (一)荷兰的侵略和殖民统治 印度尼西亚由三千多个大小岛屿组成,在17世纪中叶处于分裂割据状 东爪哇的马塔兰、西爪哇的万丹 度教王国。 印度尼西亚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爪哇,封建的自然经济 占主导地位:在沿海地区,商品货币关系和手工业都比较发达。封建地主让 商人承包税收,越来越多地用货币租税代替实物租税。在其他各岛上,社全 经济则显著落后,有的地区(如苏拉威西)盛行奴隶制,有的地区(如新几 内亚)还处在原始公社制阶段。 印度尼西亚,特别是马鲁古群岛出产珍贵的香料(胡椒、豆蔻、丁丁香等) 向驰名干东方和欢洲市场,早就为欢洲消民者新垂延。 葡萄牙人第 遭受殖民侵略的开端。 荷兰人接锺而来。1596年6月,科尔尼里斯·德·霍特曼率领一支荷兰 船队首航印度尼西亚。霍特曼抵达万丹港,态度蛮横,并用武力劫夺了两艘 爪哇船。为出,万丹素凡将其监,罚款后驱逐出培。离开万丹后,他们 续航行到马鲁古群岛 理北通 口相 同国 1598年荷兰 又作第二次远航。由范尼克率领八艘船只于11月到达万丹。这时正值万丹与 葡萄牙殖民者发生武装冲突,荷兰人乘机向万丹素丹提供一些助力。葡人被 击退后,荷人邀功,获准设立办事处,买得大量胡椒,满载四艘船只先驶回 国,获利400%。其余四艘继续沿爪哇海岸前进,在班达、安汶等地搜购香 并在安汶设立一 入收购站。 这次远航既掌握了到印尼的航线,又获得两 个立足点,为日后进一步侵略创造了条件。 D思格斯:《波斯和中国》,《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712页
第十四章 17 世纪中叶至 19 世纪中叶的亚洲 古老文明的亚洲大陆,从 16 世纪初年开始,就变成了欧洲殖民者侵略和 奴役的对象。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继之而来的是荷兰、英国、法国和沙俄。 他们使用炮舰政策,蚕食鲸吞,到 19 世纪中叶,先后侵占了菲律宾、印度尼 西亚、马来亚、印度和西伯利亚等地,奥斯曼帝国、伊朗和中国等国也相继 被列强敲开大门,强加上不平等条约,沦为半殖民地。 亚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侵略和奴役的斗争连绵不断,到 19 世纪中叶汇集 成一次反殖反封建斗争的高潮。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民起义(1825~1834 年) 是这一次高潮的序幕,构成这个高潮主要内容的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48~ 1852 年)、中国太平天国(1851~1864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年)沉重地打击了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对这个规模大、地域广、持续时间 长的革命风暴,恩格斯预言:不要过多少年,就可以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 的曙光”①。 第一节 印度尼西亚沦为荷兰殖民地与印尼人民的反荷斗争 (一)荷兰的侵略和殖民统治 印度尼西亚由三千多个大小岛屿组成,在 17 世纪中叶处于分裂割据状 态。群岛上的伊斯兰教封建王国主要有:东爪哇的马塔兰、西爪哇的万丹、 苏门答腊的亚齐和苏拉威西的戈阿等。在加里曼丹等岛屿上,还残存一些印 度教王国。 印度尼西亚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爪哇,封建的自然经济 占主导地位;在沿海地区,商品货币关系和手工业都比较发达。封建地主让 商人承包税收,越来越多地用货币租税代替实物租税。在其他各岛上,社会 经济则显著落后,有的地区(如苏拉威西)盛行奴隶制,有的地区(如新几 内亚)还处在原始公社制阶段。 印度尼西亚,特别是马鲁古群岛出产珍贵的香料(胡椒、豆蔻、丁香等), 一向驰名于东方和欧洲市场,早就为欧洲殖民者所垂涎。为了垄断香料贸易, 葡萄牙人第一个侵入了印度尼西亚。在 1511 年强行占领了安汶岛。这是印尼 遭受殖民侵略的开端。 荷兰人接踵而来。1596 年 6 月,科尔尼里斯·德·霍特曼率领一支荷兰 船队首航印度尼西亚。霍特曼抵达万丹港,态度蛮横,并用武力劫夺了两艘 爪哇船。为此,万丹素丹将其监禁,罚款后驱逐出境。离开万丹后,他们继 续航行到马鲁古群岛,要求通商,均遭拒绝,只得扬帆回国。1598 年荷兰人 又作第二次远航。由范尼克率领八艘船只于 11 月到达万丹。这时正值万丹与 葡萄牙殖民者发生武装冲突,荷兰人乘机向万丹素丹提供一些助力。葡人被 击退后,荷人邀功,获准设立办事处,买得大量胡椒,满载四艘船只先驶回 国,获利 400%。其余四艘继续沿爪哇海岸前进,在班达、安汶等地搜购香 料,并在安汶设立一个收购站。这次远航既掌握了到印尼的航线,又获得两 个立足点,为日后进一步侵略创造了条件。 ① 恩格斯:《波斯和中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 1 卷,第 712 页
从1599年至1601年,荷兰先后组织了十多次远航队到印尼瘦购香料 时经营东方物品的公司林立,彼此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1602年,荷兰国 通过决议,把各公司联合成 个大公司,名为联合东印度公司, 简称东印度 公司。该公司集合资本250万盾,由因会给予特许证,有权用国会名义发动 战争,签订条约,占据土地,建筑炮垒等。 东印度公司成立后, 方面政夺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印尼的据点 方面把以前各公司分别设立的收购站统 起来 改为联合公司的商馆。 在17 世纪的最初十年 公司先后征服摩鹿加群岛上的素丹小国,控制盛产香料的 安议、德那地、帝多利和班达群岛。1610年,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设置 总督府,任命彼德尔·坡施为首任总督。他用2700盾在雅加达购得一片土地, 建筑房屋、仓库和堡垒。1619年荷兰和英国殖民者因争夺雅加达而发生火 并 结果英国办事处被摧毁 市区化为灰烬, 荷兰人占领 了雅加达 1621年 加达改名为巴达维亚,成为荷兰侵略印尼和亚洲各国的大本营。 从此以后 荷兰殖民者的侵略重点移到了爪哇岛。他们对强大的马塔兰王国和万丹王国 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不断地唆使这两个王因之间相互斗争,以削弱 它们的力量 自从荷兰殖民者侵占雅加达后 马塔兰与东印度公司的矛盾日益尖钱 阿贡素丹力图驱逐荷兰人出境。他先后派兵占领马都拉、泗水和井里汶等国 并制定专卖政策,禁止人民售米给荷兰人。1628年至1629年,马塔兰出兵 攻打巴达维亚,但未成功。阿贡素丹的后继者河孟古拉一世,是一个残暴的 君主。1674年,马都拉王子杜鲁诺佐约举行起义,进军爪哇,得到当地居民 的热烈欢迎 荷兰殖民者妄图以 援助” 行奴役之实 遭到杜鲁诺 约的坚决拒绝。起义者在赶走欧洲强盗和恢复麻诺八歇国家口号的鼓舞下 连战皆捷。阿孟古拉一世惊慌失措,逃离首都,投靠东印度公司,但很快死 去。其子阿孟古拉二世于1677年和公司订立卖国协定,同意公司在马塔兰领 十上易割让拉横和勃安地区及瓜陆北岂的二空。什公司 因给予援助而耗费的全部费用 将马塔 全部海港暂交公司使用 荷兰殖 者则同意出兵镇压社鲁诺·佐约起义。1678年,东印度公司問动大批车队侵 入马塔兰。起义者顽强抗击,到1679年底终为侵略者所镇压,杜鲁诺·佐约 被害 荷兰殖民者控了马塔兰以后,开始得路万丹。1651在可事孝丹即 后, 尽力抵 制荷兰的侵略 建立了 支精锐的咖板队, 给荷兰人的海上活司 以很大的威胁。阿庚素丹还拥有欧式帆船,远航印度与菲律宾。当时万丹港 盛极一时,贸易发达,港口上又筑有欧式的炮台,足资防守。但是,70年代 后,万丹王国逐渐走上衰亡道路。因王位继承争执,万丹宫廷分为两派: 派是父王派,另 派是王子哈夷素丹派,两派内争 削弱了万丹的国力 荷兰殖民者以可乘之机。 1680年,哈夷素丹乘父 准备攻打巴达维亚之际 发动宫廷政变,夺取改权,父子兵戎相见,达两年之久。哈夷素丹向东印度 公司求援。荷军于1681年开赴万丹港口,激战数月,阿庚素丹为荷军所俘 哈夷素丹于1684年同荷兰东印度公司签订不平等条约,确认荷兰在万丹及其 苏门答腊属地楠榜享有贸易垄断权,并支付巨额军费。万丹变成荷兰的属领 在此之后,荷兰殖民者不断地利用马塔兰和万丹王国的封建内争,迫使 它们签订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 一光一步地使它们完全丧失独立,成为公 司的殖民地
从 1599 年至 1601 年,荷兰先后组织了十多次远航队到印尼搜购香料。 一时经营东方物品的公司林立,彼此进行着激烈的竞争。1602 年,荷兰国会 通过决议,把各公司联合成一个大公司,名为联合东印度公司,简称东印度 公司。该公司集合资本 250 万盾,由国会给予特许证,有权用国会名义发动 战争,签订条约,占据土地,建筑炮垒等。 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一方面攻夺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印尼的据点;一 方面把以前各公司分别设立的收购站统一起来,改为联合公司的商馆。在 17 世纪的最初十年,公司先后征服摩鹿加群岛上的素丹小国,控制盛产香料的 安汶、德那地、帝多利和班达群岛。1610 年,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设置 总督府,任命彼德尔·坡施为首任总督。他用 2700 盾在雅加达购得一片土地, 建筑房屋、仓库和堡垒。1619 年荷兰和英国殖民者因争夺雅加达而发生火 并,结果英国办事处被摧毁,市区化为灰烬,荷兰人占领了雅加达。1621 年 雅加达改名为巴达维亚,成为荷兰侵略印尼和亚洲各国的大本营。从此以后, 荷兰殖民者的侵略重点移到了爪哇岛。他们对强大的马塔兰王国和万丹王国 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不断地唆使这两个王国之间相互斗争,以削弱 它们的力量。” 自从荷兰殖民者侵占雅加达后,马塔兰与东印度公司的矛盾日益尖锐。 阿贡素丹力图驱逐荷兰人出境。他先后派兵占领马都拉、泗水和井里汶等国, 并制定专卖政策,禁止人民售米给荷兰人。1628 年至 1629 年,马塔兰出兵 攻打巴达维亚,但未成功。阿贡素丹的后继者阿孟古拉一世,是一个残暴的 君主。1674 年,马都拉王子杜鲁诺佐约举行起义,进军爪哇,得到当地居民 的热烈欢迎。荷兰殖民者妄图以“援助”为名,行奴役之实,遭到杜鲁诺·佐 约的坚决拒绝。起义者在赶走欧洲强盗和恢复麻诺八歇国家口号的鼓舞下, 连战皆捷。阿孟古拉一世惊慌失措,逃离首都,投靠东印度公司,但很快死 去。其子阿孟古拉二世于 1677 年和公司订立卖国协定,同意公司在马塔兰领 土上免税贸易,割让加拉横和勃良安地区以及爪哇北岸的三宝垄,偿付公司 因给予援助而耗费的全部费用,将马塔兰全部海港暂交公司使用;荷兰殖民 者则同意出兵镇压杜鲁诺·佐约起义。1678 年,东印度公司调动大批军队侵 入马塔兰。起义者顽强抗击,到 1679 年底终为侵略者所镇压,杜鲁诺·佐约 被害。 荷兰殖民者控制了马塔兰以后,开始侵略万丹。1651 年阿庚素丹即位 后,尽力抵制荷兰的侵略,建立了一支精锐的舢板队,给荷兰人的海上活动 以很大的威胁。阿庚素丹还拥有欧式帆船,远航印度与菲律宾。当时万丹港 盛极一时,贸易发达,港口上又筑有欧式的炮台,足资防守。但是,70 年代 后,万丹王国逐渐走上衰亡道路。因王位继承争执,万丹宫廷分为两派:一 派是父王派,另一派是王子哈夷素丹派,两派内争,削弱了万丹的国力,给 荷兰殖民者以可乘之机。1680 年,哈夷素丹乘父王准备攻打巴达维亚之际, 发动宫廷政变,夺取政权,父子兵戎相见,达两年之久。哈夷素丹向东印度 公司求援。荷军于 1681 年开赴万丹港口,激战数月,阿庚素丹为荷军所俘。 哈夷素丹于 1684 年同荷兰东印度公司签订不平等条约,确认荷兰在万丹及其 苏门答腊属地楠榜享有贸易垄断权,并支付巨额军费。万丹变成荷兰的属领。 在此之后,荷兰殖民者不断地利用马塔兰和万丹王国的封建内争,迫使 它们签订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一步一步地使它们完全丧失独立,成为公 司的殖民地
东印度公司在爪啡律立了两种占须制度,公司自钱硝民地和藩属土邦 到18世纪末期 直辖 古爪哇总面积的五 总人口的 以 直辖地由公司委任 人为省长,掌握最高权力,保留原来印尼封建王公的 特权地位,让他们担任各级殖民机构的官吏。藩属土邦在爪哇有万丹、井里 汶、梭罗、日惹和作古尼卡兰。它们名义上是“独立的”,由各邦素丹统治 但公司派驻的宜知拥有极大的权力。他直接干预王位继承,监督与东 度公司签订的奴役性条约的实施 为保证高额利润,东印度公司实行垄断贸易制度,独占了产品交换的全 过程。在收购方面,公司规定一定的地区种植指定的产品,例如安汶岛种植 丁香,班达岛生产肉豆蔻,勃良安种植咖啡,并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公司。为 防止“击利、”留易,公司每任派出船队出罗。浦者要曹残暴的延罚 因为班达岛的居民把肉豆蔻卖给了非荷兰籍的商人,东印度公司几乎把班达 岛的全体居民(约15,000人)都杀光了。在贩卖方面,公司独占某些商品 的专卖权。它与藩属土邦签订条约,规定棉布、鸦片等商品由公司输入。垄 断贸易制度给公司带来了惊人利润。公司在安汶和班达以7分钱收购1磅香 料, 标荷兰以00公(3居)的高价出住。在爪陆收购合盐每石费用仅 盾,运到苏门答腊每石卖价50盾至70盾 东印度公司在直辖地实行实物定额纳税制,规定各州应承担 一定数量的 贡品份额,各州再把贡品摊给各村,由村长强迫农民种植。在藩属土邦实行 强迫供应制。强迫供应制首先实行于马塔兰,规定马塔兰每年以最低价格供 应公司 定数量的大米 后来推行到其他土邦,如万丹供应胡椒 井里汶伊 应蓝靛 庶、大 木材等,勃良安供应木材、大米、胡椒、牲畜、棉花 等。无论是贡品或供应品,都由各级官吏负责运送到雅加达。按规定,公司 应付给生产贡品或供应品的农民以微薄酬金。而这一点点酬金大都被荷兰职 员和各级官吏装入腰包。 东印度公司还在印尼实行盗人和贩卖奴隶的制度。为了掳掠奴隶,公司 最初在苏拉威西实行盗人制度。马克思说: 何三 为了使爪哇岛得到奴隶 而在苏拉威西岛实行盗人制度。为此目的川练了一批盗人的城。盗或、泽员 贩卖人就是这种交易的主要代理人,土著王子是主要的贩卖人。盗来的青年 在长大成人可以装上奴求船以前,被关在苏拉威西的秘密监狱中”。 与巴厘等岛屿的封建主缔结供应奴隶的协 到中国东南沿海掳掠中国居 民到印尼为奴。雅加达 “度成为 个贩卖奴隶的大市场,1778年仅巴厘奴隶 就有13,000名。奴隶从事各种繁重的劳役,在欧洲人开办的种植园作苦工 例如,荷兰殖民者在消灭班达岛的居民以后,把班达岛的士地分给荷兰的退 伍军人,使用奴隶种植肉豆蔻。这些荷兰种植园主靠残酷剥削奴隶而变成了 富 荷兰殖民者通过这些奴役方式,从印度尼西亚掠夺了大量财富。在 1602~1615年间,公司年平均利润率为32.5%,1650年竞高达500%。1750 1759年▣,从印度尼西亚汇回荷兰的汇款每年平均250万盾,1770一1779 间平均每狂400万居。拉本夫的会、银和宝石的价值约整干厂款的两位 与此相反,印度尼西亚人民则陷于饥饿、贫困的境地 以致人口减少 土地 荒芜。 ®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版,第2卷,第256页
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建立了两种占领制度:公司直辖殖民地和藩属土邦。 到 18 世纪末期,直辖地占爪哇总面积的五分之三,总人口的二分之一以上。 直辖地由公司委任荷兰人为省长,掌握最高权力,保留原来印尼封建王公的 特权地位,让他们担任各级殖民机构的官吏。藩属土邦在爪哇有万丹、井里 汶、梭罗、日惹和莽古尼卡兰。它们名义上是“独立的”,由各邦素丹统治, 但公司派驻的驻扎官却拥有极大的权力。他直接干预王位继承,监督与东印 度公司签订的奴役性条约的实施。 为保证高额利润,东印度公司实行垄断贸易制度,独占了产品交换的全 过程。在收购方面,公司规定一定的地区种植指定的产品,例如安汶岛种植 丁香,班达岛生产肉豆蔻,勃良安种植咖啡,并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公司。为 防止“走私”贸易,公司每年派出船队四出巡逻。违者要遭到残暴的惩罚。 因为班达岛的居民把肉豆蔻卖给了非荷兰籍的商人,东印度公司几乎把班达 岛的全体居民(约 15,000 人)都杀光了。在贩卖方面,公司独占某些商品 的专卖权。它与藩属土邦签订条约,规定棉布、鸦片等商品由公司输入。垄 断贸易制度给公司带来了惊人利润。公司在安汶和班达以 7 分钱收购 1 磅香 料,运到荷兰则以 300 分(3 盾)的高价出售。在爪哇收购食盐每石费用仅 6 盾,运到苏门答腊每石卖价 50 盾至 70 盾。 东印度公司在直辖地实行实物定额纳税制,规定各州应承担一定数量的 贡品份额,各州再把贡品摊给各村,由村长强迫农民种植。在藩属土邦实行 强迫供应制。强迫供应制首先实行于马塔兰,规定马塔兰每年以最低价格供 应公司一定数量的大米。后来推行到其他土邦,如万丹供应胡椒,井里汶供 应蓝靛、蔗糖、大米、木材等,勃良安供应木材、大米、胡椒、牲畜、棉花 等。无论是贡品或供应品,都由各级官吏负责运送到雅加达。按规定,公司 应付给生产贡品或供应品的农民以微薄酬金。而这一点点酬金大都被荷兰职 员和各级官吏装入腰包。 东印度公司还在印尼实行盗人和贩卖奴隶的制度。为了掳掠奴隶,公司 最初在苏拉威西实行盗人制度。马克思说:“荷兰人为了使爪哇岛得到奴隶 而在苏拉威西岛实行盗人制度。为此目的训练了一批盗人的贼。盗贼、译员、 贩卖人就是这种交易的主要代理人,土著王子是主要的贩卖人。盗来的青年 在长大成人可以装上奴隶船以前,被关在苏拉威西的秘密监狱中”。①公司还 与巴厘等岛屿的封建主缔结供应奴隶的协定,并到中国东南沿海掳掠中国居 民到印尼为奴。雅加达一度成为一个贩卖奴隶的大市场,1778 年仅巴厘奴隶 就有 13,000 名。奴隶从事各种繁重的劳役,在欧洲人开办的种植园作苦工。 例如,荷兰殖民者在消灭班达岛的居民以后,把班达岛的土地分给荷兰的退 伍军人,使用奴隶种植肉豆蔻。这些荷兰种植园主靠残酷剥削奴隶而变成了 富翁。 荷兰殖民者通过这些奴役方式,从印度尼西亚掠夺了大量财富。在 1602~1615 年间,公司年平均利润率为 32.5%,1650 年竟高达 500%。1750~ 1759 年间,从印度尼西亚汇回荷兰的汇款每年平均 250 万盾,1770~1779 年间平均每年 400 万盾。掠夺去的金、银和宝石的价值约等于汇款的两倍。 与此相反,印度尼西亚人民则陷于饥饿、贫困的境地,以致人口减少、土地 荒芜。 ① 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版,第 2 卷,第 25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