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 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 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 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 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 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 达子香花依然在舂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 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11.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说说“最惧怕春风的,奠过于积雪了”中“积雪”的含义。(2分) 答 (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什么样的情感 (2分) 答 2.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请分条概括。(4分) 答 13.第②⑧⑦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答 14.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加以探究。(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5~17题。 生化学家邹承鲁 因为有糖尿病,几次提出想吃冰激凌都被拒绝。女儿最终还是给他买来了,吃完这杯他 喜爱的甜美的冰激凌,83岁的邹承鲁心满意足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在南开中学和西南联大求学期间,邹承鲁似乎没有节假日,整天沉浸在查阅文献、思考 问题和撰写科研论文之中。为人师后,有一次一名学生准备发表一篇论文,论文中涉及的数
6 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 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 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 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 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 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 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 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选自《散文选刊》2011 年第 3 期,有改动) 11.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1)说说“最惧怕春风的,奠过于积雪了”中“积雪”的含义。(2 分) 答: ▲ (2)“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一句,表达了老哑巴什么样的情感? (2 分) 答: ▲ 12.老哑巴的“春天”指的是什么?请分条概括。(4 分) 答: ▲ 13.第②⑥⑦节各有一处描写了达子香花,请简要分析第三处在文章中的作用。(6 分) 答: ▲ 14.老哑巴与《祝福》中的祥林嫂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加以探究。(6 分) 答: ▲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 15~17 题。 生化学家邹承鲁 因为有糖尿病,几次提出想吃冰激凌都被拒绝。女儿最终还是给他买来了,吃完这杯他 喜爱的甜美的冰激凌,83 岁的邹承鲁心满意足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 在南开中学和西南联大求学期间,邹承鲁似乎没有节假日,整天沉浸在查阅文献、思考 问题和撰写科研论文之中。为人师后,有一次一名学生准备发表一篇论文,论文中涉及的数
据比书本上列出的数据高出了一倍。他苦苦思索,在论文发表前,突然发现数据之所以高出 倍,是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正是因为对科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他才不敢对科学 有丝毫懈怠。 上个世纪60年代,邹承鲁作为主要参与者,共同完成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制工作。 这一重大成果,使他成为中国生化科学界的权威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 过。有人为他惋惜,他说,做硏究的时候就没有想得奖的事情,为得奖而工作,不可能 成为好的科学家。 邹承鲁最大的憾事是各种政治运动使他花在科研上的时间太短否则或许可以做出更多 的事情。他无法逃脱时代给他的局限,所以晩年一直在一种追赶时间的心态下工作。先前没 有安定的研究环境,如今有了,科学界却刮起了浮躁之风,所以他着急,所以他批判。 如今人们在纪念他的时候,议论最多的不是他的科学成就而是他的“说真话"。 当年剑桥求学,邹承鲁在向《自然》杂志投的第一篇论文中习惯性地署上导师的名字, 却被导师删掉,他很是震撼。担任导师后,邹承鲁首先打破了中国科学教育界导师署名的潜 规则。他曾说:“最可恶的是仗势署名,这是一种欺人的方式。”当选中科院院土不久,面对 逐渐蔓延的学术造假现象,邹承鲁首次在科学界提岀“科硏道德″问题:“科学硏究来不得 半点虚假,个别人甚至不择手段剽窃他人成果,就更令人不能容忍。 邹承鲁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委员。有一次评选院士,候选人来找他,希望得到照 顾。他不客气地说:“院士选举条例有规定,如果个人搞公关,就取消资格。你最好别再找 我了,下次再这样我就公开了,这样你的资格就会被取消。 2004年他和同行联名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严辞抨击人治下的科技体制。认为计 划经济时代的科技管理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这是邹承鲁晚年向中国 科学界投下的最后一颗重磅炸弹
7 据比书本上列出的数据高出了一倍。他苦苦思索,在论文发表前,突然发现数据之所以高出 一倍,是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正是因为对科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尊重,他才不敢对科学 有丝毫懈怠。 上个世纪 60 年代,邹承鲁作为主要参与者,共同完成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制工作。 这一重大成果,使他成为中国生化科学界的权威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 过。有人为他惋惜,他说,做研究的时候就没有想得奖的事情,为得奖而工作,不可能 成为好的科学家。 邹承鲁最大的憾事是各种政治运动使他花在科研上的时间太短,否则或许可以做出更多 的事情。他无法逃脱时代给他的局限,所以晚年一直在一种追赶时间的心态下工作。先前没 有安定的研究环境,如今有了,科学界却刮起了浮躁之风,所以他着急,所以他批判。 如今人们在纪念他的时候,议论最多的不是他的科学成就而是他的“说真话”。 当年剑桥求学,邹承鲁在向《自然》杂志投的第一篇论文中习惯性地署上导师的名字, 却被导师删掉,他很是震撼。担任导师后,邹承鲁首先打破了中国科学教育界导师署名的潜 规则。他曾说:“最可恶的是仗势署名,这是一种欺人的方式。”当选中科院院士不久,面对 逐渐蔓延的学术造假现象,邹承鲁首次在科学界提出“科研道德”问题:“科学研究来不得 半点虚假,个别人甚至不择手段剽窃他人成果,就更令人不能容忍。” , 邹承鲁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委员。有一次评选院士,候选人来找他,希望得到照 顾。他不客气地说:“院士选举条例有规定,如果个人搞公关,就取消资格。你最好别再找 我了,下次再这样我就公开了,这样你的资格就会被取消。” 2004 年他和同行联名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严辞抨击人治下的科技体制。认为计 划经济时代的科技管理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这是邹承鲁晚年向中国 科学界投下的最后一颗重磅炸弹。 .
这个有性格的老人“不识时务”的举动,使他在公众中赢得了“科学界真理斗士”的赞 誉。 回顾邹先生的一生,有一幕令我们难以忘怀:上世纪50年代,刚从英国回来的邹承鲁 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一位老先生正在前面慷慨激昂地发言,突然,他从后排座位上站了起 来,直率地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 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邹承鲁是“科学界真理斗士”的。(6分) 答 16.从全文来看,邹承鲁为什么会坚持“说真话”?(6分) 答 17.文章开头和结尾刻画传主都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答 七、作文题(70分) 18.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已经习惯了很多很多,但习惯之后你又有什么样的经历或感 悟呢? 请以“习惯之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盐城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附加题 注意事项: 1.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本试卷总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答案写 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纸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杨补凡为余夫妇写载花小影,神情确肖。是夜月色颇佳,兰影上粉墙,别有幽致,星澜 醉后兴发曰:“补凡能为君写真,我能为花图影。”余笑曰:“花影能如人影否′”星澜取素 纸铺于墙即就兰影用墨浓淡图之日间取视虽不成画而花叶萧疏自有月下之 趣。芸宝之,各有题咏
8 这个有性格的老人“不识时务”的举动,使他在公众中赢得了“科学界真理斗士”的赞 誉。 回顾邹先生的一生,有一幕令我们难以忘怀:上世纪 50 年代,刚从英国回来的邹承鲁 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一位老先生正在前面慷慨激昂地发言,突然,他从后排座位上站了起 来,直率地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 15.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邹承鲁是“科学界真理斗士”的。(6 分) 答: ▲ 16.从全文来看,邹承鲁为什么会坚持“说真话”?(6 分) 答: ▲ 17.文章开头和结尾刻画传主都用了哪种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6 分) 答: ▲ 七、作文题(70 分) 18.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已经习惯了很多很多,但习惯之后你又有什么样的经历或感 悟呢? ~ 请以“习惯之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盐城市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附加题 注意事项: 1.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本试卷总分 40 分,考试用时 3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答案写 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纸。 一、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杨补凡为余夫妇写载花小影,神情确肖。是夜月色颇佳,兰影上粉墙,别有幽致,星澜 醉后兴发曰:“补凡能为君写真,我能为花图影。”余笑曰:“花影能如人影否’”星 澜取 素 纸 铺 于 墙 即 就 兰 影 用 墨 浓 淡 图 之 日 间 取 视 虽 不 成 画 而 花 叶 萧 疏 自 有 月 下 之 趣。芸宝之,各有题咏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醉图兰影》) 19.用斜线“/”给材料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20.与“兰”并称为“花中四君子”的是▲ 。(2分) 21.请各用一个字概括“载花小影”和“醉图之兰影”的艺术效果。(2分)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曹操求贤若渴,曾从敌对阵营里招降过许多人才,如董卓的属下才华出众的陈琳, 虽在檄文里痛骂过曹操,但董卓失败后,曹操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己用 B.“白光”是小说《白光》中的情节线索,白光一直在诱惑着陈士成的思维和行动,他 在疯人的恍惚感觉中追寻着穷途末路中的一丝“白光”样的希望,直至出城门,投水而死 C.《边城》中赛龙舟,捉鸭子,月下对歌,推动了情节发展:河街的吊角楼,古老的 白塔,拉缆的渡船,象征了人物的命运。这些事、物都形象地体现了湘西的地域文化特色。 D.《女神》中,无论是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还是人格化的自然景象,其形 象的选择都十分贴切,如山岳海洋、日月星辰、风云雷电等,都与表达的内容感情相一致 E.“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女人! 出自哈姆雷特之口,是其被鬼魂告知谋杀真相 之前的一段内心独自,表达了哈姆雷特对母亲强烈的愤怒和怨恨 23.简答题(10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拿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 答 (2)简要比较《红楼梦》中宝玉和《家》中觉慧离家出走的背景和意义。(5分)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统计数据失真,特别是那些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统计数据让人觉得不够真实,已经不 是什么新鲜事了。几年前,当时的国家统计局局长曾对“统计数据注水”问题直言:“确实 让人震惊,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呢?从技术上“改变固有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不失为 一个办法。但不能不指出的是,这并不是治本的办法。因为,我们眼前的统计失真问题,其 根源不是统计的技术方法问题,而主要是统计本身的制度问题,比如,在政府包办统计的制 度安排下,民间统计发展严重滞后。 近年来,在反省“数据注水”等统计问题时,人们普遍意识到,除缺少经济支撑很难发 展民间统计之外,统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是症结所在。因此,对地方统计部门实行脱离地方政 府的“垂直管理”,成为许多论者的一项制度建议。而发展独立于官方的民间统计,才更有
9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醉图兰影》) 19.用斜线“/”给材料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 分) 20.与“兰”并称为“花中四君子”的是 ▲ 、 ▲ 、 ▲ 。(2 分) 21.请各用一个字概括“载花小影”和“醉图之兰影”的艺术效果。(2 分) 答: ▲ 、 ▲ 。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2.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 ) A.曹操求贤若渴,曾从敌对阵营里招降过许多人才,如董卓的属下才华出众的陈琳, 虽在檄文里痛骂过曹操,但董卓失败后,曹操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己用。 B.“白光”是小说《白光》中的情节线索,白光一直在诱惑着陈士成的思维和行动,他 在疯人的恍惚感觉中追寻着穷途末路中的一丝“白光”样的希望,直至出城门,投水而死。 C.《边城》中赛龙舟,捉鸭子,月下对歌,推动了情节发展;河街的吊角楼,古老的 白塔,拉缆的渡船,象征了人物的命运。这些事、物都形象地体现了湘西的地域文化特色。 D.《女神》中,无论是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还是人格化的自然景象,其形 象的选择都十分贴切,如山岳海洋、日月星辰、风云雷电等,都与表达的内容感情相一致。 E.“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女人!……”出自哈姆雷特之口,是其被鬼魂告知谋杀真相 之前的一段内心独自,表达了哈姆雷特对母亲强烈的愤怒和怨恨。 23.简答题(10 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拿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 分) 答: ▲ (2)简要比较《红楼梦》中宝玉和《家》中觉慧离家出走的背景和意义。(5 分) 答: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4~26 题。 统计数据失真,特别是那些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统计数据让人觉得不够真实,已经不 是什么新鲜事了。几年前,当时的国家统计局局长曾对“统计数据注水”问题直言:“确实 让人震惊,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呢?从技术上“改变固有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不失为 一个办法。但不能不指出的是,这并不是治本的办法。因为,我们眼前的统计失真问题,其 根源不是统计的技术方法问题,而主要是统计本身的制度问题,比如,在政府包办统计的制 度安排下,民间统计发展严重滞后。 近年来,在反省“数据注水”等统计问题时,人们普遍意识到,除缺少经济支撑很难发 展民间统计之外,统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是症结所在。因此,对地方统计部门实行脱离地方政 府的“垂直管理”,成为许多论者的一项制度建议。而发展独立于官方的民间统计,才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