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任啊云赵静 审题:吴韬 注意:满分150,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阻遏(e) 颓圮(p1) 漫溯(suo) 鲰(z0u)生 B.长篙(go)彘(zhi)肩叱(chi)骂青荇(xing) C.犒(kao)赏忸怩(ni) 船舸(ke) D.浮藻(zao) 淬(cui)火 河畔(pan) 游说(shu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惆怅星辉斑澜檐头瓦菲 披荆斩棘 B.叱骂天伦叙乐 秋毫无犯 忸怩不安 C.长篙书生意气篱墙颓圮 离别笙萧 寥廓沧茫大地峥嵘岁月 凄惋迷茫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两个 B.晋军函陵 军:驻军 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以乱易整 易:替代 4.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 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 ,如和我轻轻招手作别的西天的云彩, 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 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 ,给人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3)康河里倒映的是河畔的金柳(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1)(3)(6)B.(1)(4)(5) C.(2)(4)(5)D.(2)(3)(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6分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命题:任啊云 赵静 审题:吴韬 注意:满分 150,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阻遏.(è) 颓圮.(pǐ ) 漫溯.(suò) 鲰.(zōu)生 B.长篙.(gāo ) 彘.(zhì )肩 叱.(chì )骂 青荇. (xíng) C.犒.(kào )赏 忸怩.(nì ) 濡.(rú )湿 船舸.(kě) D.浮藻.(zǎo) 淬.(cuì )火 河畔.(pàn) 游说.(s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惆怅 星辉斑澜 檐头瓦菲 披荆斩棘 B.叱骂 天伦叙乐 秋毫无犯 忸怩不安 C.长篙 书生意气 篱墙颓圮 离别笙萧 D.寥廓 沧茫大地 峥嵘岁月 凄惋迷茫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两个 B. 晋军.函陵 军:驻军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 以乱.易整 易:替代 4. 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 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_______,如和我轻轻招手作别的西天的云彩, _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 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 _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3)康河里倒映的是河畔的金柳 (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1)(3)(6) B.(1)(4)(5) C.(2)(4)(5) D.(2)(3)(6)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6 分)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5.诗中描写的梦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6.全诗两百余字,叙述了一个寻梦的过程:梦的美,寻梦的艰难,找到梦后 的幸福感。请问全诗重点写的是什么内容?(4分) 7.这首诗在表色彩的词的运用上非常精炼,试结合全诗作一下简要分析。(5 分) 8.《寻梦者》通过美丽的象征唱出了寻梦者的灵魂之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我 们什么?(5分)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5.诗中描写的梦具有怎样的特点?(2 分) 6.全诗两百余字,叙述了一个寻梦的过程:梦的美,寻梦的艰难,找到梦后 的幸福感。请问全诗重点写的是什么内容?(4 分) 7.这首诗在表色彩的词的运用上非常精炼,试结合全诗作一下简要分析。(5 分) 8.《寻梦者》通过美丽的象征唱出了寻梦者的灵魂之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我 们什么?(5 分)
古诗文阅读(41分) (一)阅读《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语段节选,完成下面9-12题。(15 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上一 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 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 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 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 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9.下列句中划线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D、项伯杀人,臣活之 10.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荆轲和血歌 A.置之地,拔剑撞血破之 B.秦王惊,自引重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血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未有封侯之赏,亘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11.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B、亚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12.翻译: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3-14题。(11分)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 琊山。 ②槎(cha):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3.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那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三、古诗文阅读(41 分) (一)阅读《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语段节选,完成下面 9-12 题。(15 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 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顾。 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 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 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 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 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9.下列句中划线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项伯杀人,臣活之 10.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荆轲和而.歌 A.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11.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 分) A、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B、亚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12.翻译: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分)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 13-14 题。(11 分)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 琊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3.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那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 分)
14.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6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8(15分) 毛遂自荐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 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 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 “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 ,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 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 月, 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 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 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 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 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 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 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 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遂比至楚 比:等到 B.一战而举鄢郢 举:攻占 C.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奋:振作、发扬 D.而王弗知恶焉 恶:憎恨 16.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是胜之舍人也 子犯请击之 B.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C.而王弗知恶焉 夜缒而出 D.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夫晋,何厌之有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毛遂是一个不但胆识超群、辩才出众,而且能主动请缨、善于抓住施展
14.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6 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5—18(15 分) 毛遂自荐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 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 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 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 “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 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 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 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 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 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 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 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 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 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 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毛遂比.至楚 比:等到 B. 一战而举.鄢郢 举:攻占 C. 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奋:振作、发扬 D. 而王弗知恶.焉 恶:憎恨 16.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是胜之.舍人也 子犯请击之. B.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C. 而.王弗知恶焉 夜缒而.出 D.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夫晋,何.厌之有 17.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毛遂是一个不但胆识超群、辩才出众,而且能主动请缨、善于抓住施展
才华机会的人。 B.毛遂终于赢得了同行的信服,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当其他人一筹莫展时, 只有毛遂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凭才华逼迫楚王接受合纵。 C.毛遂之所以迫使楚王接受合纵的盟约,主要是以赵国的实力为后盾,有 类似于“城下之盟”的意味。 D.毛遂与楚王说理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之以利害,在外交场合真 是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3分) 译文 ②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3分) 译文 四、背诵(6分) 19.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4)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5) ?邻之厚,君之薄也。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五、语言表达(15分) 20、为下文补写一个简短的结尾,使之成为一则寓言,并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60字以内)(5分) 秋天来了,场上堆满金色的谷粒。一只麻雀站在上面,骄傲的夸耀:“看我 多么富有” 21、仿照下列句子,另写一组句子。(4分) 春雨中的村庄异常漂亮。灰蒙蒙的雨雾,隐隐的遮住每一栋房舍,村庄就像 披着彩纱、含着几分羞涩的村姑。 22、把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三个按先后顺序排列的句子,使要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明 了。(6分) 学者、专家们通过论证,证明了很多人对水利工程人员提出的关于在长江三 峡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是不科学的
才华机会的人。 B. 毛遂终于赢得了同行的信服,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当其他人一筹莫展时, 只有毛遂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凭才华逼迫楚王接受合纵。 C. 毛遂之所以迫使楚王接受合纵的盟约,主要是以赵国的实力为后盾,有 类似于“城下之盟”的意味。 D. 毛遂与楚王说理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之以利害,在外交场合真 是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四、背诵(6 分) 19.默写填空(每空 1 分,共 6 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4)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5) ?邻之厚,君之薄也。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五、语言表达(15 分) 20、为下文补写一个简短的结尾,使之成为一则寓言,并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60 字以内)(5 分) 秋天来了,场上堆满金色的谷粒。一只麻雀站在上面,骄傲的夸耀:“看我 多么富有” 21、仿照下列句子,另写一组句子。(4 分) 春雨中的村庄异常漂亮。灰蒙蒙的雨雾,隐隐的遮住每一栋房舍,村庄就像 披着彩纱、含着几分羞涩的村姑。 22、把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三个按先后顺序排列的句子,使要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明 了。(6 分) 学者、专家们通过论证,证明了很多人对水利工程人员提出的关于在长江三 峡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的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后得出的不同意见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