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品种多样性 牲畜品种单一性 传统的游牧经济 分散的小规模经营 对草场的影响 集中的规模经营 商业性的定居牧业 季节游牧 掘井定居 图2.9自给性游牧与商业性定居牧业对草场的不同影响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 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 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草地变成旱地 劳动力需求 压缩草场面积 导致人口增加 农作侵入牧区 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 牧场向环境 脆弱地区转移 图2.10农作侵入牧区带来的影响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 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报源。请你解释下图(图2.1),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貧因问題 的可能办法 贫困饥荒 土地生产力下降 人口增长过快 过垦过牧 荒漠化加剧 图2.11人口增长与荒漠化 24|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 就时有出现。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人民利用祁连山冰雪 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使这里成为一片富 庶的人口密集之地。但是随着人们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 垦,大量破坏固沙植被,致使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绿洲水 源枯竭,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大部分古绿洲在经历了汉、 唐、明、清几次大规模开发后,相继被迫放弃。 小阅读 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 0古域遗址 库尔勒 0现在城镇 拜城9 车。平轮自 080km 库鲁克塔格 什同克 沙雅 阿合奇 楼兰古城 罗布泊 问图什 型技师 塔里床盆地水 和人,人塔克拉吗/千沙漠 9芬车古被 赛扎格古戎堡因沙古城 且末古 山 泽苦 皮山减 拉古域安渔你古域 0且末 尔 克古 阿 尼古被 昆 仑 民丰 昆 仑 图2.12黄沙掩盖下的丝纲之路 我们将地因上的古城和古遗扯连接起来,就可以显示出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大致 走向和地理位置。事实是令人震惊的:丝路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 漠腹地;而现代公路干线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几乎仝部远离古遺址,史贴近昆仑山的 山前地带(图2.12)。古今道路竟然相距平均100多千米之遙。这一事实,清晰地显示 了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沙漠与绿洲的进退局势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变迁。 我国北方农牧过渡地带的大规模移民开垦,主要发生于 最近的300年间。清代初年,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山西、河 北等地大量人口涌向“口外”,进入今天的内蒙古等地垦殖。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25
19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被迫“移民实边”、“开放蒙禁”,加速 了农区和移民向牧区的推进,使秦汉以来自然形成的农牧界线 向西北推进了几十到几百千米(图2.13)。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了民族融合与交流,但却直接加剧了本地区的荒漠化 图例 90 10 130 nnu秦长线 nnu明长战 1现代过度带 可能变动带 关隘 0300km 嘉峪关 北入 30 图2.13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 思考 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本 区荒漠化趋于严重。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 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 在蔓延。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 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 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荒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荒漠化 的防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 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 的生产力。 26丨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 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 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 被(图2.14),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 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 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 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干旱地区的绿 洲常常受到风沙侵袭或是沙丘入侵的危害。应在绿洲外围的沙 漢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 人们将水分条件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 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 天然更新;或者选育梭梭、柠条、沙拐來等 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实践证明,这 是改造利用沙漢行之有效的方法。 梭梭林(三年生) 沙拐枣固沙林 在活化沙地上恢复的人工植被 图2.14植物固沙 思考 干旱区绿洲与荒漢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 非常艰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27
被,在绿淠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 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 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可利用柴草、树枝或其他材料,在 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 前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 作好农林牧用地规划,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林则林,宜牧则 牧。对于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 荒。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 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 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釆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农牧民 的薪柴大多取自周边自然环境,如果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农 牧民的能源问题,当地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是很难实现的。解决 农牧民的能源问题有多种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 推广省柴灶等。 ●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 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 格沙表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境内。 人们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 人笑中 中宁 盐池 格里沙漢的侵袭,在沿线的流 406 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草、芦苇 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这 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 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 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 于沙植被存活。 图2.15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28|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