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树根病预测方法 ⑨预测方法:根据根病交叉传播的原理 ∨平缓坡地 Dm=(183+183/B)×2×(1+2+…+m)+1 ∨山坡地 Dm=(1.83/B)×2m+1 (Dm为经m年后病株总数,L为行距,B为株距) 节首 202l/2/10
2021/2/10 橡胶树根病预测方法 预测方法:根据根病交叉传播的原理 平缓坡地 Dm=(1.83/L+1.83/B)×2×(1+2+…+m)+1 山坡地 Dm=(1.83/B) ×2m+1 (Dm为经m年后病株总数,L为行距,B为株距) 节首
根病防治方法 清除杂树桩拖拉机垦荒或化学毒杀(2,4-D丁酯) ⑨加强树苗检疫,防止病苗上山 ⑧强化管理、定期检査增施有机肥,覆盖毛蔓豆等 ⑧人工治疗方法:隔离、挖、追、砍、刮、晒、管、涂 黑油或使用根茎保护剂。 ∨常用根茎保护剂:十三吗啉+软沥青煤焦油,用于涂抹患处: 或将75%十三吗啉配成0.75%,用于淋灌,每6个月一次。 ∨人工处理的优先顺序:红根褐根白根,幼树老树 节首 202l/2/10
2021/2/10 根病防治方法 清除杂树桩 拖拉机垦荒或化学毒杀(2,4-D丁酯) 加强树苗检疫,防止病苗上山 强化管理、定期检查 增施有机肥,覆盖毛蔓豆等 人工治疗方法:隔离、挖、追、砍、刮、晒、管、涂 黑油或使用根茎保护剂。 常用根茎保护剂:十三吗啉+软沥青煤焦油,用于涂抹患处; 或将75%十三吗啉配成0.75%,用于淋灌,每6个月一次。 人工处理的优先顺序:红根 褐根 白根,幼树 老树 节首
思考题 1、发病后期树冠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什么季节调查根病为佳? 2、各病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 3、土壤根病菌根据病原与寄主关系可分为根寄居菌、土壤习居菌、土壤寄 居菌。它们各自特点? (1)根寄居菌:只能生活在土壤中活的寄主组织上,如白根、黑根、褐 根、红根病等。 ③(2)土壤习居菌( soil inhabitants):一般为低等病原物,主要危害植物 幼嫩组织,引起幼苗死亡。对土壤中可长期生活,能在土壤的有机质上 繁殖,如臭根病等 (3)土壤寄居菌( soil invaders):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的存活期较长, 但不能单独在土壤中生存。多数病原菌都是此类。如黑纹根病。 节首 202l/2/10
2021/2/10 思考题 1、发病后期树冠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什么季节调查根病为佳? 2、各病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 3、土壤根病菌根据病原与寄主关系可分为根寄居菌、土壤习居菌、土壤寄 居菌。它们各自特点? (1)根寄居菌:只能生活在土壤中活的寄主组织上,如白根、黑根、褐 根、红根病等。 (2)土壤习居菌(soil inhabitants):一般为低等病原物,主要危害植物 幼嫩组织,引起幼苗死亡。对土壤中可长期生活,能在土壤的有机质上 繁殖,如臭根病等。 (3)土壤寄居菌(soil invaders):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的存活期较长, 但不能单独在土壤中生存。多数病原菌都是此类。如黑纹根病。 节首
1.4橡胶树炭疽病 1906年在斯里兰卡首先发现,现各植胶国都有 报道。我国于1962年在海南大丰农场首先发现,现 成为仅次于于白粉病的一种叶部病害,引起嫩叶脱 落。是垦区“两病”防治工作中白粉病以外另一对 象。近年由于大力推广RRM600、PR107等感病品 系,局部地区有加重的趋势 症状病原物侵染循环发生流行条件防治方法思考题 章首 202l/2/10
2021/2/10 1.4橡胶树炭疽病 1906年在斯里兰卡首先发现,现各植胶国都有 报道。我国于1962年在海南大丰农场首先发现,现 成为仅次于于白粉病的一种叶部病害,引起嫩叶脱 落。是垦区“两病”防治工作中白粉病以外另一对 象。近年由于大力推广RRIM600、PR107等感病品 系,局部地区有加重的趋势。 症状 病原物 侵染循环 发生流行条件 防治方法 思考题 章首
橡胶树炭疽病病原 ⊙病原学名: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⑨分类地位: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胶孢炭疽菌 ⑨病原菌生理: ∨产孢最适温度25-30℃,割断菌丝或交替光照有利产孢,胶 叶汁培养基生长1周产生朱红色孢子堆;培养基产生黑色素 ∨菌体生长最适温度25℃,高于35℃时生长慢菌丝变形。 ∨喜高湿天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孢子不能萌芽。适温下孢 子在小水滴中萌芽率最高,而大水滴中萌芽率不高 ∨只能从幼嫩组织侵入,不能侵入老叶及木栓化枝条。 ∨寄主范围极广,可为害多种热带作物 节首 202l/2/10
2021/2/10 橡胶树炭疽病病原 病原学名: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图) 分类地位: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胶孢炭疽菌 病原菌生理: 产孢最适温度25-30℃,割断菌丝或交替光照有利产孢,胶 叶汁培养基生长1周产生朱红色孢子堆;培养基产生黑色素。 菌体生长最适温度25℃,高于35℃时生长慢菌丝变形。 喜高湿天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孢子不能萌芽。适温下孢 子在小水滴中萌芽率最高,而大水滴中萌芽率不高。 只能从幼嫩组织侵入,不能侵入老叶及木栓化枝条。 寄主范围极广,可为害多种热带作物。 节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