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 和总结的。 陋,略陈鄙见如上,尚祈编者和读者有以教焉。 乙西仲冬序于珠江南岸康乐园之晴翠居 善,字形精准,是一部集大成的工具书。值此传抄古文字编》付梓之际,在国同志要我写几句话首,因不揣浅 专家不能为的工作,为广大学人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本书取材宏富,甄择有方,体例完 在国同志奋发勤敏,学有渊源。他除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工作之外,还执着于从事这类一般专家不屑为而非 运用古文一系的材料以解决出土文献中某些难解之文与难通之义的著作,都是这方面的典范,是值得好好学习 有关,只有因声以求其本字,再循本字之形以探其嬗变的轨迹,每每可以迎刃而解。几乎可以这么说,每种成功 曾究通
色 0 入[传抄古文」了。 李学勤:《汗简注释序》,武汉大学出版社一90年。 装锡主:《文字学概要名5页,商务印书馆一90年。 转引自叢锡【文字学概要页,商务印书馆一080年。 徐在国:《隶定「古文』疏证,安徽大学出版社200。年。 传抄古文的资料十分庞杂,主要见于如下书籍及碑志中 「古文」所指已经十分清楚。至于一籀文,学术界对其时代尚有争议,我们不想在此讨论。我们是将【箱文』也纳 的简书。这些书籍本为秦代遭禁的六国写本,用的是六国字体,因此汉代「古文」基本上是指这类字体而言。 文解字》和三体石经残石上的古文)其实就是简帛文字」。李学勤先生说:汉代学者的知见主要是上面说 文字的看法王国维又断定所谓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国家的文字。裘锡主先生说『这种古文(引者按:指《说 关于传抄古文中的『古文许慎说「孔子壁中书也」·清末吴大激、陈介祺提出了许慎所谓古文实际是周末 《古文四声韵》中所录的隶定『古文一并收录,特此说明。 部分。关于隶定『古文」,可参笔者《隶定『古文」疏证》一书。此不赘。本书所说传抄古文」主要指前者。但 传抄古文是指汉以后历代辗转抄写的古文字(主要指战国文字)。我们认为传抄古文应分为篆体和隶定两 前 言
I 0 洪适:《肃释隶续》310-23】页,中华书局一985年?。 邱總修”《魏石经初潭》,学海出版社一9320年。 孙海波:《魏三字石经集录》,民国二十六年(】9933)石印本。 许我使用其资料。特此致谢! 1989年6月。 补遗。孙书未收者有: 二石经古文 施谢捷先生研究魏石经多年,著有《魏石经古文汇编》一书,摹写精良,正待出版。承谢捷先生慨然应允,准 宋洪适《隶释》著录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 邢义田、陈昭容:《一方未见著录的魏三字石经残石史语所藏(尚书,多士)残石简介》,《古今论衡》心, 198(原载《人文杂志》、《立政》2aP(潘氏藏拓)、《立政》2500(顾氏藏拓)、《顾命》2.88(顾氏藏拓)。 顾颉刚、顾廷龙辑《尚书文字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020年版)中之《康浩》76(原载《人文杂志》、《梓材》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春秋僖公石经拓本之一、之二。粤 孙海波《魏三字石经集录》以收录魏正始年间刊立的三体石经为主,又收有二体石经、一体石经,还有附录, 所用版本为:中华书局影印清陈昌治刻本。 『奇字」「奇字」即『古文」而异者。本书只收《说文》明确标明「古文、「籍文、「奇字」者。 东汉许慎著。许慎在《说文序》中说:「今叙篆文,合以古、籍。「古乙指「古文」二籍」指【籀文】,还收有少量 一《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
现 料,更是弥足珍贵。 四《汗简》 三 李零:《(汗简古文四声韵)出版后记》,中华书局1983年。 李零:《《汗简古文四声韵)出版后记心页,中华书局1028年。 李零:《《汗简古文四声韵》出版后记》怎页,中华书局一08年。 施安昌:《唐代石刻篆文》二0-120页,紫禁城出版社193年。 D施安昌:《唐代石刻繁文5—-23页、58页,紫禁城出版社一985年。 李零:《(汗简古文四声韵)出版后记》。 碧落碑、阳华岩铭 《汗简》一书向遭冷遇,其价值的真正被认识是在战国文字研究兴旺之时。学者已经多有研究,可参: 《汗简》征引的资料有七十余种,将当时他所见到的『古文]资料汇为一编,功莫大焉。尤其是已经亡佚的资 所用版本为:《四部丛刊》影印的冯舒本。 所自,说明古文是来源于古代用以「书简」的文字。」 宋郭忠想著。体例仿《说文》,按部首排列,分四卷。「书名取典古人所谓「杀青书简」,是用来标明古文渊源 行序文为隶体,后三十五行铭文,仿魏三体石经体例,每字先古文,次小篆,再次隶书。 阳华岩铭,唐永泰二年(3刻,在江华县(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元结撰文,翟令问书,刻于摩崖。前七 韵》所附拓本,施安昌《唐代石刻篆文》著录的碧落碑拓本,采用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拓本,石未断,并有释文。 碧落碑,唐咸享元年(3立,在绛州(今山西绛县)龙兴观,拓本有:李零、刘新光整理:《汗简古文四声
® I 六三体阴符经 许学仁:《古文四声韵古文研究·古文合证篇》,文史哲出版社(待刊)/。 惠、開、對直、喜、本(孝)、郭、齐(史、史)、氣(崔、说、说)、展、驻、恋义)、撰、敲、绝,纷、锡等。 夏禁:《古文四声韵》,罗振玉石印本,吉林大学图书馆藏。采用罗振玉石印本的字有:蔡额、崔)、養、咸、戴(滴)、羅 李零:《(汗简古文四声韵)出版后记》,中华书局1923年。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第二章,江苏教育出版社200]年。 黄锡全:《汗简注释》,武汉大学出版社一980年。 宋郭忠恕书写。用篆书、隶书、古文三体书写,其中篆书字大,隶书、古文分列左右,字小。此经刻在唐怀辉 许学仁:《古文四声韵古文研究·古文合证篇》。●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第二章, 黄锡全:《汗简注释》, 李零:《《汗简古文四声韵)出版后记》。 关于《古文四声韵》的研究散见于相关文章中,较为集中的可参见: 吉林大学图书馆藏罗振玉石印本。 五《古文四声韵》 黄锡全:《汗简注释》” 所用版本为:国图藏宋刻配抄本。附国图藏宋绍兴乙丑(二)齐安郡学本的残卷。个别不清楚者,采用 为四声,庶令后学易于检讨」。征引的材料比《汗简》多,有九十余种,收字丰富。 宋夏臻著。此书是在《汗简》基础上编撰而成,体例与《汗简》异。《古文四声韵》以声韵隶字,「准唐《切韵》分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