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伴奏及其原理、伴奏织体(音型)的产生 对于即兴伴奏这个词,大家有很多的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一个解释就是在事 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为歌曲或者乐曲弹奏的伴奏。但是,在音乐实践当中,这 种情况相对来说是比较少见的,因为有很多的情况都是事先要做一定的准备才能 进行的。而真正毫无准备的伴奏,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在学习即兴伴 奏的过程当中呢,要有一个相应的归律和过程。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我们对即兴伴奏的理解,通常会这么理解:。 在只有旋律的情况下,通常为歌曲或者旋律弹奏的伴奏。 我们在学习即兴伴奏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理解到一首歌,怎么去入手。因 此,即兴伴奏在初学的过程当中,首先拿到歌曲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乐曲的形象 和技术上有关的内容,比如说,调式、和声、乐曲的基本情绪。 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基本情绪以及和声,来创造一个相应的表达方式,弹奏 方式,也就是伴奏音型,通过伴奏音型和即兴伴奏歌曲的配合,最后达到即兴伴 奏歌曲的目的。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即兴伴奏的原理。 即兴伴奏的原理,简单地说,就是怎么弹奏和声的问题(但是和声的问题真 不是单纯的和声的问题)。弹什么样的和声有个如何选配的问题。而如何选配又 要根据作品的需要,这就需要对歌曲进行分析和理解,然后再将所配的和声以相 应的形式弹奏。这样就要解决一下伴奏音型以及如何弹奏伴奏音型的一连串的问 题。 由此可见,即兴伴奏的关键主要有亮点: 一个是,弹什么和声;第二个是,怎么弹和声 因此,即兴伴奏的原理就是用适合歌曲表现所需要的伴奏音型,去弹奏歌曲 旋律所提供和暗示的和声内涵。 下面,来说说第三个问题 (伴奏音型的产生以及基本形式伴奏音型是如何产生的呢) 伴奏音型就是和声语言运用于具体作品当中的有组织、有规律的陈述形式。 基本的伴奏音型就是和声演奏成伴奏音型的一个最原始的状态。 (1)和弦
即兴伴奏及其原理、伴奏织体(音型)的产生 对于即兴伴奏这个词,大家有很多的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一个解释就是在事 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为歌曲或者乐曲弹奏的伴奏。但是,在音乐实践当中,这 种情况相对来说是比较少见的,因为有很多的情况都是事先要做一定的准备才能 进行的。而真正毫无准备的伴奏,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在学习即兴伴 奏的过程当中呢,要有一个相应的归律和过程。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我们对即兴伴奏的理解,通常会这么理解: 在只有旋律的情况下,通常为歌曲或者旋律弹奏的伴奏。 我们在学习即兴伴奏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理解到一首歌,怎么去入手。因 此,即兴伴奏在初学的过程当中,首先拿到歌曲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乐曲的形象 和技术上有关的内容,比如说,调式、和声、乐曲的基本情绪。 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基本情绪以及和声,来创造一个相应的表达方式,弹奏 方式,也就是伴奏音型,通过伴奏音型和即兴伴奏歌曲的配合,最后达到即兴伴 奏歌曲的目的。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即兴伴奏的原理。 即兴伴奏的原理,简单地说,就是怎么弹奏和声的问题(但是和声的问题真 不是单纯的和声的问题)。弹什么样的和声有个如何选配的问题。而如何选配又 要根据作品的需要,这就需要对歌曲进行分析和理解,然后再将所配的和声以相 应的形式弹奏。这样就要解决一下伴奏音型以及如何弹奏伴奏音型的一连串的问 题。 由此可见,即兴伴奏的关键主要有亮点: 一个是,弹什么和声;第二个是,怎么弹和声。 因此,即兴伴奏的原理就是用适合歌曲表现所需要的伴奏音型,去弹奏歌曲 旋律所提供和暗示的和声内涵。 下面,来说说第三个问题: (伴奏音型的产生以及基本形式 伴奏音型是如何产生的呢) 伴奏音型就是和声语言运用于具体作品当中的有组织、有规律的陈述形式。 基本的伴奏音型就是和声演奏成伴奏音型的一个最原始的状态。 (1)和弦
最常见,最常用的就是三和弦,就是三个音按照三度的关系罗列起来的基本 形式。是三个音同时发生的一个音响。 但是,作为伴奏音型,会把这个和弦按照不同的形态,分解开来,这样我们 就把三和弦的最简单的变化构成三种基本的伴奏形式。 三个基本伴奏形式,首先就是三个音同时出现,这样构成的是一个和弦式的 织体伴奏形式。(我们也叫柱式和弦织体) 在有一种,就是把三和弦的音分别弹奏。这种分别弹奏的音就叫做分解和弦 (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 两种伴奏音型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是三个音同时出现,一种是三个 音分别出现。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三个音以其它的方式出现,这样的音型叫做半分解 的伴奏音型,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原始的三和弦的三种基本的伴奏音型,而其它 的伴奏音型都是从这三个基本的伴奏音型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子: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少年先锋队对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示范: -531235 6,2174- 由于这首乐曲用的是和弦式的伴奏织体,所以,这首歌曲就具有了一种进行 曲的特点。表现了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音型具有坚定,有 力的音响特点。 下面再看一个《故乡亲人》。这是一首抒情歌曲,表现了对故乡的歌唱,与 怀念之情。这里就可以用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试一试。 3- 213211ì605-312- 15L533「Lb4516461525557525752 这两个例子相比较可以明显的发现,弹奏形式不同了,它所表现的形象,也 就完全不同了。 下面再来试一首《海鸥》,这首歌曲用半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就很合适, 它就会显得更活泼。 由于伴奏织体采用的是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就是显示了一种欢快、鲜明的 情绪表现在里面 所以,我们在学习即兴伴奏的这一阶段,我们就三和弦产生的三种变化而构 成了三种不同风格的伴奏织体,来分别弹奏什么织体的伴奏。这是几种最常用
最常见,最常用的就是三和弦,就是三个音按照三度的关系罗列起来的基本 形式。是三个音同时发生的一个音响。 但是,作为伴奏音型,会把这个和弦按照不同的形态,分解开来,这样我们 就把三和弦的最简单的变化构成三种基本的伴奏形式。 三个基本伴奏形式,首先就是三个音同时出现,这样构成的是一个和弦式的 织体伴奏形式。(我们也叫柱式和弦织体) 在有一种,就是把三和弦的音分别弹奏。这种分别弹奏的音就叫做分解和弦 (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 两种伴奏音型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是三个音同时出现,一种是三个 音分别出现。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三个音以其它的方式出现 ,这样的音型叫做半分解 的伴奏音型,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原始的三和弦的三种基本的伴奏音型,而其它 的伴奏音型都是从这三个基本的伴奏音型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子: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少年先锋队对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示范: 由于这首乐曲用的是和弦式的伴奏织体,所以,这首歌曲就具有了一种进行 曲的特点。表现了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音型具有坚定,有 力的音响特点。 下面再看一个《故乡亲人》。这是一首抒情歌曲,表现了对故乡的歌唱,与 怀念之情。这里就可以用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试一试。 这两个例子相比较可以明显的发现,弹奏形式不同了,它所表现的形象,也 就完全不同了。 下面再来试一首《海鸥》,这首歌曲用半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就很合适, 它就会显得更活泼。 由于伴奏织体采用的是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就是显示了一种欢快、鲜明的 情绪表现在里面。 所以,我们在学习即兴伴奏的这一阶段,我们就三和弦产生的三种变化而构 成了三种不同风格的伴奏织体,来分别弹奏什么织体的伴奏。这是几种最常用
也是最实际的弹奏方法,它不仅仅可以直接作为歌曲的伴奏方法,同时,它也是 进一步学习其他方法的基础。 和弦式伴奏音型的变化 在此前我们讲的和弦式件奏音型当中,我们运用的是它的基本形式,基本形 式就是和弦自身不通过其它变化,由三个音同时弹奏,在以四分音符做一拍的时 候,所构成的最常用的形式。 但是在今天我们讲的课程里头,所说的变化,我们主要指的是通过和弦式伴 奏音型节奏所产生的变化,达到不同的效果和弹法,我们可以看节奏的长短是可 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的,比如这个和弦原来是八分音符的(举过例子,《我们 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如果我们把它的节奏拉长听 效果就可以感觉到,节 奏越长,和弦之间的变化越少,音乐的背景性和平稳性也就越少。所以在这种情 况下,它的表现特点就发生了变化,就变成了具有抒情性的效果。 把进行曲变成抒情性,这在音乐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看一个例子,《念故乡》 D 3·5-3·21- 235·22- A Bm Em 35- 321-123211- D Bm A 这种长音,安静的效果就是由和弦式伴奏音型,由于节奏的拉长所获得,如 果往相反的方向发展,使它在四分音符的基础上缩短,变成八分音符,会感觉非 常活跃 下面看一个例子《火车向若部山跑》: 56|5·2)5ì15-|4·212 Dm 5323 Q
也是最实际的弹奏方法,它不仅仅可以直接作为歌曲的伴奏方法,同时,它也是 进一步学习其他方法的基础。 和弦式伴奏音型的变化 在此前我们讲的和弦式伴奏音型当中,我们运用的是它的基本形式,基本形 式就是和弦自身不通过其它变化,由三个音同时弹奏,在以四分音符做一拍的时 候,所构成的最常用的形式。 但是在今天我们讲的课程里头,所说的变化,我们主要指的是通过和弦式伴 奏音型节奏所产生的变化,达到不同的效果和弹法,我们可以看节奏的长短是可 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的,比如这个和弦原来是八分音符的(举过例子,《我们 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如果我们把它的节奏拉长听一下效果就可以感觉到,节 奏越长,和弦之间的变化越少,音乐的背景性和平稳性也就越少。所以在这种情 况下,它的表现特点就发生了变化,就变成了具有抒情性的效果。 把进行曲变成抒情性,这在音乐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看一个例子,《念故乡》: 这种长音,安静的效果就是由和弦式伴奏音型,由于节奏的拉长所获得,如 果往相反的方向发展,使它在四分音符的基础上缩短,变成八分音符,会感觉非 常活跃。 下面看一个例子《火车向着部山跑》:
这就很容易的体现了活跃积极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么来的呢?很显然,就 是由于,和弦式变奏音型的节奏发生了变化,所获得的一种效果。 下面我们再看几个例子,也是和弦通过节奏变化所得来的。 首先看《小松树》: 它把左手弹成旋律,右手用和弦伴奏,而这个和弦在左手的交替过程当中产 生了一种后半拍起的一种短促的效果。这种短促的效果接近半分解和弦的交替。 就是说弹一个低音,弹一个中间声部的双音。左手的旋律: 5D12 5D≥2- 伴奏呢,用右手和左手交替进行,它综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交替式的特点,所以这 种伴奏音型就有活泼欢快的音乐形象 50 6· 3 50 30 L0 002 D O39 0E2 D98 20 23 20 它一定要和旋律进行交替,不不能(示范没有交替)没有交替,旋律就变成 了进行曲,所以在第二小节的时候,5是一拍半,再加半拍的3,右手的伴奏就 要和左手的旋律错开,不能同时出现。 下面再看另外一个例子 由于上面是低音的旋律和和弦音型的交替进行,这个交替主要是以八分音符 为主的特点,下面《祝你快乐》的中间是抒情宽广具有歌唱性的旋律,这个地方 同样用这种音型,但是我们用的是这种效果。 它是以空掉强拍的八分音符之后剩下连续的三个八分音符连续弹奏构成的。 这样它中间声部的和弦和低音的旋律之间就减少了交替的次数。这种交替次数 的减少,乐曲旋律活跃的成份就减少了,活跃的成份减少,抒情的成份就会增加。 所以,交替越少,音乐形象就越平稳,越抒情,而相反《小松鼠》和《祝你 快乐》这两个例子虽然都是跟旋律交替的一种弹法。但是,由于交替的次数的不 同,就造成了音乐形象上细致的变化。 下面,再看一下,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第二乐段的第一句: 单看这一乐句,我们可以感觉,和弦在里面起了加强节奏的作用
这就很容易的体现了活跃积极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么来的呢?很显然,就 是由于,和弦式变奏音型的节奏发生了变化,所获得的一种效果。 下面我们再看几个例子,也是和弦通过节奏变化所得来的。 首先看《小松树》: 它把左手弹成旋律,右手用和弦伴奏,而这个和弦在左手的交替过程当中产 生了一种后半拍起的一种短促的效果。这种短促的效果接近半分解和弦的交替。 就是说弹一个低音,弹一个中间声部的双音。左手的旋律: 伴奏呢,用右手和左手交替进行,它综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交替式的特点,所以这 种伴奏音型就有活泼欢快的音乐形象 它一定要和旋律进行交替,不不能(示范没有交替)没有交替,旋律就变成 了进行曲,所以在第二小节的时候,5 是一拍半,再加半拍的 3,右手的伴奏就 要和左手的旋律错开,不能同时出现。 下面再看另外一个例子 由于上面是低音的旋律和和弦音型的交替进行,这个交替主要是以八分音符 为主的特点,下面《祝你快乐》的中间是抒情宽广具有歌唱性的旋律,这个地方 同样用这种音型,但是我们用的是这种效果。 它是以空掉强拍的八分音符之后剩下连续的三个八分音符连续弹奏构成的。 这样它中间声部的和弦和低音的旋律之间就减少了交替的次数。 这种交替次数 的减少,乐曲旋律活跃的成份就减少了,活跃的成份减少,抒情的成份就会增加。 所以,交替越少,音乐形象就越平稳,越抒情,而相反《小松鼠》和《祝你 快乐》这两个例子虽然都是跟旋律交替的一种弹法。但是,由于交替的次数的不 同,就造成了音乐形象上细致的变化。 下面,再看一下,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第二乐段的第一句。 单看这一乐句,我们可以感觉,和弦在里面起了加强节奏的作用
56今21212)56上3)2」2 ②00。② 9.20o9o93。 ©x 好像敲锣打鼓的鼓点:。9大0X<⊙。单独看效果并不是 很明显,但是如果我们把它连起来弹,大家就能感觉到两者的对比比较明显。 示范全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如果刚才这个地方三6立53二」2还弹成和前面一 样的伴奏型,就没有变化没有对比了,所以这个地方用了节奏的变化和休止符, 造成了一种加强节奏效果的音响特点,同时与这个歌曲的前后进行了对比, 通过刚才咱们分析的这些例子,可以说明一点,就是,和弦伴奏音型,它在 基本条件下,在基本形态下,是以四分音符为基础构成的,但是通过节奏的长与 短,以及休止符。 基本伴奏方法之一 一一和弦式 在上一课,我们己经概括的讲了三和弦变成三种基本伴奏音型的过 程。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讲三和弦这种伴奏音型的基本用法。 在讲三和弦的用法之前,有些同学对和声的有些基本情况,不是很了 解,为了使课程进行的很顺利,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和弦以及相互关 系的内容。 上次说过,主和弦是歌曲调式中的主音上构成了三个音的和弦。 在和弦的相互关系当中,有三个和弦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第一个是主 和弦,第二个和弦是主音上方纯五度的和弦,这个和弦是属和弦,在主音 下方纯五度还有一个和弦,是下属和弦,在简易伴奏或者歌曲一开始的伴 奏当中,最常用的就是这三个和弦,但是,这三个和弦,它们之间的关系
好像敲锣打鼓的鼓点: 。单独看效果并不是 很明显,但是如果我们把它连起来弹,大家就能感觉到两者的对比比较明显。 示范全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如果刚才这个地方 还弹成和前面一 样的伴奏型,就没有变化没有对比了,所以这个地方用了节奏的变化和休止符, 造成了一种加强节奏效果的音响特点,同时与这个歌曲的前后进行了对比。 通过刚才咱们分析的这些例子,可以说明一点,就是,和弦伴奏音型,它在 基本条件下,在基本形态下,是以四分音符为基础构成的,但是通过节奏的长与 短,以及休止符。 基本伴奏方法之一 ——和弦式 在上一课,我们已经概括的讲了三和弦变成三种基本伴奏音型的过 程。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讲三和弦这种伴奏音型的基本用法。 在讲三和弦的用法之前,有些同学对和声的有些基本情况,不是很了 解,为了使课程进行的很顺利,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和弦以及相互关 系的内容。 上次说过,主和弦是歌曲调式中的主音上构成了三个音的和弦。 在和弦的相互关系当中,有三个和弦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第一个是主 和弦,第二个和弦是主音上方纯五度的和弦,这个和弦是属和弦,在主音 下方纯五度还有一个和弦,是下属和弦,在简易伴奏或者歌曲一开始的伴 奏当中,最常用的就是这三个和弦,但是,这三个和弦,它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