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学院 《无机化学》 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系 2022年编制
运城学院 《无机化学》 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系 2022 年编制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无机化学I (英文):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代码:08S1105B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高中化学、高等数学 选用教材: 《无机化学》,宋天佑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4版 参考书目: 1.《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5版 2.《无机化学》,天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版 3.《无机化学》,孟长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6版 4.《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4版 5.《近代化学导论》,申泮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版 6.《中级无机化学》,唐宗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7.《中级无机化学》,项斯芬、姚光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反 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化学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 3学科素养】 2.学会并实践在学习中进行初步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逐渐完 成从中学到大学在学习方式上的过渡,使学生在听课、查阅参考书、自学等方面都有一 个突跃。【毕业要求7反思研究】 3.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方法为指导,阐明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揭示无机化学 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及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以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
1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无机化学Ⅰ (英文):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代码:08S1105B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高中化学、高等数学 选用教材: 《无机化学》,宋天佑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4版 参考书目: 1. 《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年第 5 版 2. 《无机化学》,天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第 5 版 3. 《无机化学》,孟长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第 6 版 4.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年第 4 版 5. 《近代化学导论》,申泮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第 2 版 6. 《中级无机化学》,唐宗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7. 《中级无机化学》,项斯芬、姚光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 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反 应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化学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 3 学科素养】 2. 学会并实践在学习中进行初步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逐渐完 成从中学到大学在学习方式上的过渡,使学生在听课、查阅参考书、自学等方面都有一 个突跃。【毕业要求 7 反思研究】 3. 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方法为指导,阐明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揭示无机化学 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及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以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
形成。教学中还应结合我国化工及科学发展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 生严谨的科学学风和坚实的唯物主义思想。【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4.通过翻转课堂、小组讨论式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更好的沟通, 领会并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毕业要求8交流合作】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3.1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课程目标1 学科素养(H) 3.2把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 72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意识,具有积极 课程目标2 反思研究(H) 的教学反思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62能结合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传播正能量,对学生的情 课程目标3 综合育人(M) 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教育和引导。 81理解学习共同体在群体学习中的作用,掌握建构学习 共同体的各要素功能,具有组织和指导学习共同体的能力; 课程目标4 交流合作(L) 8.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加体验观摩、合作研究等 集体活动: 三、课程学习内容 (一)课程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绪论 讲授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1、3 第一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1、2、3 4 第二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1、2 4 第三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 课程目标1、2、4 第四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1、2 4 第五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 课程目标1、2、3、4 > 第六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 课程目标1、2、3、4 7 第七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1、2 7
2 形成。教学中还应结合我国化工及科学发展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 生严谨的科学学风和坚实的唯物主义思想。【毕业要求 6 综合育人】 4. 通过翻转课堂、小组讨论式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更好的沟通, 领会并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毕业要求 8 交流合作】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学科素养(H) 3.1 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3.2 把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 课程目标 2 反思研究(H) 7.2 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意识,具有积极 的教学反思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程目标 3 综合育人(M) 6.2 能结合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传播正能量,对学生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教育和引导。 课程目标 4 交流合作(L) 8.1 理解学习共同体在群体学习中的作用,掌握建构学习 共同体的各要素功能,具有组织和指导学习共同体的能力; 8.2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加体验观摩、合作研究等 集体活动; 三、课程学习内容 (一)课程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绪 论 讲授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 1、3 1 第一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 1、2、3 4 第二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 1、2 4 第三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 课程目标 1、2、4 4 第四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 1、2 4 第五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 课程目标 1、2、3、4 7 第六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 课程目标 1、2、3、4 7 第七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 1、2 7
第八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 课程目标1、2、4 5 第九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 课程目标1、2、4 4 复习 讲授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1、2 1 合计 48 (二)具体内容 绪论 【教学目标】 1.明确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 2.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激发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 生的国际视野,树立“新化学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掌握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引起学生对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内容】 0.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0.2化学发展简史 0.3无机化学简介 0.4如何学好无机化学 【重点】 无机化学的任务、最新发展方向及应用 【难点】 化学发展简史 【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讲授相结合,阐述无机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结合高中化学 的学习经历,讨论化学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中的难点,讨论如何学好无 机化学。 【复习思考】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什么?如何学好无机化学?
3 第八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 课程目标 1、2、4 5 第九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 课程目标 1、2、4 4 复习 讲授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 1、2 1 合计 48 (二)具体内容 绪论 【教学目标】 1. 明确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 2. 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激发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 生的国际视野,树立“新化学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 掌握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引起学生对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内容】 0.1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0.2 化学发展简史 0.3 无机化学简介 0.4 如何学好无机化学 【重点】 无机化学的任务、最新发展方向及应用 【难点】 化学发展简史 【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讲授相结合,阐述无机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结合高中化学 的学习经历,讨论化学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中的难点,讨论如何学好无 机化学。 【复习思考】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什么?如何学好无机化学?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分压定律和扩散定律: 2.掌握液体蒸气压和沸,点的概念; 3.了解实际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分子运动论、晶体内部结构: 4.理解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 5.掌握溶液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6.理解和掌握非电介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等依 数性,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内容】 1.1气体 1.1.1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1.1.2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1.1.3气体扩散定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 1.2液体和溶液 1.2.1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1.2.2溶液的饱和蒸汽压 1.2.3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难挥发非电介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 律),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及其根据公式计算常数的变化,或者根据沸点、 凝固点、渗透压的变化计算物质的分子量 1.3固体和晶体 1.3.1晶体和非晶体 1.3.2对称性 1.3.3晶体和点阵 【重点】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分压定律和扩散定律, 2.难挥发非电介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沸点升高,凝固 点下降 【难点】 1.难挥发非电介质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应用及计算
4 第一章 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分压定律和扩散定律; 2. 掌握液体蒸气压和沸点的概念; 3. 了解实际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分子运动论、晶体内部结构; 4. 理解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 5. 掌握溶液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6. 理解和掌握非电介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等依 数性,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内容】 1.1 气体 1.1.1 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1.1.2 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1.1.3 气体扩散定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 1.2 液体和溶液 1.2.1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1.2.2 溶液的饱和蒸汽压 1.2.3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难挥发非电介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 律),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及其根据公式计算常数的变化,或者根据沸点、 凝固点、渗透压的变化计算物质的分子量 1.3 固体和晶体 1.3.1 晶体和非晶体 1.3.2 对称性 1.3.3 晶体和点阵 【重点】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分压定律和扩散定律, 2. 难挥发非电介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沸点升高,凝固 点下降 【难点】 1. 难挥发非电介质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应用及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