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进一步,诗人设想花落后的遭遇。美丽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设 使能得到青苔遮护,还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损,岂 不更令人黯然伤神?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而诗人对落花命 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也从中得到了体现。 1末了,诗人因无计留住春光,悲不自胜,只有临轩凭吊,对酒浇愁, 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绿沉沉的树荫映入池塘,即所谓“绿肥红 瘦”。结尾一句不言花尽,而其意自明,委婉含蓄的写法,正显示 诗人那种不愿说、不忍说而又不得不说的内心矛盾
◼ 再进一步,诗人设想花落后的遭遇。美丽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设 使能得到青苔遮护,还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损,岂 不更令人黯然伤神?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而诗人对落花命 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也从中得到了体现。 ◼ 末了,诗人因无计留住春光,悲不自胜,只有临轩凭吊,对酒浇愁, 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绿沉沉的树荫映入池塘,即所谓“绿肥红 瘦” 。结尾一句不言花尽,而其意自明,委婉含蓄的写法,正显示 诗人那种不愿说、不忍说而又不得不说的内心矛盾
■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 像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 程中,又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 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流水落花春去也”,这仅 仅是对于大自然季节变化的悲感吗?当然不限于此。近人吴闿生认 为其中暗寓“亡国之恨”,虽不能指实,但看它写得那么幽咽迷离、 凄婉入神,交织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怀抱,殆无可疑
◼ 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 像中花落尽的情景,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用笔精细入微。整个过 程中,又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 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流水落花春去也”,这仅 仅是对于大自然季节变化的悲感吗?当然不限于此。近人吴闿生认 为其中暗寓“亡国之恨”,虽不能指实,但看它写得那么幽咽迷离、 凄婉入神,交织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怀抱,殆无可疑
GKDH高考导航
(2011年高考浙江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 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 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答
◼ (2011年高考浙江卷)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 蝶恋花·出塞 ◼ [清]纳兰性德 ◼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 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 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题,需从结构和內容两方面入手。既然是开篇 就要考虑总领、开门见山等作用;另外,就可从诗歌的主旨、情感 的角度去考虑
◼ 【答案】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 【解析】 解答此题,需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然是开篇, 就要考虑总领、开门见山等作用;另外,就可从诗歌的主旨、情感 的角度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