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目标】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 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以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作者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及 情感背景。探讨李清照词中女性生命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特色 难点: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解决办法:鉴赏、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将理解深入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她被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是一个独创一格的女人,在中国词史上 形成了独特的“易安体”;她是一个勇敢率真的女人,大胆地以己之情,抒己之 怀;她又是一个柔情万种,愁若苦海的女人,无论是“一种想思,两处闲愁”的 日子,还是动乱的时代,变迁的年华,都使她的诗歌中充满了愁绪:她更是一个 豪情万丈的女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的英雄观;她就是一一李清 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来学习她的两首词 二、检查预习情况:课前我们留了预习作业,下面来检查一下完成情况: 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人。南宋著名词人,婉 约派代表词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官至礼部员 外郎,曾受知于苏轼,用意于经学。母亲王氏为状元王供辰孙女,也擅长诗文, 生长于爱好文学的士大夫家庭。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嫁给礼部侍 郎赵廷之子、21岁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赵明诚爱好收集前朝的石刻。婚后不 久赵廷升为尚书右丞(相当于现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致力于打击旧党,李格 非在党争中被罢官,对赵廷之行事不满
李清照词两首 【教学目标】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 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以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作者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及 情感背景。探讨李清照词中女性生命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体味《醉花阴》和《声声慢》在写“愁”方面不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特色 难点: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解决办法:鉴赏、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阅读,将知识系统化;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将理解深入化。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她被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是一个独创一格的女人,在中国词史上 形成了独特的“易安体”;她是一个勇敢率真的女人,大胆地以己之情,抒己之 怀;她又是一个柔情万种,愁若苦海的女人,无论是“一种想思,两处闲愁”的 日子,还是动乱的时代,变迁的年华,都使她的诗歌中充满了愁绪;她更是一个 豪情万丈的女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的英雄观;她就是——李清 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来学习她的两首词。 二、检查预习情况:课前我们留了预习作业,下面来检查一下完成情况: 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人。南宋著名词人,婉 约派代表词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官至礼部员 外郎,曾受知于苏轼,用意于经学。母亲王氏为状元王供辰孙女,也擅长诗文, 生长于爱好文学的士大夫家庭。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嫁给礼部侍 郎赵廷之子、21 岁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赵明诚爱好收集前朝的石刻。婚后不 久赵廷升为尚书右丞(相当于现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致力于打击旧党,李格 非在党争中被罢官,对赵廷之行事不满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夫妇志同道合,致力搜寻 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器物,赵廷之死后,赵氏兄弟失官,赵明诚屏举乡里 10多年,更加努力访求古碑,文物。后赵明诚又出仕,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开始 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 的成绩。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赵明诚起知建康府,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 南,这时北方大乱,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带小部分的文 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建炎二年,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难逃到建康。次年赵明诚驻家池阳,只 身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李清照赶到的时候赵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 怀着极大的痛苦敛葬丈夫,这时金兵又南侵,李清照派人将书册,金石送往洪州, 准备去哪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失陷,大部分的文物在战乱中丢失 最后,在绍兴二年,从越州移居杭州,这一年冬天,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 金华,次年返回临安。晚年,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和关心国家大事。丈夫病卒, 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 晚年。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髙 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为写相思之情的闺怨 词。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 后期: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多描写伤时感乱, 怀乡忆旧,如《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念奴娇》。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 词风迴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 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2、“闺怨词” 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但常常是男性代言,难免生硬。李清照 的出现弥补了这种遗憾,女人的口写女人的心,不仅典型而且真实。她被成为“古 今才妇第一”不是没有道理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两首截然不同的作品, 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下同属婉约派的她与柳永的差异。 3、她有哪些名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晩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夫妇志同道合,致力搜寻 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器物,赵廷之死后,赵氏兄弟失官,赵明诚屏举乡里 10 多年,更加努力访求古碑,文物。后赵明诚又出仕,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开始 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 的成绩。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赵明诚起知建康府,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 南,这时北方大乱,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带小部分的文 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建炎二年,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难逃到建康。次年赵明诚驻家池阳,只 身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李清照赶到的时候赵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 怀着极大的痛苦敛葬丈夫,这时金兵又南侵,李清照派人将书册,金石送往洪州, 准备去哪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失陷,大部分的文物在战乱中丢失。 最后,在绍兴二年,从越州移居杭州,这一年冬天,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 金华,次年返回临安。晚年,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和关心国家大事。丈夫病卒, 金石文物丧失殆尽,孑然一身,饱受国破家亡之痛,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凄苦的 晚年。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 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为写相思之情的闺怨 词。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 后期: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多描写伤时感乱, 怀乡忆旧,如《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念奴娇》。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 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 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2、“闺怨词”: 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生活和情感的,但常常是男性代言,难免生硬。李清照 的出现弥补了这种遗憾,女人的口写女人的心,不仅典型而且真实。她被成为“古 今才妇第一”不是没有道理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两首截然不同的作品, 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下同属婉约派的她与柳永的差异。 3、她有哪些名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一提到李清照,就不得不提宋词的流派。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 三、词文梳理: 好,大家完成的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两首词,先来学习朗诵 1、范读这两首词。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 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发现,有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下面有哪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2、请同学来读。(读得很有蕴味) (李清照的词有很多,为什么把这两首词编入教材供我们学习,想必有他的特 别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玩味一下,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两首词,我们从以下 几道问题入手) 1、分组讨论: (1)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 不同,醉花明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赵名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家庭美满。因此词冈较明快即使 写愁,也只是“闲愁”而后期因靖康之变,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又因丈夫
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一提到李清照,就不得不提宋词的流派。 豪放派:苏轼 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 秦观 李清照 三、词文梳理: 好,大家完成的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两首词,先来学习朗诵。 1、范读这两首词。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 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发现,有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下面有哪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 2、请同学来读。(读得很有蕴味) (李清照的词有很多,为什么把这两首词编入教材供我们学习,想必有他的特 别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玩味一下,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两首词,我们从以下 几道问题入手) 1、分组讨论: (1)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 (不同,醉花阴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赵名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品。 我们都知道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家庭美满。因此词风较明快,即使 写愁,也只是“闲愁”而后期因靖康之变,夫妻仓皇南逃,避居江南,又因丈夫
病卒,饱受国破家亡之痛,晚年生活孤独凄苦,因此词风哀婉,凄凉。)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词的上片,作者从 “永昼”的无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写自己的孤单寂寞,来含蓄地抒发自己对 丈夫的思念之情。下片写作者为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携酒去东篱观赏菊花。但 酒不能解愁,于是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 更增加了内心的愁苦!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接着从秋天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 生活和悲苦心情。下片写黄花满地枯萎,再也无人摘取。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 老、憔悴!再加上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怎样熬能到天黑,正值黄昏时候,又 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 得尽的!体现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因此《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 是一首惆怅的幽怨的相思之愁的思夫绝唱;《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家破夫亡受 尽折磨颠沛流离生活的缩影,是一首沉重的哀伤的忧患之愁的生死恋歌。) (2)为了突也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 _(《醉花阴》薄雾。浓云。玉枕。纱橱。淡酒黄昏西风黄花 声声慢》淡酒。晩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 由此让我们想到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常用意象,例如落花,流水,明月,等 等,它们都代表着什么呢? (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想? (词的末句特别为人称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却 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 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也酷似作者清髙、 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 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病卒,饱受国破家亡之痛,晚年生活孤独凄苦,因此词风哀婉,凄凉。)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游宦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词的上片,作者从 “永昼”的无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写自己的孤单寂寞,来含蓄地抒发自己对 丈夫的思念之情。下片写作者为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携酒去东篱观赏菊花。但 酒不能解愁,于是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 更增加了内心的愁苦!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接着从秋天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 生活和悲苦心情。下片写黄花满地枯萎,再也无人摘取。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 老、憔悴!再加上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怎样熬能到天黑,正值黄昏时候,又 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 得尽的!体现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因此《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 是一首惆怅的幽怨的相思之愁的思夫绝唱;《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家破夫亡受 尽折磨颠沛流离生活的缩影,是一首沉重的哀伤的忧患之愁的生死恋歌。 ) (2)为了突也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 (《醉花阴》薄雾 浓云 玉枕 纱橱 淡酒 黄昏 西风黄花 《声声慢》 淡酒 晚风 归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黄昏) 由此让我们想到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常用意象,例如 落花,流水,明月,等 等,它们都代表着什么呢? (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想? (词的末句特别为人称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却 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 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也酷似作者清高、 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 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对这三句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 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 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 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冷冷清清”。此既明指 环境,也暗指心情,“凄凄惨惨戚戚”,则写出了内心感觉。由浅入深地描写出女 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人们称赞“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 有一层深意:包括亡国之愁,孀居之愁,飘零之愁,晚景之愁,让人读后愁绪纷 纷,意乱如麻。真是处处生) (4)同是写“愁”《醉花阴》和《声声慢》有何不同? (1、《醉花阴》以“愁”发端,《声声慢》以“愁”作结。 2、“愁”之风神不同,人之形象迥异。《醉花阴》中所见的愁是迷蒙而华丽 的,《声声慢》中所见的愁是孤标而凄清的。《醉花阴》描写了一位敏感多才的 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声声慢》描写了一个孤孀饱 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黄花″”及“酒”相似,情调心境迥异。 《醉花阴》中的黄花仍不失孤芳自赏的情调和诗酒自适的潇洒 《声声慢》中则是满地黄花堆积。表现了词人晩年孤苦飘零的处境,隐含着对生 命将逝的悲哀。 《醉花阴》中的酒是相思的载体,是才情的伴侣。表达一位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 《声声慢》中的酒,是凉薄的慰藉,是生存的一丝寄托,词人欲借酒暖身,却融 化不了词人心头的冰霜 4、同写秋风黄昏,写情寄意殊异
对这三句曾经有这样一个传说: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 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 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 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冷冷清清”。此既明指 环境,也暗指心情,“凄凄惨惨戚戚”,则写出了内心感觉。由浅入深地描写出女 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这十四个字使李清照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人们称赞“造句新警”,是“创意出奇”,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 有一层深意:包括亡国之愁,孀居之愁,飘零之愁,晚景之愁,让人读后愁绪纷 纷,意乱如麻。真是处处生) (4)同是写“愁”《醉花阴》和《声声慢》有何不同? (1、《醉花阴》以“愁”发端,《声声慢》以“愁”作结。 2、“愁”之风神不同,人之形象迥异。《醉花阴》中所见的愁是迷蒙而华丽 的,《声声慢》中所见的愁是孤标而凄清的。《醉花阴》描写了一位敏感多才的 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声声慢》描写了一个孤孀饱 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黄花”及“酒”相似,情调心境迥异。 《醉花阴》中的黄花仍不失孤芳自赏的情调和诗酒自适的潇洒。 《声声慢》中则是满地黄花堆积。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飘零的处境,隐含着对生 命将逝的悲哀。 《醉花阴》中的酒是相思的载体,是才情的伴侣。表达一位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 《声声慢》中的酒,是凉薄的慰藉,是生存的一丝寄托,词人欲借酒暖身,却融 化不了词人心头的冰霜。 4、同写秋风黄昏,写情寄意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