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 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5.《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 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 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五、指导学生背诵诗文 六、小结。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 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 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 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抄写《饮酒》。 板书设计 饮酒 陶渊明 心 远一一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采菊、悠然一一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一一自然之景、归家之乐 真 意一一返璞归真之意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韩道红)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诗歌二首》。 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 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很多诗人写过描绘田园风光的诗篇,其中有一位诗人被后人视 为无法逾越的高峰。他在诗的题材上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开拓,在诗的语言上达到 了时代的高度,以至盛唐山水诗人不得不有所回避。他是谁呢?他就是东晋著名 诗人陶渊明。今天我们将通过对他的作品《归园田居》的学习,来感受他独特的 魅力,同时提高我们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
5 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 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5.《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 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 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五、指导学生背诵诗文。 六、小结。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 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 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 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抄写《饮酒》。 板书设计 饮 酒 陶渊明 心 远——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采菊、悠然——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家之乐 真 意——返璞归真之意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韩道红) (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诗歌二首》。 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 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很多诗人写过描绘田园风光的诗篇,其中有一位诗人被后人视 为无法逾越的高峰。他在诗的题材上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开拓,在诗的语言上达到 了时代的高度,以至盛唐山水诗人不得不有所回避。他是谁呢?他就是东晋著名 诗人陶渊明。今天我们将通过对他的作品《归园田居》的学习,来感受他独特的 魅力,同时提高我们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
二、学习《归园田居》。 1.回顾作者简介,背诵有关作品,体会诗人的心境及生活态度。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 时期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29岁到41岁(重点指辞 去彭泽县令这件事)。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的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 富的时期。 诗歌特征:一种是平淡自然、疏散冲淡。主要指那些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清 新疏朗,人们常引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可谓是此 类诗的代表。另一种是慷慨激昂,豪放有力。主要指那些咏史拟古之作,用语豪 迈刚烈,感情激越。人们所称道的《咏荆轲》以及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 便属这一类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诗歌,注意读音:秽、荷、狭、沾、违。 (2)体会诗人的感情,小组比赛朗读。 诗人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回归田园的志向抱着坚守的态度,所以即使农 家艰苦的劳作,也不能磨灭他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 (3)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去南山劳作一天的生活图景。乐观向上。 3.赏析诗歌(想象情景,体会意境与感情)。 1)前四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都交 代了哪些内容? 劳作的地方,禾苗的长势,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思考:尽管“草盛豆苗稀”,但作者的劳动热情和心情怎么样?想象一下夜归时 的图景 热情高涨,倍加勤劳。归家的满足和快乐。内心充实而自由 有明月、夜风,诗人扛着锄头,在月夜下归家,有点心急,却又对这种归隐田园 的生活感到很满足 思考:这四句在炼字上有什么特点 “盛”“稀”是对比而用。似乎也暗示了乱臣当道。而“晨”“月”都是时间的 代名词,揭示了劳动的时间跨度。而“理”“荷”又写出了勤劳和自得其乐的心 情 齐读前四句,读出情感。 (2)后四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道 路、草木、露水有何用意?后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6
6 二、学习《归园田居》。 1.回顾作者简介,背诵有关作品,体会诗人的心境及生活态度。 陶渊明(约 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 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 时期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他 29 岁到 41 岁(重点指辞 去彭泽县令这件事)。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的 20 多年,是他创作最丰 富的时期。 诗歌特征:一种是平淡自然、疏散冲淡。主要指那些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清 新疏朗,人们常引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可谓是此 类诗的代表。另一种是慷慨激昂,豪放有力。主要指那些咏史拟古之作,用语豪 迈刚烈,感情激越。人们所称道的《咏荆轲》以及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的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 便属这一类。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诗歌,注意读音:秽、荷、狭、沾、违。 (2)体会诗人的感情,小组比赛朗读。 诗人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回归田园的志向抱着坚守的态度,所以即使农 家艰苦的劳作,也不能磨灭他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 (3)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去南山劳作一天的生活图景。乐观向上。 3.赏析诗歌(想象情景,体会意境与感情)。 (1)前四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都交 代了哪些内容? 劳作的地方,禾苗的长势,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思考:尽管“草盛豆苗稀”,但作者的劳动热情和心情怎么样?想象一下夜归时 的图景。 热情高涨,倍加勤劳。归家的满足和快乐。内心充实而自由。 有明月、夜风,诗人扛着锄头,在月夜下归家,有点心急,却又对这种归隐田园 的生活感到很满足。 思考:这四句在炼字上有什么特点? “盛”“稀”是对比而用。似乎也暗示了乱臣当道。而“晨”“月”都是时间的 代名词,揭示了劳动的时间跨度。而“理”“荷”又写出了勤劳和自得其乐的心 情。 齐读前四句,读出情感。 (2)后四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道 路、草木、露水有何用意?后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都是农家夜晚的自然景物,草木和露水显然阻止了归家的路,且使疲惫不堪的诗 人更加艰难。露水沾衣,有几分凉意,不知诗人心底如何感想。 而后两句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也点明了诗人心底所想,即使农家劳动艰辛,也 会坚守田园。表达了诗人坚定的志趣,全诗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 (3)理解了诗的内容和情感后,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达到当堂背诵。 三、扩展阅读 思考:下面这首诗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趣?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 的只是愉悦和宁静。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是文人,而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农夫, “短褐穿结”。他的所有喜悦与担心只同自己的农夫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自然, 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切生命。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将此诗扩写为一篇散文。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盛”“稀”暗示了乱臣当道。 “晨”“月”写出了劳动的时间跨度。 劳作生活的情景一一愿(返璞归真) “理”“荷”勤劳和自得其乐的心情 狭”“沾”辛苦却又快乐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酒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市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 平民百姓,他们或借酒浇愁,或借酒助兴,或借酒交友,或借酒抒发情感等。《饮 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大都表达了陶渊明酒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饮酒》诗中的一篇 学习《饮酒》。 1.介绍作者和相关知识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 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 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 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 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 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 (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饮酒》即以 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 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 了,但这首诗仍流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注意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
7 都是农家夜晚的自然景物,草木和露水显然阻止了归家的路,且使疲惫不堪的诗 人更加艰难。露水沾衣,有几分凉意,不知诗人心底如何感想。 而后两句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也点明了诗人心底所想,即使农家劳动艰辛,也 会坚守田园。表达了诗人坚定的志趣,全诗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 (3)理解了诗的内容和情感后,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达到当堂背诵。 三、扩展阅读。 思考:下面这首诗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趣?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 的只是愉悦和宁静。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是文人,而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农夫, “短褐穿结”。他的所有喜悦与担心只同自己的农夫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自然, 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切生命。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将此诗扩写为一篇散文。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盛”“稀”暗示了乱臣当道。 “晨”“月”写出了劳动的时间跨度。 劳作生活的情景——愿(返璞归真) “理”“荷”勤劳和自得其乐的心情。 “狭”“沾”辛苦却又快乐。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酒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市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 平民百姓,他们或借酒浇愁,或借酒助兴,或借酒交友,或借酒抒发情感等。《饮 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大都表达了陶渊明酒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饮酒》诗中的一篇。 二、学习《饮酒》。 1.介绍作者和相关知识。 陶渊明(约 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 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 800 年间最杰出的诗 人。陶诗今存 125 首,多为五言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 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 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 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 (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饮酒》即以 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 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 了,但这首诗仍流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注意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
3.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庐、喧、篱。 (2)体会诗人的感情,小组比赛朗读。 (3)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远离尘嚣,置身于自然中,清静美好自然的生活。表现诗人洒脱、恬淡、追求自 由的生活态度。 4.赏析诗歌(想象情景,体会意境与感情) (1)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 此安宁? 诗人身居人世,并非无俗事纷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 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偏”(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 (2)赏析后六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神来之笔:写景。) 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偶见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 交感融合,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 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东篱的凌霜黄菊,苍翠超然的南山,这 些大自然高洁淳朴的美好景致与结庐人境却超凡脱俗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 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 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 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这种人与自然合一的诗情画意、 哲理的意境,是“无我之境”。(想象采菊老人悠然自得的神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秋日夕照图。)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 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 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联系:《醉翁亭记》“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对比:《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主旨句:抒情。) “真意”既指未受官场污染的淳朴民风,也指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真谛。“真”也 可理解为“返璞归真”,此情此景,心中体会,难以言表 5.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朗读全诗,争取当堂背诵 三、扩展。 思考:在下面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饮酒(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四、布置作业 积累一下与“酒”有关的诗句。 板书设计 饮酒
8 3.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诗歌,注意读音:庐、喧、篱。 (2)体会诗人的感情,小组比赛朗读。 (3)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远离尘嚣,置身于自然中,清静美好自然的生活。表现诗人洒脱、恬淡、追求自 由的生活态度。 4.赏析诗歌(想象情景,体会意境与感情)。 (1)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 此安宁? 诗人身居人世,并非无俗事纷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 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自偏”(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 (2)赏析后六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神来之笔:写景。) 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偶见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 交感融合,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 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东篱的凌霜黄菊,苍翠超然的南山,这 些大自然高洁淳朴的美好景致与结庐人境却超凡脱俗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 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 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 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这种人与自然合一的诗情画意、 哲理的意境,是“无我之境”。(想象采菊老人悠然自得的神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秋日夕照图。)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与 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 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联系:《醉翁亭记》“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对比:《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主旨句:抒情。) “真意”既指未受官场污染的淳朴民风,也指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真谛。“真”也 可理解为“返璞归真”,此情此景,心中体会,难以言表。 5.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朗读全诗,争取当堂背诵。 三、扩展。 思考:在下面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饮酒(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四、布置作业。 积累一下与“酒”有关的诗句。 板书设计 饮 酒
陶渊明 人境而心远:结、无、喧 生活之景:采菊、见山、山气、飞鸟 真意:追求之真(自然、恬淡、自由的生活)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孙会波)
9 陶渊明 人境而心远:结、无、喧 生活之景:采菊、见山、山气、飞鸟 真意:追求之真(自然、恬淡、自由的生活)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孙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