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60多个血清型、B群分为个4型、C群分为20多个型、D群分为10个型、E 群有6个型、L群为11个型粹 五、抵抗力 链球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加热60℃30min死亡,煮沸可立即致死。对 般消毒药均敏感 六、致病性 裤球菌的致病力与荚膜、毒素和酶有关。该菊可立生多种毒素和酶,有溶血 素、杀白细胞素、透明质酸酶、蛋白酶、链激酶、DNA酶等。 较重要的血清群的致病情况如下 A群:主要对人类致病,如猩红热、扁桃腺炎、丹毒及各种炎症及败血症等。 对动物的致病性不强,但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意义。 B群:致牛乳房炎,如无乳链球菌等,对人无致病性。 C群:主要对各种动物致病,能引起猪、牛、羊、马等各种动物的急性或亚 急性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 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及其他化脓性炎症。其 中一部分对人有致病性,但比A群较轻。 D群:寄生于人、畜、禽肠道中,属肠链球菌的一部分,一般不致病,但进 入组织、血流后可引起小猪的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和羔羊心内膜炎 和肺炎等。并与食物中毒有关。 E群:主要使牛、猪致病,引起猪颈部淋巴结脓肿、化脓性支气管炎、脑膜 炎、关节炎及部分牛乳房炎 根据链球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溶血情况不同,其致病性也不同: 甲型(α-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不强,多为条件性致病菌。 乙型(B-型)溶血性链球菌:其血清型90%属A群链球菌,致病力强,常引 起人和动物各种疾病。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及呼吸道感染,还可 通过食物引起猩红热 流行性咽炎的暴发性流行 丙型(Y一型)溶血性链球菌:常存在于乳类和粪便中,无致病性,偶可引起 人发 七、徽生物学诊断 一般采取病料(脓汁、血液、关节液、乳汁、动物的脏器等)或被污染的食物 进行细菌学检验 1涂片镜检病料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2.分离培养将病料或被污染的食品接种于血平板上,经37℃24h培养,观 察菌落形态及染色镜检菌体形态。如菌落呈B一型溶血,则进一步作生化反应鉴 定等,有条件时可作血清学及分型鉴定 3动物试验将病料或细菌培养物等接种家兔、小白鼠及鸽子,观察分离物 的致病性, 并可从死亡动物中回收、鉴定细菌 若要作病原的定群或定型,则要用群、型特异性血清作血清学试验。近年来 己将分子生物学手段用于致病性链球菌的检测。 八、兔疫与治疗 目前国内已有猪、羊链球菌弱毒苗和灭活苗,也有用当地分离菌蛛制备店苗 对猪、羊链球菌病进行预防 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对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 四环素及磺胺类药物均敏感。 6
6 为 60 多个血清型、B 群分为个 4 型、C 群分为 20 多个型、D 群分为 10 个型、E 群有 6 个型、L 群为 11 个型等。 五、 抵抗力 链球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加热 60℃30min 死亡,煮沸可立即致死。对一 般消毒药均敏感。 六、致病性 链球菌的致病力与荚膜、毒素和酶有关。该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有溶血 素、杀白细胞素、透明质酸酶、蛋白酶、链激酶、DNA 酶等。 较重要的血清群的致病情况如下: A 群:主要对人类致病,如猩红热、扁桃腺炎、丹毒及各种炎症及败血症等。 对动物的致病性不强,但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意义。 B 群:致牛乳房炎,如无乳链球菌等,对人无致病性。 C 群:主要对各种动物致病,能引起猪、牛、羊、马等各种动物的急性或亚 急性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及其他化脓性炎症。其 中一部分对人有致病性,但比 A 群较轻。 D 群:寄生于人、畜、禽肠道中,属肠链球菌的一部分,一般不致病,但进 入组织、血流后可引起小猪的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和羔羊心内膜炎 和肺炎等。并与食物中毒有关。 E 群:主要使牛、猪致病,引起猪颈部淋巴结脓肿、化脓性支气管炎、脑膜 炎、关节炎及部分牛乳房炎。 根据链球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溶血情况不同,其致病性也不同: 甲型(α–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不强,多为条件性致病菌。 乙型(β–型)溶血性链球菌:其血清型 90%属 A 群链球菌,致病力强,常引 起人和动物各种疾病。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及呼吸道感染,还可 通过食物引起猩红热、流行性咽炎的暴发性流行。 丙型(γ–型)溶血性链球菌:常存在于乳类和粪便中,无致病性,偶可引起 人发病。 七、微生物学诊断 一般采取病料(脓汁、血液、关节液、乳汁、动物的脏器等)或被污染的食物 进行细菌学检验。 1.涂片镜检 病料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2.分离培养 将病料或被污染的食品接种于血平板上,经 37℃24h 培养,观 察菌落形态及染色镜检菌体形态。如菌落呈β–型溶血,则进一步作生化反应鉴 定等,有条件时可作血清学及分型鉴定。 3.动物试验 将病料或细菌培养物等接种家兔、小白鼠及鸽子,观察分离物 的致病性,并可从死亡动物中回收、鉴定细菌。 若要作病原的定群或定型,则要用群、型特异性血清作血清学试验。近年来 已将分子生物学手段用于致病性链球菌的检测。 八、免疫与治疗 目前国内已有猪、羊链球菌弱毒苗和灭活苗,也有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疫苗, 对猪、羊链球菌病进行预防,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对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 四环素及磺胺类药物均敏感
第六节厌氧芽胞杆菌属 厌氧芽胞杆菌属也称为梭状芽胞杆菌属(Cloitridium),这属细菌包括90多 个种,大多数为非致病茵,仅10种左右对人畜有致病性,其中肉毒梭菌和魏氏 梭菌的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食品卫生对这2个菌也比较重视。该属细菌分布极 广,主要存在于土壤、污水和人畜肠道中。 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属于厌氧性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 Botulinum),它是一种腐 物寄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如土壤、霉干草和畜离粪便中均有存在。肉毒梭 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引起人和动物死亡的毒素,这种毒素叫做肉毒毒素。 这种毒素与神经亲和力强,主要引起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它是一种无色、无臭 无味的毒素 :毒性非常强,往往被作为生物战剂之一 一、形态与染色 肉毒梭菌为革兰氏阳性较粗大杆菌,其大小为4~6×0.9~12“m。两端钝 圆,多数单在偶尔有成对或短链状排列。本菌有周鞭毛,运动活泼,无荚膜,有 芽胞,芽胞呈椭圆形,其大小与菌型有关,A、B型菌株的芽胞直径大于菌体横 径,并位于菌体近端,故使菌形呈匙形或网球拍状,其余菌 的芽 胞一般不超过 菌体的横径。 二、培养特性 本菌为严格厌氧菌,对营养要求不严格,一般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普通琼脂 培养基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的呈绒毛网状并向外扩散的菌落,其 直径为3 血清琼脂 培养48~2小时,形成中央隆起,边缘不整齐,灰白色,表面 较粗糙的绒球状菌落,其直径为5~10mm。 三、生化特性 根据肉毒梭菌对蛋白质分解和糖发酵情况不同,可将其分为4群。 四、抗原构造 根据毒素抗原性差异 可将肉毒梭菌分为七个菌型,即A、B、C、D、E F、G菌型。其中C型又有Ca及CB两个亚型毒素,由Ca类毒素制备的相应 抗类毒素能中和Ca和CB型毒素,而由CB型类毒素制备的抗类毒素只能中和 CB型莓素 五、抵抗力 肉毒梭菌的繁殖体抵抗力不强,但其芽胞抵抗力强,煮沸1~6小时不死亡, 180℃干热5~15分钟,120℃高压蒸气灭菌10~20分钟才能死亡。 六、致病性 本菌的致病作用主要由于人和畜离食人含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据报 导引起人类致病的为A、B、E型,引起畜离致病的为C、D型,F型也使人致 病。以前主要在个别地区致病,如丹麦1961年在肝浆中发现,而后在欧洲、美 洲和亚洲均有发现,G型于 1980年任荷 士发现。 肉毒毒素主要在肉毒梭菌的细胞浆中产生,释放在培养基中,经滤过就可得 到该毒素液。该毒素是目前所知最强烈的细菌外毒素。对人的最小致死量为0.1 微克。1毫克能使24万个小白鼠的半数致死,其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使运动
7 第六节 厌氧芽胞杆菌属 厌氧芽胞杆菌属也称为梭状芽胞杆菌属(Cloitridium),这属细菌包括 90 多 个种,大多数为非致病菌,仅 10 种左右对人畜有致病性,其中肉毒梭菌和魏氏 梭菌的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食品卫生对这 2 个菌也比较重视。该属细菌分布极 广,主要存在于土壤、污水和人畜肠道中。 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属于厌氧性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 Botulinum),它是一种腐 物寄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如土壤、霉干草和畜离粪便中均有存在。肉毒梭 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引起人和动物死亡的毒素,这种毒素叫做肉毒毒素。 这种毒素与神经亲和力强,主要引起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它是一种无色、无臭、 无味的毒素,其毒性非常强,往往被作为生物战剂之一。 一、形态与染色 肉毒梭菌为革兰氏阳性较粗大杆菌,其大小为 4~6×0.9~1.2μm。两端钝 圆,多数单在偶尔有成对或短链状排列。本菌有周鞭毛,运动活泼,无荚膜,有 芽胞,芽胞呈椭圆形,其大小与菌型有关,A、B 型菌株的芽胞直径大于菌体横 径,并位于菌体近端,故使菌形呈匙形或网球拍状,其余菌形的芽胞一般不超过 菌体的横径。 二、培养特性 本菌为严格厌氧菌,对营养要求不严格,一般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普通琼脂 培养基 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的呈绒毛网状并向外扩散的菌落,其 直径为 3~5mm。 血清琼脂 培养 48~72 小时,形成中央隆起,边缘不整齐,灰白色,表面 较粗糙的绒球状菌落,其直径为 5~10mm。 三、生化特性 根据肉毒梭菌对蛋白质分解和糖发酵情况不同,可将其分为 4 群。 四、抗原构造 根据毒素抗原性差异,可将肉毒梭菌分为七个菌型,即 A、B、C、D、E、 F、G 菌型。其中 C 型又有 Cα及 Cβ两个亚型毒素,由 Cα类毒素制备的相应 抗类毒素能中和 Cα和 Cβ型毒素,而由 Cβ型类毒素制备的抗类毒素只能中和 Cβ型毒素。 五、抵抗力 肉毒梭菌的繁殖体抵抗力不强,但其芽胞抵抗力强,煮沸 1~6 小时不死亡, 180℃干热 5~15 分钟,120℃高压蒸气灭菌 10~20 分钟才能死亡。 六、致病性 本菌的致病作用主要由于人和畜离食人含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据报 导引起人类致病的为 A、B、E 型,引起畜离致病的为 C、D 型,F 型也使人致 病。以前主要在个别地区致病,如丹麦 1961 年在肝浆中发现,而后在欧洲、美 洲和亚洲均有发现,G 型于 1980 年在瑞士发现。 肉毒毒素主要在肉毒梭菌的细胞浆中产生,释放在培养基中,经滤过就可得 到该毒素液。该毒素是目前所知最强烈的细菌外毒素。对人的最小致死量为 0.1 微克。1 毫克能使 24 万个小白鼠的半数致死,其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