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土壤氮素循环 三,影响土壤氮素含量的因素 1、植被 在相似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植被所积累的腐殖质以及腐殖质中的含氪 量都是不同的。一般: TREES FOR GRASSLAND 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Trees can recycle nutrients that hav e leached below the grass roots. It prevents a hard pan from forming and reduces 草本植物中:豆科>非豆科 0◎ ollution of groundwater vater Trees prov ide extra humus to feed soil 木本植物:阉叶林>针叶林落叶林>常绿树 reinforce the soil deep nutrient recovery 2.气候:不同的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有极大的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 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合成与分解的温度与湿度;一般而言: 温度愈高,有机质分解愈快,OM含量低,N少 湿度愈高,有机质分解愈慢,OM积累的多,N多
1.植被 在相似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植被所积累的腐殖质以及腐殖质中的含氮 量都是不同的。一般: 草本植物 > 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中:豆科>非豆科 木本植物:阔叶林>针叶林 落叶林>常绿林 三. 影响土壤氮素含量的因素 2.气候:不同的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有极大的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 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合成与分解的温度与湿度;一般而言: 温度愈高,有机质分解愈快,OM含量低,N少; 湿度愈高,有机质分解愈慢,OM积累的多,N多。 第二节 土壤氮素循环
LaRoche s nitrogen fertilizer plant in Crstal City, Mo, produces ammonium nitrate and UAN products 面
第二节土壤氮素循环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 土壤氪素和土壤有机质(或土孃腐殖质)合量有密切的 关糸,三者呈正相关关糸。土壤氨素的含量大致占土壤有 机质含量的5%左右。 3、质地 质地:砂性土壤性土粘性土 N%:低 一高 4、地形及地势:她形地势影响水热状况,坡地土壤流失问题 氪素含量低 坡向:阴坡易累积有机质,阳坡易矿化。 5.耕作措施与施肥“种植绿肥可以提高土壤氮素
3.质地 质地 : 砂性土 壤性土 粘性土 N% : 低 高 4.地形及地势 :地形地势影响水热状况,坡地土壤流失问题 氮素含量低. 坡向:阴坡易累积有机质,阳坡易矿化。 5.耕作措施与施肥“种植绿肥可以提高土壤氮素。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 土壤氮素和土壤有机质(或土壤腐殖质)含量有密切的 关系,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氮素的含量大致占土壤有 机质含量的5%左右。 第二节 土壤氮素循环
第二节土壤氮素循环 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 1.有机成氦占全氦的绝大部分,92~98%。有机氮的矿化 率只有3~6%。 (1)可嵱性有机氮<5%,主要为:游离氨基酸、胺盐 (速效氦丿及酰胺类化合物 (2)水解性有机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包 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 (3)非水解性有机氦30~50%,主要可能是杂环态氦 缩胺类 故:土壤有机质和氦素呈直线相关关糸
1.有机成氮占全氮的绝大部分,92~98%。有机氮的矿化 率只有3~6%。 (1)可溶性有机氮 < 5%,主要为: 游离氨基酸、胺盐 (速 效 氮)及酰胺类化合物 (2)水解性有机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包 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 (3)非水解性有机氮30~50%,主要可能是杂环态氮、 缩胺类 故: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呈直线相关关系 四. 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 第二节 土壤氮素循环
第二节土壤氮素循环 2、无机态氯 土壤中的无机氮的数量很少,表土中占全氦氪 2%(1~50ppm)。最多不超过5~8%; (1)铵态氮(NH)可被土壤胶体吸附,一般不易流失, 但在旱田中,铵态氮很少,在水田中较多。在土壤里有三 种存在方式:游离态、交换态、固定态。 (2)硝态氮(NO3-N)易流失,不宜在水田施用。在土 壤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3)亚硝态氮(NO2N)主要在嫌气性条件下才有可 能存在,而且教量也极少。在土壤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3.游离态氣(N2
2.无机态氮 土 壤 中 的 无 机 氮 的 数 量 很 少 , 表 土 中 占 全 氮 1~2%(1~50ppm)。最多不超过5~8%; (1)铵态氮(NH4 )可被土壤胶体吸附,一般不易流失, 但在旱田中,铵态氮很少,在水田中较多。在土壤里有三 种存在方式:游离态、交换态、固定态。 (2)硝态氮(NO3 -N)易流失,不宜在水田施用。在土 壤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3)亚硝态氮(NO2 -N)主要在嫌气性条件下才有可 能存在,而且数量也极少。在土壤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 3.游离态氮(N2) 第二节 土壤氮素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