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附中09-1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寂寥(liao) 惆怅( chang) B、荡漾(yang) 河畔(ban) 漫溯(shuo) C、戮力(1) 惊愕(e) 飨士卒( Xlang) D、遒劲(jin) 颓圮(q1) 彷徨( hua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瞋目 蛮夷 震慑 图穷匕现 B、箕踞 峥嵘 扼腕 头晕目眩 C、笙萧 浮藻 室息 星晖斑斓 D、凄惋 牌匾 忸怩 天仑之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 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 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 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4、下面对教材中诗歌作品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巷》一诗,以情而言,是独自、彷徨、寂寥、愁怨;以景而言,是纸伞、 雨巷、丁香、姑娘。可谓此情此景,水乳交融,幻化为一体 B、《再别康桥》一诗浸透着浓浓的哀愁,沉默的夏虫、康桥,烘托出一种惆怅 的气氛。 C、《沁园春长沙》不是普通词人的词作,它体现着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气魄 在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的笔下,自然之景注入了伟人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 D、《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这首诗的叙事成分与细节描写是融为一体的,诗的 感染力就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扶贫工作组的同志经常下到农村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 1 - 安师大附中 09—10 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基础知识(17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 分) ( ) A、彳亍.(chù) 寂寥.(liáo) 惆怅.(chàng) B、荡漾.(yàng) 河畔.(bàn) 漫溯.(shuò) C、戮.力(lǔ) 惊愕.(è) 飨.士卒(xiǎng) D、遒劲.(jìn) 颓圮.(qǐ) 彷徨.(hu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 ) A、 瞋目 蛮夷 震慑 图穷匕现 B、 箕踞 峥嵘 扼腕 头晕目眩 C、 笙萧 浮藻 窒息 星晖斑斓 D、 凄惋 牌匾 忸怩 天仑之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 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不知不觉就 会使他人陷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嘛!组委 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历来人们都称颂荆轲“士为知己者死 ......”的精神,我认为如果单从这个角度 理解“刺秦”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D、大堰河逢人便夸赞自己的儿子,就连做梦也情不自禁 ....地盼望儿子得到幸福。 4、下面对教材中诗歌作品的评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 ) A、《雨巷》一诗,以情而言,是独自、彷徨、寂寥、愁怨;以景而言,是纸伞、 雨巷、丁香、姑娘。可谓此情此景,水乳交融,幻化为一体。 B、《再别康桥》一诗浸透着浓浓的哀愁,沉默的夏虫、康桥,烘托出一种惆怅 的气氛。 C、《沁园春 长沙》不是普通词人的词作,它体现着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气魄。 在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的笔下,自然之景注入了伟人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 D、《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的叙事成分与细节描写是融为一体的,诗的 感染力就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 A、扶贫工作组的同志经常下到农村了解情况,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B、一位老工人向国家文物部门捐献了一枚祖传的硕大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 保存价值。 C、他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 地感染了。 D、善不善于选择最恰当的完全可靠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 重要的关系 6、默写(7分,每空1分) ①怅寥廓,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徐志摩《再别康桥》)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④鹰击长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二、现代诗阅读(6分) 镜子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 2 - B、一位老工人向国家文物部门捐献了一枚祖传的硕大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 保存价值。 C、他们被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 地感染了。 D、善不善于选择最恰当的完全可靠的材料,对于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 重要的关系。 6、默写(7 分,每空 1 分) ①怅寥廓,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②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③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④鹰击长空,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二、现代诗阅读(6 分) 镜 子 艾 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7、下面的简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咏物的哲理小诗,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清晰的理性思辨力,因 为这里面熔入了诗人艾青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B、诗人以偶行的简短诗节构筑全篇,其中前三节从正面描述镜子的特征,后 面四节则写镜子的遭遇。 C、在诗人的目光里,镜子是很一般的物象,因此对镜子本身这是因为无需多 费笔墨。 D、关于镜子的特征,诗人没有用很多的语言去形容刻划,只有“一个平 面”“最爱真实”“忠于寻找它的人”等非直接性描述的寥寥几行。 8、下列分析不正确一项是(2分) A、诗中“仅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两句,将平面”和“深不可测” 形成鲜明对比 B、“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在形象的描述中,诗人继续沿着意象深入 展开诗境。 C、镜子的反射,直来直去,毫无掩饰躲闪,这就是真实。在它的面前,谁都 能够看清自我,不论是沉醉后的红颜,还是岁月老去的白发 D、有人从镜子身上找见了自己的美丽,从而喜欢它;有人不敢在它面前直视 自己,躲避着自己的丑陋,甚至恼羞成怒,“恨不得把它打碎”, 9、选出下列解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世界是复杂的,镜子也许太天真了,但它却是认真的,一丝不苟地照出人 生的美丑。 B、诗中的镜子意象已不是一个具象物了,而是人类普遍认知的一个抽象物。 C、诗人透过意象表层的“一平面”,看到了其“深不可测”的本质,并且将 意象提升到人类认知的普遍高度,使理性获得了超越。 D、事实上,每个人都能从“镜子”身上照见自己的所作所为,看到自己的灵魂 《镜子》一诗凝结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可谓匠心独具。 三、文言文阅读(30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 3 - 甚至会有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7、下面的简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 ) A、这是一首咏物的哲理小诗,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清晰的理性思辨力,因 为这里面熔入了诗人艾青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B、诗人以偶行的简短诗节构筑全篇,其中前三节从正面描述镜子的特征,后 面四节则写镜子的遭遇。 C、在诗人的目光里,镜子是很一般的物象,因此对镜子本身这是因为无需多 费笔墨。 D、关于镜子的特征,诗人没有用很多的语言去形容刻划,只有“一个平 面”“最爱真实”“忠于寻找它的人”等非直接性描述的寥寥几行。 8、下列分析不正确 ...一项是(2 分) ( ) A、诗中“仅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两句,将平面”和“深不可测” 形成鲜明对比。 B、“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在形象的描述中,诗人继续沿着意象深入 展开诗境。 C、镜子的反射,直来直去,毫无掩饰躲闪,这就是真实。在它的面前,谁都 能够看清自我,不论是沉醉后的红颜,还是岁月老去的白发。 D、有人从镜子身上找见了自己的美丽,从而喜欢它;有人不敢在它面前直视 自己,躲避着自己的丑陋,甚至恼羞成怒,“恨不得把它打碎”。 9、选出下列解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2 分) ( ) A、世界是复杂的,镜子也许太天真了,但它却是认真的,一丝不苟地照出人 生的美丑。 B、诗中的镜子意象已不是一个具象物了,而是人类普遍认知的一个抽象物。 C、诗人透过意象表层的“一平面”,看到了其“深不可测”的本质,并且将 意象提升到人类认知的普遍高度,使理性获得了超越。 D、事实上,每个人都能从“镜子”身上照见自己的所作所为,看到自己的灵魂。 《镜子》一诗凝结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可谓匠心独具。 三、文言文阅读(30 分) (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 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 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1、下面“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2分) A、吾其还也。 B、以其无礼于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2分)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3、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何陋之有? 14、翻译下面句子。(9分,每小题3分) 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 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 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特牛0
- 4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 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 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1、下面“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2 分) ( ) A、吾其还也。 B、以其无礼于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2 分) (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3、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 分) (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何陋之有? 14、翻译下面句子。(9 分,每小题 3 分) 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 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 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①
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 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 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 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 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 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释]①狞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①以臣名之( )②臣故畜狞牛( ③公诚愚矣( )④管仲正衿再拜曰( 16、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17、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 (请用文中话回答)(1分) 18、翻译下面句子(6分,每小题3分) ①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②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四、语言运用(7分) 19、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使其与上文文意贯通。请写出它们的正确顺序(只 写序号即可)。(3分) 人类一直面临着三种基本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人 自身的矛盾。 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宫一一我国的故宫,其核心建筑三大殿的名称反映了这 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②这三个殿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追求和谐。 ③化矛盾为和谐,始终是中国人的梦想与追求。 ④中和殿,中庸平和,喻人世和谐。 ⑤保和殿,心态和顺,身体安适,喻人的身心和谐。 ⑥太和殿,天地祥瑞,喻人与自然和谐。 0、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对其作出点评。(4分) 明星身份证曝光:年龄装嫩
- 5 - 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 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 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 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 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 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释] 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4 分) ①以臣名.之( ) ②臣故畜.牸牛 ( ) ③公诚.愚矣( ) ④管仲正.衿再拜曰( ) 16、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17、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 。(请用文中话回答)(1 分) 18、翻译下面句子(6 分,每小题 3 分) ①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②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四、语言运用(7 分) 19、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使其与上文文意贯通。请写出它们的正确顺序(只 写序号即可)。(3 分) 人类一直面临着三种基本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人 自身的矛盾。 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宫——我国的故宫,其核心建筑三大殿的名称反映了这 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②这三个殿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追求和谐。 ③化矛盾为和谐,始终是中国人的梦想与追求。 ④中和殿,中庸平和,喻人世和谐。 ⑤保和殿,心态和顺,身体安适,喻人的身心和谐。 ⑥太和殿,天地祥瑞,喻人与自然和谐。 20、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对其作出点评。(4 分) 明星身份证曝光:年龄装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