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中学高2011级08秋第二次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的 相应位置上,第Ⅱ卷做在答题卷上。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20分) (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精髓(sui)蜿蜒(wan)深邃(sui)镣铐(lio) B.亵渎(xie)颤动(zhdn)禁锢(gu) 潺潺(chan) C.扼杀(e) 内疚(ji)绵亘(gen)娓娓动听(wei) D.饿殍(pido)跋涉(ba)绰号(chuo)杀一儆百(ji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气概 急燥 叫嚣 陈词滥调 B.滞销 眩耀 纯粹 一塌糊涂 C.寥廓深邃 藐视 山清水秀 D树阴 座落 星落棋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为期四天的体育节已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竞争,我们班总分名列全 校第一,同学们弹冠相庆,欢呼胜利。 B.面向社会公开招干的启事一登出,报名者便趋之若鹜,报 名处热闹非凡。 C.你们到北京去的事,让我去找领导也没有用,因为师出无名,让他 们怎么批呢? D.他是受人胁迫而犯罪的,罪不容诛,应从轻处理。 4.下列各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不但对于其他种类的文 学有正确的了解,而且也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B.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 的关注 C.通过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学习,使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 大大提高了。 D.有些作品之所以缺点和错误屡屡出现,是因为作者的思想水平低和 文学功底差等原因造成的
1 安县中学高2011级08秋第二次学月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的 相应位置上,第Ⅱ卷做在答题卷上。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20 分) 一.(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精髓.(suǐ) 蜿.蜒(wǎn) 深邃.(suì) 镣.铐(liáo) B.亵.渎(xiè) 颤.动(zhàn) 禁锢.(gù ) 潺潺..(chán) C.扼.杀(è) 内疚.(jiù) 绵亘.(gèn) 娓娓..动听(wěi) D.饿殍.(piáo) 跋.涉(bá) 绰.号(chuò) 杀一儆.百(jì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气 概 急 燥 叫 嚣 陈词滥调 B.滞 销 眩 耀 纯 粹 一塌糊涂 C.寥 廓 深 邃 藐 视 山清水秀 D 树 阴 罪 孽 座 落 星落棋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为期四天的体育节已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竞争,我们班总分名列全 校第一,同学们弹冠相庆 ....,欢呼胜利。 B. 面 向 社 会公 开 招 干的 启 事 一登 出 , 报名 者 便 趋之 若 鹜 . . . .,报 名处热闹非凡。 C.你们到北京去的事,让我去找领导也没有用,因为师出无名 ....,让他 们怎么批呢? D.他是受人胁迫而犯罪的,罪不容诛 ....,应从轻处理。 4.下列各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不但对于其他种类的文 学有正确的了解,而且也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B. 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 的关注。 C. 通过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学习,使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 大大提高了。 D. 有些作品之所以缺点和错误屡屡出现,是因为作者的思想水平低和 文学功底差等原因造成的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积极应对禽流感疫情,促进家禽企业健康发展,从中央到省、市各 级地方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 家禽业健康发展的有关政 策。 ②胡锦涛主席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台湾问题的讲话发表以 后,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注视着台海局势,进一步关注陈水扁 想干 什么 ③尽管有些事情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其负, 弄得劳民伤财,群众_没有受益,_加重了负担。 A.支持毕竟不仅/反而 B.扶持究竟不仅/反而 C.扶持毕竟虽然/但是 支持究竟虽然/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4分,每小题2分) 地图上的长城 长城既不是自然的地貌形态,也不是人类的聚落、交通线,但无论是 画人文政治地图,还是画环境资源地图,都要习惯地标上它。看来,长城 已成为中国“底图”上的一样“基本”的东西。 中国人画长城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翻检一下古代的地图,发现 宋代的一幅《华夷图》上已经有了长城。《华夷图》是刻在一块石板(现藏 西安碑林博物馆)上的,石版的另一面还刻有一幅《禹迹图》。两幅图为同 年(1136)所刻。奇怪的是,《华夷图》是倒刻,即头朝下的。两帽图 面貌很不一样,河流、海洋的画法大为不同,可能有不同的来源。《禹迹图》 上没有长城,《华夷图》上则不但华北有长城,西部的居延也有长城(这是 汉长城的段),符号取城墙上的垛口状,一看就明白。《华夷图》是现在 所见最早的标有长城的全国地图之一。有学者推测,《华夷图》很可能是根 据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绘制的。但贾耽的《海内华夷图》早已失传 上面有没有长城,已无法确知。在今日尚存的其他宋代全国地图上大多也
2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积极应对禽流感疫情,促进家禽企业健康发展,从中央到省、市各 级地方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 家禽业健康发展的有关政 策。 ②胡锦涛主席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台湾问题的讲话发表以 后,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注视着台海局势,进一步关注陈水扁 想干 什么。 ③尽管有些事情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其负, 弄得劳民伤财,群众 没有受益, ___ 加重了负担。 A.支持 毕竟 不仅/反而 B.扶持 究竟 不仅/反而 C.扶持 毕竟 虽然/但是 D.支持 究竟 虽然/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7 题。(4 分,每小题 2 分) 地图上的长城 长城既不是自然的地貌形态,也不是人类的聚落、交通线,但无论是 画人文政治地图,还是画环境资源地图,都要习惯地标上它。看来,长城 已成为中国“底图”上的一样“基本”的东西。 中国人画长城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翻检一下古代的地图,发现 宋代的一幅《华夷图》上已经有了长城。《华夷图》是刻在一块石板(现藏 西安碑林博物馆)上的,石版的另一面还刻有一幅《禹迹图》。两幅图为同 一年(1136)所刻。奇怪的是,《华夷图》是倒刻,即头朝下的。两幅图 面貌很不一样,河流、海洋的画法大为不同,可能有不同的来源。《禹迹图》 上没有长城,《华夷图》上则不但华北有长城,西部的居延也有长城(这是 汉长城的一段),符号取城墙上的垛口状,一看就明白。《华夷图》是现在 所见最早的标有长城的全国地图之一。有学者推测,《华夷图》很可能是根 据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绘制的。但贾耽的《海内华夷图》早已失传, 上面有没有长城,已无法确知。在今日尚存的其他宋代全国地图上大多也
画长城,如《历代地理指掌图》,包含40多幅,几乎张张画有长城。看来 地图上画长城的做法,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定型了 宋代并不是—个修建长城或利用长城进行防御的朝代,但宋人的地图 上却普遍岀现长城,这说明什么?长城是一种人类遗迹,绵延甚远,跨越 巨大空间,地理表现直观而强烈,绘制地图的人几乎无法回避它,这可能 是地图上出现长城的基本原因。对前朝留下的老长城,宋人时有感慨 朝幸望人倾祷,寿与长城惧老″(吴则礼《绛都春》)〉又说:“胡马长驱三 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 奴娇》)宋人面对老长城,又不仅仅是怀古,北方“胡马”(女真人)威胁 犹在,两宫(徽、钦二宗)幽陷未安,宋人希望长城“活”起来,以限胡 马而雪破国之恨。据说南宋选德殿御座后金漆大屏的背上也有-—幅《华夷 图》,上面如果也绘有长城,则其意义之大就更加可观了。 传世的金朝《陕西五路之图》及后来之明清各朝之地图都有画长城者, 渐成一种不易的传统。长城的军事地理作用在中国历史中时新时灭,有些 王朝没有修筑也没有使用过长城,但有关长城的知识、议论,借助长城而 抒发的北方边塞情感,如同长城的遗迹一样,从没有消失。从这个意义上 说,长城一直活在中国人的心头。从地图的角度说,长城的走向比山脉清 晰,比河流稳定,是难得的地理坐标。清康煕皇帝推进实测地图的编制, 首次实验性测量就是邀法国人白晋从京师北部长城地带开始的。在没有战 争的和平时代,人们发现长城蜿蜒的身躯与起伏的山脉结合得如此完美
3 画长城,如《历代地理指掌图》,包含 40 多幅 ,几乎张张画有长城。看来, 地图上画长城的做法,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定型了。 宋代并不是一个修建长城或利用长城进行防御的朝代,但宋人的地图 上却普遍出现长城,这说明什么?长城是一种人类遗迹,绵延甚远,,跨越 巨大空间,地理表现直观而强烈,绘制地图的人几乎无法回避它,这可能 是地图上出现长城的基本原因。对前朝留下的老长城,宋人时有感慨,“三 朝幸望人倾祷,寿与长城惧老”(吴则礼《绛都春》)。又说:“胡马长驱三 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 奴娇》)宋人面对老长城,又不仅仅是怀古,北方“胡马”(女真人)威胁 犹在,两宫(徽、钦二宗)幽陷未安,宋人希望长城“活”起来,以限胡 马而雪破国之恨。据说南宋选德殿御座后金漆大屏的背上也有一幅《华夷 图》,上面如果也绘有长城,则其意义之大就更加可观了。 传世的金朝《陕西五路之图》及后来之明清各朝之地图都有画长城者, 渐成一种不易的传统。长城的军事地理作用在中国历史中时新时灭,有些 王朝没有修筑也没有使用过长城,但有关长城的知识、议论,借助长城而 抒发的北方边塞情感,如同长城的遗迹一样,从没有消失。从这个意义上 说,长城一直活在中国人的心头。从地图的角度说,长城的走向比山脉清 晰,比河流稳定,是难得的地理坐标。清康熙皇帝推进实测地图的编制, 首次实验性测量就是邀法国人白晋从京师北部长城地带开始的。在没有战 争的和平时代,人们发现长城蜿蜒的身躯与起伏的山脉结合得如此完美
这样—个穷极视野尚不能尽收的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在地图上不表现是 一个缺憾。不但中国人绘制的地图上有长城,就连美国人编制的中国地图, 也要画上长城的“小像”。可见长城在人们心中所占据的地位。 6.可以作为“地图上画长城已定型”的依据的一项是() A.1136年所刻的《禹迹图》 B.贾耽的《海内华夷图》 C.宋代的《历代地理指掌图》 D.金朝的《陕西五路图》 7.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华夷图》是倒着刻的,估计这图碑并不 是供人观览的。 B.宋代既没修筑长城,也没有利用长城进行防御,因此最终导致国土 沦丧,两宫幽陷。 C.长城在地图上有着稳固的版图,这说明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占据 着永恒的地位。 D.美国人在绘制中国地图时也标上长城,这反映了长城已经成为世界 性的文化遗产。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每小题2分) 况钟传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 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 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乂、胡濙等荐,擢知苏州, 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奷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 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 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日:“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 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 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4 这样一个穷极视野尚不能尽收的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在地图上不表现是 一个缺憾。不但中国人绘制的地图上有长城,就连美国人编制的中国地图, 也要画上长城的“小像”。可见长城在人们心中所占据的地位。 6.可以作为“地图上画长城已定型”的依据的一项是( ) A. 1136 年所刻的《禹迹图》 B. 贾耽的《海内华夷图》 C. 宋代的《历代地理指掌图》 D. 金朝的《陕西五路图》 7.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华夷图》是倒着刻的,估计这图碑并不 是供人观览的。 B. 宋代既没修筑长城,也没有利用长城进行防御,因此最终导致国土 沦丧,两宫幽陷。 C. 长城在地图上有着稳固的版图,这说明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占据 着永恒的地位。 D. 美国人在绘制中国地图时也标上长城,这反映了长城已经成为世界 性的文化遗产。 三. 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6 分,每小题 2 分) 况 钟 传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 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 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 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 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 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 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 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 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 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 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 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 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日:“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 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③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 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 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 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juan):免除。②逋(bu):欠交,拖欠。③丁:遭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郡民诣阙乞留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B.钟佯不省,左右顾问 君子好学而日参省乎己 C.帝以郡守多不称职 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D.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孜孜爱民”的一组是()
5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 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 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 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 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 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 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③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 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 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 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丁:遭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郡民诣.阙乞留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B.钟佯不省.,左右顾问 君子好学而日参省.乎己 C.帝以.郡守多不称职 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D.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孜孜爱民”的一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