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下学期锦山三中期中测试 初二语文测试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一基础积累(30分) 1、下面词语中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骈死pian相马 xiang槽枥1i 石S 粟 B、缥碧piao轩邈miao 泠泠1ing 嘤嘤ying C、嗜酒shi 肃然xiao 晏如yan 赋诗f 、逾约y加冠 guan 晖裂jn 哗然ye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转弯抹角 穷愁潦倒 重峦叠嶂 销声匿迹 B、深恶痛疾翻来覆去不可置疑 冥思遐想 C、拖泥带水 长吁短叹 美味家肴 视同人 D、悠游自在 囊萤映雪 顾名思义 人情练达 3、根据提供的上联“苏东坡山高月小”,选出可作为下联的一项是()(2分) A、范仲淹心旷神怡 B、陶渊明豁然开朗 C、欧阳修与民同乐 D、诸葛亮鞠躬尽瘁 4、经典诗文积累(7分,任选7个空填,每空1分) 到乡翻似烂柯人。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写理想,坦露博大胸怀的诗句 是 (3)、与君离别意, (4)、杜牧的《赤壁》中借古寓今寄托诗人忧国之情的诗 句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自己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的诗
1 2013—2014 学年下学期锦山三中期中测试 初二语文测试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 7 页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一基础积累(30 分) 1、下面词语中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A、骈死 pián 相马 xiāng 槽枥 lì 一石 shí 粟 B、缥碧 piǎo 轩邈 miǎo 泠泠 líng 嘤嘤 yīng C、嗜酒 shì 肃然 xiāo 晏如 yàn 赋诗 fù D、逾约 yú 加冠 guān 晖裂 jūn 哗然 yè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转弯抹角 穷愁潦倒 重峦叠嶂 销声匿迹 B、深恶痛疾 翻来覆去 不可置疑 冥思遐想 C、拖泥带水 长吁短叹 美味家肴 一视同人 D、悠游自在 囊萤映雪 顾名思义 人情练达 3、根据提供的上联“苏东坡山高月小”,选出可作为下联的一项是( )(2 分) A、范仲淹心旷神怡 B、陶渊明豁然开朗 C、欧阳修与民同乐 D、诸葛亮鞠躬尽瘁 4、经典诗文积累(7 分,任选 7 个空填,每空 1 分) (1)、 ,到乡翻似烂柯人。 ( 2 )、 杜 甫 在 《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 中 抒 写 理 想 , 坦 露 博 大 胸 怀 的 诗 句 是 , 。 (3)、与君离别意, 。 ( 4 )、 杜 牧 的 《 赤 壁 》 中 借 古 寓 今 寄 托 诗 人 忧 国 之 情 的 诗 句 , 。 ( 5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自己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的诗 句: ,
(6)衔远山,吞长江,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名著赏读:(2分)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 _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_ 和列 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髙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2分) 6、默写:(15分,其中1、2必做;3、4选作一题,每一小题5分) (1)《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一段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苏轼的《水调歌头》 (4)李煜的《相见欢》 阅读理解:(60分 (一)、(5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7、8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车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北风卷地白草折”写出了边塞 的景象,“卷”采用正面描写,“折”采 描写。(2分) 8、“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点时,突出飞雪 “即”字写出作者 之情,“飞”字形容雪之大,与上句的“ ”字相照应。(3分)
2 (6)衔远山,吞长江,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名著赏读:(2 分)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 和列 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2 分) 6、默写:(15 分,其中 1、2 必做;3、4 选作一题,每一小题 5 分) (1)《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一段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苏轼的《水调歌头》 (4)李煜的《相见欢》 二、阅读理解:(60 分) (一)、(5 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 7、8 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车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北风卷地白草折”写出了边塞 的景象,“卷”采用正面描写,“折”采 用 描写。(2 分) 8、“胡天八月即飞雪”,“八月”点时,突出飞雪 ,“即”字写出作者 之情,“飞”字形容雪之大,与上句的“ ”字相照应。(3 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914题(14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俶尔远逝( (4)犬牙差互(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砥以出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1、第①段中发现小石潭的过程采用了 的写法。(2分) 12、第②段中描写游鱼,动静结合。 写出了鱼在水中的静态,“ ”句写出了 鱼在水中的动态。(2分) 13、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2分) 1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2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15—20题(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3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 9--14 题(14 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1)水尤.清冽(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俶尔.远逝( ) (4)犬牙..差互( )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砥以出。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1、第①段中发现小石潭的过程采用了 的写法。(2 分) 12、第②段中描写游鱼,动静结合。“ ”句 写出了鱼在水中的静态,“ ”句写出了 鱼在水中的动态。(2 分) 13、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2 分) 1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2 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 15---20 题(15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回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自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16、指出下面的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4分)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手自笔录 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 18、理解加点词的意思,并把正确意思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虚假B、借C、假期) (2)余之勤且艰若此」 (A、像B、你C、如果 19、文中是如何写自己对老师的虔诚之态的?请用自己的话归纳。(2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2分)
4 从乡之先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 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 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16、指出下面的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4 分)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手.自笔录 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 18、理解加点词的意思,并把正确意思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 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虚假 B、借 C、假期) (2)余之勤且艰若.此 (A、像 B、你 C、如果) 19、文中是如何写自己对老师的虔诚之态的?请用自己的话归纳。(2 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2 分)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题(13分)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岸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髙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饮水辄醉(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宴酣之乐( (4)射者中,弈者胜( 2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 例句:行者休于树 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句。(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4、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冬景的句子是什么?(2分) 25、读了上文,你认为守太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26-29题(13分)
5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题(13 分)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岸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饮水辄.醉( ) (2)醉翁之意.不在酒( ) (3)宴酣.之乐( ) (4)射者中,弈.者胜( ) 2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 分) 例句:行者休于.树 A、告之于.帝 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阳 D、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句。(4 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4、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冬景的句子是什么?(2 分) 25、读了上文,你认为守太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2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26-29 题(1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