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又 10 11 12同业 .2 6 图1常水头渗透装置 1一试样简:2一金属孔板:3一测压孔:4一玻璃测压管:5一溢水孔:6一渗水孔: 7-调节管:8-滑动支架:9-容量为5000ml的供水管:10-供水管:11一止水 夹:12-容量为500ml的量简:13-温度计:14-试样:15-砾石层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按本标准图1装好仪器,量测滤网至筒顶的高度,将调节管 和供水管相连,从渗水孔向圆筒冲水至高出滤网顶面。 2、取具有代表性的风干土样3~4kg,测定其风干含水率。将风 干土样分层装入圆筒内,每层2~3℃m,根据要求的孔隙比,控制试 样厚度。当试样中含粘粒时,应在滤网上铺2cm厚的粗砂作为过滤 层,防止细粒流失。每层试样装完后从渗水孔向圆筒充水至试样顶面, 最后一层试样应高出测压管3~4cm,并在试样顶面铺2cm砾石作为 缓冲层。当水面高出试样顶面时,应继续充水至溢水孔有水溢出。 3、量试样顶面至筒顶高度,计算试样高度,称剩余土样的质量, 计算试样质量
5 图 1 常水头渗透装置 1-试样筒;2-金属孔板;3-测压孔;4-玻璃测压管;5-溢水孔;6-渗水孔; 7-调节管;8-滑动支架;9-容量为 5000ml 的供水管;10-供水管;11-止水 夹;12-容量为 500ml 的量筒;13-温度计;14-试样;15-砾石层 四、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按本标准图 1 装好仪器,量测滤网至筒顶的高度,将调节管 和供水管相连,从渗水孔向圆筒冲水至高出滤网顶面。 2、取具有代表性的风干土样 3~4kg,测定其风干含水率。将风 干土样分层装入圆筒内,每层 2~3cm,根据要求的孔隙比,控制试 样厚度。当试样中含粘粒时,应在滤网上铺 2cm 厚的粗砂作为过滤 层,防止细粒流失。每层试样装完后从渗水孔向圆筒充水至试样顶面, 最后一层试样应高出测压管 3~4cm,并在试样顶面铺 2cm 砾石作为 缓冲层。当水面高出试样顶面时,应继续充水至溢水孔有水溢出。 3、量试样顶面至筒顶高度,计算试样高度,称剩余土样的质量, 计算试样质量
4、检查测压管水位,当测压管与溢水孔水位不平时,用吸球调 整测压管水位,直至两者水位齐平 5、将调节管提高至溢水孔以上,将供水管放入圆筒内,开止水 夹,使水由顶部注入圆筒,降低调节管至试样上部1/3高度处,形 成水位差使水渗入试样,经调节管流出。调节供水管止水夹,使进入 圆筒的水量多于溢出的水量,溢水孔始终有水溢出,保持圆筒内水位 不变,试样处于常水头下渗透。 6、当测压管水位稳定后,测记水位。并计算各测压管之间的水 位差。按规定时间记录渗出水量,接取渗出水量时,调节管口不得浸 入水中,测量进水和出水处的水温,取平均值。 7、降低调节管至试样的中部和下部1/3高度处,按本步骤5、 6重复测定渗出水量和水温,当不同水力坡降下测定的数据接近时, 结束试验。 8、根据工程需要,改变试样的孔隙比,继续试验。 9、按下式计算常水头渗透系数: 6品 式中k,一水温为T℃时试样的渗透系数(cms): Q一时间t秒内的渗出水量(cm3): L一两侧压管中心间的距离(cm): A一试样的断面积(cm): H一平均水位差(cm): t一时间(s)
6 4、检查测压管水位,当测压管与溢水孔水位不平时,用吸球调 整测压管水位,直至两者水位齐平。 5、将调节管提高至溢水孔以上,将供水管放入圆筒内,开止水 夹,使水由顶部注入圆筒,降低调节管至试样上部 1/3 高度处,形 成水位差使水渗入试样,经调节管流出。调节供水管止水夹,使进入 圆筒的水量多于溢出的水量,溢水孔始终有水溢出,保持圆筒内水位 不变,试样处于常水头下渗透。 6、当测压管水位稳定后,测记水位。并计算各测压管之间的水 位差。按规定时间记录渗出水量,接取渗出水量时,调节管口不得浸 入水中,测量进水和出水处的水温,取平均值。 7、降低调节管至试样的中部和下部 1/3 高度处,按本步骤 5、 6 重复测定渗出水量和水温,当不同水力坡降下测定的数据接近时, 结束试验。 8、根据工程需要,改变试样的孔隙比,继续试验。 9、按下式计算常水头渗透系数: T QL k AHt 式中 T k —水温为 T℃时试样的渗透系数(cm/s); Q—时间 t 秒内的渗出水量(cm3); L—两侧压管中心间的距离(cm); A—试样的断面积(cm2); H—平均水位差(cm); t—时间(s)
注:平均水位差H可按(H,+H)/2公式计算。 五、实验报告要求 本试验记录格式如下: 常水头渗透试验 班级 组别 学号 姓名 试验日期 土样说明 试样高度 千土重 试样面积 孔隙比 测孔压间距 土粒比重Gs 常水头渗透试验记录 测压管 水位 水位差 水温20℃ (cm 试验次 间 坡降 时的渗透 系数cm/ cm/s H 平均 00 aD 02 -3-④⑨+1 (9) n. 2 (72 A(8)-(1 (10)×(12)
7 注:平均水位差 H 可按 2 ( 1 2 H +H ) 公式计算。 五、 实验报告要求 本试验记录格式如下: 常水头渗透试验 班级________组别________学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日期_________ 土样说明_________ 试样高度_________ 干土重_________ 试样面积_________ 孔隙比_________ 测孔压间距_________ 土粒比重 Gs _________ 常水头渗透试验记录 试 验 次 数 经 过 时 间 测压管 水位 (cm) 水位差 水力 坡降 渗 水 量 cm 渗透系 数 cm/s 水 温℃ 校 正 系 数 水温 20℃ 时的渗透 系数 cm/s 平均 渗透 系数 cm/s s Ⅰ Ⅱ Ⅲ H1 H2 平均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⒀ ⒁ (2)(3) (3)(4) (5) (6) 2 1 (7)L (9) A(8)(1) 20 T (10)(12)
水的动力粘滞系数、粘滞系数比、温度校正值 动力粘滞系数(kP 温度校正馆 温度 动力粘滞系数(kPa 温度校正值 (c) (10)1 Tp (℃) (10)1 Tp .0 1.516 175 1.074 5.5 1.498 478 1.19 180 1.061 .050 1.68 6.0 1.470 121 185 1.048 1.038 65 1449 1435123 190 1.035 7.0 1.428 1.414125 19.5 1.022 1.o12 1.74 1.40m 139 127 200 1.010 1.76 8.0 1.387 1.373128 20.5 0.998 9881.78 85 1.367 1.353130 21.0 0.98% 0.9761.80 9.0 1.347 1.34132 215 0.974 0.9641.83 95 1.328 1.35134 220 0.968 0958185 10.0 1.310 1.297 136 225 943 1.87 105 1.292 1279 138 23.0 0.941 1.89 11.0 1274 1.261 140 24.0 0.919 11.5 1.256 24142 250 0899 0.890198 12.0 1.239 1.2714 26.0 0.s79 2.03 125 123 46 270 0859 207 13.0 1.206 1.48 28.0 0.841 1.833 2.12 15 1.188 ,176 150 29.0 0,823 2.16 140 1.15 168 152 30.0 0.806 145 1.160 154 31.0 0.789 a78 2.21 10 20 0.7万 765 23 155 1.130 119 158 33.0 0.757 750 2.34 160 1.5 160 340 a72 1.735 2.39 165 1.101 .090 162 35.0 a727 343 1.0 1.088 1.077 1.64
8 水的动力粘滞系数、粘滞系数比、温度校正值 温度 (℃) 动力粘滞系数η[(kPa•s (10 -6)] ηT/ η20 温度校正值 Tp 温度 (℃) 动力粘滞系数η[(kPa•s (10 -6)] ηT/ η20 温度校正值 Tp 5.0 1.516 1.501 1.17 17.5 1.074 1.066 1.66 5.5 1.498 1.478 1.19 18.0 1.061 1.050 1.68 6.0 1.470 1.455 1.21 18.5 1.048 1.038 1.70 6.5 1.449 1.435 1.23 19.0 1.035 1.025 1.72 7.0 1.428 1.414 1.25 19.5 1.022 1.012 1.74 7.5 1.407 1.393 1.27 20.0 1.010 1.000 1.76 8.0 1.387 1.373 1.28 20.5 0.998 0.988 1.78 8.5 1.367 1.353 1.30 21.0 0.986 0.976 1.80 9.0 1.347 1.334 1.32 21.5 0.974 0.964 1.83 9.5 1.328 1.315 1.34 22.0 0.968 0.958 1.85 10.0 1.310 1.297 1.36 22.5 0.952 0.943 1.87 10.5 1.292 1.279 1.38 23.0 0.941 0.932 1.89 11.0 1.274 1.261 1.40 24.0 0.919 0.910 1.94 11.5 1.256 1.243 1.42 25.0 0.899 0.890 1.98 12.0 1.239 1.227 1.44 26.0 0.879 0.870 2.03 12.5 1.223 1.211 1.46 27.0 0.859 0.850 2.07 13.0 1.206 1.194 1.48 28.0 0.841 0.833 2.12 13.5 1.188 1.176 1.50 29.0 0.823 0.815 2.16 14.0 1.175 1.168 1.52 30.0 0.806 0.798 2.21 14.5 1.160 1.148 1.54 31.0 0.789 0.781 2.21 15.0 1.144 1.133 1.56 32.0 0.773 0.765 2.3 15.5 1.130 1.119 1.58 33.0 0.757 0.750 2.34 16.0 1.115 1.104 1.60 34.0 0.742 0.735 2.39 16.5 1.101 1.090 1.62 35.0 0.727 0.720 2.43 17.0 1.088 1.077 1.64
变水头渗透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无粘性土的渗透系数k,以便了解土的渗透性能大小,用于 土的渗透计算和供建造土坝时选土料之用。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细粒土由于孔隙小,且存在粘滞水膜,若渗透压力较小,则不足 以克服粘滞水膜的阻滞作用,因而必须达到某一起始比降后,才能产 生渗流。变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细粒土。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变水头渗透仪:如图2所示 (2)其它:100ml量筒、秒表、温度计、凡士林等。 5(3 常水头被 5(1 图2变水头渗透装置 1一变水头管:2一渗透容器:3一供水瓶:4一接水源管:5一进水管夹 6一排气管7一出水管
9 变水头渗透实验 一、 实验目的 测定无粘性土的渗透系数 k,以便了解土的渗透性能大小,用于 土的渗透计算和供建造土坝时选土料之用。 二、 实验内容和要求 细粒土由于孔隙小,且存在粘滞水膜,若渗透压力较小,则不足 以克服粘滞水膜的阻滞作用,因而必须达到某一起始比降后,才能产 生渗流。变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细粒土。 三、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变水头渗透仪:如图 2 所示 (2)其它:100ml 量筒、秒表、温度计、凡士林等。 图 2 变水头渗透装置 1-变水头管;2-渗透容器;3-供水瓶;4-接水源管;5-进水管夹; 6-排气管;7-出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