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本试卷共七段文言文满分100分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 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 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 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 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 捉刀”进行解释。()(4分)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 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 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
实验中学七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本试卷共七段文言文,满分100分,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 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 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 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 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 “捉刀”进行解释。()(4分)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 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 ,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
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 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催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 么?(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6分)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 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 么?(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 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6分) (1)先自度.其足( )( ) (2)吾忘持度. ( )( ) (3)宁信度. ( )( )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 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6分)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四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 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 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 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8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吾欲之南海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④是故聪与敏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方法,这样 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4分)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夜潜岀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⑤父怒挞之 ⑥曷不听其所为? 16、翻译下列句子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 ......,说 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6分)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四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 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 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 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8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 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4分)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 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⑤父怒挞.之 ⑥曷.不听其所为? 16、翻译 下列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17、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八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分) (李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①、 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a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 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至22题(13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 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 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l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坐:因为。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6分) (1)席上食菱食 (2)欲以去热也去 2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① 王冕者,诸暨人。 ②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17、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六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题(10分)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 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 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至22题(13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 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 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2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6分) (1)席上食.菱 食 (2)欲以去.热也 去 2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3分)
22.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