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对光的选择吸收Selected absorption 物质的电子结构不同,所能吸收光的波长也不同,这就是 物质对光选择吸收的原因。 例: A物质 E-Eo =2.5ev 1ew=1.6×10-19J. hc=6.62x10-34×3x×1010 △E 2.5(ev)×1.6×10-19 =4.774×10-5(cm)=477.4nm B物质 E1-Eo =2.0ev) 同理,得: hc B= △E 620.6nm
物质的电子结构不同,所能吸收光的波长也不同,这就是 物质对光选择吸收的原因。 例: A 物质 B 物质 E E 2.5ev 1 0 E hc A 19 34 10 2.5( ) 1.6 10 6.62 10 3 10 ev 4.774 10 ( ) 5 cm 477.4nm E E 2.0ev 1 0 E hc B 620.6nm 同理,得: 1 ev = 1.610 -19 J
4、吸收光谱(吸收曲线)的获得 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光度,以波长(! 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吸光度随波长的 变化可得一曲线,此曲线即为吸收光谱 苯 甲苯 (254nm (262nm) 吸收程度最 天的波长 苯和甲苯正巴元干的吸仪元眉
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光度,以波长() 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吸光度随波长的 变化可得一曲线,此曲线即为吸收光谱。 苯 (254nm) 甲苯 (262nm) A 230 250 270 苯和甲苯在环己烷中的吸收光谱 max max 吸收程度最 A 大的波长 max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 定性分析基础 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 不同物质吸收光谱不同 相同物质吸收光谱相同 Amax(B) 定量分析基础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对光的 吸收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大 一定的物质,浓度增加,不变 吸收程度成比例增加
定性分析基础 定量分析基础 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 不同物质吸收光谱不同 相同物质吸收光谱相同 A B A ( ) max A m ( ) ax B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对光的 吸收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一定的物质,浓度增加,λmax不变, 吸收程度成比例增加 A C 增 大
五、溶液的吸光定律 透光率 (透射比)Transmittance 入射光0 透射光14 透光率定义: T I T取值为0.0%~100.0% 全部吸收T=0.0% 全部透射 T=100.0%
透光率 (透射比)Transmittance 透光率定义: 0 I I T t T 取值为0.0 % ~ 100.0 % 全部吸收 T = 0.0 % 全部透射 T = 100.0 % 入射光 I0 透射光 It
1.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的推导 朗伯Lambert)和比耳(beer)分别于1760年和 1852年研究了光的吸收与有色溶液按层的厚度及溶 液浓度的定量关系,奠定了分光光度分析法的理论 基础。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任何均匀、非散射 的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例如溶液时,光的 部分被介质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器 皿的表面反射。如果入射光的强度为,吸收光的强 度为L,透过光的强度为,反射光的强度为I则它们 之间的关系为 ,=+Ia+
l 朗伯-比耳定律的推导 l 朗伯(Lambert)和比耳(beer)分别于1760年和 1852年研究了光的吸收与有色溶液按层的厚度及溶 液浓度的定量关系,奠定了分光光度分析法的理论 基础。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任何均匀、非散射 的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例如溶液时,光的 一部分被介质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器 皿的表面反射。如果入射光的强度为I0,吸收光的强 度为Ia,透过光的强度为It,反射光的强度为Ir则它们 之间的关系为 l I0 =Ir +Ia +It 1. 朗伯-比耳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