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2期2008年3月 人口研究 Vol.32,No.2 March 2008 73 Population Research 中国无子女老人:现状、趋势及特征 孙鹃娟王清清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 1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这30年中国的人口问题也经 历了快速而剧烈的变化过程。随着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并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人口年龄结构 老化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乃至21世纪中叶前中国人口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十七大报告指出,到 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这一时期正是人口老 龄化迅速发展的阶段。作为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如果未能充分共享社会发展 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难以实现。防止老年群体的贫困化、边缘化、加强老龄工作是统 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由于面临庞大人口数量带来的压力而无暇顾 及诸如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问题的话,那么在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切实考虑人口老 龄化等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就老年群体而言,由于城乡、地区、性别、年龄、过去职业状况等差别使得各种老年人之间存在较 大差异,而对于老年人的城乡、性别、年龄等差异问题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近 年来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问题也得到重视,但是对于老年人因有无子女产生的差异问题却乏人问 津。事实上众所周知,由于个人的选择、不能生育或子女先于父母死亡等原因,总是存在着部分老年 人没有子女。从家庭养老的角度考虑,子女数对于老年人家庭供养具有显著作用(郭志刚、张恺悌, 1996)。如果说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的话(《人口研究》编辑部,2004),那么无子女家庭则 是否可以看作是事实上的风险家庭呢?这种事实上的风险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对于微观的大多数个人和家庭来说,无子女都意味着老年人从子女处获得的各种支持缺 失,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都面临更大风险。 有的研究认为,无子女老人在身心健康等方面会表现出与有子女老人的明显差异。因为无子女 老人没有子女等家庭成员的照顾,身体上的不适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重视,同时会引起心理上的落 寞,因此身体状况会较差(Koropeckyj-Cox,2002;Hogan&Eggebeen1995,Zhang&Hayward 2001,等)。无子女老人由于缺乏子女的养老支持,在经济收人来源、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乃至身心健 康等方面显著低于有子女老人(如Alexander et al,.l992;McMullin,J.A,&Marshall,V.W, 1996)。在社会网络方面,无子女老人的纵向社会联系(与子女等下一辈的联系)比较稀疏,几乎没有, 而横向的社会联系(与兄弟姐妹、同事、朋友等)联系则比较紧密(Ross Peters,2003)。 另一方面,由于子女养老资源的匮乏或者缺失,无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会部分转移到社会公共领 域,形成宏观的、社会层面上的风险。 McGarry,K和Schoeni,R.F(2000)等的研究认为,在宏观上,无子女老人会对养老金保障、医 疗保障等方面造成压力。倘若这些无子女的老人难以从其它途径获得相当于有子女老人从子女处获 得的养老资源,那么相对于有子女的老人来说,无子女老人则需要从公共渠道获得更多的养老资源。 因此,美国国家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无子女老人的数量持续增长,那么用于老年人健康照料 和社会服务的财政压力就会不断扩大,这种压力的扩大程度甚至超过老年抚养比(老年人口与劳动年 龄人口之比)的增长。但是如果无子女老人自己有足够的财产或收入,对公共财政和健康保障体系的 万方数据
第32卷第2期2008年3月 V01.32。No.2 March 2008 人口研究 Population Research 中国无子女老人:现状、趋势及特征 孙鹃娟王清清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北京:100872) 1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这30年中国的人口问题也经 历了快速而剧烈的变化过程。随着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并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人口年龄结构 老化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乃至21世纪中叶前中国人口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十七大报告指出,到 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这一时期正是人口老 龄化迅速发展的阶段。作为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如果未能充分共享社会发展 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难以实现。防止老年群体的贫困化、边缘化、加强老龄工作是统 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由于面临庞大人口数量带来的压力而无暇顾 及诸如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问题的话,那么在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切实考虑人口老 龄化等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就老年群体而言,由于城乡、地区、性别、年龄、过去职业状况等差别使得各种老年人之间存在较 大差异,而对于老年人的城乡、性别、年龄等差异问题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近 年来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问题也得到重视,但是对于老年人因有无子女产生的差异问题却乏人问 津。事实上众所周知,由于个人的选择、不能生育或子女先于父母死亡等原因,总是存在着部分老年 人没有子女。从家庭养老的角度考虑,子女数对于老年人家庭供养具有显著作用(郭志刚、张恺悌, 1996)。如果说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的话(《人口研究》编辑部,2004),那么无子女家庭则 是否可以看作是事实上的风险家庭呢?这种事实上的风险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对于微观的大多数个人和家庭来说,无子女都意味着老年人从子女处获得的各种支持缺 失,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方面都面临更大风险。 有的研究认为,无子女老人在身心健康等方面会表现出与有子女老人的明显差异。因为无子女 老人没有子女等家庭成员的照顾,身体上的不适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重视,同时会引起心理上的落 寞,因此身体状况会较差(Koropeckyj—Cox,2002;Hogan 8乙Eggebeen 1995,Zhang&Hayward 2001,等)。无子女老人由于缺乏子女的养老支持,在经济收入来源、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乃至身心健 康等方面显著低于有子女老人(如Alexander et al,1992;McMullin,J.A.,&Marshall,V.W, 1996)。在社会网络方面,无子女老人的纵向社会联系(与子女等下一辈的联系)比较稀疏,几乎没有, 而横向的社会联系(与兄弟姐妹、同事、朋友等)联系则比较紧密(Ross Peters,2003)。 另一方面,由于子女养老资源的匮乏或者缺失,无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会部分转移到社会公共领 域,形成宏观的、社会层面上的风险。 McGarry,K和Schoeni,R F(2000)等的研究认为,在宏观上,无子女老人会对养老金保障、医 疗保障等方面造成压力。倘若这些无子女的老人难以从其它途径获得相当于有子女老人从子女处获 得的养老资源,那么相对于有子女的老人来说,无子女老人则需要从公共渠道获得更多的养老资源。 因此,美国国家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无子女老人的数量持续增长,那么用于老年人健康照料 和社会服务的财政压力就会不断扩大,这种压力的扩大程度甚至超过老年抚养比(老年人口与劳动年 龄人口之比)的增长。但是如果无子女老人自己有足够的财产或收入,对公共财政和健康保障体系的 万方数据
74 人口研究 32卷 压力就会小一些(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01)。从国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很多国家特别是 低生育率国家对无子女老人的研究相当重视,但从国内相关研究来看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为两 个不足:一是研究的数量不足。就目前能够查询、检索到的文献来看,专门针对无子女老人的著作或 论文极少,近年来涉及老年人子女数量等的研究集中在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面:二是研究的深人程度 严重不足。由于数量匮乏,国内有关研究也很难深人。甚至对于无子女老人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也缺 乏比较系统的了解,更谈不上对无子女老年群体的深入分析了。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子女对于老年父母的养老意义尤为突出,有无子女对于老年人的居住 方式、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交往等方面有影响;就国家或社会层面来说,无子女老人的 数量、比重、发展趋势、分布等信息还能够对养老机构的构建、杜会福利的分配提供参考。此外,无子 女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对于人们的生育决策和行为也有可能产生某种启示或导向作用。实际上在我 国,关注无子女老人问题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30多年,已经出现大 批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独生子女。在生育率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的前提下,今后相当长 一段时期进入老年期的独生子女父母将越来越多,考虑到独生子女中途死亡的风险,独生子女父母变 为无子女老人的可能性难以避免。正如原新教授指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真正挑战,不是家庭子 女多少的问题,而是有无子女和晚年有无存活子女的问题”(原新,2004)。因此,构建更加合理的社会 支持体系,提高无子女老人生命、生活质量,是应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必然的、理性的选择。 鉴于我国目前对无子女老人基本研究匮乏的事实,本研究力图通过现有数据对这一群体进行分 析。 2关于定义和数据的说明 2.1定义 本研究中对无子女老人的定义是指在调查时没有存活子女的老人。具体来说,无子女老人指从 未生育过子女且无收养子女的老人以及在调查时,无论是亲生子女还是领养子女都没有存活的老人。 无子女老人需要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 (1)从未生育过子女且无收养子女的老人 (2)在调查时点所有子女未健在的老人 2.2数据 本文采用2005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又名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 以下简称2005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2005年的调查覆盖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调查的年龄范图 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据经过加权后,有效样本共16093份,其中男性占47.9%,女性占 52.1%;65~69岁的老人占37.9%,70~79岁的老人占48.1%,80~89岁的老人占12.9%,90岁及 以上的占1.1%。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无子女老人的数量及主要人口学特征 3.1对无子女老人数量及发展趋势的判断 在2005年调查数据中,无子女老人共569名,占调查总数的3.5%.①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 抽样调查,200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045万,②如果按照调查数据中无子女老人占老年人的 3.5%进行简单推算,那么2005年我国大约有352万无子女老人。相对于很多发达国家特别是低生 育水平国家而言,无子女老人比重在3.5%左右是一个较低的数字。例如1990年美国65岁及以上无 ①所有数据的计算都经过加权, ②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2006一03一16 万方数据
74 人口研究 32卷 压力就会小一些(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2001)。从国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很多国家特别是 低生育率国家对无子女老人的研究相当重视,但从国内相关研究来看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为两 个不足:一是研究的数量不足。就目前能够查询、检索到的文献来看,专门针对无子女老人的著作或 论文极少,近年来涉及老年人子女数量等的研究集中在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面;二是研究的深入程度 严重不足。由于数量匮乏,国内有关研究也很难深入。甚至对于无子女老人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也缺 乏比较系统的了解,更谈不上对无子女老年群体的深入分析了。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子女对于老年父母的养老意义尤为突出,有无子女对于老年人的居住 方式、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交往等方面有影响;就国家或社会层面来说,无子女老人的 数量、比重、发展趋势、分布等信息还能够对养老机构的构建、社会福利的分配提供参考。此外,无子 女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对于人们的生育决策和行为也有可能产生某种启示或导向作用。实际上在我 国,关注无子女老人问题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30多年,已经出现大 批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独生子女。在生育率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的前提下,今后相当长 一段时期进入老年期的独生子女父母将越来越多,考虑到独生子女中途死亡的风险,独生子女父母变 为无子女老人的可能性难以避免。正如原新教授指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真正挑战,不是家庭子 女多少的问题,而是有无子女和晚年有无存活子女的问题”(原新,2004)。因此,构建更加合理的社会 支持体系,提高无子女老人生命、生活质量,是应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风险必然的、理性的选择。 鉴于我国目前对无子女老人基本研究匮乏的事实,本研究力图通过现有数据对这一群体进行分 析。 2关于定义和数据的说明 2.1定义 本研究中对无子女老人的定义是指在调查时没有存活子女的老人。具体来说,无子女老人指从 未生育过子女且无收养子女的老人以及在调查时,无论是亲生子女还是领养子女都没有存活的老人。 无子女老人需要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 (1)从未生育过子女且无收养子女的老人 (2)在调查时点所有子女未健在的老人 2.2数据 本文采用2005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又名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 以下简称2005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2005年的调查覆盖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调查的年龄范围 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据经过加权后,有效样本共16093份,其中男性占47.9%,女性占 52.1%;65~69岁的老人占37.9%,70---一79岁的老人占48.1%,80"--89岁的老人占12.9%,90岁及 以上的占1.1%。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无子女老人的数量及主要人口学特征 3.1对无子女老人数量及发展趋势的判断 在2005年调查数据中,无子女老人共569名,占调查总数的3.5%。①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 抽样调查,200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045万,②如果按照调查数据中无子女老人占老年人的 3.5%进行简单推算,那么2005年我国大约有352万无子女老人。相对于很多发达国家特别是低生 育水平国家而言,无子女老人比重在3.5%左右是一个较低的数字。例如1990年美国65岁及以上无 ①所有数据的计算都经过加权。 ②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2006一03—16 万方数据
2期 孙鸭娟王清清中国无子女老人:现状、趋势及特征 75 子女老人的比重达到20%(Giranda et al,l999);l991年加拿大的60~64岁女性中,从未有过孩子的 达到l3%(Dumas,J.&Belanger,l997)。从理论上说,中国无子女老人比重小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 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本位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婚姻,家庭和子女的重视使得没有子女属于大不 孝一所谓“无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利于世代传承与社会发展(费孝通,1998)。此外,2005年全国老 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中的调查对象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这部分人还不是严格意义上执行计 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父母,或者说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的子女数大于1,即使存在子女先于自己死亡 的风险,但成为无子女老人的可能性还是远远小于低生育率国家的老年父母。 那么今后我国无子女老人是增加还是减少呢?仅从理论上考虑,无子女老人数量是否增加可能 主要取决于老年人总量是否增加、全部子女死亡风险是否增加、选择不生育者是否增加或不能生育者 是否增加等。基于这样的理论假设我们对无子女老人的数量发展趋势作出如下基本判断: 判断一:21世纪前半叶,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扩大,假设即使保持3.5%这样一个 较低的比例,到2050年在老年人口达到4亿左右时,我国将有大约1400万无子女老人。从2005年调 查数据中发现,在人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中,有54%的老人是由于无子女照料或子女无力照料而人住养 老院,其中无疑就包括了无子女老人。无子女老人数量上的增加最明显的结果之一就是对公共养老 体系带来挑战。 判断二:随着大量独生子女父母陆续进入老年期,在死亡概率变化不大的前提下,无子女老人的 数量和比重相应也会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推行,独生子女家庭广泛 存在,而独生子女天折的风险也使得独生子女父母有可能变成无子女老人。翟振武教授根据1990年 全国生命表中25岁以前和55岁以前的死亡概率,计算出在独生子女为8000万人的条件下,至少有 432万家庭的孩子在25岁以前天折,有968万家庭的孩子在55岁以前天折(翟振武,2003)。而根据 2000年普查0.95%抽样数据计算,若按存活子女口径衡量,2000年全国独生子女数达到9300万左 右。由于死亡概率的变化较小,如果意外死亡未能得到进一步有效预防的话,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独 生子女死亡风险,特别是对于中老年期的独生子女父母而言,一旦孩子死亡,由于无法继续生育而往 往成为无子女老人,给养老造成压力。 判断三: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生育观念等的转变,选择不结婚或不生育者往往会 上升。Dixon,RB.(1978)、Kreager,P.(2004)的研究认为,在欧美国家,出现越来越多的不结婚、 晚结婚或者不生育者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近年来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不婚或不育人群的数量也在不 断增加。一般来说,不结婚特别是不生育者成为无子女老人的可能性较大,这在国外的一些相关研究 中得到验证(Rubinstein,RL.l987)。根据2002年零点调查公司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目前中国的 大中城市已出现60万个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而且近七成被调查的人认为“丁克家庭”将会增多 (徐斌,2005)。但是因一些不定因素(如生育决定的改变、收/领养子女等)的存在,还很难对因自觉选 择不育而成为无子女老人的数量或比例作出判断。 3.2无子女老人的人口学特征 表1显示,与有子女老人相比,无子女老人的一些人口学特征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显 著特点: (1)无子女老人中男性、高龄老人所占比重较高。 与老年人性别结构相反,无子女老人中男性老人的比例高于女性。这主要是由于男性与女性的 婚烟状况差异造成的。此外,年龄越大,成为无子女老人的可能性越大,这是因为子女死亡的风险也 在加大。 (2)与有子女的老人相比,无子女老人中未婚者的比重高,而已婚并与配偶居住者所占比重低:受 万方数据
2期 孙鹃娟王清清中国无子女老人:现状、趋势及特征 75 子女老人的比重达到20%(Giranda et al,1999);1991年加拿大的60---64岁女性中,从未有过孩子的 达到13%(Dumas,J。&Belanger,1997)。从理论上说,中国无子女老人比重小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 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本位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婚姻、家庭和子女的重视使得没有子女属于大不 孝——所谓“无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利于世代传承与社会发展(费孝通,1998)。此外,2005年全国老 年入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中的调查对象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入,这部分入还不是严格意义上执行计 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父母,或者说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的子女数大于1,即使存在子女先于自己死亡 的风险,但成为无子女老人的可能性还是远远小于低生育率国家的老年父母。 那么今后我国无子女老人是增加还是减少呢?仅从理论上考虑,无子女老人数量是否增加可能 主要取决于老年人总量是否增加、全部子女死亡风险是否增加、选择不生育者是否增加或不能生育者 是否增加等。基于这样的理论假设我们对无子女老人的数量发展趋势作出如下基本判断: 判断一:21世纪前半叶,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扩大,假设即使保持3.5%这样一个 较低的比例,到2050年在老年人口达到4亿左右时,我国将有大约1400万无子女老人。从2005年调 查数据中发现,在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中,有54%的老人是由于无子女照料或子女无力照料而人住养 老院,其中无疑就包括了无子女老人。无子女老人数量上的增加最明显的结果之一就是对公共养老 体系带来挑战。 判断二:随着大量独生子女父母陆续进入老年期,在死亡概率变化不大的前提下,无子女老人的 数量和比重相应也会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推行,独生子女家庭广泛 存在,而独生子女夭折的风险也使得独生子女父母有可能变成无子女老人。翟振武教授根据1990年 全国生命表中25岁以前和55岁以前的死亡概率,计算出在独生子女为8000万人的条件下,至少有 432万家庭的孩子在25岁以前天折,有968万家庭的孩子在55岁以前天折(翟振武,2003)。而根据 2000年普查0.95‰抽样数据计算,若按存活子女口径衡量,2000年全国独生子女数达到9300万左 右。由于死亡概率的变化较小,如果意外死亡未能得到迸一步有效预防的话,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独 生子女死亡风险,特别是对于中老年期的独生子女父母而言,一旦孩子死亡,由于无法继续生育而往 往成为无子女老人,给养老造成压力。 判断三: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活方式、生育观念等的转变,选择不结婚或不生育者往往会 上升。Dixon,tL B.(1978)、Kreager,P.(2004)的研究认为,在欧美国家,出现越来越多的不结婚、 晚结婚或者不生育者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近年来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不婚或不育人群的数量也在不 断增加。一般来说,不结婚特别是不生育者成为无子女老人的可能性较大,这在国外的一些相关研究 中得到验证(Rubinstein,IL L 1987)。根据2002年零点调查公司进行的一项社会调查,目前中国的 大中城市已出现60万个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而且近七成被调查的人认为“丁克家庭”将会增多 (徐斌,2005)。但是因一些不定因素(如生育决定的改变、收/领养子女等)的存在,还很难对因自觉选 择不育而成为无子女老人的数量或比例作出判断。 3.2无子女老人的人口学特征 表1显示,与有子女老人相比,无子女老人的一些人口学特征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显 著特点: (1)无子女老人中男性、高龄老人所占比重较高。 与老年人性别结构相反,无子女老人中男性老人的比例高于女性。这主要是由于男性与女性的 婚姻状况差异造成的。此外,年龄越大,成为无子女老人的可能性越大,这是因为子女死亡的风险也 在加大。 (2)与有子女的老人相比,无子女老人中未婚者的比重高,而已婚并与配偶居住者所占比重低;受 万方数据
76 人口研究 32卷 教育程度偏低。 表1无子女老人与有子女老人的人口学特征 无子女老人 有于女老人 特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性别 男 346 60.8 7365 47.4 女 223 39.2 8159 52.6 年龄 6574岁 330 58.0 10556 68.0 75~84岁 182 32.0 4317 27.8 80岁及以上 57 10.0 651 4.2 婚烟状况, 已婚与配偶居住 168 29.5 9313 60.0 已婚不与配偶居住 1.2 476 3.1 离婚 为 7.4 45 0.3 丧偶 190 33.4 5690 36.6 未婚 162 28.5 0 0.0 教育程度 没上过学 297 52.2 7093 45.7 小学 187 32.9 5848 37.7 初中 32 5.6 1291 83 高中 27 47 810 5.2 大专及以上 26 4.6 482 3.1 。居住地 必 106 18.6 3788 24.4 镇 141 24.8 2849 18.4 农村 322 56.6 8887 57.2 居住方式 与家人住在一起 290 51.0 13564 87.4 独居 174 30.5 1863 12.0 住在养老院 105 18.5 97 0.6 资料来源:根据2005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计算。 在无子女老人中,未婚者的比重达到28.5%,远高于有子女老人的同类指标;相反,已婚且与配偶 居住者在无子女老人中的比重很低,不足30%。另外,离婚的无子女老人比重也偏高。无子女老人的 受教育程度比有子女老人的受较育程度略低。 (3)在无子女老人中,独居、住在养老院者的比重明显,而与家人住在一起的比重远低于有子女老 人。居住地的城乡分布在有、无子女的老人之间差异不大,居住在镇的无子女老人所占比重高于有子 女的老人。 从无子女老人的基本人口特征来看,由于婚姻、年龄的影响,无子女老人中男性、高龄老人比较突 出。独居、住养老院是无子女老人在居住方式上的显著特点。 4无子女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与评价 由于子女的缺失,无子女老人在经济来源、照料、健康、生活自评等方面与有子女的老人存在一定 差异。为了衡量无子女老人的基本生活质量情况以及他们与有子女老人之间有何差异,本文在对 2005年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根据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大致框架,选取一些较有代表性 的指标对无子女老年人生活质量涉及的主要领域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中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以下几个判断: 其一,无子女老人生活来源的分布比较分散。来自与政府/社团、其它亲属的比例远高于有子女 老人。需要说明的是,有15.1%的无子女老人生活来源于子女,似乎有矛盾,但考虑到调查数据中并 没有排除子女死亡后遗留给父母的遗产等信息,少部分无子女老人的经济来源于子女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可以解释的。但很明显,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子女是老年父母的主要经济支持者,此项比重大大 万方数据
76 人口研究 32卷 教育程度偏低。 表1无子女老人与有子女老人的人口学特征 资料来源:根据2005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计算。 在无子女老人中,未婚者的比重达到28.5%,远高于有子女老人的同类指标;相反,已婚且与配偶 居住者在无子女老人中的比重很低,不足30%。另外,离婚的无子女老人比重也偏高。无子女老人的 受教育程度比有子女老人的受较育程度略低。 (3)在无子女老人中,独居、住在养老院者的比重明显,而与家人住在一起的比重远低于有子女老 人。居住地的城乡分布在有、无子女的老人之间差异不大,居住在镇的无子女老人所占比重高于有子 女的老人。 从无子女老人的基本人口特征来看,由于婚姻、年龄的影响,无子女老人中男性、高龄老人比较突 出。独居、住养老院是无子女老人在居住方式上的显著特点。 4无子女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与评价 由于子女的缺失,无子女老人在经济来源、照料、健康、生活自评等方面与有子女的老人存在一定 差异。为了衡量无子女老人的基本生活质量情况以及他们与有子女老人之间有何差异,本文在对 2005年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根据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大致框架,选取一些较有代表性 的指标对无子女老年人生活质量涉及的主要领域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中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以下几个判断: 其一,无子女老人生活来源的分布比较分散。来自与政府/社团、其它亲属的比例远高于有子女 老人。需要说明的是,有15.1%的无子女老人生活来源于子女,似乎有矛盾,但考虑到调查数据中并 没有排除子女死亡后遗留给父母的遗产等信息,少部分无子女老人的经济来源于子女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可以解释的。但很明显,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子女是老年父母的主要经济支持者,此项比重大大 万方数据
2期 孙鸭娟王清清中国无子女老人:现状、趋势及特征 77 高于无子女老人。可见,无子女老人从直系家庭成员处获得的经济支持小于有子女老人,而从政府、 其它亲属处获得的支持大于有子女老人。 表2无子女老人与有子女老人基本生活状况的比较 无于女老人 有于女老人 生活状况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主要生活来源 逃休金 120 21.1 4337 27.9 配偶 15 2.6 717 4.6 子女 86 15.1 6788 43.7 孙子女 15 2.6 82 0.5 其它亲属 45 7.9 14 0.1 当地政府/社团 156 27.4 304 2.0 自己劳动收入 110 19.4 3084 19.9 其它 22 3.9 198 1.3 生病时谁来服顾 配偶 136 23.9 7218 46.5 儿子 4095 26.4 儿越 28 4.9 1315 85 女儿 1506 9.7 女婚 0 0 21 0.1 儿子和女儿 648 4.2 孙子女 17 3.0 122 0.8 其它亲属 189 33.1 44 0.3 朋友邻里 26 4.6 64 0.4 社会服务 101 17.8 66 0.4 保姆 6 1.1 71 0.5 无人帮助 66 11.6 354 2.3 是否经常感到蔬独 总是 52 9.2 220 1.4 经常 73 12.8 685 4.4 有时 134 23.4 2952 19.0 很少 98 17.3 4622 29.8 从不 188 33.1 6783 43.7 无法回答 4.2 262 1.7 使康状况自评 很好 雪 9.7 1948 12.6 好 175 30.8 6040 38.9 一般 182 31.9 5022 32.3 不好 127 22.3 2155 13.9 很不好 13 2.3 178 1.1 无法回答 17 3.0 181 1.2 生活状况自评 很好 40 7.0 2301 14.8 好 198 34.8 6551 42.2 一般 200 35.2 5624 36.2 不好 93 16.3 791 5.1 很不好 20 3.5 70 0.5 无法回答 18 3.2 187 1.2 资料来源:同表1。 其二,在照料提供者方面,无子女老人生病时主要依靠其它亲属、配偶、社会服务,尤为突出的是 还有11.6%的无子女老人生病时无人照料。在照料方面,有无子女的老人之间有明显差异,体现在有 子女老人生病时获得子女、儿媳、配偶照料的比例大大高于无子女老人。可见,无子女老人的照料问 题比较突出。 万方数据
2期 孙鹃娼王清清中国无子女老人:现状、趋势及特征 高于无子女老人。可见,无子女老人从直系家庭成员处获得的经济支持小于有子女老人,而从政府、 其它亲属处获得的支持大于有子女老人。 表2无子女老人与有子女老人基本生活状况的比较 资并来源:同表1。 其二,在照料提供者方面,无子女老人生病时主要依靠其它亲属、配偶、社会服务,尤为突出的是 还有11.6%的无子女老人生病时无人照料。在照料方面,有无子女的老人之间有明显差异,体现在有 子女老人生病时获得子女、兑媳、配偶照料的比例大大高于无子女老人。可见,无子女老人的照料问 题比较突出。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