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总学时: 48 讲授学时:48 学分: 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土木、物理、电信、经管、旅游等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土木、物理、电信、经管、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 础课。概率论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度量。概率论通 过对简单随机事件的研究,逐步进入复杂随机现象规律的研究,是研究复杂随机 现象的有效方法和工具。数理统计学也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怎样有效 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为 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它也一直是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乃至其 他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必考科目之一。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6学时) 教学内容: 1.1随机事件及运算1.2概率定义及性质1.3等可能概型 1.4条件概率及全概率公式1.5事件的独立性 教学要求: 1.掌握事件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及其性质。 2.会用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贝努利概型求概率。 3.掌握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及应用。 4.掌握事件的独立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8学时) 教学内容: 2.1一维随机变量定义及分布函数2.2离散型随机变量 2.3连续型随机变量2.4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要求: 1.掌握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掌握一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密度函数 3.熟悉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16
1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总学时: 48 讲授学时:48 学分: 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土木、物理、电信、经管、旅游等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土木、物理、电信、经管、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 础课。概率论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度量。概率论通 过对简单随机事件的研究,逐步进入复杂随机现象规律的研究,是研究复杂随机 现象的有效方法和工具。数理统计学也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怎样有效 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为 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它也一直是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乃至其 他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必考科目之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 6 学时) 教学内容: 1.1 随机事件及运算 1.2 概率定义及性质 1.3 等可能概型 1.4 条件概率及全概率公式 1.5 事件的独立性 教学要求: 1.掌握事件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及其性质。 2.会用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贝努利概型求概率。 3.掌握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及应用。 4.掌握事件的独立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8 学时) 教学内容: 2.1 一维随机变量定义及分布函数 2.2 离散型随机变量 2.3 连续型随机变量 2.4 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要求: 1.掌握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掌握一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密度函数。 3.熟悉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8学时) 教学内容: 3.1二维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及性质3.2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 3.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3.4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要求: 1.掌握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列与边缘分布列及其性质。 2.掌握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与边缘密度函数及其性质。 3.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及条件分布。 4.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互相独立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6学时) 教学内容: 4.】萌机变量的数学期望4.2贿机变量的方美 4.3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教学要求: 1.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性质。2.掌握随机变量的方差及其性质。 3.掌握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2学时) 教学内容: 5.1大数定律5.2中心极限定理 教学要求: 1.理解大数定律 2。会应用中心极限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4学时) 教学内容: 6.1总体、样本和统计量6.2常用统计量的分布6.3抽样分布及分位点 教学要求: 1.了解总体与随机样本,熟悉常用的统计量 2.理解x2分布、1分布及F分布。 3.熟悉单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及了解双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8学时) 教学内容: 7.1置信区间 7.2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7.3假设检验 7.4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敦学要求: 17
17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8 学时) 教学内容: 3.1 二维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及性质 3.2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 3.3 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3.4 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要求: 1.掌握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列与边缘分布列及其性质。 2.掌握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与边缘密度函数及其性质。 3.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及条件分布。 4.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互相独立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 6 学时) 教学内容: 4.1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4.2 随机变量的方差 4.3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教学要求: 1.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性质。 2.掌握随机变量的方差及其性质。 3.掌握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 2 学时) 教学内容: 5.1 大数定律 5.2 中心极限定理 教学要求: 1. 理解大数定律。 2. 会应用中心极限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 4 学时) 教学内容: 6.1 总体、样本和统计量 6.2 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6.3 抽样分布及分位点 教学要求: 1.了解总体与随机样本,熟悉常用的统计量。 2.理解 2 分布、 t 分布及 F 分布。 3.熟悉单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及了解双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 8 学时) 教学内容: 7.1 置信区间 7.2 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7.3 假设检验 7.4 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教学要求:
1.掌握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2.理解置信区间、单侧置信区间和(0-1)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 3.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学握关于正态总体均值及方差的假设检验 4.了解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之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参数的点估计及其优良性 (6学时) 教学内容: 8.1矩估计法8.2极大似然估计法8.3估计量优良性的评定标准 敦学要求: 1.掌握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法。 2.理解参数估计的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出席情况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 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20%。其中:作业和出勤各10%: (2)期末成绩80%。在期末考试时学生可带计算器。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冯敏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1.王松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盛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袁荫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4.王艳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步辅导.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撰写人:王艳芳 审核人:梁平 课程负责人:王艳芳 18
18 1.掌握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2.理解置信区间、单侧置信区间和(0-1)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 3.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掌握关于正态总体均值及方差的假设检验。 4.了解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之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参数的点估计及其优良性 ( 6 学时) 教学内容: 8.1 矩估计法 8.2 极大似然估计法 8.3 估计量优良性的评定标准 教学要求: 1.掌握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法。 2.理解参数估计的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出席情况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 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 20%。其中:作业和出勤各 10%。 (2)期末成绩 80%。在期末考试时学生可带计算器。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冯敬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1.王松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盛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袁荫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4.王艳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步辅导.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撰写人:王艳芳 审核人:梁 平 课程负责人:王艳芳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理程举别.学科堪州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olitical Economics 总学时: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 无 适用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性质: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以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中外市场经济为主 线,运用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及其经济运行质的规定性为研究对象,阐述现代市场经济的 运动规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历史地位,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对象: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经济形态、经济制度,马克思商品货币理论和劳 动价值理论: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理论:资本积累其发展趋势理论:产业资本循 不、周转和补会资本面生产理论,到金价值分配和耳体形态理论,断资木主义 理论: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发 展理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理论。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第一,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商品货币的本质 价值规律、生产价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及其历史发展趋势、资本运 动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垄断资本 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和经济发展等。第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方面使学生学会从经济基础分析社 会形态的能力,真正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能够正确 理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及其对立、继承和代替的关系。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运 用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与各种经济范畴,从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不同角度分析判断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能力,甚至能够提 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及其对策。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 思想理论基础。第三,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及其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对 经济认知、分析并用于指导自身行为的经济素养,培养自觉观察、分析国家和社 会的宏观思维方式和造福人民及人类的高远志向、宽广胸怀和道德素养。 教学内空及其水要求 第 “章 政治名 济字导 (2学时 教学内容: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 的性质、研究方法和意义。 教学要求: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性质、研究方 法和意义:掌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对象、任务和经济规律的类型。要求 能够用经济学的视角看待和分析社会发展的 挑幸个商热与货币 果万式:讲授 (4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及其演变: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19
19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olitical Economics 总学时:32 学时 讲授学时:32 学时 学分:2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性质: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以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中外市场经济为主 线,运用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及其经济运行质的规定性为研究对象,阐述现代市场经济的运动规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和历史地位,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对象;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经济形态、经济制度,马克思商品货币理论和劳 动价值理论;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理论;资本积累其发展趋势理论;产业资本循 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剩余价值分配和具体形态理论;垄断资本主义 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发 展理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理论。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第一,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商品货币的本质、 价值规律、生产价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及其历史发展趋势、资本运 动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垄断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和经济发展等。第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从经济基础分析社 会形态的能力,真正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能够正确 理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及其对立、继承和代替的关系。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运 用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与各种经济范畴,从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不同角度分析判断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能力,甚至能够提 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及其对策。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好 思想理论基础。第三,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及其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对 经济认知、分析并用于指导自身行为的经济素养,培养自觉观察、分析国家和社 会的宏观思维方式和造福人民及人类的高远志向、宽广胸怀和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 的性质、研究方法和意义。 教学要求: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性质、研究方 法和意义;掌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对象、任务和经济规律的类型。要求 能够用经济学的视角看待和分析社会发展的规律。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4 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及其演变;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的演变,货币的产生与发展:理解 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的内涵,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掌握商品二因素,劳动 后性 商品经济的基本 价值的质 ,货币的本质、职能,价仙 规律等。要求树立商品经济的文明意识,利用价值规律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参与经 济活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音,资木和余价情 (4学时) 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资本主义工资 教学要求:理解资本总公式及其内在矛盾,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形式 掌握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的二重性,不变资 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等。要学会分析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本质和历史原因,正确理解和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 授课 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 第四章:资本积累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 (2学时)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主 义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了解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理解相过剩人口,资 本主义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掌握资本积累的概念 定质知动用 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单个资本增大的方式等。能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终 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原因。 授课方式: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五章:产业资本的运行 (2学时) 教学内容: 产业资木的环,产业资本的周转 教学要求:理解资本循环和周转的概念,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 三种循环形 式及其统一,固定资本磨损。掌握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资本周转的时间和速度,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公式及计算,加速资本周转的主要方法和 意义等。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和分析企业经营的过程和经营行为。 授课方式:讲授和例教学相结合 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4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总资本的含义及其构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 会总资本运行的矛盾和经济危机。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总资本运行的矛盾和经济危机:理解社会总资本的含义 运动特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中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双重构成。学 据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意义等。能够用学到的知 识解释和分析为什么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建立了宏观调控的原因,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4学时) 教学内容:利润和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资本 主义地租 教学要求:掌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 产价格的原理和本质:理解商业利润、银行利润、利息、股息和地租等剩余价值 的具体形式和实质。树立阶级分析的观点,正确看待社会经济矛盾,理解国家调 节经济关系的政策。树立生产社会化,经济关系社会化的宏观思维模式
20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的演变,货币的产生与发展;理解 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的内涵,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掌握商品二因素,劳动 二重性,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的质、量、形式,货币的本质、职能,价值 规律等。要求树立商品经济的文明意识,利用价值规律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参与经 济活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4 学时) 教学内容: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资本主义工资。 教学要求:理解资本总公式及其内在矛盾,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形式; 掌握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生产的二重性,不变资 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等。要学会分析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本质和历史原因,正确理解和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四章:资本积累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 (2 学时)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主 义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了解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理解相对过剩人口,资 本主义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掌握资本积累的概念、实质和动因, 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单个资本增大的方式等。能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终 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原因。 授课方式: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五章:产业资本的运行 (2 学时) 教学内容: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的周转。 教学要求:理解资本循环和周转的概念,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循环形 式及其统一,固定资本磨损。掌握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资本周转的时间和速度,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公式及计算,加速资本周转的主要方法和 意义等。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和分析企业经营的过程和经营行为。 授课方式: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4 学时) 教学内容:社会总资本的含义及其构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 会总资本运行的矛盾和经济危机。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总资本运行的矛盾和经济危机;理解社会总资本的含义、 运动特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中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双重构成。掌 握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意义等。能够用学到的知 识解释和分析为什么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建立了宏观调控的原因。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4 学时) 教学内容:利润和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资本 主义地租。 教学要求:掌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 产价格的原理和本质;理解商业利润、银行利润、利息、股息和地租等剩余价值 的具体形式和实质。树立阶级分析的观点,正确看待社会经济矛盾,理解国家调 节经济关系的政策。树立生产社会化,经济关系社会化的宏观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