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萃取的发展 1879年 Hanney和Hoga发表了他们研 究非挥发性无机盐,如氯化钴、碘化钾、 溴化钾等在超临界乙醇中的溶解现象 1905年, Buchner首先研究了萘在超临界 CO2中的溶解。接着人们研究了蒽、菲 樟脑苯甲酸等挥发性有机物在超临界CO2、 甲烷、乙烷、乙烯、三氟甲烷等中的溶解 现象 粟瑁工人骨 EAST CHNA UNIVERSITY O SCENCE ItCNOOGY 分离工程
分离工程 超临界萃取的发展 ⚫ 1879年Hanney和Hogarth发表了他们研 究非挥发性无机盐,如氯化钴、碘化钾、 溴化钾等在超临界乙醇中的溶解现象。 ⚫ 1905年,Buchner首先研究了萘在超临界 CO2中的溶解。接着人们研究了蒽、菲、 樟脑苯甲酸等挥发性有机物在超临界CO2、 甲烷、乙烷、乙烯、三氟甲烷等中的溶解 现象
195年,Todd和 Eling提出超临界流体用 于分离的理论,同时出现了相关的专利。 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使节能成为 热点。无相变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迅速发展 起来,人们期待用SFE分离醇和水的混合 物,替代高能耗的精馏 粟瑁工人骨 EAST CHNA UNIVERSITY O SCENCE ItCNOOGY 分离工程
分离工程 ⚫ 1955年,Todd 和 Eling提出超临界流体用 于分离的理论,同时出现了相关的专利。 ⚫ 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使节能成为 热点。无相变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迅速发展 起来,人们期待用SFE分离醇和水的混合 物,替代高能耗的精馏
1978年,德国建成了超临界流体萃 取咖啡因的工业化装置; 1979年,美国的 Kerr-McGee开发 了超临界流体处理渣油的工业化装 置 粟瑁工人骨 EAST CHNA UNIVERSITY O SCENCE ItCNOOGY 分离工程
分离工程 ⚫ 1978年,德国建成了超临界流体萃 取咖啡因的工业化装置; ⚫ 1979年,美国的Kerr— McGee开发 了超临界流体处理渣油的工业化装 置
1982年,德国建成超临界CO2萃取啤酒花的 大型装置,年处理5000吨; 我国在八十年代开始超临界流体萃取研究, 国家在“八五”期间进行产业化攻关 1994年,广州南方面粉厂从德国伍德 (UHDE)公司进口一套萃取器为300升的 超临界萃取装置,生产小麦胚芽油。现在最 大的生产裝置,萃取器体积为1500升 粟瑁工人骨 EAST CHNA UNIVERSITY O SCENCE ItCNOOGY 分离工程
分离工程 ⚫ 1982年,德国建成超临界CO2萃取啤酒花的 大型装置,年处理5000吨; ⚫ 我国在八十年代开始超临界流体萃取研究, 国家在“八五”期间进行产业化攻关。 ⚫ 1994 年 , 广 州 南 方 面 粉 厂 从 德 国 伍 德 (UHDE)公司进口一套萃取器为300升的 超临界萃取装置,生产小麦胚芽油。现在最 大的生产装置,萃取器体积为1500升
超临界流体的Pv关系 Reduced pressure 30 m1182年, Cagniard de la tour首次 |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实现 从液体到气体的连续过渡,这就是 最早观察到的临界现象(见图) 1869年,英国皇家学院的 Thomas normal Andrews画出了CO2的PP/P) density T(T/)P(p/P)状态图。 Reduced density 纯物质的P~p,关系图 粟瑁工人骨 EAST CHNA UNIVERSITY O SCENCE ItCNOOGY 分离工程
分离工程 纯物质的Pr~ρr关系图 1822年,Cagniard de la tour 首次 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实现 从液体到气体的连续过渡,这就是 最早观察到的临界现象(见图)。 1869年,英国皇家学院的Thomas Andrews 画出了 CO2 的 Pr (P/Pc )— Tr (T/Tc )—ρr (ρ/ρc )状态图。 超临界流体的PVT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