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 湿空气的焓H d T d h ca d Lv cv T T d T (1.0 1.93 ) 2500 ( ) 1.00 (2500 1.93 ) = + + = + + = + + 湿空气中1kg绝干空气的焓与相应水汽的焓之和,称为湿 空气的焓,用符号h表示,单位是kJ/kg干空气。 注:空气的焓是根据干空气及液态水在0 oC时焓为零作基准而计算的, 因此,对于温度为t 及湿度为H的湿空气,其焓包括由0 o C的水变为0 o C 的水汽所需的潜热及湿空气由0 oC升温至t oC所需的显热之和,即 H=Hg+Hvd 式中H——湿空气的焓,kJ/kg绝干气; Hg ——绝干空气的焓,kJ/kg绝干气; Hv——水气的焓,kJ/kg水气
8.1.6 湿空气的焓H d T d h ca d Lv cv T T d T (1.0 1.93 ) 2500 ( ) 1.00 (2500 1.93 ) = + + = + + = + + 湿空气中1kg绝干空气的焓与相应水汽的焓之和,称为湿 空气的焓,用符号h表示,单位是kJ/kg干空气。 注:空气的焓是根据干空气及液态水在0 oC时焓为零作基准而计算的, 因此,对于温度为t 及湿度为H的湿空气,其焓包括由0 o C的水变为0 o C 的水汽所需的潜热及湿空气由0 oC升温至t oC所需的显热之和,即 H=Hg+Hvd 式中H——湿空气的焓,kJ/kg绝干气; Hg ——绝干空气的焓,kJ/kg绝干气; Hv——水气的焓,kJ/kg水气
8.1.7干球温度t和湿球温度tM tM 补充液,温度tM 空气 湿度H 温度t 干球温度t:空气的温度 湿球温度tM: 不饱和空气的湿球温度tM低于干球温度t。 形成原理(如图所示):
8.1.7干球温度t和湿球温度tM tM 补充液,温度tM 空气 湿度H 温度t 干球温度t:空气的温度 湿球温度tM: 不饱和空气的湿球温度tM低于干球温度t。 形成原理(如图所示):
⚫对于某一定干球温度的湿空气,其相对湿度越低,湿球温 度值越低。对于饱和湿空气而言,其湿球温度与干球温度相等。 在稳定状态时,空气向湿纱布表面的传热速率为: Q=αA(t-tM) ( ) H , H k r t t s t w H t w w = − − 对空气~水蒸气系统而言,α/kH=1.09 气膜中水气向空气的传递速率为:N=kdA(ds -d) 在稳定状态下,穿热速率和传质速率之间的关系为:Q=NLv ⚫湿球温度实际上是湿纱布中水分的温度,而并不代表空气的 真实温度,由于此温度由湿空气的温度、湿度所决定,故称其 为湿空气的湿球温度,所以它是表明湿空气状态或性质的一种 参数。 强调:
⚫对于某一定干球温度的湿空气,其相对湿度越低,湿球温 度值越低。对于饱和湿空气而言,其湿球温度与干球温度相等。 在稳定状态时,空气向湿纱布表面的传热速率为: Q=αA(t-tM) ( ) H , H k r t t s t w H t w w = − − 对空气~水蒸气系统而言,α/kH=1.09 气膜中水气向空气的传递速率为:N=kdA(ds -d) 在稳定状态下,穿热速率和传质速率之间的关系为:Q=NLv ⚫湿球温度实际上是湿纱布中水分的温度,而并不代表空气的 真实温度,由于此温度由湿空气的温度、湿度所决定,故称其 为湿空气的湿球温度,所以它是表明湿空气状态或性质的一种 参数。 强调:
8.1.8 露点 td d d d s t s t s t P p p H , , , 0.622 − = d d d s t s t s t H H P p , , , 0.622 + = 不饱和的空气在湿含量H不变的情况下冷却,达到饱和状 态时的温度,称为该湿空气的露点(dew piont),用符号t d表示。 当空气从露点继续冷却时,其中部分水蒸汽便会以露珠的 形式凝结出来。空气的总压一定,露点时的饱和水蒸汽压ps,td 仅与空气的湿度Hs,td有关,即ps,td=f(Hs,td) 或 td= (Hs,td) 湿 度越大,t d 越大。 在露点时,空气的湿度为饱和湿度,φ=1
8.1.8 露点 td d d d s t s t s t P p p H , , , 0.622 − = d d d s t s t s t H H P p , , , 0.622 + = 不饱和的空气在湿含量H不变的情况下冷却,达到饱和状 态时的温度,称为该湿空气的露点(dew piont),用符号t d表示。 当空气从露点继续冷却时,其中部分水蒸汽便会以露珠的 形式凝结出来。空气的总压一定,露点时的饱和水蒸汽压ps,td 仅与空气的湿度Hs,td有关,即ps,td=f(Hs,td) 或 td= (Hs,td) 湿 度越大,t d 越大。 在露点时,空气的湿度为饱和湿度,φ=1
8.1.9 绝热饱和温度tas 空气 tas,Has,I2 空气 t,H,I1 补充水 tas 水 tas 绝热降温增湿过程及等焓过程 在空气绝热增湿过程中,空气失去的是显热,而得到的是汽 化水带来的潜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虽随过程的进行而变化, 但其焓值不变。 形成原理: 绝热增湿过程进行到空气被水汽 所饱和,则空气的温度不再下降, 而等于循环水的温度,称此温度为 该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用符号tas 表示,其对应的饱和湿度为Has,此 刻水的温度亦为tas
8.1.9 绝热饱和温度tas 空气 tas,Has,I2 空气 t,H,I1 补充水 tas 水 tas 绝热降温增湿过程及等焓过程 在空气绝热增湿过程中,空气失去的是显热,而得到的是汽 化水带来的潜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虽随过程的进行而变化, 但其焓值不变。 形成原理: 绝热增湿过程进行到空气被水汽 所饱和,则空气的温度不再下降, 而等于循环水的温度,称此温度为 该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用符号tas 表示,其对应的饱和湿度为Has,此 刻水的温度亦为t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