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号 辽宁省2003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L烤号未两 语文试卷 (供三年制考生使用) 总分 得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得分评卷人 、文言诗文(满分25分) 1.选择题。(6分)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弗受。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 /不知其所穷。 (2)选出对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2分) A.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阻挠) B.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 C.涵虚混太清(虚实 D.到则披草而坐(披在肩上) (3)选出对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2分) A.马作的卢飞快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思所到之处,梦境也有同样的旨趣。 C.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间真情,想辩解,又不知该怎么说。 2.按要求填空。(8分) (1)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境的诗 (2)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 的对比,下片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 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 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 句 (4)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
辽宁省 2003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 (供三年制考生使用)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20 分;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一、文言诗文(满分 25 分) 1.选择题。(6 分)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2 分) ( ) A.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弗受。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 /不知其所穷。 (2)选出对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2 分) ( ) A.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阻挠) B.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 C.涵虚.混太清(虚实) D.到则披.草而坐(披在肩上) (3)选出对句子翻译不正确 ...的一项。(2 分) ( ) A.马作的卢飞快。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心思所到之处,梦境也有同样的旨趣。 C.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间真情,想辩解,又不知该怎么说。 2.按要求填空。(8 分) (1)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诗 《 十 一 月 四 日 风 雨 大 作 》 中 也 有 一 句 描 绘 类 似 情 境 的 诗 句: 。 (2)晏殊《浣溪沙》词上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 “ 旧 ” 的 对 比 , 下 片 构 成 “ 来 ” 与 “ 去 ” 对 比 的 词 句 是: , 。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 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也 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 句 : , 。 (4)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中 的 诗 句 为 “ 冰 心 馆 ” 题 了 词 。 你 觉 得 最 有 可 能 的 一 句 座 位 号 (考号末两位) 得分 评卷人
是 (5)在我国古代,很多文人身处逆境还关心着社会,在他们的诗文中表现出了博大的 胸怀,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 有 3.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南及潇湘,迁客骚人,多汇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选文的作者范仲淹是 时期的政治家、 。(1分) 2)找出选文第二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3)在选文中的空白处填写出原句。(2分) (4)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在洞庭一湖 政通人和 而或长烟一空 春和景明 予观夫巴陵胜状 横无际涯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外与天际 (5)把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6)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 二、现代诗文阅读(满分45分) 得分评卷人」※在下面的选文(一)、(二)、(三)(四)中,由你任选其中三部分 选文来回答问题,未选部分请在相应的序号前注明“不答此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4-8题。(15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 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 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 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 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 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 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 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 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 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
是: 。 (5)在我国古代,很多文人身处逆境还关心着社会,在他们的诗文中表现出了博大的 胸怀,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 有: , ! 3.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 涯;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南及潇湘,迁客骚人,多汇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选文的作者范仲淹是 时期的政治家、 。(1 分) (2)找出选文第二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 分) 改 改 (3)在选文中的空白处填写出原句。(2 分) (4)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 分) ( ) 在洞庭一.湖 政通人和. 而或长烟一.空 春和.景明 予观.夫巴陵胜状 横无际.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外与天际. (5)把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6)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 分) 二、现代诗文阅读(满分 45 分) ※在下面的选文(一)、(二)、(三)、(四)中,由你任选..其中三部分 ..... 选文..来回答问题,未选部分请在相应的序号前注明“不答此题”。 (一)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 4—8 题。(15 分)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 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 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 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 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 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 气。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 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 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 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 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 得分 评卷人 A B C D
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 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 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 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 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 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 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 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 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 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 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 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4.选出对孔乙己主动教“我”写字的深层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A.他在故意显示自己的善良 B.他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境地是十分的孤独。 C.他在故意向孩子炫耀自己的博学 D.他在向短衣帮表示自己的轻蔑。 5.作者用深刻、生动的笔触把孔乙己介绍给了你,让你认识了他。请你结合选文说一说孔 乙己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并举例说出他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4分) 6.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 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特点的。(2分) 7.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 从哪个角度来说的。(2分) 8.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 许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语言扼要地 谈谈你的看法。(5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9-15题。(15分) 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北雁南飞,到此为止,故而得名。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 驿》中有:“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归。”柳宗元过衡山时也写下“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 前回雁时。”至于王勃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流传就更广了。为什么衡阳以南雁声 甚少?这里是有科学道理的。 竺可桢先生在他的《物候学》中说,冬初日照缩短,气温降至10℃以下,可激发北雁
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 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 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 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 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 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 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 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 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 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 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 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4.选出对孔乙己主动教“我”写字的深层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2 分) ( ) A.他在故意显示自己的善良。 B.他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境地是十分的孤独。 C.他在故意向孩子炫耀自己的博学。 D.他在向短衣帮表示自己的轻蔑。 5.作者用深刻、生动的笔触把孔乙己介绍给了你,让你认识了他。请你结合选文说一说孔 乙己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并举例说出他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4 分) 6.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选文的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 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这一特点的。(2 分) 7.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一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 从哪个角度来说的。(2 分) 8.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 许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语言扼要地 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二)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 9—15 题。(15 分) 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北雁南飞,到此为止,故而得名。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 驿》中有:“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归。”柳宗元过衡山时也写下“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 前回雁时。”至于王勃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流传就更广了。为什么衡阳以南雁声 甚少?这里是有科学道理的。 竺可桢先生在他的《物候学》中说,冬初日照缩短,气温降至 10℃以下,可激发北雁
南飞。若日照增长,气温稳定在3℃以上,可适于雁的居留。湖南地处亚热带,有趣的是正 好处于我国冬季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以南,8℃等温线以北,一月货釆均气燙 6C,冬委平均气Qc的天数10天友有,雪日5-10天,日照又比北方长。回雁峰以 北处于冬季10℃等温线以北,宜于大雁留居。洞庭渔米乡物产丰富,衡阳以北地势低平, 不仅有广阔的洞庭湖面,且沼泽港汊纵横,水库、池塘、水田密布,像明 镜 ,还有它们又极少封冻。雁是水上游禽,在 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白天在水中有鱼虾可觅,田中有遗谷可寻,夜有湖洲芦苇可栖,或饮 或啄,或嬉或栖,实在相宜。况且几经长途跋涉,体力大耗,再渡南岭,山峦起伏,水面极 少,食宿之地难寻,要远翔南海之滨,体力难持。于是大雁不再南飞,便选择洞庭湖畔安营 扎寨,乐度严冬,所以衡阳以南雁声甚少。 但雁也并非绝对不越南岭,少数雁群体力较好,有时也直飞南海之滨,也有的先在洞庭 湖畔休整,补充营养,待体力恢复后再南飞。如有大量雁群超过南岭,则可能是当年冬季洞 庭湖畔气候异常,河湖封冻,气温太低,食宿之处难寻。为了求得生存,只得继续南飞,寻 找适宜越冬场所。史料中记载我国南海之滨,也有大雁的足迹,它们应是雁群中的佼佼者了。 (选自1986年7月20日《长沙晚报》,作者张健鑫,有改动) 9.仿照文中画直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再写出两个比喻,填在文中空白处。(2分) 10.作为一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11.选文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分) 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3.选文第一段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2分) 14.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说明衡阳以南雁声甚少的?请分别概括出来。(3分) 15.选文引用了古诗文中对“衡阳雁”描写的句子。在我们学过的古代诗词中,也有类似的 句子,想一想,写在下面。(2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16-21题。(15分) 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其实,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 的主观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成功者,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成功着。我们的每一个 进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战胜的每一次困难都是成功,关键是我们自己有没有这种感受。 焦为学生,他定成了学业,升入了上一级学校,这就是成功一农民,他播下 的种子发芽了,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传人自然有人的成功,但人人同样也有凡人的 成功。 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只有影响历史、载入史册的伟业,才算是成功:也 有人认为:只有高官、领袖,只有成名成家的人,或者只有拥有百万资产的富翁,才算成功 甚至有人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将是悲剧—一后人肯定会超越 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我们说,只要你不停止,不放弃,就没有失败,失败只是暂时的停止和受挫( 受挫一次,成熟一点,理智一分,距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英国的笛福一生在事业上屡败屡战,忽而发财,忽而破产;一时受到国王的赏识
南飞。若日照增长,气温稳定在 3℃以上,可适于雁的居留。湖南地处亚热带,有趣的是正 好处于我国冬季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 0℃等温线以南,8℃等温线以北,一月份平均气温 4 —6℃,冬季日平均气温 0℃的天数 10 天左右,雪日 5—10 天,日照又比北方长。回雁峰以 北处于冬季 10℃等温线以北,宜于大雁留居。洞庭渔米乡物产丰富,衡阳以北地势低平, 不 仅 有 广 阔 的 洞 庭 湖 面 , 且 沼 泽 港 汊 纵 横 , 水 库 、 池 塘 、 水 田 密 布 , 像 明 镜, , ,还有它们又极少封冻。雁是水上游禽,在 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白天在水中有鱼虾可觅,田中有遗谷可寻,夜有湖洲芦苇可栖,或饮 或啄,或嬉或栖,实在相宜。况且几经长途跋涉,体力大耗,再渡南岭,山峦起伏,水面极 少,食宿之地难寻,要远翔南海之滨,体力难持。于是大雁不再南飞,便选择洞庭湖畔安营 扎寨,乐度严冬,所以衡阳以南雁声甚少。 但雁也并非绝对不越南岭,少数雁群体力较好,有时也直飞南海之滨,也有的先在洞庭 湖畔休整,补充营养,待体力恢复后再南飞。如有大量雁群超过南岭,则可能是当年冬季洞 庭湖畔气候异常,河湖封冻,气温太低,食宿之处难寻。为了求得生存,只得继续南飞,寻 找适宜越冬场所。史料中记载我国南海之滨,也有大雁的足迹,它们应是雁群中的佼佼者了。 (选自 1986 年 7 月 20 日《长沙晚报》,作者张健鑫,有改动) 9.仿照文中画直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再写出两个比喻,填在文中空白处。(2 分) 10.作为一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 分) 11.选文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 分) 1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 分) 13.选文第一段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2 分) 14.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说明衡阳以南雁声甚少的?请分别概括出来。(3 分) 15.选文引用了古诗文中对“衡阳雁”描写的句子。在我们学过的古代诗词中,也有类似的 句子,想一想,写在下面。(2 分) (三)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 16—21 题。(15 分) 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其实,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 的主观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成功者,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成功着。我们的每一个 进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战胜的每一次困难都是成功,关键是我们自己有没有这种感受。 作为一名学生,他完成了学业,升入了上一级学校,这就是成功。一位农民,他播下 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伟人自然有伟人的成功,但凡人同样也有凡人的 成功。 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只有影响历史、载入史册的伟业,才算是成功;也 有人认为:只有高官、领袖,只有成名成家的人,或者只有拥有百万资产的富翁,才算成功; 甚至有人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将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 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我们说,只要你不停止,不放弃,就没有失败,失败只是暂时的停止和受挫.( ), 受挫一次,成熟一点,理智一分,距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英国的笛福一生在事业上屡败屡战,忽而发财,忽而破产;一时受到国王的赏识,一
时又被捕入狱,但他从未停止奋斗和追求,最后成为著名作家。 人不是为了吃苦而生,也不是为了失败而来。人生应该是幸福、快乐的。而幸福、快 乐来源于自身的奋斗,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和追求。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很 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人生中的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 (fan),那么,幸福和 快乐就会常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变得格外地多彩和生动 生活应该是一个个成功的纪录,而决不是一次次失败的连缀;人生也应该是由无数个 成功构建而成的一个整体,只不过大小不同而已。 在更多的时候,成功只是一种感受,它无需别人的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在人生 中,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太高,也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人人都曾获得过成功。 我们应该学会品尝成功。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营养,汲 取动力,汲取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摘自2003年第4期《读者俱乐部》,作者董保纲,有改动) 16.在文中的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在横线上依据注音填出汉字。(2分) 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8.选文中画线一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分) 19.选文中说“人人都曾获得过成功”。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概括地写出你获得成功的两 个事例。(2分) (1) 20.根据你平时的积累,请分别写出有关“成功”、“幸福”、“奋斗”方面的名言警句,每方 面写出一条即可。(3分) 21.选文中提到的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其代表作品是《鲁滨孙飘流记》。——请你用简洁的 语言写出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100字左右)。(4分) (四)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22-27题。(15分) 我是在夏末秋初进了协和女子大学的校门的,在大门前抬头就看见书法家吴芝瑛女士写 的“协和女子大学校”的金字蓝底花边的匾额。走进二门,忽然看见长廊下开满了长长的 大片猩红的玫瑰花!这些玫瑰花第一次闯入了我的眼帘,从此我就一辈子爱上了这我认为是 艳冠群芳又有风骨的花朵,又似乎是她揭开了我生命中最绚烂的一页 1919年,“五四”运动起来了,我因为参加学生运动又开始写些东西。1920年,协和女 子大学同通州潞河大学和北京的协和大学合并成燕京大学,我们协和女子大学就改称“燕大 女校”。 我在燕大女校“学生自治会”里任务多得很。那时我们最热心的就是做社会福利工作, 而每兴办一项福利工作,都得“自治会”自己筹款,最方便容易的就是演戏卖票。我记得我 们演过许多莎十比亚的戏,如《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等。记得有一次鲁迅先生和俄 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来看我们的戏——我忘了是哪一出,也不知道鲁迅先生是从哪一位同学手 里买到戏票的 我和鲁迅先生只谈过一次话,还是很短的。因为我负责请名人演讲,所以请过鲁迅先生
时又被捕入狱,但他从未停止奋斗和追求,最后成为著名作家。 人不是为了吃苦而生,也不是为了失败而来。人生应该是幸福、快乐的。而幸福、快 乐来源于自身的奋斗,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和追求。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很 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人生中的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 (fān),那么,幸福和 快乐就会常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变得格外地多彩和生动。 生活应该是一个个成功的纪录,而决不是一次次失败的连缀;人生也应该是由无数个 成功构建而成的一个整体,只不过大小不同而已。 在更多的时候,成功只是一种感受,它无需别人的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在人生 中,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太高,也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人人都曾获得过成功。 我们应该学会品尝成功。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营养,汲 取动力,汲取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摘自 2003 年第 4 期《读者俱乐部》,作者董保纲,有改动) 16.在文中的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在横线上依据注音填出汉字。(2 分) 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8.选文中画线一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2 分) 19.选文中说“人人都曾获得过成功”。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概括地写出你获得成功的两 个事例。(2 分) (1) (2) 20.根据你平时的积累,请分别写出有关“成功”、“幸福”、“奋斗”方面的名言警句,每方 面写出一条即可。(3 分) 21.选文中提到的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其代表作品是《鲁滨孙飘流记》。──请你用简洁的 语言写出这部小说的内容提要(100 字左右)。(4 分) (四)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 22—27 题。(15 分) 我是在夏末秋初进了协和女子大学的校门的,在大门前抬头就看见书法家吴芝瑛女士写 的“协和女子大学校”的金字蓝底花边的匾额。走进二门,忽然看见长廊下开满了长长的一 大片猩红的玫瑰花!这些玫瑰花第一次闯入了我的眼帘,从此我就一辈子爱上了这我认为是 艳冠群芳又有风骨的花朵,又似乎是她揭开了我生命中最绚烂的一页。 1919 年,“五四”运动起来了,我因为参加学生运动又开始写些东西。1920 年,协和女 子大学同通州潞河大学和北京的协和大学合并成燕京大学,我们协和女子大学就改称“燕大 女校”。 我在燕大女校“学生自治会”里任务多得很。那时我们最热心的就是做社会福利工作, 而每兴办一项福利工作,都得“自治会”自己筹款,最方便容易的就是演戏卖票。我记得我 们演过许多莎士比亚的戏,如《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等。记得有一次鲁迅先生和俄 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来看我们的戏──我忘了是哪一出,也不知道鲁迅先生是从哪一位同学手 里买到戏票的。 我和鲁迅先生只谈过一次话,还是很短的。因为我负责请名人演讲,所以请过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