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二1煤层段 下自二1煤层底板砂岩之底,上至大占砂岩之底。平均厚度13.5m, 由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底板砂岩为粉砂 岩,夹黑色泥质条带,以层面上有较多的白云母片和与层面斜交的动 物潜穴、具良好的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为特征。二!煤层即位于本 段的顶部。 ②、大占砂岩段 下自大占砂岩(S)之底,上至香炭砂岩(Sx)之底:平均厚度约24m。 下部为大占砂岩(S),岩性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底部为细砾 岩,具正粒序和交错层理,以层面富含白云母片为特征,为一区域良 好的对比标志层,中上部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产大量植物化石, 夹煤线。 ③、香炭砂岩段 下自香炭砂岩(Sx)之底,上至瑶岭砂岩(Sy)底,平均厚22.0m。 岩性为中、细粒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产植物化石,夹薄层煤线。 以砂岩中含有较多的菱铁质假鲕为特征。 ④、小紫泥岩段 下自瑶岭砂岩(Sy)底,上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平均厚19.5m, 岩性主要为紫灰、浅紫色泥岩、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其中 以紫灰色泥色(俗称小紫泥岩)以富含鲕状菱铁质假鲕为特征:偶夹二 5煤层。 2、二叠系卡统下石盒子组Px)
8 ①、二 1煤层段 下自二1煤层底板砂岩之底,上至大占砂岩之底。平均厚度13.5m, 由灰、深灰色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底板砂岩为粉砂 岩,夹黑色泥质条带,以层面上有较多的白云母片和与层面斜交的动 物潜穴、具良好的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为特征。二 1煤层即位于本 段的顶部。 ②、大占砂岩段 下自大占砂岩(Sd)之底,上至香炭砂岩(Sx)之底;平均厚度约24m。 下部为大占砂岩(Sd),岩性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底部为细砾 岩,具正粒序和交错层理,以层面富含白云母片为特征,为一区域良 好的对比标志层,中上部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产大量植物化石, 夹煤线。 ③、香炭砂岩段 下自香炭砂岩(Sx)之底,上至瑶岭砂岩(Sy)底,平均厚 22.0m。 岩性为中、细粒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产植物化石,夹薄层煤线。 以砂岩中含有较多的菱铁质假鲕为特征。 ④、小紫泥岩段 下自瑶岭砂岩(Sy)底,上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平均厚 19.5m, 岩性主要为紫灰、浅紫色泥岩、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其中 以紫灰色泥色(俗称小紫泥岩)以富含鲕状菱铁质假鲕为特征:偶夹二 5煤层。 2、二叠系卡统下石盒子组(P1x)
本组按岩性组合共划分为四段P1x1-4),本矿区仅揭露下部两段 即Px1、P1N,分述如下: ①、下石盒子组三煤段(Px) 本段底界为砂锅窑砂岩(Ssh)之底,上界止于四底砂岩(Ss)之底, 厚70m。岩性特征:底部为浅灰色、灰白色中一粗粒石英砂岩(Ssh), 具正粒序和大型板状交错层理。下部为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俗 称大紫泥岩),中上部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局部产 植物化石夹薄煤线。 ②、下石盒子组四煤段Px) 该段底界以四底砂岩之底,上界止于四、五分界砂岩。厚68m, 岩性特征:底部为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正粒序,中型交错层理, 物成熟度低,岩屑较多,下部为紫斑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中部 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产植物化石,夹薄煤线,上部灰、 浅灰色微带绿色细砂岩夹紫斑泥岩等。 (四)、第四系 以角度不整合于各系地层之上,下部为砾石层夹黄土,砾石成份 以砂岩、灰岩为主。中部为红色粘土、亚粘土,夹钙质结核。上部为 黄色、褐色、亚砂、土。厚94~128.13m。 2.1.2构造 本区在大地构造区划中位于华北地台级),华熊台缘坳陷Ⅲ级), 渑池一确山陷褶断束Ⅲ级)。处于渑池向斜的北翼,为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270。~290°,倾向180°~200°,倾角17°~22°。 9
9 本组按岩性组合共划分为四段(P1x1-4),本矿区仅揭露下部两段 即 P1x1、P1x2,分述如下: ①、下石盒子组三煤段(P1x1) 本段底界为砂锅窑砂岩(Ssh)之底,上界止于四底砂岩(Ss)之底, 厚 70m。岩性特征:底部为浅灰色、灰白色中一粗粒石英砂岩(Ssh), 具正粒序和大型板状交错层理。下部为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俗 称大紫泥岩),中上部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局部产 植物化石夹薄煤线。 ②、下石盒子组四煤段(P1x2) 该段底界以四底砂岩之底,上界止于四、五分界砂岩。厚 68m, 岩性特征:底部为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正粒序,中型交错层理, 物成熟度低,岩屑较多,下部为紫斑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中部 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产植物化石,夹薄煤线,上部灰、 浅灰色微带绿色细砂岩夹紫斑泥岩等。 (四)、第四系 以角度不整合于各系地层之上,下部为砾石层夹黄土,砾石成份 以砂岩、灰岩为主。中部为红色粘土、亚粘土,夹钙质结核。上部为 黄色、褐色、亚砂、土。厚 94~128.13m。 2.1.2 构造 本区在大地构造区划中位于华北地台(I级),华熊台缘坳陷(II级), 渑池-确山陷褶断束(III 级)。处于渑池向斜的北翼,为一单斜构造, 地层走向 270 °~290°,倾向 180°~200°,倾角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