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 穆旦
赞美 穆旦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 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1940 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1942年 参加抗日军队,在缅甸作战,历经 艰险。1949年8月赴美留学,1953 年回国,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 革命,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诗集 有《探险队》、《穆旦诗集》、 《旗》等,此外有《欧根奥涅 金》、《唐璜》等大量译诗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 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1940 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1942年 参加抗日军队,在缅甸作战,历经 艰险。1949年8月赴美留学,1953 年回国,1958 年被指为“历史反 革命,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诗集 有《探险队》、《穆旦诗集》、 《旗》 等,此外有《欧根奥涅 金》、《唐璜》等大量译诗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穆旦随清华、北 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到千里之外 的边城昆明,后来又毅然参加中国远征军 赴缅甸作战。这些经历和烽火连天、祖国 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了对民族生存 状态的痛苦回忆,引起他对坚忍不拔的民 族性格的深思。《赞美》便是他对中华民 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热情礼赞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穆旦随清华、北 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到千里之外 的边城昆明,后来又毅然参加中国远征军 赴缅甸作战。这些经历和烽火连天、祖国 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了对民族生存 状态的痛苦回忆,引起他对坚忍不拔的民 族性格的深思。《赞美》便是他对中华民 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热情礼赞
理解和赏析 第一节诗人用密集的意象群充分 展示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参照《沁 园春长沙》对意象的选取和表达艺术 的评析,从两个角度谈谈这节中意象 群的作用
理解和赏析 一、第一节诗人用密集的意象群充分 展示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参照《沁 园春 长沙》对意象的选取和表达艺术 的评析,从两个角度谈谈这节中意象 群的作用
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 数不清的密密的村庄 河流和草原(美丽) 辽阔 鸡鸣和狗吠(动听)美丽复杂的思想 感情 野草的茫茫 热爱 呼啸这干燥的风 低压的暗云 荒凉>怨恨 单调的东流的水 压抑 痛苦 忧郁的森林 佝偻的人民 屈辱 期望 干枯的眼睛 坚强
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 数不清的密密的村庄 河流和草原(美丽) 鸡鸣和狗吠(动听) …… 辽阔 美丽 野草的茫茫 呼啸这干燥的风 低压的暗云 单调的东流的水 忧郁的森林 荒凉 压抑 佝偻的人民 干枯的眼睛 屈辱 坚强 复杂的思想 感情: 热爱 怨恨 痛苦 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