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一庐山会议的由来 回顾1959年夏的庐山会议,就不能不想起在这前后的总路线、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全民办水利、全民办钢铁等几十个全民大办,以及 神话股的农业高产卫星为主要内容的大跃进运动:以一大二公、吃饭不要 钱为主要特征的人民公社化,在极短时间内席卷神州大地。但也同样在极 短时间内暴露出它们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导 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4月上海会 议的半年中,不断纠正这些“左”的做法之后,为了进一步纠“左”,克服 混乱现象,以便继续鼓劲,继续跃进,才又举行庐山会议。可是,当彭德 怀、张闻天等对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根源有所批评时, 毛泽东就立即将会议的方向扭转过来,要打退“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猖狂 进攻”,要动员全党、全民保卫“三面红旗”了。 三面红旗当然不是突然出现的,有其必然发生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 后,为进人社会主义,毛泽东原来设想的近期目标是15年实现国家工业化 和三大改造:至于要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则认为需 要50年时间。周恩来也说过,中国工业化是10年、20年的问题,欲速则 不达,必须稳步前进。但是从1955年下半年批评农业合作化的“小脚女人” 开始,毛泽东就认为各项建设事业应当大大加快,应当不断批判右倾保守 思想,以农业改造速度促进工商业和手工业改造速度,并在总结苏联经验 教训后,社会主义建设上开始提出“多快好省”的方针。因此,1956年三 大改造的完成就过快过粗,15年的计划3年完成了。(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当时对此种快速进度尤其经济建设上的加快速度,党 中央领导内部的意见并不是完全一致的。1956年年初,周恩来提出过,既 不要犯右倾保守又不要犯急躁冒进的错误。1957年的经济建设是健康发展 的,国民收人有所增加,消灭了财政赤字。直到八大会议上,刘少奇、周 恩来、陈云、李先念等,都对克服急躁冒进做了工作。这次会议制定了一 个合乎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计划,注意到综合平衡,压缩了基建规模,控 制了过高的增长速度。但毛泽东认为1957年的增长速度低于1956年的增 长速度,出现了马鞍形,反冒进反错了,是属于方针路线性的错误。他还 认为反冒进使右派钻了空子,将经济与政治联系起来,说这是吹了一股阴 风,把多快好省、农业纲要40条和“促进委员会”吹掉了。于是,从1957 年10月三中全会开端,不断批判右倾保守,实际上否定了八大制定的正确
引论——庐山会议的由来 回顾 1959 年夏的庐山会议,就不能不想起在这前后的总路线、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全民办水利、全民办钢铁等几十个全民大办,以及 神话般的农业高产卫星为主要内容的大跃进运动;以一大二公、吃饭不要 钱为主要特征的人民公社化,在极短时间内席卷神州大地。但也同样在极 短时间内暴露出它们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导 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从 1958 年 11 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 1959 年 4 月上海会 议的半年中,不断纠正这些“左”的做法之后,为了进一步纠“左”,克服 混乱现象,以便继续鼓劲,继续跃进,才又举行庐山会议。可是,当彭德 怀、张闻天等对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根源有所批评时, 毛泽东就立即将会议的方向扭转过来,要打退“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猖狂 进攻”,要动员全党、全民保卫“三面红旗”了。 三面红旗当然不是突然出现的,有其必然发生的历史过程。新中国成立 后,为进人社会主义,毛泽东原来设想的近期目标是 15 年实现国家工业化 和三大改造;至于要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则认为需 要 50 年时间。周恩来也说过,中国工业化是 10 年、20 年的问题,欲速则 不达,必须稳步前进。但是从 1955 年下半年批评农业合作化的“小脚女人” 开始,毛泽东就认为各项建设事业应当大大加快,应当不断批判右倾保守 思想,以农业改造速度促进工商业和手工业改造速度,并在总结苏联经验 教训后,社会主义建设上开始提出“多快好省”的方针。因此,1956 年三 大改造的完成就过快过粗,15 年的计划 3 年完成了。(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当时对此种快速进度尤其经济建设上的加快速度,党 中央领导内部的意见并不是完全一致的。1956 年年初,周恩来提出过,既 不要犯右倾保守又不要犯急躁冒进的错误。1957 年的经济建设是健康发展 的,国民收人有所增加,消灭了财政赤字。直到八大会议上,刘少奇、周 恩来、陈云、李先念等,都对克服急躁冒进做了工作。这次会议制定了一 个合乎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计划,注意到综合平衡,压缩了基建规模,控 制了过高的增长速度。但毛泽东认为 1957 年的增长速度低于 1956 年的增 长速度,出现了马鞍形,反冒进反错了,是属于方针路线性的错误。他还 认为反冒进使右派钻了空子,将经济与政治联系起来,说这是吹了一股阴 风,把多快好省、农业纲要 40 条和“促进委员会”吹掉了。于是,从 1957 年 10 月三中全会开端,不断批判右倾保守,实际上否定了八大制定的正确
路线。经过1958年的南宁会议、成都会议和广州会议,为大跃进作了充分 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南宁会议上,指名批评了周恩来和陈云的反冒进, 认为泄了六亿人民的气,是犯了离右派不远的政治方向的错误。从此,“反 冒进”的声音噤若寒蝉。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千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周恩来、陈云等被迫在 大会上作了检讨。会上指责对大跃进、高指标抱怀疑态度的人为“观潮派”、 “秋后算账派”,号召在全国“拔白旗、插红旗”。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二 五计划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工业方面普遍翻了一番以上,农业 方面普遍提高了20%到50%。钢从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煤从2亿吨 提高到4亿吨,粮食从5000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这样,全党从上到下, 形成一种普遍看法: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后,在建设方面,“左”比右好,只 准反右—一反保守,不准反“左”一反冒进: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 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争速度、抢时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针。从 而以“苦战三年基本改变落后面貌”为口号,动员全国人民,以“破除消 极平衡论”、“树立积极平衡论”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理论:“以钢为纲”,“三 大元帅(钢煤粮)升帐”,“两个先行官(交通、电力)开路”,大搞群众运 动,“小土群”遍地开花等,成为实现高速度、大跃进的具体方法。到了8 月北戴河会议,要求当年钢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二五指标比三个月前 的八大二次会议,又普遍翻了一番以上,1962年比1957年的工农业指标, 要几倍、十几倍地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0%以上,基建投资年增长50% 以上。1962年指标,钢变为1亿吨,煤为11亿吨,粮食为15000亿斤。八 大二次会议提出的7年赶上英国15年赶上美国的口号,到北戴河会议,就 分别改为3年和10年了。 1958年年初,毛泽东就开始构想未来中国的理想蓝图。三四月间,先 后同陈伯达、刘少奇谈过“乡社合一”和公社的问题,4月间中央正式发出 “小社变大社”的意见。7月1日,陈伯达在北京大学作《在毛泽东同志的 旗帜下》的讲演,首次公开了毛泽东对未来中国社会的总体方案:“我们的 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交换)、学(文 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装)’组织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为我 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个讲演随即在《红旗》杂志上发表)8月初在参观 河南、山东的人民公社时,毛泽东向报社记者说了句“人民公社好”之后, 全国转瞬之间就公社化了。公社是大跃进的产物,是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 式,也是所谓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从而解放生产力的手段。当时确实从实践 到理论都这样认为:只要不断地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程度,便可以 不断加快速度,大大提高生产力。北戴河会议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还
路线。经过 1958 年的南宁会议、成都会议和广州会议,为大跃进作了充分 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南宁会议上,指名批评了周恩来和陈云的反冒进, 认为泄了六亿人民的气,是犯了离右派不远的政治方向的错误。从此,“反 冒进”的声音噤若寒蝉。1958 年 5 月,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周恩来、陈云等被迫在 大会上作了检讨。会上指责对大跃进、高指标抱怀疑态度的人为“观潮派”、 “秋后算账派”,号召在全国“拔白旗、插红旗”。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二 五计划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工业方面普遍翻了一番以上,农业 方面普遍提高了 20%到 50%。钢从 1200 万吨提高到 3000 万吨,煤从 2 亿吨 提高到 4 亿吨,粮食从 5000 亿斤提高到 7000 亿斤。这样,全党从上到下, 形成一种普遍看法: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后,在建设方面,“左”比右好,只 准反右——反保守,不准反“左”——反冒进;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 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争速度、抢时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针。从 而以“苦战三年基本改变落后面貌”为口号,动员全国人民,以“破除消 极平衡论”、“树立积极平衡论”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理论;“以钢为纲”,“三 大元帅(钢煤粮)升帐”,“两个先行官(交通、电力)开路”,大搞群众运 动,“小土群”遍地开花等,成为实现高速度、大跃进的具体方法。到了 8 月北戴河会议,要求当年钢翻一番,达到 1070 万吨。二五指标比三个月前 的八大二次会议,又普遍翻了一番以上,1962 年比 1957 年的工农业指标, 要几倍、十几倍地增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40%以上,基建投资年增长 50% 以上。1962 年指标,钢变为 1 亿吨,煤为 11 亿吨,粮食为 15000 亿斤。八 大二次会议提出的 7 年赶上英国 15 年赶上美国的口号,到北戴河会议,就 分别改为 3 年和 10 年了。 1958 年年初,毛泽东就开始构想未来中国的理想蓝图。三四月间,先 后同陈伯达、刘少奇谈过“乡社合一”和公社的问题,4 月间中央正式发出 “小社变大社”的意见。7 月 1 日,陈伯达在北京大学作《在毛泽东同志的 旗帜下》的讲演,首次公开了毛泽东对未来中国社会的总体方案:“我们的 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交换)、学(文 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装)’组织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为我 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个讲演随即在《红旗》杂志上发表)8 月初在参观 河南、山东的人民公社时,毛泽东向报社记者说了句“人民公社好”之后, 全国转瞬之间就公社化了。公社是大跃进的产物,是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 式,也是所谓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从而解放生产力的手段。当时确实从实践 到理论都这样认为:只要不断地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程度,便可以 不断加快速度,大大提高生产力。北戴河会议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还
同共产主义联系起来,明确说道,这首先是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速度, 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做积极准备: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是三四年或五六年之事: 应通过公社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由于有了大公社这种 政社合一,熔工农商学兵于一炉的组织,决议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 现,己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毛泽东这时正式谈到破除资产阶级 法权的问题,设想公社应当实行平等的分配,无甚差别的物质生活:还谈 到进城以后,改供给制为工资制是失策,是倒退,是向资产阶级让步。随 后,全国一哄而起,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的供给制。(“吃 饭不要钱”最早是由柯庆施提出来的)城市公社也认为是势在必行。 由于高举三面红旗,高指标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共产风等,随着 很快在全国刮起来了。1958年6月份开始,河南放小麦亩产卫星从2000 多斤放到7000多斤。接着是湖北等省放水稻卫星,亩产多少万斤的消息,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作通栏套红标题予以报道。安徽、江苏、湖北、河 南宣布为早稻千斤省。四川、河南。安徽、甘肃四省人均粮食产量,宣布 超过千斤。随后就放钢铁卫星。日产生铁,先是河南鲁山1000吨,禹县4000 吨,接着是广西鹿寨20万吨,广东87万吨,后来河南产钢三天300万吨。 河北徐水县3个月苦战,基本消灭了水旱两灾。河南半年实现了水利化。 有的地方40天实现绿化,实现“四无”(无麻雀、老鼠、苍蝇、蚊子)。凡 事都“化”:“车子化”、“滚珠轴承化”。“绳索牵引(耕地)化”、“机械化”… 凡事“全民大办”:全民办钢、办电、办铝、办煤窑、办铁路、办教育、办 大学、办哲学、办文艺、办体育,直到全民写诗,人人当作家。建成第一 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就说成是我国己跨进了原子能时代。总之,一切大 跃进,比学赶帮超。 当然,三面红旗是由急于求成的思想而来的。急于求成是为了迅速改变 中国贫穷落后的状态。穷则思变,所谓一穷二白正是大跃进的动力。中国 百年落后总是挨打,“开除球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 影在笼罩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人家看不起我们,主要是由于 我们钢铁、机械、粮食少了”,这种种因素,都驱使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 谋求尽快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同时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人类的进步事业 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年此种雄心壮志和满腔热情,确实感动了广大党员和 人民群众。 新中国成立前的28年,在中国这样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农民大 国,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确实难而又难,尤其是要 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错误领导作斗争,最为不易:其实践和理论的正确, 举世公认。在这漫长的28年中,历经无数艰难曲折,可以说,毛泽东从不
同共产主义联系起来,明确说道,这首先是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速度, 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做积极准备;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是三四年或五六年之事; 应通过公社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由于有了大公社这种 政社合一,熔工农商学兵于一炉的组织,决议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 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毛泽东这时正式谈到破除资产阶级 法权的问题,设想公社应当实行平等的分配,无甚差别的物质生活;还谈 到进城以后,改供给制为工资制是失策,是倒退,是向资产阶级让步。随 后,全国一哄而起,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的供给制。(“吃 饭不要钱”最早是由柯庆施提出来的)城市公社也认为是势在必行。 由于高举三面红旗,高指标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共产风等,随着 很快在全国刮起来了。1958 年 6 月份开始,河南放小麦亩产卫星从 2000 多斤放到 7000 多斤。接着是湖北等省放水稻卫星,亩产多少万斤的消息,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作通栏套红标题予以报道。安徽、江苏、湖北、河 南宣布为早稻千斤省。四川、河南。安徽、甘肃四省人均粮食产量,宣布 超过千斤。随后就放钢铁卫星。日产生铁,先是河南鲁山 1000 吨,禹县 4000 吨,接着是广西鹿寨 20 万吨,广东 87 万吨,后来河南产钢三天 300 万吨。 河北徐水县 3 个月苦战,基本消灭了水旱两灾。河南半年实现了水利化。 有的地方 40 天实现绿化,实现“四无”(无麻雀、老鼠、苍蝇、蚊子)。凡 事都“化”:“车子化”、“滚珠轴承化”。“绳索牵引(耕地)化”、“机械化”…… 凡事“全民大办”:全民办钢、办电、办铝、办煤窑、办铁路、办教育、办 大学、办哲学、办文艺、办体育,直到全民写诗,人人当作家。建成第一 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就说成是我国已跨进了原子能时代。总之,一切大 跃进,比学赶帮超。 当然,三面红旗是由急于求成的思想而来的。急于求成是为了迅速改变 中国贫穷落后的状态。穷则思变,所谓一穷二白正是大跃进的动力。中国 百年落后总是挨打,“开除球籍”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 影在笼罩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人家看不起我们,主要是由于 我们钢铁、机械、粮食少了”,这种种因素,都驱使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 谋求尽快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同时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人类的进步事业 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年此种雄心壮志和满腔热情,确实感动了广大党员和 人民群众。 新中国成立前的 28 年,在中国这样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农民大 国,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确实难而又难,尤其是要 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错误领导作斗争,最为不易;其实践和理论的正确, 举世公认。在这漫长的 28 年中,历经无数艰难曲折,可以说,毛泽东从不
轻敌,始终是兢兢业业,谦虚谨慎的。如在军事上,从不言决战,直到辽 沈战役之后,才准备与敌人决战。当然,这也同头顶三座大山,内外敌人 强大,还有共产国际与斯大林的干预这些巨大的客观因素制约有关。这28 年,毛泽东确实成为全党的表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 开国之后,内外情况起了根本变化。抗美援朝胜利,证明美帝也不过如此: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斯大林盖子被揭开:三年经济好转,建设顺利进行: 一连串的胜利,尤其三大改造3年完成,似乎客观上失去任何制约。于是, 一切困难逐渐不在话下。加之,党与个人的威信空前提高,人人由衷地高 唱《东方红》。这种种主客观形势的变化,使得毛泽东开始不谦虚谨慎了, 个人的独断专行日渐发展起来。一穷二白不认为是困难,反而认为“好画 最新最美的图画”:革命中经历过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现在建设时期可 以重现了:搞经济应当“势如破竹”,“高屋建瓴”,“一气呵成为好”。这样, 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为只要“政治挂帅”,就可以无视经济工作本 身内在的规律。于是,随意搬用革命战争时期的各种经验,乃至将阶级斗 争的方法,如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也应用于经济建设。“六亿神 州尽舜尧”,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 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希望革命(和建设)迅速取得胜利这种急性病,井不是从毛泽东开的头。 马克思和思格斯的著作中就反映过这种情绪:似乎欧洲的革命危机己经迫 在眉睫。列宁更是论证了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它的最后阶段:曾将第一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和匈牙利等地出现的一些革命行动,看做全欧洲革命 的开端。在苏联国内战争开始时推行的军事共产主义,就包含有直接向共 产主义过渡的因素。这种“过渡”方式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后,才不得不转 而采取“新经济政策”。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总结了这个教训: “我们原来打算(或许更确切些说,我们是没有充分根据地假定)直接用 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 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要经 过多年的准备工作),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系列过渡阶段。” “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 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这说明, 列宁确实有过直接过渡的意愿,而且列宁也并不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多 么遥远的事情。他在1920年讲的《青年团的任务》中排了这样一个时间表: “现在已经五十岁左右的这一代人,是不能希望看到共产主义社会了,那 时候他们都死了。至于现在十五岁的这一代人,就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社会, 也要亲身建设这个社会。”据列宁的设想:“再过一二十年就会生活在共产
轻敌,始终是兢兢业业,谦虚谨慎的。如在军事上,从不言决战,直到辽 沈战役之后,才准备与敌人决战。当然,这也同头顶三座大山,内外敌人 强大,还有共产国际与斯大林的干预这些巨大的客观因素制约有关。这 28 年,毛泽东确实成为全党的表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 开国之后,内外情况起了根本变化。抗美援朝胜利,证明美帝也不过如此;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斯大林盖子被揭开;三年经济好转,建设顺利进行; 一连串的胜利,尤其三大改造 3 年完成,似乎客观上失去任何制约。于是, 一切困难逐渐不在话下。加之,党与个人的威信空前提高,人人由衷地高 唱《东方红》。这种种主客观形势的变化,使得毛泽东开始不谦虚谨慎了, 个人的独断专行日渐发展起来。一穷二白不认为是困难,反而认为“好画 最新最美的图画”;革命中经历过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现在建设时期可 以重现了;搞经济应当“势如破竹”,“高屋建瓴”,“一气呵成为好”。这样, 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为只要“政治挂帅”,就可以无视经济工作本 身内在的规律。于是,随意搬用革命战争时期的各种经验,乃至将阶级斗 争的方法,如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也应用于经济建设。“六亿神 州尽舜尧”,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 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希望革命(和建设)迅速取得胜利这种急性病,井不是从毛泽东开的头。 马克思和思格斯的著作中就反映过这种情绪:似乎欧洲的革命危机已经迫 在眉睫。列宁更是论证了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它的最后阶段;曾将第一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和匈牙利等地出现的一些革命行动,看做全欧洲革命 的开端。在苏联国内战争开始时推行的军事共产主义,就包含有直接向共 产主义过渡的因素。这种“过渡”方式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后,才不得不转 而采取“新经济政策”。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总结了这个教训: “我们原来打算(或许更确切些说,我们是没有充分根据地假定)直接用 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 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要经 过多年的准备工作),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系列过渡阶段。” “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 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这说明, 列宁确实有过直接过渡的意愿,而且列宁也并不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多 么遥远的事情。他在 1920 年讲的《青年团的任务》中排了这样一个时间表: “现在已经五十岁左右的这一代人,是不能希望看到共产主义社会了,那 时候他们都死了。至于现在十五岁的这一代人,就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社会, 也要亲身建设这个社会。”据列宁的设想:“再过一二十年就会生活在共产
主义社会里。” 斯大林1936年就宣布,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社会。1939年宣布,三个 五年计划时期内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1952 年又宣布,苏联已处于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隔得远了。外部的直接刺激是赫鲁晓夫。 1957年毛泽东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在这以前不久,苏联成功 地将两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人宇宙空间的轨道上,开始了人类的太空时代。 《人民日报》曾称赞此事:“几十天中间,把整个世界形势的面貌改变了。” 在庆典活动期间,赫鲁晓夫提出了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的口号。既然第一 号社会主义国家要在15年内赶超第一号资本主义国家,那么,作为无产阶 级国际主义的义务,第二号社会主义国家也应当在15年内赶超第二号资本 主义国家。于是毛泽东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不但要同资本主 义国家比,而且就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似乎也可以比一比。八届三中全 会上,毛泽东就说出过这个意思:“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苏联走过的弯路避开, 比苏联搞的速度更要快一点,比苏联的质量更要好一点?应当争取这个可 能。”后来就更异想天开,说是进入共产主义我们不抢先,进入了也不宣布 为好。 希望国家的建设事业更快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一种良好的愿望本来无 可非议,只会受到人们的赞许。而且在一定限度内事在人为,只要组织得 好,避免失误,再加上机遇,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是可以比较快 一些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怎样把速度适当提高的办法。 可是,速度的快慢,只能在有限的幅度内摆动,归根到底,它不能不受到 原有基础、资源、技术。人的素质等条件,以及经济活动自身规律的制约。 当年毛泽东完全不顾主客观条件,只凭良好的愿望,把人的能动作用无限 夸大,结果只能事与愿违了。 作为大跃进的组织形式是人民公社。在毛泽东的晚年,他曾批判所谓的 “唯生产力论”,公社则可以看做是鼓吹“唯生产关系论”的。他对不断改 革生产关系,可以说是锲而不舍地执著。公社虽然是在很短时间里突然出 现的,但是它在毛泽东的思想里却是蕴蓄己久的。在《学生时代的毛泽东》 一文中,我曾说过,“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早年所受的芜杂的思 想影响,终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由于思想往往是‘先人为主’的,彻底 清理极为不易。青年时代的思想初恋,似乎在晚年又燃起了某种‘怀旧’ 之情”。1919年12月出版的《湖南教育月刊》第1卷第2号上发表的毛泽 东《学生之工作》一文,反映了这种“思想初恋”:“我数年来梦想新社会 生活,而没有办法。1918年春季,想邀数朋友,在省城对岸岳麓山设工读
主义社会里。” 斯大林 1936 年就宣布,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社会。1939 年宣布,三个 五年计划时期内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1952 年又宣布,苏联已处于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隔得远了。外部的直接刺激是赫鲁晓夫。 1957 年毛泽东赴苏联参加十月革命 40 周年庆典。在这以前不久,苏联成功 地将两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人宇宙空间的轨道上,开始了人类的太空时代。 《人民日报》曾称赞此事:“几十天中间,把整个世界形势的面貌改变了。” 在庆典活动期间,赫鲁晓夫提出了 15 年赶上和超过美国的口号。既然第一 号社会主义国家要在 15 年内赶超第一号资本主义国家,那么,作为无产阶 级国际主义的义务,第二号社会主义国家也应当在 15 年内赶超第二号资本 主义国家。于是毛泽东提出 15 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不但要同资本主 义国家比,而且就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似乎也可以比一比。八届三中全 会上,毛泽东就说出过这个意思:“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苏联走过的弯路避开, 比苏联搞的速度更要快一点,比苏联的质量更要好一点?应当争取这个可 能。”后来就更异想天开,说是进入共产主义我们不抢先,进入了也不宣布 为好。 希望国家的建设事业更快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一种良好的愿望本来无 可非议,只会受到人们的赞许。而且在一定限度内事在人为,只要组织得 好,避免失误,再加上机遇,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是可以比较快 一些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怎样把速度适当提高的办法。 可是,速度的快慢,只能在有限的幅度内摆动,归根到底,它不能不受到 原有基础、资源、技术。人的素质等条件,以及经济活动自身规律的制约。 当年毛泽东完全不顾主客观条件,只凭良好的愿望,把人的能动作用无限 夸大,结果只能事与愿违了。 作为大跃进的组织形式是人民公社。在毛泽东的晚年,他曾批判所谓的 “唯生产力论”,公社则可以看做是鼓吹“唯生产关系论”的。他对不断改 革生产关系,可以说是锲而不舍地执著。公社虽然是在很短时间里突然出 现的,但是它在毛泽东的思想里却是蕴蓄已久的。在《学生时代的毛泽东》 一文中,我曾说过,“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早年所受的芜杂的思 想影响,终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由于思想往往是‘先人为主’的,彻底 清理极为不易。青年时代的思想初恋,似乎在晚年又燃起了某种‘怀旧’ 之情”。1919 年 12 月出版的《湖南教育月刊》第 1 卷第 2 号上发表的毛泽 东《学生之工作》一文,反映了这种“思想初恋”:“我数年来梦想新社会 生活,而没有办法。1918 年春季,想邀数朋友,在省城对岸岳麓山设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