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 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 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 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 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 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 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 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 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 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 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 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 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 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 “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 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 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 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 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
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 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 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 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 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 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 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 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 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 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 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 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 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 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 “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 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 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 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 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
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 “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 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 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 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 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 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 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 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 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 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 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 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 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平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 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一花落 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 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 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 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
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 “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 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 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 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 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 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 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 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 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 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 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 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 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平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 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 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 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 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 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
“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 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 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 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一一不绝如 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 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 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 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 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 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 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 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 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 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 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 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 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 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
“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 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 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 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 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 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 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 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 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 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 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 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 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 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 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 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 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 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
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 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 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 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 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 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 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 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 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 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 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又说“这是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 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 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 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 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爱情和相思,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没有哪一代人
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 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 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 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 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 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 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 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 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 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 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又说“这是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 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 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 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 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爱情和相思,是人类文学永恒的主题,没有哪一代人
能避开,古今中外,真正避开了的只有六七十年代中 国“八大样板戏”。样板戏中除《智取威虎山》里李 勇奇有个妻子一出场就遭土匪枪杀外,八部戏剧再没 有一对夫妻,也没有一对情人。 面对如此美丽的图画,面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 中体现出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而许真的是“乐极生悲”吧,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 发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是如此的美丽,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
能避开,古今中外,真正避开了的只有六七十年代中 国“八大样板戏”。样板戏中除《智取威虎山》里李 勇奇有个妻子一出场就遭土匪枪杀外,八部戏剧再没 有一对夫妻,也没有一对情人。 面对如此美丽的图画,面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 中体现出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而许真的是“乐极生悲”吧,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 发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是如此的美丽,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