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可以说,对月的发问,是人类探索宇 宙奥秘、思考人生哲理的开端。 下面,诗人从疑问而转入阐发感慨:“人生代代无穷 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 流水。”人类的生存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但江月却 年一年没有变化,她大概是在等什么人吧?等来等 去,始终也没有等到,只看见长江日复一日、年复 年地送走东去的流水。我认为,对这四句诗应从三个 角度来解读。第一个角度是从哲理的角度,在永恒的 人类、永恒的明月、永恒的流水面前,一个人的生命 只是瞬间,人生易老啊!惜时的主题又一次得到了体 现。第二个角度是抒情的角度,写江月待人,实际上 是写月下的人在等待。也许是漂泊的诗人自己在等待 见到家中的亲人,也许是家中的亲人在等待远出的诗 人赶快回家。相思的主题也得到了体现。第三个角度 是抒情模式的角度,包括两个方面,1、内情外化的 抒情模式。不写人的等待,而写月在等待,这是古诗 中典型的内情外化的抒情模式,我们可以随便举几个 例子,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岑参 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范仲淹的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轼 的“明月夜,短松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水调歌头》”可以说,对月的发问,是人类探索宇 宙奥秘、思考人生哲理的开端。 下面,诗人从疑问而转入阐发感慨:“人生代代无穷 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 流水。”人类的生存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但江月却 一年一年没有变化,她大概是在等什么人吧?等来等 去,始终也没有等到,只看见长江日复一日、年复一 年地送走东去的流水。我认为,对这四句诗应从三个 角度来解读。第一个角度是从哲理的角度,在永恒的 人类、永恒的明月、永恒的流水面前,一个人的生命 只是瞬间,人生易老啊!惜时的主题又一次得到了体 现。第二个角度是抒情的角度,写江月待人,实际上 是写月下的人在等待。也许是漂泊的诗人自己在等待 见到家中的亲人,也许是家中的亲人在等待远出的诗 人赶快回家。相思的主题也得到了体现。第三个角度 是抒情模式的角度,包括两个方面,1、内情外化的 抒情模式。不写人的等待,而写月在等待,这是古诗 中典型的内情外化的抒情模式,我们可以随便举几个 例子,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岑参 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范仲淹的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轼 的“明月夜,短松冈”,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主客观 悖反的抒情模式。等待,是人的主观努力,包含着主 观愿望;等到的是什么呢?是眼前不舍昼夜的东去流 水,这是客观的结果。主客观的背反,使得这种等待 相思的痛楚之情更加深刻,也更加感人。这种抒情模 式在古人的笔下也可以找出例证,如“梳洗罢,独倚 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独倚 望江楼”在等待,这是主观努力,“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客观结果。再如柳永的“想家人, 妆楼宇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妆楼颙望” 是主观努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是客观的结果。 这两组诗句也都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悖反。在这首诗 的后文中,我们还要遇到运用这种抒情模式的诗句。 以上是第二层,主要是借月阐理,兼有抒情,突出写 了“月之问”(幻灯片)。细细品味这一层的哲理,应 该包含三层意思:1、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 易逝;2、月的圆满与人的孤独无依;3、月之有情和 人生的残酷无情。这一层里的抒情,还有向下文集中 写相思的过渡作用。下文是怎样集中抒写相思之情的 呢?看诗的第三层。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
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主客观 悖反的抒情模式。等待,是人的主观努力,包含着主 观愿望;等到的是什么呢?是眼前不舍昼夜的东去流 水,这是客观的结果。主客观的背反,使得这种等待 相思的痛楚之情更加深刻,也更加感人。这种抒情模 式在古人的笔下也可以找出例证,如“梳洗罢,独倚 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独倚 望江楼”在等待,这是主观努力,“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客观结果。再如柳永的“想家人, 妆楼宇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妆楼颙望” 是主观努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是客观的结果。 这两组诗句也都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悖反。在这首诗 的后文中,我们还要遇到运用这种抒情模式的诗句。 以上是第二层,主要是借月阐理,兼有抒情,突出写 了“月之问”(幻灯片)。细细品味这一层的哲理,应 该包含三层意思: 1、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 易逝;2、月的圆满与人的孤独无依;3、月之有情和 人生的残酷无情。这一层里的抒情,还有向下文集中 写相思的过渡作用。下文是怎样集中抒写相思之情的 呢?看诗的第三层。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
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云”飘忽,象征了“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 枫浦”是地名,但这里并不确指,是泛指离别之地, 且古诗文中“枫”、“浦”本就是离别伤情之所。白云 一片悠悠飘去,本来就足以牵动人的离愁,何况是在 浦口,青绿的枫叶点缀其间,更增添了许多愁绪。“明 月楼”,指思妇的闺楼。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 着一叶扁舟在外飘荡呢?哪家的思妇又是在哪座楼 上想念着他呢?诗人由江边青枫浦上远去的白云,想 到扁舟离家的游子。一句写游子,一句写思妇,同 种离愁别绪,从两方面落笔,颇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谁家”与“何处”是互文见义,由一家一处联想到 人间千千万万家的离愁别恨,“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往复回环。这是一种诗意的痛苦,发自内心, 缠绵悱恻,可谓“不思量,自难忘”,可谓“剪不 断,理还乱”。 接下来“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 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从思妇方面来写。曹植 的《七哀》诗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 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张若虚化用这几句的意思, 对月光作了更细致的描写: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 思妇作伴,总在她的闺楼上徘徊着不肯离去,想必已
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云”飘忽,象征了“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 枫浦”是地名,但这里并不确指,是泛指离别之地, 且古诗文中“枫”、“浦”本就是离别伤情之所。白云 一片悠悠飘去,本来就足以牵动人的离愁,何况是在 浦口,青绿的枫叶点缀其间,更增添了许多愁绪。“明 月楼”,指思妇的闺楼。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 着一叶扁舟在外飘荡呢?哪家的思妇又是在哪座楼 上想念着他呢?诗人由江边青枫浦上远去的白云,想 到扁舟离家的游子。一句写游子,一句写思妇,同一 种离愁别绪,从两方面落笔,颇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谁家”与“何处”是互文见义,由一家一处联想到 人间千千万万家的离愁别恨, “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往复回环。这是一种诗意的痛苦,发自内心, 缠绵悱恻,可谓“不思量,自难忘” ,可谓“剪不 断,理还乱”。 接下来“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 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从思妇方面来写。曹植 的《七哀》诗说:“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 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张若虚化用这几句的意思, 对月光作了更细致的描写: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 思妇作伴,总在她的闺楼上徘徊着不肯离去,想必已
照上她的梳妆台了。在这里,诗人将“月”拟人化, 写月之“徘徊”,既写出了月的自然属性,光影明灭, 浮云游弋;又赋予月光人性,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 寂寞,久久在楼上徘徊而不忍离去。月光照在门帘上, 卷也卷不去;照在捣衣砧上,拂了却又来。她是那样 的依人,却又那样的恼人,使思妇无法忘记在这同 轮明月之下的远方的亲人: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 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一轮明月同照两地,就和我 想念你一样,你一定也在望着明月想念我。有明月像 镜子似地悬在中间,我们互相望着,但彼此的呼唤是 听不到的。我愿随着月光投入你的怀抱,但我们相距 太远了。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 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的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 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跟前, 我又怎么能够和你相见呢?“雁”和“鱼”在古代 都和相思有关,成语有“鸿雁传书”;古诗中有“为 我双鲤鱼”的句子,古人把木片刻成鱼型,两片一合, 中间夹书信,外边系红绸,鱼就是信封。 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天的思念之情 无法排遣,便自然进入了梦境。接下来“昨夜闲潭 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
照上她的梳妆台了。在这里,诗人将“月”拟人化, 写月之“徘徊”,既写出了月的自然属性,光影明灭, 浮云游弋;又赋予月光人性,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 寂寞,久久在楼上徘徊而不忍离去。月光照在门帘上, 卷也卷不去;照在捣衣砧上,拂了却又来。她是那样 的依人,却又那样的恼人,使思妇无法忘记在这同一 轮明月之下的远方的亲人: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 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一轮明月同照两地,就和我 想念你一样,你一定也在望着明月想念我。有明月像 镜子似地悬在中间,我们互相望着,但彼此的呼唤是 听不到的。我愿随着月光投入你的怀抱,但我们相距 太远了。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 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的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 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跟前, 我又怎么能够和你相见呢? “雁”和“鱼”在古代 都和相思有关,成语有“鸿雁传书”;古诗中有“为 我双鲤鱼”的句子,古人把木片刻成鱼型,两片一合, 中间夹书信,外边系红绸,鱼就是信封。 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天的思念之情 无法排遣,便自然进入了梦境。接下来 “昨夜闲潭 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
月复西斜”,为了押韵,我把这个字读成了古音“xia”, 其实应该读“xie”。这几句诗,写思妇回想昨夜的梦 境:闲潭落花,春过已半,可惜丈夫还不回来。江水 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 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这 四句把梦境与实境结合在一起写,是梦是醒,思妇自 己也分辨不清了 最后一段,天已快亮:“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 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斜 月沉沉,渐渐淹没在海雾之中,月光下的一切也渐渐 隐去了,好像一幕戏完了以后合上幕布一样。这整夜 的相思,这如梦的相思,怎样排遣呢?游子思妇 在北方的“碣石”一在南方的“潇湘”,地北天南, 空间距离越远,心理距离就会越近,思念之情便又加 深一层。想到这里,诗人早已是归心似箭了,诗的最 后两句说:不知道今夜有几人趁着月华回家了!他那 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 之上。 后边这20句,是诗的第三层,集中写了相思之情, 突出了“月之情”。1、虚实相生。2、凝结主题。〈幻 灯片〉相思之情是一组虚实对应,写游子对妻子的思 念之情,是实写;写妻子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是虚写
月复西斜”,为了押韵,我把这个字读成了古音“xia”, 其实应该读“xie”。这几句诗,写思妇回想昨夜的梦 境:闲潭落花,春过已半,可惜丈夫还不回来。江水 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 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相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这 四句把梦境与实境结合在一起写,是梦是醒,思妇自 己也分辨不清了。 最后一段,天已快亮:“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 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斜 月沉沉,渐渐淹没在海雾之中,月光下的一切也渐渐 隐去了,好像一幕戏完了以后合上幕布一样。这整夜 的相思,这如梦的相思,怎样排遣呢?游子思妇,一 在北方的“碣石”一在南方的“潇湘”,地北天南, 空间距离越远,心理距离就会越近,思念之情便又加 深一层。想到这里,诗人早已是归心似箭了,诗的最 后两句说:不知道今夜有几人趁着月华回家了!他那 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 之上。 后边这 20 句,是诗的第三层,集中写了相思之情, 突出了“月之情”。1、虚实相生。2、凝结主题。〈幻 灯片〉相思之情是一组虚实对应,写游子对妻子的思 念之情,是实写;写妻子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是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