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更有好处。 请“不是教师”先生想一想,倘若您的领导每天恨您工作能力不强, 恨您对差生不能药到病除,恨您管理班级不能举重若轻,恨您不是科研型 教师,恨您不是学者型教师,恨您不是教育家,恨您不能给领导挣面子 创牌子。您将作何感想? 您会因此而迅速提高自身素质吗?您会更佩服这样的领导、更愿意听 从他的教诲吗?您会因为领导如此恨您而爱他吗?总而言之,领导能把您 “恨”成“钢”吗? 这么一想,可能就清醒多了。您就明白当您恨学生的时候,他们会是 什么感觉了,您也就知道您的这种恨对学生会有什么实际作用了。 面对不顺心的学生,重要的不是我们自己的感觉,而是他们的感觉。 决定他们下一步如何动作的,不是我们的心态,而是他们的心态。 因此恕我直言,“不是教师”先生的这首“长恨歌”,完全于事无补。 这就好像一位医生,面对病人,长吟道:“我恨心脏病啊!我恨肝炎 啊!我恨关节炎啊!我恨 下面对歌词略做非抒情型的点评,供参考。 一恨学生常常好心当作驴肝肺! 如果教师的好心不被学生理解,那光责怪学生一方是没有用处的。学生 必须理解教师的心,这是一种不合理要求。人与人要是如此容易互相理解 那教育也未免太简单了。再说,教师理解学生吗?教师之间互相理解吗? 二恨学生常常阳奉阴违两面派! ⊥今天怎样做教师
学生如果发现谁表里如一谁倒霉,谁两面派谁占便宜。那么经过多年 的训练,他们肯定会都不同程度地变成两面派。如此光恨学生是不行的, 说不定我们自己也在促使他们说谎呢!我们自己就都是“一面派”?公开 课不作假吗? 三恨学生常常狡辩无赖不认账! 如果“坦白从严,抗拒从宽”,那聪明的学生就学会赖账了 四恨学生常常明知故犯耍赖皮! 明知故犯是学生的常态,“不知”而犯的错误在学生的错误中反而不占多 数。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事事费力帮学生“分辨是非”了。哪个学生不知道 上课不该说话?他之所以还说,有别的原因,你要解决问题,就要在那个原因 上下功夫。感叹学生“明知故犯”,完全是浪费精力,浪费感情。 五恨学生常常无心向学无志趣! 当你讨厌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有人表示“恨”你的这种“讨厌”,你 会因此而改弦更张吗?恨不能使孩子爱学习。爱一般是由爱引起的,不是 由恨引起的。 六恨学生常常逃避责任不诚实! 让他承担责任,他才能增强责任感;让他承担他承受得了的责任,他 才能增强责任感。恨,在这里也没有用处。 七恨学生常常胸无大志做混混! 大志”是由“小志”变来的,是由各种“小成功”培育起来的。如 果一个孩子从来很少成功,你就无法要求他立大志,因为这对于他是没有 意义的,那“大志”“立”在什么地方?所以,要学生立大志,就要极其 第一部分|教师问题
耐心地帮助他取得小成功,慢慢培养其自信。恨则无用。 八恨学生常常一意孤行不听劝! 先想想我们自己是否总是固执地用简单的模式教育学生。如果是这样 的,那在学生眼里,“一意孤行”者首先不是他自己,而是我们!我的经 验,教师常常比学生更不听劝。 九恨学生常常无中生有骗老师! 情况不清,不擅作点评。 十恨学生常常惟我独尊玩潇洒! 我们会发现,在多数情况下,教师比学生更加“惟我独尊”。如果学 生说“我的惟我独尊是跟您学的”,我们如何回答? 我恨学生,真真是恨铁不成钢! 有一本小说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是不是要写一本《钢铁是 怎样“恨”成的》?合逻辑吗? 2004.10.8 【案例5】 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老师 回顾这一学期的失败,我还是应该感激一切。这一学期的教学比 我前十年的教学总和都更让我明白什么叫教育。在公立学校里,在带好几 个班并且每班人数80个左右的时候,我其实从未具体地关心过大多数学生 今天怎样做教师 14
的心灵。也就是说,在公立学校,我首先是一个学科老师而不是教育者, 我每天大量的时间是用来备课而不是与学生交谈,我只考虑我提供什么而 很少考虑学生需要什么。但在私立学校,这一切颠倒过来了,我不得不把 更大量的时间花在与学生的沟通上,而用在备课上的时间却大大缩减了。 我曾经为此抱怨,但现在看来,我花在与学生沟通上的时间不是太少,而 是严重不足。我渐渐地明白,老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 老师。所以我这半年来依然沿袭的是公立学校的思维,与学生之间缺乏沟 通,缺乏相互的理解,结果我对学生的爱与关心不能被学生感觉到,这是 个严重的问题。而这段经历告诉我的另一个道理是,所谓的专业化,并 不是知识化,老师的专业化应该首先指一种人际沟通的能力,其次才是学 科知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该是教学能力的首要因素。从传统学科教师 的角度讲,我是个相当优秀的教师,但是从教师专业化角度讲,我其实并 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我的身上有着太多的缺点。这些缺点能不能补上, 是一个问题。(铁皮鼓) 【点评】 做“目中有人”的教师 我正在拜读铁皮鼓老师的教育日记。铁皮鼓老师总是隔一段时间就把 原生态的教育日记发给我,其行文不择地而出,波涛恣肆,仪态万方 我总的感觉是,遇上铁皮鼓这样的老师,学生真是有福气。 铁皮鼓老师对学生素养期待甚高,甚至有点着急。我看过这些学生的 第一部分教师问题 15
很多随笔,颇有思想,虽然未必是他们自己的独立思想,但确是有一定深 度的。可是铁皮鼓老师还是觉得他们不明白。我想这是由于铁皮鼓老师离 学生太近了。等到将来回过头来看这些学生的进步速度时,回过头来看教 师对学生灵魂的影响时,铁皮鼓老师一定会感到,自己没有虚度年华。 铁皮鼓老师对自己的要求近于苛刻。他有非常可贵的反思精神。他关 于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教师角色区别的思考,关于教育者与学科教师区别 的思考,都对人很有启发。 从教育角度说,我觉得私立学校可能比公立学校更锻炼人,普通学校 可能比重点学校更锻炼人,差生可能比好学生更锻炼人。学生距离“学习 机器”越远,他的人性就越突出,于是就容不得老师“目中无人”了。说 来遗憾,我们常常会在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身上感受到更多的人性的优 点和弱点。我并不是说好学生缺乏人性,而只是说,当我们面对好学生的 时候,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功利主义,我们会侧重把他们看成“考试选 手”、“道德样板”而忽略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有 些好学生的生活质量可能反而不如某些差生——他们的“自我”消失了, 他们需要戴着面具生活。 教育首先是人对人的影响,人与人的交流,知识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是 大家交流的话题和媒介。我们到底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促进人与人的交 流呢,还是通过人与人的某种关系(例如管理)来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 呢?这是两条不同的思路。我赞成前一条。人不能成为知识的奴隶。知识 是力量,而掌握这力量的是人。 2005.2.23 今天怎样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