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1~6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 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 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疏通字词:我能解释出句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秦王怫然怒 ②免冠徒跣 ③休祲降于天 ④天下缟素 2.整理文句:我能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3.品读文段:说一说,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又有什么言外之意? 我的品读: 4.内容理解:面对秦王咄咄逼人的气势,唐雎是如何应对的? 我的理解 5.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我的评价 6.拓展延伸: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的诸多谋士在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战 国时蔺相如,出使强秦却能完璧归赵,一时传为美谈。你还知道有哪些能人轶事,任选一个,并用简洁的语言 写出其事迹。(50字左右) 我的积累: 十、阅读《隆中对》选段,回答1~5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 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以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 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也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字词辨析:下面加点的“之”,该如何理解?请把它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①贤能为之用( 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③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2.文句理解: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十九、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 1~6 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 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 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1.疏通字词:我能解释出句中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秦王怫然..怒 ②免冠徒跣.. ③休祲..降于天 ④天下缟.素 2.整理文句:我能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文段:说一说,秦王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时,他是什么语气?这句话又有什么言外之意? 我的品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容理解:面对秦王咄咄逼人的气势,唐雎是如何应对的?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形象:结合这两段文字,谈一谈唐雎和秦王这两个人物形象。 我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拓展延伸: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的诸多谋士在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战 国时蔺相如,出使强秦却能完璧归赵,一时传为美谈。你还知道有哪些能人轶事,任选一个,并用简洁的语言 写出其事迹。(50 字左右) 我的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阅读《隆中对》选段,回答 1~5 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 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 以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 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也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字词辨析:下面加点的“之”,该如何理解?请把它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①贤能为之.用( ) 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③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2.文句理解: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内容整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报采取的对策是不同的。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分别是 说,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提出了什么样的战略方针?(可 用文中原句回答) ①对曹操 ②对孙权 ③对刘表、刘璋 ④对诸戎、夷越: ⑤最终目标: ⑥战略方针: 4.人物分析: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我的分析 5.拓展延伸:《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写的即是这一段故事。除了 这段故事外,你还知道哪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人物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他们写在下面 我的积累 二十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1~5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窺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 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 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 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形貌昳 ②暮寝而思之 ③王之蔽甚矣 ④时时而间进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的评价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 我的理解: 5.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而在社会生活中,某些部门的“意见箱”形同虚设,往往 是“一把手”说了算。假如你是纪检书记,你打算怎样整治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 我的做法 二十二、阅读《曹刿论战》,回答1~5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整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报采取的对策是不同的。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分别是 什么。并说说,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提出了什么样的战略方针?(可 用文中原句回答) ①对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对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③对刘表、刘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④对诸戎、夷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⑤最终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⑥战略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人物分析: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拓展延伸:《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写的即是这一段故事。除了 这段故事外,你还知道哪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人物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他们写在下面。 我的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 1~5 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 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 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 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 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形貌昳丽.. ②暮寝.而思之 ③王之蔽.甚矣 ④时时而间.进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的评价: 4.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 我的理解: 5.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而在社会生活中,某些部门的“意见箱”形同虚设,往往 是“一把手”说了算。假如你是纪检书记,你打算怎样整治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 我的做法: 二十二、阅读《曹刿论战》,回答 1~5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