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 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 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 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 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 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 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 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 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 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 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 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 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 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 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 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 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 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 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 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 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 “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 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 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 给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 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 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 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 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 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 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 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 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 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 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 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 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 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 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 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 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 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 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 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 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 “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即每月的第一 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 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 给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守仁很懂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 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的战术和效果是一致的。 B.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 加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C.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 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D.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 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5 分)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4.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 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 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 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 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 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15.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里用“ ”两句,深情回忆 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 (2)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 ?”两句再次强调“道不同不能相安”的处世 原则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一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A.王守仁很懂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 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的战术和效果是一致的。 B.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其更 加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 C.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 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D.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 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5 分)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4--15 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4.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 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 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 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 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 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15. 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里用“ , ”两句,深情回忆 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 (2)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 “ , ?”两句再次强调“道不同不能相安”的处世 原则。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一句是“ ”。 第Ⅱ卷表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