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了什么景? 在上片中找名词: 河山/画角声收马/西风丹枫树 令将几个意象组成一幅画面,作描述 令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属于谁的准则。 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 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和 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深秋的寒风已把 枫树的叶子吹红了。 2011。12。26
2011。12。26 6 1。写了什么景? ❖ 在上片中找名词: ❖ 河山/画角声/牧马/西风/丹枫树 ❖ 将几个意象组成一幅画面,作描述: ❖ 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属于谁的准则。 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 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和 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深秋的寒风已把 枫树的叶子吹红了
2。抒了什么情? 令找形容词: 令幽怨/荒凉/吹老/一往情深 冷理解下片大意: 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在战事频仍 中,王昭君岀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王昭 君对边地的无限深情到底有何等的深沉呢?边地深山的落日 无言地散发出余辉,深秋时节的冷雨无声的飘飞 确定画面感情基调:苍凉雄浑,壮阔悠远又凄清怅惘 透视作者感情:对江山无常、人生命运的思考 2011。12。26
2011。12。26 7 2。抒了什么情? ❖ 找形容词: ❖ 幽怨/荒凉/吹老/一往情深 ❖ 理解下片大意: ❖ 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在战事频仍 中,王昭君出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王昭 君对边地的无限深情到底有何等的深沉呢?边地深山的落日 无言地散发出余辉,深秋时节的冷雨无声的飘飞。 ❖ 确定画面感情基调:苍凉雄浑,壮阔悠远又凄清怅惘。 ❖ 透视作者感情:对江山无常、人生命运的思考
3。用了什么法? 从四方面看: A表达上:议论开篇,借景抒情,点面结合的 描写,描议抒三结合 B修辞上:反问,设问 C表现手法上:用典,名词连用,意象并列 D结构上:以景语作结,景语即情语,含蓄 蕴藉。 2011。12。26 8
2011。12。26 8 3。用了什么法? ❖ 从四方面看: ❖ A表达上:议论开篇,借景抒情,点面结合的 描写,描议抒三结合。 ❖ B修辞上:反问,设问。 ❖ C表现手法上:用典,名词连用,意象并列 ❖ D结构上:以景语作结,景语即情语,含蓄 蕴藉
4。法有什么用? 从五方面看: A描绘画面:写景点面结合 B抒发感情: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C构筑意境:用五个意象组成一幅壮阔悠远 又凄清怅惘的意境,传达出复杂的情感。 D表现主旨: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 人生意义的思考 E增强语言表现力:描抒议三结合,相得益彰 反问,比肯定更有力。设问,引人注意。 2011。12。26
2011。12。26 9 4。法有什么用? ❖ 从五方面看: ❖ A描绘画面:写景点面结合 ❖ B抒发感情:借用典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C构筑意境:用五个意象组成一幅壮阔悠远 又凄清怅惘的意境,传达出复杂的情感。 ❖ D表现主旨:年轻有为的贵族对江山无常、 人生意义的思考。 ❖ E增强语言表现力:描抒议三结合,相得益彰. ❖ 反问,比肯定更有力。设问,引人注意
答案探究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分析:本题要求说明首句“今古河山无 定据”在内容上、结构上、手法上的特 点。手法上是议论,结构上领起全篇, 内容上奠定基调——今古河山无定据, 唯贤者据之;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应当建 功立业,无愧于祖国的大好河山。 今由此整理出答案: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 感情基调。 2011。12。26 10
2011。12。26 10 答案探究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分析:本题要求说明首句“今古河山无 定据”在内容上、结构上、手法上的特 点。手法上是议论,结构上领起全篇, 内容上奠定基调-----今古河山无定据, 唯贤者据之;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应当建 功立业,无愧于祖国的大好河山。 ❖由此整理出答案: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 感情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