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nK自知纲 党政领导每周参阅第403期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就业等政策合力,围绕“六保”、“六稳”实施更加精准的调控。要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完善打基础、利长远的制 度机制上多下功夫,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通过扩 大开放,在促进与各方合作共赢中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增强经济 发展的韧性和潜能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李克强主持座谈会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 韩正出席 时间:2020年05月11日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 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 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建议。 中共中央政洽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 李克强说,邀请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政府工 作报告提出意见建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重要体现,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的必然要求。希望 大家畅所欲言。 发言中大家认为,去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 16
党政领导每周参阅第 403 期 16 就业等政策合力,围绕“六保”、“六稳”实施更加精准的调控。要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完善打基础、利长远的制 度机制上多下功夫,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通过扩 大开放,在促进与各方合作共赢中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增强经济 发展的韧性和潜能。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李克强主持座谈会 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 韩正出席 时间:2020 年 05 月 11 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 5 月 11 日电 5 月 1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 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 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 李克强说,邀请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政府工 作报告提出意见建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重要体现,是政府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的必然要求。希望 大家畅所欲言。 发言中大家认为,去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
n时自知纲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政领导每周参阅第403期 全国人民,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 要目标任务。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国上下艰苦 努力,短时间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基本生活较好保障,复工复 产复业全面推进,十分不易。大家对进一步做好政府工作谈了意见和 建议 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围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稳就业保民生 提了建议。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就完善宏观政策、挖掘就业潜力谈了 看法。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提出要加快制造业升级、推动老旧小区改 造。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建议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治理。农工党 中央主席陈竺围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谈了看 法。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高水平开放 提了建议。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就维护产业链、实施扩大内需战 略谈了看法。台盟中央主席苏辉提出要助力两岸融合发展、加强养老 服务供给。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建议激活居民消费、优化营商环境 无党派人士代表席南华就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深化科技领域“放管 服”改革提出建议。李克强要求在报告修改和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采 纳。 李克强感谢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长期以来对政 府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他说,受疫情严 重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要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及时跟踪分析形 势变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政策调节着力点要放在六稳、六保上
党政领导每周参阅第 403 期 17 全国人民,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 要目标任务。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国上下艰苦 努力,短时间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基本生活较好保障,复工复 产复业全面推进,十分不易。大家对进一步做好政府工作谈了意见和 建议。 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围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稳就业保民生 提了建议。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就完善宏观政策、挖掘就业潜力谈了 看法。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提出要加快制造业升级、推动老旧小区改 造。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建议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治理。农工党 中央主席陈竺围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谈了看 法。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高水平开放 提了建议。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就维护产业链、实施扩大内需战 略谈了看法。台盟中央主席苏辉提出要助力两岸融合发展、加强养老 服务供给。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建议激活居民消费、优化营商环境。 无党派人士代表席南华就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深化科技领域“放管 服”改革提出建议。李克强要求在报告修改和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采 纳。 李克强感谢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长期以来对政 府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他说,受疫情严 重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要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及时跟踪分析形 势变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政策调节着力点要放在六稳、六保上
o nK自知纲 党政领导每周参阅第403期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突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 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保是针对新形势的积极举措,守住了 保的底线,就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中小微企业是维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是涵养民生就业的土壤,帮 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要作为宏观政策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依靠改革 开放,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任务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胡春华,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国务委员 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巴特 尔、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参加座谈会
党政领导每周参阅第 403 期 18 突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 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保是针对新形势的积极举措,守住了 保的底线,就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中小微企业是维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是涵养民生就业的土壤,帮 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要作为宏观政策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依靠改革 开放,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任务。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胡春华,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国务委员 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巴特 尔、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参加座谈会
n时自知纲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政领导每周参阅第403期 【省部声音】
党政领导每周参阅第 403 期 19 【省部声音】
o nK自知纲 党政领导每周参阅第403期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础研究?科技部等六部门划重点 时间:2020年05月12日来源:科技日报 5月11日,科技部官网公布《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 举措》(以下简称《重点举措》)的通知,其中提到,完善适应基础 研究特点和规律的经费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增加对“人”的支 持;对自由探索和颠覆性创新活动建立免责机制,宽容失败。 文件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 金委共同制定,意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 意见》。 《重点举措》从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深 化项目管理改革、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发展的创新环境、完善支持机 制5个方面,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指明方向。 优化总体布局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针对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重点举措》强调,加强基础研究 统筹布局,把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日趋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应用 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加强重大科学目标导向、应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 究项目部署,重点解决产业发展和生产实践中的共性基础问题,制定 基础研究2021-2035年的总体规划。同时,完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作用,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 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优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基地和人才计划中基础研究支持体系
党政领导每周参阅第 403 期 20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础研究?科技部等六部门划重点 时间:2020 年 05 月 12 日 来源:科技日报 5 月 11 日,科技部官网公布《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 举措》(以下简称《重点举措》)的通知,其中提到,完善适应基础 研究特点和规律的经费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增加对“人”的支 持;对自由探索和颠覆性创新活动建立免责机制,宽容失败。 文件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 金委共同制定,意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 意见》。 《重点举措》从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深 化项目管理改革、营造有利于基础研究发展的创新环境、完善支持机 制 5 个方面,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指明方向。 优化总体布局 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针对优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重点举措》强调,加强基础研究 统筹布局,把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日趋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应用 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加强重大科学目标导向、应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 究项目部署,重点解决产业发展和生产实践中的共性基础问题,制定 基础研究 2021—2035 年的总体规划。同时,完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 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作用,资助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 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优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基地和人才计划中基础研究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