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水生生物法 令藻类对重金属浓缩、富集规律: 1.污染区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高于非污染区 2.河口区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其他区。 3.河流、湖泊底质中重金属含量高,则植物体中的重金属 含量高。 4.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能力为:沉水植 物>飘浮、浮叶植物>挺水植物 5.重金属在水生植物体中的含量:根部大于茎、叶部位 利用水生植物进行生物学评价时,需要首先确定评 价标准。然后布点,采样,进行监测,最后经统计 评价,划分水质等级
6.1.3 水生生物法 ❖ 藻类对重金属浓缩、富集规律: 1.污染区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高于非污染区。 2.河口区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其他区。 3.河流、湖泊底质中重金属含量高,则植物体中的重金属 含量高。 4.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能力为:沉水植 物>飘浮、浮叶植物>挺水植物 5.重金属在水生植物体中的含量:根部大于茎、叶部位 ❖ 利用水生植物进行生物学评价时,需要首先确定评 价标准。然后布点,采样,进行监测,最后经统计 评价,划分水质等级
6.1.3水生生物法 1.浮游藻类监测法 令浮游藻类的监测主要是对硅藻种类比例统计 样品的前处理 般样品要经浓缩,并经蒸馏水清洗,最后浓缩 至5m,然后吸取均匀混合样均匀覆盖一整片清洗 过的盖片,蒸发至干。经最后一次蒸发至干,将 盖片放在载片的中央(样品面朝上),在300一 500°C电热板上灼烧(载片在下)2045min。冷却 后即可封固
6.1.3 水生生物法 1. 浮游藻类监测法 ❖ 浮游藻类的监测主要是对硅藻种类比例统计 ① 样品的前处理 ❖ 一般样品要经浓缩,并经蒸馏水清洗,最后浓缩 至5ml,然后吸取均匀混合样均匀覆盖一整片清洗 过的盖片,蒸发至干。经最后一次蒸发至干,将 盖片放在载片的中央(样品面朝上),在300一 500℃电热板上灼烧(载片在下)20一45min。冷却 后即可封固
6.1.3水生生物法 封片 冷先置一点封片胶(Hyax胶)干清洗的载片上,将上述灼烷过 的盖片盖上(样品面朝下),在90℃左右加热去除溶剂,然 后降低温度,在封片胶不沸腾时,用两根火柴棒同时向两 边轻轻压挤盖片,让多余的胶溢出四周,使封注尽可能的 薄。冷却后,用单面力片刮去溢出的胶(刮下的胶不可再度 封注),即可进行镜检 计数及计算 硅藻的分类计数在10×0倍(至少在900×)油镜下进行。通 常用测微尺按长条计数法分类计数至少250个硅藻,用划 “正”的方法记录每种的个体数n,n2除以计数的硅藻总个 体数Σn1,再乘100%,即得每种硅藻的百分比。原水样每 毫升中任何一种硅藻的个体数等干原水样每毫升中硅藻总 (活细胞数加空壳数)乘以该种硅藻百分比
6.1.3 水生生物法 ② 封片 ❖ 先置一点封片胶(Hyrax胶)干清洗的载片上,将上述灼烷过 的盖片盖上(样品面朝下),在90℃左右加热去除溶剂,然 后降低温度,在封片胶不沸腾时,用两根火柴棒同时向两 边轻轻压挤盖片,让多余的胶溢出四周,使封注尽可能的 薄。冷却后,用单面刀片刮去溢出的胶(刮下的胶不可再度 封注),即可进行镜检 ③ 计数及计算 ❖ 硅藻的分类计数在10×l0倍(至少在900×)油镜下进行。通 常用测微尺按长条计数法分类计数至少250个硅藻,用划 “正”的方法记录每种的个体数n1 ,n2除以计数的硅藻总个 体数Σn1,再乘100%,即得每种硅藻的百分比。原水样每 毫升中任何一种硅藻的个体数等干原水样每毫升中硅藻总 数(活细胞数加空壳数)乘以该种硅藻百分比
6.1.3水生生物法 2.浮游动物监测法 活体观察与记录 原生动物和轮虫的分类,应进行活体观察(在现场 或回实验室)并应作好记录 ②样品的浓缩 般采用沉淀一倾泻法 镜检计数及计算 令浮游动物的计数采用1m计数框,计数方法同浮游 植物,结果为每毫升原水样中含原生动物个数
6.1.3 水生生物法 2. 浮游动物监测法 ① 活体观察与记录 ❖ 原生动物和轮虫的分类,应进行活体观察(在现场 或回实验室)并应作好记录 ② 样品的浓缩 ❖ 一般采用沉淀—倾泻法 ③ 镜检计数及计算 ❖ 浮游动物的计数采用1ml计数框,计数方法同浮游 植物,结果为每毫升原水样中含原生动物个数
6.1.3水生生物法 3.底栖动物监测法 ①监测的原则和方法 令当见软体动物和水栖寡毛类可以鉴别到种,颤蚓类需要观察成熟的生殖 器官,故需要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由低倍到高倍,一般用甘油做透明 剂,鉴定完荜即可将标本放回原瓶,以便计数 水生昆虫除摇蚊科幼虫外,皆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到届,在低倍镜下确定 ⊙是点科,高倍下对照资料鉴定到属,摇蚊科幼虫主要依据口器的结构 定属、种 计数和结果表达 将每个采样站的底栖动物种类及其数量(个体数)进行准确、系统的统计。 用采泥器取样,推算出每平方米数量,包括每种的数量和总量 令将每个采样站的底栖动物种类(先列水生昆虫,再列软体动物、水栖寡毛 类及其它)统计数量填人表
6.1.3 水生生物法 3. 底栖动物监测法 ① 监测的原则和方法 ❖ 当见软体动物和水栖寡毛类可以鉴别到种,颤蚓类需要观察成熟的生殖 器官,故需要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由低倍到高倍,一般用甘油做透明 剂,鉴定完毕即可将标本放回原瓶,以便计数 ❖ 水生昆虫除摇蚊科幼虫外,皆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到届,在低倍镜下确定 目、科,高倍镜下对照资料鉴定到属,摇蚊科幼虫主要依据口器的结构 差异来定属、种 ② 计数和结果表达 ❖ 将每个采样站的底栖动物种类及其数量(个体数)进行准确、系统的统计。 用采泥器取样,推算出每平方米数量,包括每种的数量和总量 ❖ 将每个采样站的底栖动物种类(先列水生昆虫,再列软体动物、水栖寡毛 类及其它)统计数量填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