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污水生物体系法 2.中污带 (1)a一中污带水质呈灰色,近于多污带,水体除还原作用 外.已出现氧化作用,如底泥中的硫化铁部分被氧化生 成氢氧化铁。蓝藻、绿藻等已有生成,原生动物的太阳 虫、吸管虫等已出现,且贝藻类等少数软体动物亦可在 此生存。此带的指示生物有大颤藻、小额藻、小球淡、 臂尾水软虫等等 (2)β—中污带中氧化作用已占优势、绿色植物大量出现, 溶解氧増加,硅藻、绿藻等大量岀现,细菌数量显著减 双鞭毛虫类、贝类、各种昆虫大量出现,已有色类 此带的指示生物有水生東丝藻,变异直链硅藻、蚤状水 蚤、大型水蚤、帆口虫、巨环旋轮虫等等
6.1.1 污水生物体系法 2. 中污带 (1)α—中污带水质呈灰色,近于多污带,水体除还原作用 外.已出现氧化作用,如底泥中的硫化铁部分被氧化生 成氢氧化铁。蓝藻、绿藻等已有生成,原生动物的太阳 虫、吸管虫等已出现,且贝藻类等少数软体动物亦可在 此生存。此带的指示生物有大颤藻、小额藻、小球淡、 臂尾水软虫等等。 (2)β--中污带中氧化作用已占优势、绿色植物大量出现, 溶解氧增加,硅藻、绿藻等大量出现,细菌数量显著减 少,双鞭毛虫类、贝类、各种昆虫大量出现,已有色类。 此带的指示生物有水生束丝藻,变异直链硅藻、蚤状水 蚤、大型水蚤、帆口虫、巨环旋轮虫等等
6.1.1污水生物体系法 3.寡污带 令寡污带又称贫污带,此带已完成自净作用,有机物 已被氧化或矿化,溶解氧近饱和生物需氧量小于 3mg,浑浊度低,水细菌数量极少 令寡污带生物学特征是有大量显化植物生存,各种昆 虫和鱼类种类较多
6.1.1 污水生物体系法 3. 寡污带 ❖ 寡污带又称贫污带,此带已完成自净作用,有机物 已被氧化或矿化,溶解氧近饱和生物需氧量小于 3mg/L,浑浊度低,水细菌数量极少 ❖ 寡污带生物学特征是有大量显化植物生存,各种昆 虫和鱼类种类较多
612生物指数(已)法 1.培克法 冷培克(Beck)于1955年首先提出以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的程度 令他按两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对有机污染的敏感和耐性分成两类,并规定在 环境条件相近似的河段,采集一定面的底栖动物,进行种类鉴定 生物指数(B】)=2n1+n1 其中:』类是不耐污类;类是能中度耐污(但非完全缺氧)的种类;n;和n,分别 为1类和I类种类数。 指数范围在0~40之间,指数值与水质关系为: 生物指数10 水质状况清洁河段中等污染严重污染
6.1.2 生物指数(BI)法 1. 培克法 ❖ 培克(Beck)于1955年首先提出以生物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的程度 ❖ 他按两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对有机污染的敏感和耐性分成两类,并规定在 环境条件相近似的河段,采集—定面的底栖动物,进行种类鉴定
612生物指数(已)法 2.津田松苗法 津用松(日)从60年代起多次对培克生物指数作了修改,提不限 来集面积,出4-5人在一个点上采集30min,尽量把河段各种大型底栖 动物采集完全,然后对所得生物样进行鉴定、分类,并采用与上述相同 方法计算 生物指数3 水质状况清洁河段较清沽河段较不清洁河段极不清洁河段
6.1.2 生物指数(BI)法 2. 津田松苗法 ❖ 津田松苗(日)从60年代起多次对培克生物指数作了修改,他提出不限定 采集面积,出4—5人在一个点上采集30min,尽量把河段各种大型底栖 动物采集完全,然后对所得生物样进行鉴定、分类,并采用与上述相同 方法计算
612生物指数(已)法 3.多样性指数 ☆多样性指数的特点是定量反映群落结构的种 类、数量及群落中类种组成比例变化的信息 应用多样性指数虽能定量地反映群落结构, 但不能反映个体生态学信息及各类生物的生 理特性,也不能反映由于水中营养盐类的变 化,可能引起的群落的改变等等
6.1.2 生物指数(BI)法 3. 多样性指数 ❖ 多样性指数的特点是定量反映群落结构的种 类、数量及群落中类种组成比例变化的信息 ❖ 应用多样性指数虽能定量地反映群落结构, 但不能反映个体生态学信息及各类生物的生 理特性,也不能反映由于水中营养盐类的变 化,可能引起的群落的改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