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生态监测技术 崔兆杰 2003.6
7. 生态监测技术 崔兆杰 2003.6
7.1生态监测技术概况 7.1.1生态质量与生态监测 ■生态质量目前尚无统一的明确的定义 生态监测是生态系统层次的生物监测,是运用各 种技术测定和分析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 作用的反应或反馈效应的综合表征来判断和评价 这些干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危害及其规律,为 环境质量的评估、调控和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科学 依据的科学活动过程
7.1 生态监测技术概况 7.1.1 生态质量与生态监测 ◼ 生态质量目前尚无统一的明确的定义 ◼ 生态监测是生态系统层次的生物监测,是运用各 种技术测定和分析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 作用的反应或反馈效应的综合表征来判断和评价 这些干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危害及其规律,为 环境质量的评估、调控和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科学 依据的科学活动过程
7.1.2生态监测技术类型与空间尺度 1.宏观生态监测 对象:区域范围内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方式、镶嵌特征、动态变化 和空间分布格局等及套茬人类活动影喃下的变花 内容:监测区域范围内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态系统的分布及面积的动 态变化 2微观生态监测 微观生态监测是指对一个或几个生态系统内各生态因子进行的物理 和化学的监测 对象:某一特定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聚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 在人类活动影 分类 口干扰性生态监测:对人类特定生产活动所造成的生态干扰监测 染性生态 对农药及一些重金属污染物等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 传递及富集的监测 口治理性生态监测:对破坏生态系统经人类的治理后生态平衡恢复过程 的监测
7.1.2 生态监测技术类型与空间尺度 1. 宏观生态监测 ◼ 对象:区域范围内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方式、镶嵌特征、动态变化 和空间分布格局等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 ◼ 内容:监测区域范围内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态系统的分布及面积的动 态变化 2. 微观生态监测 ◼ 微观生态监测是指对一个或几个生态系统内各生态因子进行的物理 和化学的监测 ◼ 对象:某一特定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聚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 ◼ 分类: 干扰性生态监测:对人类特定生产活动所造成的生态干扰监测 污染性生态监测:对农药及一些重金属污染物等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 的传递及富集的监测 治理性生态监测:对破坏生态系统经人类的治理后生态平衡恢复过程 的监测
7.1.3生态监测的任务与特点 ■基本仟务 (1)对区域范围内珍贵的生态类型包括珍稀物种以及因人类活动所引起 的重要生态问题的发生面积及数量在时间以及空间上动态变化的监 (2)对人类的资源开发话动所引起的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变化 的监测。 (3)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监测及其在生物 链中的传递。 (4)对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人类的治理过程中生态平衡恢复过程的监测 (5)通过监测数据的集积,研究上述各种生态问题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 势,建立数学模型,为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打下基础。 (6)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环境法规,进行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开发治理模式及途径,以保证我国生态环 境的改善及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地发展。 (8)支持国际上一些重要的生态研究及监测汁划,如GEMS、MAB、 IGBP等,加入国际生态监测网络
7.1.3 生态监测的任务与特点 ◼ 基本仟务: (1)对区域范围内珍贵的生态类型包括珍稀物种以及因人类活动所引起 的重要生态问题的发生面积及数量在时间以及空间上动态变化的监 测。 (2)对人类的资源开发话动所引起的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变化 的监测。 (3)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监测及其在生物 链中的传递。 (4)对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人类的治理过程中生态平衡恢复过程的监测。 (5)通过监测数据的集积,研究上述各种生态问题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 势,建立数学模型,为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打下基础。 (6)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环境法规,进行有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开发治理模式及途径,以保证我国生态环 境的改善及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地发展。 (8)支持国际上一些重要的生态研究及监测汁划,如GEMS、MAB、 IGBP等,加入国际生态监测网络
7.1.3生态监测的任务与特点 ■特点: 口综合性 口长期性 口复杂性 口分散性
7.1.3 生态监测的任务与特点 ◼ 特点: 综合性 长期性 复杂性 分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