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第一章绪论 问题的提出… (一)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 科学史教育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概念定义 34555 (一)人文素质教育 (二)科学史…… 五文献综述…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 (二)科学史特点及教育价值方面的研究 (三)科学史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研究 6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实验法 第二章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与分析 77889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分析 科学史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第三章科学史的人文素质教育价值与功能… 科学史的性质与属性分析 科学史人文素质教育价值…… .13 科学史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四科学史人文素质教育要素分析 五科学史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思考
第四章以科学史为平台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一)教学总体目标与要求… 二)教材(讲授)内容选择与编排. (三)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 课外活动… 值得注意的问题与分析. 四课程问卷调查与分析… 结论 24 参考文献 附录一教学课件目录…… 附录二科学史学生读本目录… 附录二答卷式考核试卷样卷, 附录四论文式考核样卷 后记(含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第一章绪论 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尤其是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日渐 迫切,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 学改革不断的深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十年来,各高 等院校纷纷开设了各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同时利用各种宣传渠道营造大学校园文化, 积极探索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显现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大 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高等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诸 多方面仍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重要问题亟待深化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 案。 “科学史”的教学特点是讲述过去,放眼未来;讲述自然,涉及社会;讲述科学 交叉技术。因此,在教学功能上具有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特点。其人文素质教育 功能,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认同和重视。许多院校都作为公共选修课陆续开设了科学 史课程,并受到学生的欢迎。但从目前的教育实践看,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与 实践问题,尤其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挖掘科学史的人文素质教育要素,发挥科学史人文 素质教育功能,依然需要一定的理论硏究和积极大量的实践探索。 本文在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人文素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 上,研究探讨科学史的人文素质教育要素与挖掘,教学的内容与有效方法,强化科学史 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探讨建立以科学史教学为平台,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新的教 学模式。可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的有效和针对性,提 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参考。 问题的提出 (一)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 多年来,我国大学生教育体系非常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对于大学生 的成长来说,人文素质所起的作用具有多方面和持久性。因此,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必 须重视和加强其人文素质的教育。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们以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 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文精神是人类在不断创造的价值、理想过程中形成的。人文素质就 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随着科学技 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思维不断发展。同时,当今世界的政治、 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迫使高等教育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 专业教育理念。承担起全面综合素质教育的职责。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 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发 展的人才。因此教育必须要着眼于发展,面向未来;对学生的教育应具有一种更宏观、 更远大和更全面的视野。从未来发展的视角看,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养 成,客观、全面的思维方式的建立。因此,开展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将促进学生 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深厚的人文精神熏陶,从而成 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3)人文素质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必然离不开 人文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也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较高人文素质是人在具 它方面得到较好发展的基础条件。在高等教育中,专业教育是使大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如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 教养等,则是人全面而健康发展的关键标志。伴随着人文素质的提高,大学生的个性将 逐步趋于完善、丰富,全面,有利于个人潜在能力的充分发挥;在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 中,大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不断提高;思考个人与他人, 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能力也将得到显著的提高。 总之,高等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健康、持续发 展的需要,是深化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迫 切需要。 人文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从文化修养到认知情感,从日常的接人待物到内在气质 都与之相关。另外,人的其它方面的素质,如心理素质、管理素质也都与人文素质密切 相关。可以形象的说,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文素质就如同体内的血液作用在人的每个方面, 全面地影响着人的状态和发展。因此,改善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院校的一 项重要任务,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既有积极的现实体现,也具有 长远的战略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是学校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教育过程,不能简单依靠开设一些人文知 识课程,传授一些人文知识就能解决问题。应认真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存
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硏究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实施 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颖、有效的路径和措施,积极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多角度,多层次, 持续的开展。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 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体现,称为人文素质。从内涵上,具体表现为 在面对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时,坚持人文主义原则;在行为实践中,强调以人为核心的 原则;在人与物之间,强调人的精神的重要性;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把握人人平等 的原则。 人的思维、情感、语言、仪态、技能等方面的表现是人文素养的外在体现形式,人 的气质、风度和人格是构成人文素养的内在因素,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步提高和完 善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从人文知识教学入手,在课内,通 过教学增长人文素养;在课外积极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环境,在校园文化中得到人文环 境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 取向,最终形成高品位的人格修养及综合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思想品德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起始于人性的自觉与感悟,注重过程中情感的潜移默化,在这个 过程中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如何,重要的是要启发人们从心灵深处感悟应该如何。无论采 取何种方式,只有激发受教育者的自我体验,内心感悟,才能从根本上让人领悟做人的 道理 (2)人文素质的教育不等于人文学科教育。 人文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一定的人文知识基础。一个人要具有必备的人文素质,学 习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是必要的;但要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质,必须依靠在人文素 质教育中所产生的约束与导向,以及所营造的人文环境的影响。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能否把握使学生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也是重要因素 (3)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并非是知识的掌握。 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将人类进程中积淀的文化、精神、理想等优秀成果, 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方式,使受教育者本身内化为人格、气质、修 养,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因此,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中强调教育过程的引导、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