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郭空明2015-6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Material Mechanics 是否独立设课:否 课程性质:必修口√选修口 课程类别:基础口专业基础口√专业口 实验项目数:2 必做实验项目数 2 选做实验项目数:0 开放实验项目数:0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0 开课学期: 开课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电子机械系 课程总学时: 4 实验学时:4 课程总学分: 实验学分: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材料力学实验是《材料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通过 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材料力学的 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是《材料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低碳钢拉伸实验、铸铁拉伸实验、低碳钢扭转 实验、铸铁扭转实验。 基本要求:要求课前认真预习《材料力学》相关知识,实 验前将该指导书连同实验报告打印并带至实验室(每组带一 份),并带刻录光盘(每组一张)。实验过程中正确操作、实验 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上交实验报告(每人一份)。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
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郭空明 2015-6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 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Material Mechanics 是否独立设课: 否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类别: 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 实验项目数:2 必做实验项目数: 2 选做实验项目数:0 开放实验项目数: 0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0 开课学期: 开课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电子机械系 课程总学时: 4 实验学时:4 课程总学分: 实验学分: 一、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材料力学实验是《材料力学》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通过 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材料力学的 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 二、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是《材料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实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低碳钢拉伸实验、铸铁拉伸实验、低碳钢扭转 实验、铸铁扭转实验。 基本要求:要求课前认真预习《材料力学》相关知识,实 验前将该指导书连同实验报告打印并带至实验室(每组带一 份),并带刻录光盘(每组一张)。实验过程中正确操作、实验 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上交实验报告(每人一份)。 四、 教学安排及方式
实验名称 实验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 每 性质 时 组 人 数 拉伸实验 验证1、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屈服极限、 2 6 强度极限、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2、 测定灰铸铁的抗拉强度;3、观察 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时的变形和 破坏现象;4、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 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扭转实验 验证1、测定低碳钢剪切时的屈服极限、 26 强度极限;2、测定灰铸铁的抗剪切 强度;3、观察低碳钢与灰铸铁在 扭转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4、比较 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扭转时的力学性 能 五、考核方式 操作30%,实验报告70%,满分10分,计入《材料力学》 课程总成绩。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方案 [1]刘鸿文、吕荣坤,《材料力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同济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教学实验》,同济大学 出版社,1994.6
实验名称 实 验 性质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 时 每 组 人 数 拉伸实验 验证 1、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屈服极限、 强度极限、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2、 测定灰铸铁的抗拉强度; 3、观察 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时的变形和 破坏现象;4、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 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 6 扭转实验 验证 1、测定低碳钢剪切时的屈服极限、 强度极限; 2、测定灰铸铁的抗剪切 强度; 3、观察低碳钢与灰铸铁在 扭转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4、比较 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扭转时的力学性 能 2 6 五、 考核方式 操作 30%,实验报告 70%,满分 10 分,计入《材料力学》 课程总成绩。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方案 [1] 刘鸿文、吕荣坤,《材料力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同济大学材料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教学实验》,同济大学 出版社,1994.6
材料拉伸实验指导书 郭空明2015-6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材料(塑性材料)拉伸时的屈服极限、强 度极限、延伸率和截面收缩率。 2、测定铸铁材料(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强度极限。 3、观察两种材料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拉断后的断口情 况,分析二者的力学性能。 4、熟悉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其它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1标准试件 根据国标《金属拉伸试验方法》中的规定,进行试件的加工 和测量。金属材料拉伸实验常用的试件形状如图1所示,图中 L段称为标距,一般所说试件的变形就是指这一段的变形。。为 标距段直径,两端是试验机夹持的部分。 中-日 图1拉伸试件图 试样的横截面原始面积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在标距两端及 中间三处横截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测量直径,取三处测量直 径平均值中的最小值来计算试样横截面原始面积S。 对拉断后的低碳钢试件,要测量断裂后的标距L。按国标 中的规定,断口应处在标距中间的1/3长度内。实验前,应将标 距分成10等份,并刻划0-10标记线。如果断口离标距端点的距 离大于1/3L,只要将拉断后的两段试样对拼在一起,直接测量 标距两端点距离即可得L。如果断口离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
材料拉伸实验指导书 郭空明 2015-6 一、 实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材料(塑性材料)拉伸时的屈服极限、强 度极限、延伸率和截面收缩率。 2、测定铸铁材料(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强度极限 。 3、观察两种材料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拉断后的断口情 况,分析二者的力学性能。 4、熟悉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其它仪器的使用。 二、 实验原理 1 标准试件 根据国标《金属拉伸试验方法》中的规定,进行试件的加工 和测量。金属材料拉伸实验常用的试件形状如图 1 所示,图中 L0段称为标距,一般所说试件的变形就是指这一段的变形。d0为 标距段直径, 两端是试验机夹持的部分。 图 1 拉伸试件图 试样的横截面原始面积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在标距两端及 中间三处横截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测量直径,取三处测量直 径平均值中的最小值来计算试样横截面原始面积 S0。 对拉断后的低碳钢试件,要测量断裂后的标距 Lu。按国标 中的规定,断口应处在标距中间的 1/3 长度内。实验前,应将标 距分成 10 等份,并刻划 0-10 标记线。如果断口离标距端点的距 离大于 1/3L0,只要将拉断后的两段试样对拼在一起,直接测量 标距两端点距离即可得 Lu。如果断口离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
于1/3L。,由于试件夹持段较粗而影响颈缩部份的局部伸长,使 延伸率6的值偏小,必须用下述的“断口移中法”来确定L。 将拉断的试件断口紧密对齐(如图2所示),以断口O为 起点,在长段上取基本等于短段格数得B点,若剩余格数为偶数 (图2(a),取其一半为C点,则移位后的L=AB+2BC:若剩余 格数为奇数(图2(b)),取剩余格数减1后的一半为C点和剩余 格数加1后的一半为C1点,则移位后的L.AB+BC+BC1。 A ·移位 《位移后的》 (a) 、移位 L(资的) L位移的) (6) 图2断口移中法 若断口在标距外,则试验无效,应重做。 2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低碳钢拉伸特性曲线如图3(a)所示。 F a)低碳钢 b)铸铁 图3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特性曲线
于 1/3L0,由于试件夹持段较粗而影响颈缩部份的局部伸长,使 延伸率δ的值偏小,必须用下述的“断口移中法”来确定 Lu。 将拉断的试件断口紧密对齐(如图 2 所示),以断口 O 为 起点,在长段上取基本等于短段格数得 B 点,若剩余格数为偶数 (图 2(a)),取其一半为 C 点,则移位后的 Lu=AB+2BC;若剩余 格数为奇数(图 2(b)),取剩余格数减 1 后的一半为 C 点和剩余 格数加 1 后的一半为 C1点,则移位后的 Lu=AB+BC+BC1。 (a) (b) 图 2 断口移中法 若断口在标距外,则试验无效,应重做。 2 低碳钢和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低碳钢拉伸特性曲线如图 3(a)所示。 a)低碳钢 b) 铸铁 图 3 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特性曲线
低碳钢拉伸曲线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详细可参考材料力学教 材): (1)弹性阶段。(2)屈服阶段,通常选择下屈服点为屈服极限, 屈服极限按公式F1S,确定。(3)强化阶段,抗拉强度按公式F,/S,确 定。(4)局部变形阶段,试件发生颈缩,直至拉断。 试件拉断后,断面收缩率按公式S,二x100%计算,其中S.为颈 S。 缩处的最小横截面面积。断后伸长率按公式L,-L×100%计算。 L 铸铁整个拉伸过程中的变形很小,无屈服、颈缩现象,拉伸图 (图3(b)无直线段,曲线很快达到最大拉力,试件突然断裂,设断 裂载荷为F6,则抗拉强度为F/S。 三、实验仪器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型号:DNS-100) 2游标卡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核对试样是否与要测试的材料相符,然后检查外观是否符合 要求。对低碳钢材料打标距,并划分10等分。本试验采用 的试件标距长度100mm。 2试验前用游标卡尺测量低碳钢、铸铁材料的直径。计算截 面积。 3打开计算机和试验机,打开“TestExpert软件,直接点击 登陆。进入软件后,在左侧的试验按钮组点击“联机”按 钮(1行1列)。系统可能会提示传感器1未插入,忽略之。 4联机后,试验按钮组的“启动”按钮便可点击(1行2列), 点击之,会听到一声响,试验机启动成功
低碳钢拉伸曲线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详细可参考材料力学教 材): (1)弹性阶段。(2)屈服阶段,通常选择下屈服点为屈服极限, 屈服极限按公式 S 0 F S/ 确定。(3)强化阶段,抗拉强度按公式 0 / F S b 确 定。(4)局部变形阶段,试件发生颈缩,直至拉断。 试件拉断后,断面收缩率按公式 0 0 u 100% S S S 计算,其中 Su为颈 缩处的最小横截面面积。断后伸长率按公式 0 0 u 100% L L L 计算。 铸铁整个拉伸过程中的变形很小,无屈服、颈缩现象,拉伸图 (图 3(b))无直线段,曲线很快达到最大拉力,试件突然断裂,设断 裂载荷为 Fb,则抗拉强度为 Fb/S0。 三、 实验仪器 1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型号:DNS-100) 2 游标卡尺 四、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核对试样是否与要测试的材料相符,然后检查外观是否符合 要求。对低碳钢材料打标距,并划分 10 等分。本试验采用 的试件标距长度 100mm。 2 试验前用游标卡尺测量低碳钢、铸铁材料的直径。计算截 面积。 3 打开计算机和试验机,打开“TestExpert”软件,直接点击 登陆。进入软件后,在左侧的试验按钮组点击“联机”按 钮(1 行 1 列)。系统可能会提示传感器 1 未插入,忽略之。 4 联机后,试验按钮组的“启动”按钮便可点击(1 行 2 列), 点击之,会听到一声响,试验机启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