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经典习题 下图为东汉错银饰青铜牛灯,1980年在今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山出土,现为南京博物院标志 性文物。其结构可分为灯座、灯盏、烟道三部分。灯座为一头伫立状的黄牛,灯盏的外观 如一座亭子,烟道为一弧形圆管,成为灯盏与牛腹之间的通道,在牛腹中储以水,烟炱即 可溶于水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东汉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②可以窥见普通百姓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面 ③造型艺术体现古代的农耕文化和环保意识 ④说明当时扬州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A.①②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一铸铜业 【解析】东汉错银饰青铜牛灯的制作工艺反映了东汉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故① 正确;如此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应该是属于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用品,故②错误;它以 耕牛作为底座,可见农耕文化对手工业的影响,“烟炱即可溶于水中”也体现了一定的环 保意识,故③正确;从一件手工艺品无法推测扬州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故④错误,选 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2.下图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不星文王 受天有大 命。在武王 用文作邦, 厥匿,间 方 有四方。 A.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B.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 C.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 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一铸铜业;汉字的起源、演变 【解析】西周的青铜铸造以木炭为燃料,汉代冶铁才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铭文字体为统 的篆书;“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光辉的文王,被天授与统治天下的命令,拓片部 分内容宣扬文王武王受天之命统治四方,ABC项不符合史实。青铜铭文直接记载国家重
人教版必修二第 2 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经典习题 1.下图为东汉错银饰青铜牛灯,1980 年在今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山出土,现为南京博物院标志 性文物。其结构可分为灯座、灯盏、烟道三部分。灯座为一头伫立状的黄牛,灯盏的外观 如一座亭子,烟道为一弧形圆管,成为灯盏与牛腹之间的通道,在牛腹中储以水,烟炱即 可溶于水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东汉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②可以窥见普通百姓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面 ③造型艺术体现古代的农耕文化和环保意识 ④说明当时扬州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铸铜业 【解析】东汉错银饰青铜牛灯的制作工艺反映了东汉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故① 正确;如此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应该是属于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用品,故②错误;它以 耕牛作为底座,可见农耕文化对手工业的影响,“烟炱即可溶于水中”也体现了一定的环 保意识,故③正确;从一件手工艺品无法推测扬州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故④错误,选 择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下图为西周康王时期的青铜器大盂鼎、大盂鼎铭文拓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西周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B.铭文字体为统一的隶书 C.拓片部分内容为战争卜辞 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属于第一手史料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铸铜业;汉字的起源、演变 【解析】西周的青铜铸造以木炭为燃料,汉代冶铁才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铭文字体为统 一的篆书;“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光辉的文王,被天授与统治天下的命令,拓片部 分内容宣扬文王武王受天之命统治四方,ABC 项不符合史实。青铜铭文直接记载国家重
大事件,属于第一手资料,故答案为D。 【答案】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露q ①司母戊大方鼎 甲骨文③唐三彩凤首壶④人面鱼纹盆 A.①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B.②甲骨文中出现”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 C.③反映了唐代制瓷业的成就 D.④反映了原始时代高超的彩陶技术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一铸铜业和陶瓷业 【解析】司母戊鼎是商代礼器,故A项错误;甲骨文中出现“蚕、丝”,并不能说明养蚕 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故B项错误;唐三彩是唐代陶器而非瓷器,故C项错误;人 面鱼纹盆反映了原始时代高超的彩陶技术,故D项正确。 【答案】 4.在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会馆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 历史科研小组参观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 是() 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 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 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 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一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一冶金业 和陶瓷业 【解析】粉彩瓷器出现在清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符合题意;北宋出现交子,煤成 为冶铁燃料是在西汉时期,坊市界限被打破是在宋代,故B、C、D项符合史实,不符合 题意
大事件,属于第一手资料,故答案为 D。 【答案】D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 ) ①司母戊大方鼎 ②甲骨文 ③唐三彩凤首壶 ④人面鱼纹盆 A.①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B.②甲骨文中出现”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 C.③反映了唐代制瓷业的成就 D.④反映了原始时代高超的彩陶技术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铸铜业和陶瓷业 【解析】司母戊鼎是商代礼器,故 A 项错误;甲骨文中出现“蚕、丝”,并不能说明养蚕 和丝织技术是从商代开始,故 B 项错误;唐三彩是唐代陶器而非瓷器,故 C 项错误;人 面鱼纹盆反映了原始时代高超的彩陶技术,故 D 项正确。 【答案】D 4.在 2008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会馆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 历史科研小组参观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 是( ) 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 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 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 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 和陶瓷业 【解析】粉彩瓷器出现在清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符合题意;北宋出现交子,煤成 为冶铁燃料是在西汉时期,坊市界限被打破是在宋代,故 B、C、D 项符合史实,不符合 题意
【答案】C 5.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1到图4所列 文物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画图 A.图1铁兵器B.图2陶罐C.图3青花瓷D.图4铜壶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一冶金业、陶瓷业 【解析】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故C项正确;铁器出 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陶器、铜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都可能在汉墓遺址中出土,不符合 题意,故A、B、D项错误。 【答案】C 6.“美金”、“恶金”二词,出自《国语》等先秦古籍,有学者认为:“铁在未能锻炼成钢 之前品质赶不上青铜,故有美恶之分。”假如这样的推断符合史实,那是恶金主要会用于 制造() A.礼器 B.兵器 C.农具 D.食具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一冶金业 【解析】据古文“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可知当 时质量好的金属用来制造兵器,用于战争和屠杀牲畜,质量较差的金属用于制作农具进 行农田耕作,结合所学知识,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多用于制作礼器、兵器 食具,青铜农具很少,故A、B、D项错误;由此可以得出铁被称为恶金,主要是用于制 造农具,故C项正确。 【答案】C 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 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井田制的瓦解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一一金属冶炼
【答案】C 5.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 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 1 到图 4 所列 文物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A.图 1 铁兵器 B.图 2 陶罐 C.图 3 青花瓷 D.图 4 铜壶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陶瓷业 【解析】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故 C 项正确;铁器出 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陶器、铜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都可能在汉墓遗址中出土,不符合 题意,故 A、B、D 项错误。 【答案】C 6. “美金”、“恶金”二词,出自《国语》等先秦古籍,有学者认为:“铁在未能锻炼成钢 之前品质赶不上青铜,故有美恶之分。”假如这样的推断符合史实,那是恶金主要会用于 制造( ) A.礼器 B.兵器 C.农具 D.食具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 【解析】据古文“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可知当 时质量好的金属用来制造兵器,用于战争和屠杀牲畜,质量较差的金属用于制作农具进 行农田耕作,结合所学知识,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多用于制作礼器、兵器、 食具,青铜农具很少,故 A、B、D 项错误;由此可以得出铁被称为恶金,主要是用于制 造农具,故 C 项正确。 【答案】C 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 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金属冶炼
【解析】解答本题掌握时间信息与木工工具的材质。本题考查的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技术, 并不是农业技术,排除ABD项;锯子、刨子等木工器械都铁质的,故应是得益于冶金技 术的进步,C项正确。 【答案】C 8.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 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 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一冶金业 【解析】“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说明铁器需求大,利润高,因而A项符合。而B项与D 项的说法错误,我国古代封建政府是实行抑商政策的。在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政策, 所以也不鼓励私人铸铁。材料中说的是“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并没说与政治环境有关,故C项不对, 【答案】A 9.《国语·齐语》载:“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锄)、夷、 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 A.青铜农具广泛使用 铁器在农业中使用 C.畜牧业发达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一一金属冶炼 【解析】商周时期,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主要用来铸造剑戟;而 用铁来铸造松土的农具,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畜牧业无关,排除C项。 也没有与之前农具的对比,无法判断农业耕作技术的变化,排除D项。 【答案】B 10.图4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它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 产效率。这种装置主要用于() A.灌溉 B.制瓷 C.冶铁 图4
图 4 【解析】解答本题掌握时间信息与木工工具的材质。本题考查的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技术, 并不是农业技术,排除 ABD 项;锯子、刨子等木工器械都铁质的,故应是得益于冶金技 术的进步,C 项正确。 【答案】C 8.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 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 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 【解析】“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说明铁器需求大,利润高,因而 A 项符合。而 B 项与 D 项的说法错误,我国古代封建政府是实行抑商政策的。在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政策, 所以也不鼓励私人铸铁。材料中说的是“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并没说与政治环境有关,故 C 项不对。 【答案】A 9.《国语·齐语》载:“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锄)、夷、 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 ) A.青铜农具广泛使用 B.铁器在农业中使用 C.畜牧业发达 D.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金属冶炼 【解析】商周时期,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主要用来铸造剑戟;而 用铁来铸造松土的农具,因此 A 项错误,B 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畜牧业无关,排除 C 项。 也没有与之前农具的对比,无法判断农业耕作技术的变化,排除 D 项。 【答案】B 10.图 4 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它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 产效率。这种装置主要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冶铁
D.纺织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一冶铁业 【解析】关键信息:东汉、杜诗、供风形式。图片反映供风装置的动力是水力,由此可知 是东汉杜诗的水排,运用于冶铁,排除ABD项,C项正确。 【答案】C 11.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 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一冶金业 【解析】抓住时间限定“汉武帝后”。材料介绍的是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家 政权的支持,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盐 铁官营政策的推行冶铁技术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C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最佳答案 应为 【答案】A 12.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图例 秦汉丝织业中心区 唐末丝织业中心区 ▲元至滑丝织业中心区 成都80。长 中国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 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一丝织业 【解析】古代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而图片 显示的古代丝织业中心东部、中部、西部都有,故A项错误;关中地区是指中国陕西秦
D.纺织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铁业 【解析】关键信息:东汉、杜诗、供风形式。图片反映供风装置的动力是水力,由此可知 是东汉杜诗的水排,运用于冶铁,排除 ABD 项,C 项正确。 【答案】C 11.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 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 【解析】抓住时间限定“汉武帝后”。材料介绍的是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家 政权的支持,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盐 铁官营政策的推行冶铁技术的发展,B 项不符合题意,CD 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最佳答案 应为 A。 【答案】A 12.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 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 【解析】古代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而图片 显示的古代丝织业中心东部、中部、西部都有,故 A 项错误;关中地区是指中国陕西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