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学院篇 外校推免生 3人,11% 本院推免生 25人,89% 图3接收2019年硕士研究生推免生生源分布图 地质学专业各研究方向接收推免生情况: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接收3人,占10.7%:地球化学 接收8人,占28.6%: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接收6人,21.4%:构造地质学接收3人,占10.7%:第四纪地 质学接收3人,占10.7%:地球生物学接收1人,占3.6%: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接收4人,占14.3%。 6 5 432 1 0 岩矿 地化 地古 构造 第四纪 地球生物 学 行星 ■直博 0 2 5 0 0 1 ■硕博连读 2 1 0 1 2 0 0 ■硕土 1 5 1 2 1 0 图4硕士研究生推免生专业研究方向分布图 学校开始在2015级本科生中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高水平人才计划。16名同学通过选拔入选地 球科学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高水平人才计划。学院接收2019年推免生中“本硕-博”计划有11人, 占接收推免生总人数39%,占本校本院推免生人数44%(图5)。 5 32 1 0 岩矿 地化 地古 构造 第四纪 ■本硕博 2 5 1 2 图5 “本-硕-博”贯通培养生专业研究方向分布图 35
第三部分 学院篇 35 图 3 接收 2019 年硕士研究生推免生生源分布图 地质学专业各研究方向接收推免生情况: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接收 3 人,占 10.7%;地球化学 接收 8 人,占 28.6%;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接收 6 人,21.4%;构造地质学接收 3 人,占 10.7%;第四纪地 质学接收 3 人,占 10.7%;地球生物学接收 1 人,占 3.6%;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接收 4 人,占 14.3%。 图 4 硕士研究生推免生专业研究方向分布图 学校开始在 2015 级本科生中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高水平人才计划 。16 名同学通过选拔入选地 球科学学院 “本-硕-博”贯通培养高水平人才计划。 学院接收 2019 年推免生中“本-硕-博”计划有 11 人, 占接收推免生总人数 39%,占本校本院推免生人数 44%(图 5)。 图 5 “本-硕-博”贯通培养生专业研究方向分布图 本院推免生 25人,89% 外校推免生 3人,11% 岩矿 地化 地古 构造 第四纪 地球生物 学 行星 直博 0250011 硕博连读 2101200 硕士 1512103 0 1 2 3 4 5 6 岩矿 地化 地古 构造 第四纪 本硕博 12512 0 1 2 3 4 5 6
第三部分学院篇 (3)硕士统考生生源结构 2018年,学院录取全日制统考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02人(不含少骨生8人)。全日制本科毕业于本 校本院考生32人,占31%:本校外院考生4人,占4%:其他211高校考生12人,占12%:毕业于 般高校考生54人,占53%。录取统考生102人中,其中毕业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考生48人,占47%。 (4)博士统考生生源结构 2018年,学院录取全日制统考生学术型博士研究生23人(不含少骨生1人)。全日制硕士毕业于本 校本院考生10人,占44%:其他211高校考生9人,占39%:毕业于一般高校考生4人,占17%。录 取统考生23人中,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考生2人,毕业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考生17人, 双一流高校考生占考生总体人数的83%。 4.校国开放日 2018年6月13日至6月14日,学院第四届研究生校园开放日顺利举行,来自省内外中南民族大学、 东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都理工大学等18所高校21名优秀本科三年级学生与 我院70名有意继续深造的本科三年级学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为了提高研招校园开放日活动效果,保证学生与专业老师有充裕的交流时间,本次校园开放日学院 进行了改革,将见面会与面试的组织权下放到各系(所),学院的五系一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参加开 放日活动的专业导师共3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有13人。经过英文水平、基础知识和手标本测试,琚琦 等91位校外同学考核结果为优秀。以上同学如报考我院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来自山西师范大学的郭宴华同学在活动后表示,在整个活动中感受到了学院浓郁的学术氛围,短短 的开放日活动坚定了自己考取地学院的信心,希望本次面试能取得优异成绩。 二、国际交流合作 2018年,学院进一步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联合培养的资助力度,取得良好效果。 陈炜哲等9名博士生申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获批,留学身份为联合培养博士 研究生(表3)。邓旭升等15名博士生申请学校资助短期出国研修获批,留学身份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 生。在国家公派和学校选派出国联合培养基础上,2018年,学院选拔陈龑等15名优秀博士研究生赴国 外一流大学与国际一流学者开展合作交流和科学研究。资助分为半年和一年两种类型,半年资助金额由 3万元人民币提高到4万人民币,一年资助6万元人民币提高到8万人民币,不足部分由导师补齐。 表32018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学生名单 序号 姓名 留学身份 留学国别 留学单位 留学期限(月) 1 陈炜哲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法国 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 24 2 高名迪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澳大利亚 麦考瑞大学 12 3 陈越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美国 亚利桑那大学 24 4 付冬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澳大利亚 科廷大学 12 5 黄波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澳大利亚 科廷大学 12 6 申震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法国 里尔第一大学 12 1 马元坤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美国 乔治梅森大学 18 8 薛竹青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美国 圣母大学 8 9 陈淑玲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德国 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 12 36
第三部分 学院篇 36 (3)硕士统考生生源结构 2018 年,学院录取全日制统考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02 人(不含少骨生 8 人)。全日制本科毕业于本 校本院考生 32 人,占 31%;本校外院考生 4 人,占 4%;其他 211 高校考生 12 人,占 12%;毕业于一 般高校考生 54 人,占 53%。录取统考生 102 人中,其中毕业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考生 48 人,占 47%。 (4)博士统考生生源结构 2018 年,学院录取全日制统考生学术型博士研究生 23 人(不含少骨生 1 人)。全日制硕士毕业于本 校本院考生 10 人,占 44%;其他 211 高校考生 9 人,占 39%;毕业于一般高校考生 4 人,占 17%。录 取统考生 23 人中,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考生 2 人,毕业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考生 17 人, 双一流高校考生占考生总体人数的 83%。 4.校园开放日 2018 年 6 月 13 日至 6 月 14 日,学院第四届研究生校园开放日顺利举行,来自省内外中南民族大学、 东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都理工大学等 18 所高校 21 名优秀本科三年级学生与 我院 70 名有意继续深造的本科三年级学生参与了本次活动。 为了提高研招校园开放日活动效果,保证学生与专业老师有充裕的交流时间,本次校园开放日学院 进行了改革,将见面会与面试的组织权下放到各系(所),学院的五系一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参加开 放日活动的专业导师共 32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有 13 人。经过英文水平、基础知识和手标本测试,琚琦 等 91 位校外同学考核结果为优秀。以上同学如报考我院研究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来自山西师范大学的郭宴华同学在活动后表示,在整个活动中感受到了学院浓郁的学术氛围,短短 的开放日活动坚定了自己考取地学院的信心,希望本次面试能取得优异成绩。 二、国际交流合作 2018 年,学院进一步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联合培养的资助力度,取得良好效果。 陈炜哲等 9 名博士生申请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获批,留学身份为联合培养博士 研究生(表 3)。邓旭升等 15 名博士生申请学校资助短期出国研修获批,留学身份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 生。在国家公派和学校选派出国联合培养基础上,2018 年,学院选拔陈龑等 15 名优秀博士研究生赴国 外一流大学与国际一流学者开展合作交流和科学研究。资助分为半年和一年两种类型,半年资助金额由 3 万元人民币提高到 4 万人民币,一年资助 6 万元人民币提高到 8 万人民币,不足部分由导师补齐。 表 3 2018 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学生名单 序号 姓名 留学身份 留学国别 留学单位 留学期限(/月) 1 陈炜哲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法国 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 24 2 高名迪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澳大利亚 麦考瑞大学 12 3 陈越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美国 亚利桑那大学 24 4 付冬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澳大利亚 科廷大学 12 5 黄波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澳大利亚 科廷大学 12 6 申震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法国 里尔第一大学 12 7 马元坤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美国 乔治梅森大学 18 8 薛竹青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美国 圣母大学 8 9 陈淑玲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德国 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 12
第三部分学院篇 2018年,学院研究生赴境外学习交流共有75人次。其中参加国际会议20人次、国家留学基金委资 助联合培养博士14人,学校资助短期培养培养博士11人、学院资助联合培养博士20人、本科免推生 海外科研训练9人、导师资助1人。 三、教学管理 1.深堂教学 2018年,学院全年开设研究生课程22门,其中,博士课程1门,硕士课程21门。21门硕士课程中有7 门课为学院单独开课,分别是行星地质学、实验构造地质学、勘查地球化学、生态地质学、地理学前沿 与进展、Petr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icrostructure and Inclusions in Minerals、Fundamentals of Metamorphic Petrology。在研究生院严格督导、学院严格监督下,全年未发生一起教学事故,圆满完成了研究生课堂 教学工作。 2.学籍管理 2018年学籍注册审核情况:2018年上半年全日制硕士生404人、博士生203人,非全日制在职工硕96 人,同等博士13人。2018年下半年全日制硕士生444人、博士生256人,非全日制在职工硕84人,同等博 士14人。 2018年学籍异动情况:保留学籍3人、放弃硕士入学3人、退学3人、休学3人、休学复学2人、转专 业4人、取消学籍49人(全日制硕士1人、博士4人、在职工硕44人) 对即将到达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提醒情况:根据《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地大发 [201733号)文件要求,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7年。2018年7 月初学院对即将到达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进行了提醒,9月初敦促学生完成学业,11月初再次通知还没 有开题的研究生完成开题。目前学院2012级博士10人及2013级在职工硕66人于2019年6月达到最长学习 年限,学院通过电话、QQ、短信、email等各种方式多次通知和提醒了学生本人。 3.培养环节审核 学院对2018年拟毕业的173名全日制研究生和19名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了培养环节审核,审核结果 为全部通过。2018年上半年审核全日制硕士生116人、博士生35人,非全日制在职工硕14人。2018年下 半年审核全日制博士生22人,非全日制在职工硕4人、在职博士1人。 4.硕博连读选拔 学院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工作的规定(中地大研发[2018]53号)》 文件精神,对2018级硕士生进行了硕博连读选拔工作。经硕士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硕士生导师推荐, 招收博士生的导师同意,学院审核,陈鑫鑫等22位硕士生被批准为我院硕博连读生(表4)。 表42018年地球科学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名单 序号 学号 姓名 本科毕业学校 本科所读专业 博士导师 1 1201810061 李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基地班) 陈能松 2 1201810050 胡家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勘查工程(矿产调查与开发) 冯庆来 3 1201810099 王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基地班) 何卫红 4 1201810089 宋迁 西北大学 地质学 洪汉烈 1201810001 陈鑫鑫 江西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胡超涌 37
第三部分 学院篇 37 2018 年,学院研究生赴境外学习交流共有 75 人次。其中参加国际会议 20 人次、国家留学基金委资 助联合培养博士 14 人,学校资助短期培养培养博士 11 人、学院资助联合培养博士 20 人、本科免推生 海外科研训练 9 人、导师资助 1 人。 三、教学管理 1. 课堂教学 2018年,学院全年开设研究生课程22门,其中,博士课程1门,硕士课程21门。21门硕士课程中有7 门课为学院单独开课,分别是行星地质学、实验构造地质学、勘查地球化学、生态地质学、地理学前沿 与进展、Petr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icrostructure and Inclusions in Minerals、Fundamentals of Metamorphic Petrology。在研究生院严格督导、学院严格监督下,全年未发生一起教学事故,圆满完成了研究生课堂 教学工作。 2. 学籍管理 2018年学籍注册审核情况:2018年上半年全日制硕士生404人、博士生203人,非全日制在职工硕96 人,同等博士13人。2018年下半年全日制硕士生444人、博士生256人,非全日制在职工硕84人,同等博 士14人。 2018年学籍异动情况:保留学籍3人、放弃硕士入学3人、退学3人、休学3人、休学复学2人、转专 业4人、取消学籍49人(全日制硕士1人、博士4人、在职工硕44人) 对即将到达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提醒情况:根据《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地大发 [2017]33号)文件要求,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7年。2018年7 月初学院对即将到达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进行了提醒,9月初敦促学生完成学业,,11月初再次通知还没 有开题的研究生完成开题。目前学院2012级博士10人及2013级在职工硕66人于2019年6月达到最长学习 年限,学院通过电话、QQ、短信、email等各种方式多次通知和提醒了学生本人。 3. 培养环节审核 学院对2018年拟毕业的173名全日制研究生和19名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了培养环节审核,审核结果 为全部通过。2018年上半年审核全日制硕士生116人、博士生35人,非全日制在职工硕14人。2018年下 半年审核全日制博士生22人,非全日制在职工硕4人、在职博士1人。 4. 硕博连读选拔 学院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工作的规定(中地大研发[2018]53号)》 文件精神,对2018级硕士生进行了硕博连读选拔工作。经硕士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硕士生导师推荐, 招收博士生的导师同意,学院审核,陈鑫鑫等22位硕士生被批准为我院硕博连读生(表4)。 表 4 2018 年地球科学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名单 序号 学号 姓名 本科毕业学校 本科所读专业 博士导师 1 1201810061 李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基地班) 陈能松 2 1201810050 胡家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资源勘查工程(矿产调查与开发) 冯庆来 3 1201810099 王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基地班) 何卫红 4 1201810089 宋迁 西北大学 地质学 洪汉烈 5 1201810001 陈鑫鑫 江西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胡超涌
第三部分学院篇 序号 学号 姓名 本科毕业学校 本科所读专业 博士导师 6 1201810007 金思敏 辽宁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 黄春菊 7 1201810739 曹景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物理学 吕涛 8 1201810035 曹克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佘振兵 9 1201810075 刘小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宋海军 10 1201810098 王奉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宋海军 11 1201810031 卞霄 桂林理工大学 资源勘查工程 苏玉平 12 1201811155 冯家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王国灿 13 1201810130 杨芬 桂林理工大学 资源勘查工程 王永标 14 1201810049 胡辉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基地班) 文森特 15 1201810036 常欢 西北大学 地质学 吴元保 16 1201810006 江伟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理学 谢树成 17 1201810122 熊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勘查技术与工程 谢树成 18 1201810079 马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张昊 19 1201810112 吴文天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学 章军锋 20 1201810039 董运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基地班) 赵军红 21 1201810102 王敏 哈尔滨师范大学 资源勘查工程 汤华云 22 1201810107 王万黎 西北大学 地质学(基地班) 郑建平 23 1201810091 宋云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郑建平 5.提前攻博选拔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工作的规定》(中地大研发2018]53号)文件精神, 经硕士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硕士生指导教师推荐,博士生招生导师同意,学院审核,肖潇等3名同学 被批准为学院提前攻博生(表5)。 表52018年地球科学学院提前攻博研究生选拔名单 序号 学号 姓名 申博专业 博士导师 1 1201710066 肖潇 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 王华沛 2 1201710119 王婷婷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郑建平 3 1201710121 王霞 地球化学 汪在聪 6.资格考核与中期考核 为严格规范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关于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和中期考核的规定中地大(汉)研字2015]25号文件要求,学院对30名进入 硕博连续第3学期学习的2017级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进行了资格考核,对29名进入博士阶段第3学期2017 级博士生进行了中期考核。 资格考核结果:1人自动放弃硕博连读资格,转为学术硕士培养:23人通过考核,2019年9月转为 博士生继续培养。6名2017级直博生通过考核,继续博士培养。 中期考核结果:1人因出国未归申请延期考核、1人在职申请延期考核,27人通过考核,继续博士培 养。 38
第三部分 学院篇 38 序号 学号 姓名 本科毕业学校 本科所读专业 博士导师 6 1201810007 金思敏 辽宁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 黄春菊 7 1201810739 曹景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物理学 吕涛 8 1201810035 曹克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佘振兵 9 1201810075 刘小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宋海军 10 1201810098 王奉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宋海军 11 1201810031 卞霄 桂林理工大学 资源勘查工程 苏玉平 12 1201811155 冯家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王国灿 13 1201810130 杨芬 桂林理工大学 资源勘查工程 王永标 14 1201810049 胡辉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基地班) 文森特 15 1201810036 常欢 西北大学 地质学 吴元保 16 1201810006 江伟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理学 谢树成 17 1201810122 熊武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勘查技术与工程 谢树成 18 1201810079 马佩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张昊 19 1201810112 吴文天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学 章军锋 20 1201810039 董运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基地班) 赵军红 21 1201810102 王敏 哈尔滨师范大学 资源勘查工程 汤华云 22 1201810107 王万黎 西北大学 地质学(基地班) 郑建平 23 1201810091 宋云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地质学 郑建平 5. 提前攻博选拔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工作的规定》(中地大研发[2018]53号)文件精神, 经硕士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硕士生指导教师推荐,博士生招生导师同意,学院审核,肖潇等3名同学 被批准为学院提前攻博生(表5)。 表 5 2018 年地球科学学院提前攻博研究生选拔名单 序号 学号 姓名 申博专业 博士导师 1 1201710066 肖潇 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 王华沛 2 1201710119 王婷婷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郑建平 3 1201710121 王霞 地球化学 汪在聪 6. 资格考核与中期考核 为严格规范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关于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和中期考核的规定 中地大(汉)研字[2015]25 号文件要求,学院对30名进入 硕博连续第3学期学习的2017级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进行了资格考核,对29名进入博士阶段第3学期2017 级博士生进行了中期考核。 资格考核结果: 1人自动放弃硕博连读资格,转为学术硕士培养;23人通过考核,2019年9月转为 博士生继续培养。6名2017级直博生通过考核,继续博士培养。 中期考核结果:1人因出国未归申请延期考核、1人在职申请延期考核,27人通过考核,继续博士培 养
第三部分学院篇 7.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 2018年,为了加强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博士生选择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开拓性研究课题, 产生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研究生院设立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博士学 位论文创新基金。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基金的申报,积极组织博士生做好创新基金的申请与结题工作。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实施办法(修订)》文件要求,经博士生本人 申请,导师、学院推荐,学校专家评审,我院戴宏坤等4名博士研究生获得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 新基金项目资助(表6)。 表6地球科学学院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资助名单 序号 学号 姓名 专业 导师 1 2201410030 戴宏坤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郑建平 2 2201510070 袁禹 地球化学 刘勇胜 2201610050 常姗 地球生物学 冯庆来 4 2201710019 陈淑玲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洪汉烈 范若颖等3人达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结题条件,经专家评审,同意结题,不再继续 资助(表7)。 表7地球科学学院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结题通过名单 序号 学号 姓名 专业 导师 1 220120038 范若颖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龚一鸣 2 2201410049 常卿 地球化学 胡圣虹 3 2201410034 刘超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杜远生 四、学位管理 L.研究生指导教师達选和招生资格审核 2018年,学院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修订)》地大校办发[2018]25 号文件精神,组织完成了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学院新增博士生导师16人,其中资格认定6人、 正常遴选8人、资格认定兼职2人。 黄春菊等3人通过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获得2019年一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潘发斌 等21名硕士指导教师取得2019年一2022年硕士生招生资格。 2018年11月15日,我院朱宗敏等6名博士生导师参加了学校组织召开的2018年新增博士生指导 教师岗前培训会。未参加本次培训的3位老师根据培训材料提交了学习总结报告(表8)。 39
第三部分 学院篇 39 7. 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 2018年,为了加强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博士生选择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开拓性研究课题, 产生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研究生院设立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博士学 位论文创新基金。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基金的申报,积极组织博士生做好创新基金的申请与结题工作。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实施办法(修订)》文件要求,经博士生本人 申请,导师、学院推荐,学校专家评审, 我院戴宏坤等4名博士研究生获得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 新基金项目资助(表6)。 表6 地球科学学院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资助名单 序号 学号 姓名 专业 导师 1 2201410030 戴宏坤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郑建平 2 2201510070 袁禹 地球化学 刘勇胜 3 2201610050 常姗 地球生物学 冯庆来 4 2201710019 陈淑玲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洪汉烈 范若颖等 3 人达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结题条件,经专家评审,同意结题,不再继续 资助(表7)。 表7 地球科学学院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结题通过名单 序号 学号 姓名 专业 导师 1 220120038 范若颖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龚一鸣 2 2201410049 常卿 地球化学 胡圣虹 3 2201410034 刘超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杜远生 四、学位管理 1. 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和招生资格审核 2018 年,学院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修订)》地大校办发[2018]25 号文件精神,组织完成了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学院新增博士生导师 16 人,其中资格认定 6 人、 正常遴选 8 人、资格认定兼职 2 人。 黄春菊等 3 人通过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获得 2019 年—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潘发斌 等 21 名硕士指导教师取得 2019 年—2022 年硕士生招生资格。 2018 年 11 月 15 日,我院朱宗敏等 6 名博士生导师参加了学校组织召开的 2018 年新增博士生指导 教师岗前培训会。未参加本次培训的 3 位老师根据培训材料提交了学习总结报告(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