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宝台乡中心学校苟小琳 八年级语文(上)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 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6篇,自读14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八年级二班共46人,经过上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全体同学的语文 水平有所提高,尤其是阅读能力,差生有所减少,但有些同学仍然没有学好,他 们平时考得都比较好,在期末成绩却下降了,这可能在于他们掌握得知识还不够 牢靠。因此本学期还要加大巩固的力度,争取在期末考出好的成绩。 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八二班学生仍然存在水平相对较低,参差不齐 的状况 思想状况方面: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比较一般,仍处在朦胧状态, 学习习惯也比较差,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没有能够形成,上课也有 些会常开小差,不太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但也有少数学生情况较好。有三五个属 于无能为力型,所有的科目都是在混日子,语文也不例外。 学习心理方面:有1/3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较认真刻苦,他们的学 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 的学习,不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 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有1/2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 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课堂喜欢享受欢乐,他们希望有好的成绩, 但好逸恶劳,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劳动,上课时而认真时而精神不振,回家很 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十多个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 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他们或偏向其他科,不理语文,或根本对学习毫无兴趣, 需要老师再三跟进才能勉强完成作业。 学期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第 1 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宝台乡中心学校 苟小琳 八年级语文(上)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 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 30 篇课文(其中讲读 16 篇,自读 14 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八年级二班共 46 人,经过上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全体同学的语文 水平有所提高,尤其是阅读能力,差生有所减少,但有些同学仍然没有学好,他 们平时考得都比较好,在期末成绩却下降了,这可能在于他们掌握得知识还不够 牢靠。因此本学期还要加大巩固的力度,争取在期末考出好的成绩。 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八二班学生仍然存在水平相对较低,参差不齐 的状况。 思想状况方面: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比较一般,仍处在朦胧状态, 学习习惯也比较差,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没有能够形成,上课也有一 些会常开小差,不太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但也有少数学生情况较好。有三五个属 于无能为力型,所有的科目都是在混日子,语文也不例外。 学习心理方面:有 1/3 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较认真刻苦,他们的学 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 的学习,不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 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有 l/2 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 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课堂喜欢享受欢乐,他们希望有好的成绩, 但好逸恶劳,怕吃苦受罪,不愿付出劳动,上课时而认真时而精神不振,回家很 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十多个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 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他们或偏向其他科,不理语文,或根本对学习毫无兴趣, 需要老师再三跟进才能勉强完成作业。 三、学期目标: 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 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 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 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 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 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 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髙阅读速度,能用普 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说话简明连费得体,背诵 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 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文体方面,本学期以训练记叙的能力为主。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 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 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 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 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 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 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第 2 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 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 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 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 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 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 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 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说话简明连费得体,背诵 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 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文体方面,本学期以训练记叙的能力为主。 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 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 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 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 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 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 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鼓励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扩展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 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目标分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 施教。 8.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9.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 作品自作不少于70% 10.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容 课时数 1《桃花源记》《短文两篇》 《核舟记》《大道之行也》 3《杜甫诗三首》第五单元作文检测 《三峡》《短文两篇》 6 5《观潮》《湖心亭看雪》 5 6|《诗四首》第六单元作文检测 7|《新闻两则》《芦花荡》 6 8《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3 9第一单元作文检测 10 复习中考 3 11《阿长与<山海经>》《背影》 6 12《台阶》《老王》 13《信客》第二单元作文检测 14《中国石拱桥》《桥之美》 15《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 16《说屏》第三单元作文检测 366566 17《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
第 3 页 鼓励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扩展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 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 实行目标分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 施教。 8.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9.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 作品自作不少于 70% 10.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 容 课时数 1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 6 2 《核舟记》《大道之行也》 5 3 《杜甫诗三首》 第五单元作文 检测 6 4 《三峡》 《短文两篇》 6 5 《观潮》《湖心亭看雪》 5 6 《诗四首》第六单元作文 检测 6 7 《新闻两则》《芦花荡》 6 8 《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上尉的信》《亲爱的爸爸》 3 9 第一单元作文 检测 5 10 复习 中考 3 11 《阿长与<山海经>》《背影》 6 12 《台阶》《老王》 3 13 《信客》第二单元作文 检测 6 14 《中国石拱桥》《桥之美》 6 15 《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 5 16 《说屏》第三单元作文 检测 6 17 《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 6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 4 19《你一定会听见的》第四单元作文检测 20复习检测 21复习期考 第五单元 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古代诗人“忧天下忧”、脱俗豁达的情怀,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 2.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提高阅理解能力。 3.识记、了解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段落和作者简况 4.积累、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古今异义词。 5.知识与能力要求综合归纳, 文言文阅读 ①阅读方法: (1)反复诵读:文章意境、作者感情、读准字音、读清句子 (2)涵泳品味:文章语言、作品意境、诗情画意 (3)品味文眼:疏理关键词句,找出字眼、文眼 (4)角色朗读:体会人物语言,揣摩说话语气,理解语言逻辑 ②基本技能: (1)复述法:疏通文字、理解大意、口头表达 (2)读议结合法:熟读课文、揣摩精妙、解析重点 (3迁移法:联想想像、突出情趣、丰富感情 (4)比较法:比较作者、比较题材、比较语言风格及写景抒情 ③基础知识 (1)一词多义、通假字 (2)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3)近义词比较、句式(反问句、被动句、设问句) ④古文体裁 (1)议论文: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 (2)记叙文:传状、碑志、箴铭
第 4 页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 4 19 《你一定会听见的》 第四单元作文 检测 7 20 复习检测 21 复习期考 第五单元 本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古代诗人“忧天下忧”、脱俗豁达的情怀,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 2.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提高阅理解能力。 3.识记、了解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段落和作者简况。 4.积累、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古今异义词。 5.知识与能力要求综合归纳。 文言文阅读 ①阅读方法: ⑴反复诵读:文章意境、作者感情、读准字音、读清句子 ⑵涵泳品味:文章语言、作品意境、诗情画意 ⑶品味文眼:疏理关键词句,找出字眼、文眼 ⑷角色朗读:体会人物语言,揣摩说话语气,理解语言逻辑 ②基本技能: ⑴复述法:疏通文字、理解大意、口头表达 ⑵读议结合法:熟读课文、揣摩精妙、解析重点 ⑶迁移法:联想想像、突出情趣、丰富感情 ⑷比较法:比较作者、比较题材、比较语言风格及写景抒情 ③基础知识 ⑴一词多义、通假字 ⑵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⑶近义词比较、句式(反问句、被动句、设问句) ④古文体裁 ⑴议论文: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 ⑵记叙文:传状、碑志、箴铭
(3抒情文:颂赞、辞赋、杂记、哀祭 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拟用八课时完成,精读课文各用两课时,自读课文各用一课时。 21桃花源记 陶渊明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3.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探究故事中 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髙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3.品读法。4.延伸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眀读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5 页 ⑶抒情文:颂赞、辞赋、杂记、哀祭 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拟用八课时完成,精读课文各用两课时,自读课文各用一课时。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3.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探究故事中 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3.品读法。 4.延伸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